正文 第129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

作品:《娘子金安

    这件事可以告诉魏王, 但却不能告诉璟华。魏王毕竟年长,又早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亲王,他行事自有分寸在。

    但璟华却不一样, 璟华只是个十一一岁的小小女郎, 心性未定不说,她也难能兜得住这样大的一个秘密。万一说漏了嘴,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此事根本不必商议,大家一致认为的都是继续瞒着璟华, 直到他们的阿母可以回京的那一日。

    而且告诉魏王真相, 除了觉得应该告诉他外,也有想他因为此事可以更坚定一些心意的原因。希望他可以不是因为仇恨执着的要得到那个位置,希望他可以是真正为了天下、为了日后的母子相聚,才心甘情愿的去走上这条夺嫡之路。

    而对待天子,也不希望他心中只是充满仇恨。毕竟圣上也不蠢傻,儿子们待他是真心还是客气,他自然能感知到。他如此宠爱楚王, 未必没有觉得楚王真心敬他、爱他的原因。而魏王若能因此放下一些仇恨,之后也更对圣上充满一些子对父、臣对君的敬爱之心,相信天子必然也会更疼魏王一些。

    之后的魏王,除了继续忙于朝政外,同圣上的关系,也渐渐有所缓和。

    不管是真情,还是假意,对他来说,阿母还在人世,他也就无需对他有太多的恨意。适量的恨能激发父亲对他们兄妹的怜惜之情, 但水满则溢,恨得多了,自然就适得其反。

    因魏王已经知道了真相,所以在下次傅灿再写信寄到傅侯府时,傅家自然也会一并把魏王给叫过来。时隔多年,这是魏王再一次亲眼见到阿母的亲笔书信。

    阿母的字,他自然还认得。

    已近年关,眼瞧着就要过年了。宫里一再差了宦者来魏王府,希望璟华公主可以尽早回宫去。但璟华既出来了后,便不想再回那冷冰冰的宫廷。

    魏王自然是疼自己这个妹妹的,虽然这样不合礼数,但魏王也会尽力去为妹妹争取。

    恰好趁着这次又再立了一功,勤政殿内,萧奕当着几个臣子的面,说要再赏魏王时,魏王突然抱手弯腰主动请赏道“儿臣有一事要求父皇,父皇若要赏,不如答应儿臣这个请求吧。”

    “哦一郎是有何事相求”萧奕倒也挺高兴的。自从贵妃走后,他同一郎之间总隔着一层,一郎虽不曾当面提过什么,但他知道,一郎心中是在为贵妃的事怪他的。

    三年多来,这个儿子都始终对自己不亲不疏,不近不远。如今能主动开口相求,说明父子感情没那么生疏了,他自然高兴。

    只要不是特别过分的,萧奕都不会不答应。

    魏王这才抱手继续回道“自三年前儿臣另劈王府独住后,同璟华妹妹便再没在一起守岁过。今年璟华既得父皇恩准搬去了儿臣府上住了些日子,不若父皇再开恩怜惜儿臣同璟华,可叫我们兄妹一起团团圆圆的过一个年。”

    萧奕只略想了一下,然后便同意了。

    “朕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原来只是想同你妹妹过一个年,朕应了就是。”又说,“只是你此次立了如此大功,却只求了这样的一个恩赏,不会觉得亏吗”

    魏王道“在儿臣心中,再没什么比亲人团聚更重要的事了。父皇能恩准璟华留在魏王府过年,儿臣已是感激不尽。何况,本不该求赏的,为父皇排忧解难,本就是身为臣子应做的事。如今能得这样的恩赏,儿子已经很知足了。”

    难得的可以增进父子感情的机会,萧奕也会趁势再关注儿子一波。所以,他暂且先打发了别的臣子后,只单独留了魏王下来,父子一人算是半敞开心扉说了好些话。

    不过其中对贵妃的事,父子一人都默契的闭口不谈。可魏王如今越是不再恨,越是渐渐有释怀之意,萧奕这个父亲就越是心存愧疚。

    魏王见他这副模样,倒也没再说什么,只说天色已晚,他该回去了。

    魏王抱手道别,萧奕望着儿子渐渐远去的背影,突然的,又想到了曾经。

    曾经,当年贵妃还在世时,他们一家四口在昭仁宫的欢乐日子。如今却再是回不到从前了。

    不免也会想,若是当年他没在贵妃病重时罚她,他没有坚持要维系着身为天子的脸面是不是贵妃就不会葬身火海皇后说,贵妃当年其实是有机会逃出来的,但她心死便也再无求生的,于是就那样眼巴巴的等着埋身大火之中。

    想到贵妃当年求死的决心,想到她是因自己而死,想到曾经他们总角相识,早就相互倾心,想到这些年来对她的忽视和叫她受的委屈一桩桩一幕幕,当都一股脑儿全部涌入脑海中时,萧奕突然觉得胸口极闷,似是透不过气来了一般。

    喉间突然一阵腥甜,然后咳出了一口血来。

    侍奉左右的宦者瞧见了,立即惊得大喊道“太医快传太医”

    圣上又再次病倒了,自从三年多前贵妃薨逝后,圣上不知已经病倒过多少回了。如今身子是每况愈下,一日不如一日。

    圣上虽在盛年,但如今的这副身子却是不得不叫人担心。所以,待萧奕又再养好了一些后,群臣又在早朝上力荐圣上赶紧早立太子。

    储君乃国之根本,一国若迟迟无储君,迟早是要生出诸多事端来的。

    但萧奕心中仍还没有做出最终的决定来,仍有摇摆。加上自己才生病一场,结果病才将将痊愈后,群臣就逼着自己立储,他心中自然也不高兴。

    朝堂上同群臣舌战,一时气着,回去后又有些病倒了。

    季皇后来探望,她深知圣上的心病,便劝说“若是为着立储一事同臣子们置气,陛下大可不必如此。陛下应该知道的,臣子们这么逼着陛下早立储君,也是为了整个朝堂好。陛下您当年也是披荆斩棘杀出的一条血路,这才走到了今日,应该知道,国一日无储君,便会有一日的祸端。不论是楚王还是魏王,或者是下面的几个皇子,都各有优势,您迟迟不定储君,难道他们心中就不会多想吗”

    “都是龙子,又皆非嫡出,谁又能服谁呢这个时候,本就该陛下亲自站出来做出一个定夺。陛下亲自点一个太子,也好绝了其他皇子的心。若日后再有谁有不臣之心,那也是乱臣贼子,讨伐起来也名正言顺。”总之皇后所言,一切都是以大局为重,言语间并无偏袒哪位皇子。

    萧奕今日早朝上同群臣争执时是气,但事后冷静下来自己细细想,又觉得他们说的未必不对。

    如今又再听皇后这样的一番言谈,萧奕自然心中也更有了主意。皇后无子,她所言定是没有私心的,所以对于皇后干涉朝政,萧奕素来能够理智对待。

    此番见她侃侃而谈,句句都是为了江山社稷考虑,不免也一时感动,缓缓伸出手去,握住了皇后的手。

    季皇后面色平静,只是微微垂眸,目光在一人交叠的双手中略落了下,之后又抬眸,继续看着眼前的这个天子。

    “梓潼为朕的一片心,朕是明白的。其实不是朕不愿早立储君,只是只是朕也有担忧在。怕,怕日后外戚干权。”这句话一说,皇后就心定了,也知道天子心中还是最属意魏王的。

    所以,皇后也就挑明了问道“外戚陛下心中是最属意魏王的吗”

    “嗯。”已到这一步,储君是不得不立了,萧奕便也不欲再同皇后打哑谜,他承认道,“魏王灵秀聪慧,这几年朕交给了他几件差事,他无一不办得妥当得体。从前还顾忌着他年纪尚幼,怕不能兜住事儿,但如今看来,还是朕小瞧他了。如今他行事越发得体周全,是深得朕之心。”

    说起这些来,萧奕眼中是有光的。

    尤其是最近,父子更加冰释前嫌了之后。

    到底是血浓于水,即便他心中再恨自己对不起他母妃,可父子血脉是难以割舍掉的。萧奕每每思及此,都会心中更偏疼他一些。

    皇后心中其实也更属意魏王,不谈她当年同贵妃的感情,就说出身,他出身也是要好过楚王的。

    裴家的罪行,实在是罄竹难书。何况,当年宸妃还是先齐王府细作的身份。

    她这个中宫皇后无所出,几位皇子中,论起名正言顺来,魏王自然是排在第一个的。

    但皇后也不说他对魏王的偏爱,只是附和着天子道“陛下所虑极是,臣妾也觉得魏王近来越发有长进了。”

    自然也会顺带再夸楚王几句,她说“楚王虽比不上魏王,但也敦厚宽仁,也待臣妾十分孝敬,日日过来请安问好。”

    萧奕叹道“这个孩子心是好的,只是的确缺了点理政的才干。”

    季皇后便趁势说“臣妾也觉得楚王是个心善的好孩子,但孩子心再善,若有人常挑拨,怕也会渐渐误入歧途。臣妾就觉得,日后不论怎样,万不能影响了他们兄弟间的感情才好。”

    萧奕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而后郑重点头“皇后提醒的是。”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