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第 77 章

作品:《清穿之赏花升职

    十万军队浩浩荡荡从京北上。

    两位皇子被分别安排在不同阵营, 大阿哥胤禔在抚远大将军福全队伍中,而二阿哥胤祉则在安北大将军常宁的队伍里。

    清军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 满洲八旗又有上三旗与下五旗之分, 其中镶黄旗是上三旗之首,再加上正黄旗与正白旗,这三旗的旗主皆为皇上,即把军权垄于手心当中。

    下五旗旗主各有旗主, 旗主下为领主, 全都掌控于爱新觉罗宗室手上。

    此时, 正红旗旗主是康亲王, 镶白旗旗主显亲王, 镶红旗庄亲王,正蓝旗豫亲王,镶蓝旗郑亲王。

    看得出来, 康熙一直眼馋这些旗主的地位,并且心中有一个种子,让自己儿子取而代之,这也是他把皇子们教导得如此优秀的原因, 只盼他们兄弟同心。

    两位皇子这次也被分别派入正蓝旗或正红旗营中, 下五旗之一。

    八旗当中,除了爱新觉罗家的旗主与领主,其他兵职由上往下, 包括都统与副都统、参领与副参领、佐领、晓骑校、印务章京、笔帖式等。

    两位皇子身份地位特殊,不可能从什么小兵、晓骑校干起,但他们毕竟从未参加过战役, 有决策权的都统、副都统也不可能, 顶多当一个副参领。

    这里可能还有吉祥物的意思, 因为没有哪一位将领像他们一样,会有实力很强的护卫队二十四小时贴身保护。

    胤禔与胤祉在两个队伍中的表现也大有不同。

    胤禔非常迫切展现自己,他爽朗外向的个性与高超的武技,的确引来了许多武将的侧目,也获得许多武人的喜欢。

    但裕亲王福全、都统等上司却对他有点头疼,只因不管他们什么时候商量军策,胤禔势必都会参加。

    参加也罢,他还总喜欢什么都插一脚。

    裕亲王他们又不可能完全忽视一个皇长子的意见,这让胤禔与军中高职、中高职的武将划出一道横沟。

    纳兰明珠是明白胤禔的情商缺陷,他派了两个门臣在他身边辅助。

    但胤禔并不是听得进消息的人,尤其是当他迫切展现自己的情绪已燃在胸前,更是什么都听不到,门臣只能苦笑作罢。

    再说二阿哥胤祉,他高人一等的身高、过于俊美的颜值、浑身上下的贵气书气,天生与武将士兵们拉开一个距离。

    他也明白这个,同样在刚入队伍,便展现出过人的骑射技术。

    军营其他且不说,对实力非常看重,实力把之前不利的印象封住,至少不继续往下掉。

    胤祉所在的正蓝旗正是马佳图海名下势力之一,靠着苏日佳以及马佳图海特意安排的士兵,他也顺利打入军队当中,并且不局限于队伍中的正蓝旗。

    “额娘说的对,幽默在哪儿都吃得开,现在八旗子弟风还未全歪,他们的日常更多是练兵、练兵、再练兵,比官场老油条们单纯许多,不拘小节的个性在这里的确吃很开。”

    战友情最深刻的培养方法是生死进退,此外,还有日常相处。

    古代战场上刀剑无眼。

    当遇见伤患时,死马当作活马医,胤祉把酒精献了出来,酒精在消毒上面的确有奇效,能够减少破伤风感染等病症,万不得已还有高烧降温之用,关键时刻确实救下一部分伤者的性命,十之有一、二。

    这个数据已经很惊人了,毕竟他们还未把酒精的作用用到极致,且因酒精易燃携带要求复杂,到后面还有点不够。

    这件事也为胤祉刷到一份实打实的声望,除了幽默和平易近人外,多了一些体恤他人的良善评价。

    当然,这种声望不宜太过,他悄无声息地把声望分到胤祁、胤祝、康熙头上,毕竟这是胤祁与胤祝

    提炼出来的,造办处负责生产,康熙先前也曾推广过。

    此外,胤祉同样也不会错过恭亲王常宁与副将、都统们的每一次会议。

    但他很少冒然插手。

    即便真有点子,也是先不吝啬于请教他人,再提出自己的参考意见,有的有用,有的无用,甚至于因存在常识性问题,而显得有点滑稽可笑。

    而当出错时,胤祉第一个跳出来自黑,笑嘻嘻打破尴尬或凝固的氛围:“我只懂得纸上谈兵,让皇叔与诸位巴图鲁见笑了。”

    其他人当然是给予很多安慰,还夸他上次或上上上次提出的建议有效,酒精也帮助军队留下不少勇士的性命。

    账内氛围相当融洽。

    在胤祉下一次提出或有效或无效意见时,大家也是带善意看的,甚至于也跟着打趣,他们还不吝啬出手指点一二,让他在军事实践上收获良多。

    这样一次次下来,也给武将们落下一个谦逊好学的印象。

    恭亲王常宁是康熙的皇弟,但他并不得康熙喜欢,尤其是相对于同样作为兄弟的福全来说,是非常不喜了。

    一因常宁桀骜不驯的个性,出生不久便走向这辈子上无可上、退无可退巅峰的他,几乎不给任何人面子,康熙也拿他没办法。

    二因常宁甚至比康熙更得宗室喜欢,获得宗教的认可,与镶蓝旗郑亲王一脉走的很近,乃至于现在担任镶蓝旗领主之位,只居于旗主之下,这可是连福全都没干成的事儿。

    但常宁这人也的确有能力、无野心,和其他旗主不同,重用他不会产生让康熙感到威胁,相反挺安心的。

    常宁其实也不喜康熙以及康熙的儿子,这个和康熙不喜他一样,都带有主观情绪,对于胤祉一开始也是爱理不理。

    然后没过多久见他快速融入,将领都夸他好话,这才正视起来,一番观察,心中想:“哟,皇兄那么一个正经人居然生得这么一个没脸皮的小子,有趣有趣。”

    两人的交流多了起来。

    胤祉与额娘、姐姐上课时,已把爱新觉罗家的宗室里里外外分析了个遍,自然包括常宁,也明白常宁在宗室与康熙心中的地位,可以交好,但不宜走近。

    两人除去这场战役,天南地北什么都聊点儿,却很少聊拉拢话题。

    如此一来,更让常宁高看一眼,也心惊于这小子懂的极多,皇兄怕是走狗运才生出这么多能干的小子。

    酸了酸了,根本比不上。

    战役有稳有打继续进行着,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清军以火器兵为前列,步兵继后,骑兵为两翼,攻破噶尔丹上万骆驼聚集而成最后一计”驼阵”1。

    自此,胜利消息频频传来。

    裕亲王福全那一边也稳占上风,不得不说,胤禔在此次战斗中确实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远远胜过一般参将。

    只是他一次次在军令的边缘疯狂试探,偶尔几次擦过线,但都有惊无险,而且其勇猛善战越来越引得武人们的钦佩,纷纷叫好,有人甚至看见清之风。

    胤禔也更得意洋洋,步子也越来越大,乃至于开始得意忘形。

    裕亲王福全心累的同时,频频劝之,但胤禔正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只觉得皇伯过于胆小。

    实际上,福全并非胆小,他的用兵之计与他这个人个性一样稳打稳扎。

    而且正因胤禔以及受到他影响的武将过于外放,他被迫更往里面收,不让军令因为这个陷入混乱,如此一来,才能够保证整个大军的平衡。

    谁料这却助长大阿哥的威风,让他越来越上头。

    正因如此,在清军明显占上方,眼看着胜利在望,胤禔立功心切,竟然亲率一支精兵入敌军当中,打算射杀噶尔丹,假如活捉怕是

    能让他能获得整个八旗的军心,只要军权入手,相当于插上雄鹰的翅膀。

    福全眼前一黑:

    这都什么跟什么

    噶尔丹是他们能够小瞧的吗

    清军之所以捷报频传,还不是因为他们的人数比噶尔丹的人数多两倍以上,又有蒙古部落的帮忙,靠人海战术也能将其拿下,如果彼此兵力平等,谁胜谁败还难说。

    噶尔丹真的一点儿都不弱,即便比武技也不是初出茅庐的大阿哥胤禔这个时候能比上的,而且这个人相当聪明狡猾,心眼一堆,各种兵计灵活运用。

    福全忙派人去追胤禔,但因胤禔在军队中的势力,已经慢了不止一步,而且追上,对方也未必会回来。

    也因此,胤禔的突击非但没有射杀噶尔丹,还被俘虏。

    那可是皇长子

    皇长子被俘对于军心有多么动荡是个人都明白。

    福全与众将不得不一边稳定军心,一边亲自去救胤禔,同时向驻博洛和屯督军的康熙汇报这个不幸的消息。

    但博洛和屯却带回来了一个更不好的消息,康熙病重

    福全瞳孔地震:“万岁爷现在情况如何可有敌军攻打博洛和屯吗”

    不该啊,噶尔丹哪里来的这么多人,博洛和屯相对最安全。

    下跪士兵回答:“回将军,无人攻打博洛和屯,但是万岁爷他感染了疟疾,太医正在全力救治皇上。”

    然而这个消息并不比刚刚的猜测好到哪里去。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