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酸辣粉5

作品:《姥爷的小饭馆[古穿今]

    吴老头骑着三轮车刚到公路, 就见闺女从公交下来,“不是跟你说,我去县车站接你, 你怎么都快坐到村子了。”

    吴老头闺女叫吴秋莲, 个头不高但唇红齿白,再配上娃娃脸,外表像个娇小软萌的小美女,性格却是个小辣椒。烫着时下流行的离子烫, 戴着两个大耳圈, 说起话来跟暴豆子一样,“您那三轮靠脚蹬得蹬一个钟头才能到县里, 这大太阳地的,我受的了吗”

    才四月天太阳并不大,她就是心疼老父亲要蹬三轮而已,但好话到她嘴里似乎变了味。

    吴老头自然了解自己闺女,一点也不介意闺女的出言不逊,反而乐乐呵呵道“再过俩月爸就把咱家这三轮换成电动的, 到时你骑着也好拉红薯。”

    吴老头不像之前考虑结束自家粉坊时的一脸颓丧, 六十多的沧桑老脸上重新绽放光彩。

    吴秋莲听了娃脸上露了笑意, “真的爸,咱家粉坊真赚钱了您不会骗我吧”

    吴秋莲听他爸说起来村子里开了一家卖粉的店, 用她家的红薯粉做什么酸辣粉,她在市里打工倒是听同事说过这是种南方小吃,但从来没吃过, 没想到那什么酸辣粉那么受欢迎。

    提起这个, 吴老头拍着大腿激动道“那可不是咋地谁能想到呢, 你是不知道, 他家店门口队伍都快排到大公路这边来了。”

    父女俩一个骑三轮一个坐三轮,边往回走边说着。

    “那您怎么不叫大哥二哥回来帮您”

    “嗨,叫他们干嘛,他们都成家了,咱们家就你没成家,爸不得多为你想想嘛”

    吴秋莲听了心里美滋滋,脸上笑容也更灿烂。

    她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就去了市里打工,做的是工厂的流水线工作,虽说工资能让她吃饱穿暖,但再多就没有了。前几年她没想过太多,但如今她也二十多了,开始为将来考虑。

    可她没学历没技能没人脉,想换工作和往上升都很不容易,正好听他爸说家里粉坊起死回升了,于是她就立马辞职回来了。

    回来路上她还在想,粉坊赚钱了她爸居然第一个想到的是她,这令她太意外了。

    以前明明更偏心大哥二哥一点。

    父女两个进村就遇到了熟人,一个扛着锄头的大爷跟吴老头打招呼,“哟,老吴把闺女接回来了,这是要把粉坊给闺女继承啦这也不错啊,要说你家老大老二没眼光,不肯回来做粉,咱村这股酸辣粉的风刮的,搞的我都想开个粉坊了。”

    吴秋莲“。”

    吴秋莲缓缓看向自己爹,“我大哥二哥不要的”

    吴老头尴尬把那人打发走,抹了把脸对闺女道“咱就看结果。”

    他是按顺序打的电话,老大老二听他说粉坊赚了钱,但都嫌挣的不多发还是太累,所以都不肯回来,宁愿在外地打工。

    父女俩回到家,好一会儿才打破硬气氛。吴秋莲稍微收拾了下,就跟着她爸去粉坊干活。

    吴家粉坊不大,就一个小院里两间小屋,但不似年前她回来时冷冷清清,而是屋里屋外都是红薯,看来果然如她爸说的挺忙。

    吴秋莲打小帮家里干活,不但家务活做的不错,粉坊的活熟悉一下也很快上手,没两天就做的很快了,也算是吴老头的好帮手,吴老头很是高兴夸道“小莲干活就是麻利,咱家粉坊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吴秋莲嘴角上挑,嘴上却说“那是当然,怎么也比我大哥二哥那两个只会吃不会做的强。”

    小时候父母更偏心大哥二哥,有好吃好喝会多分他们一些,有活也不舍得他们干,怕他们长不高长不壮,问就是他们长大要养家,当然不能亏待了。

    对她其实

    也不算不好,有吃有喝也不会少了她,但就是总会念叨让她勤快点,要不然以后找不到婆家或是太懒会被婆家嫌弃之类的。

    吴秋莲很不服气,每次都怼的父母哑口无言,小辣椒的脾气就是这么一点点练出来的。

    吴老头尴尬的用草帽扇风,转移话题,“走,爸带你去送货吧,你也认认地方和人,以后你送货就方便了。”

    吴老头带着吴秋莲来到小饭馆,此时正是中午饭点刚过一些,小饭馆刚刚送走一大波人,但还有一小波在吃饭或是排队。

    尽管一小波客人,吴秋莲也很惊讶,“这不是老刘头留下的那个破屋子,怎么改成饭馆了,而且还这么多人这也太不科学了。”

    “这个点人不算多了,你是没见过人真正多的时候,屋里都站不下去。”说着快到近前,他指着小饭馆对面几个小摊子,“你看他们见小饭馆人多,都跑到对面做生意了。”

    此时对面有卖饮料小零食的,有卖自家树上结的果子的,还有卖下酒的乌豆和煮花生的,摊子最大最显眼的不就是村小卖部魏老抠的饮料零摊。

    “老抠,你说你咋都跑人饭馆对面摆摊来了,52gg,d你也不嫌缺德。”吴老头比魏老抠大好几岁,一个村子的也熟,说起话来肆无忌惮。

    魏老抠“。”

    我咋听这话这么耳熟。

    魏老抠送走一个买饮料的客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笑,“就做点小买卖嘛。”

    魏老抠之前让老伴来过一次小饭馆,自认自己做的包子手艺远不如人家,也没什么胆量搞啥恶意竞争,只好忍痛提高自家包子质量,好歹比他家包子便宜不少,有时间来不及不想排队或是离的近的也会在他家买,也算是拉回一些客人。

    但生意还是跟以前没法比,少了将近一半那么多。

    少了进项,他就想从别的地方找回来。

    但自家开的是小卖部,卖的是油盐酱醋生活用品,做的是邻里街坊生意,他也不敢在价格动心思,这些大娘大婶对价格非常关注,你就是涨个八分一毛的她们也能发现,然后宁愿跑二里去隔壁村买,也不再来你这里。

    没地方找补回来,魏老抠这半个月难受抓肝挠心,就在这时,酸辣粉如同旋风刮了过来,小饭馆客人暴涨,他看到排的长长的队伍,终于找到了商机。

    于是就在自家拿了些饮料零食过来,在小饭馆对面摆了小摊,排队人这么多,肯定会有口渴或等累了的,事实果然如他想的那样,头一天他就卖出去不少东西。

    这可把他乐的不行,于是便连着好几天过来摆摊,给他送货的小哥都奇怪他是不是有啥促销手段。

    现在听吴老头这么说,他也不生气,就有些酸道“咱凭本事吃饭,不像吴大哥运气好,那么大一个粉坊都要倒了,结果人家一碗粉生给救了回来,唉,咱也没这么好命呐。”

    本以为吴老头听了会生气,却没想他反而哈哈大笑,“老抠你说的对,咱就是运气好,哈哈哈。”

    魏老抠“。”

    气死。

    吴老头跟认识的又说了两句话,就带着吴秋莲去小饭馆,前头人太多,父女俩等了一会儿,新来的小程才从人群中挤了了来,撑开红薯粉袋子看了看,点点头后收了东西给了钱。

    吴老头一边点钱,一边说道“小程,你们店前头人太多,要是有个后门,我直接把东西从后门送进去多方便。”

    程旭就说“是啊是啊,来送货的郑大爷早晨在门口差点被当插队的。”

    吴老头介绍自己闺女,“这是我闺女吴秋莲,现在在粉坊帮我的忙,回头我要是没空,她就来送货。”

    吴秋莲适时伸出手,“你

    好,叫我小秋就行。”

    其实家里人爱叫她小莲,但她嫌土,在外人家叫她小吴,她又觉得难听,叫着叫着好像人都要没了,她喜欢别人叫她小秋,好像有一点诗意。

    她也不懂她一个初中毕业的,怎么会有诗意的想法。

    程旭连忙把自己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伸出手道“你好,我叫程旭,叫我小程就行了。”

    他家里人都叫他小旭,但显然这个称呼有点亲密,还是叫小程好些。

    两人相视一笑,算是认识了。

    送了货,吴老头带着闺女回去,一路上还在说着这几天如同过山车一样的心情,吴秋莲初听觉得还挺带劲的,毕竟那么破的小饭馆居然能吸引来那么多客人,这简直就跟听说书似的。

    还连带的她家粉坊都活了过来。

    可听了两遍以上,她那暴躁的心就开始跳动了,觉得她爸废话是不是多了点。

    但她也没暴躁出声,就是把他爸换到三轮后车斗坐在着,她跑前头蹬车去了。车子骑起来有了速度,她耳边风声多了些,她爸唠叨声就少了些。

    “闺女,你听着没。”

    吴秋莲一个劲儿点头,她觉得天地间清净不少。

    然而没清净多会儿,她就听到她爸暴发出惊喜的声音,“老郑,你这是从县城回来啊”

    来人正是郑老头,他骑着自行车戴着孙子小亮从县城方向而来。小亮已经换下之前穿着的不合身大外套,现在穿着一件新外套,背上背着个小书包,头上还戴着个小小鸭舌帽。

    他一手揽着爷爷的腰,一手扶着小帽子,表情严肃,好像怕帽子被刮飞。

    “老吴,是啊,我打算过阵子送小亮去幼儿园,今天去了趟县城买衣裳和书包。”郑老头将骑车速度放慢说道。

    自从他固定给小饭馆送鱼后,手头就宽裕不少,不再莫明担忧养不起孙子,送不了他上学,整个人精神头都足了很多。

    “上学好上学好,衣服和书包都很好看,小亮今天真精神。”吴老头顺势夸了句。

    小亮被夸眼睛亮晶晶,小声补充,“还有帽子呀。”

    “哈哈哈,帽子也很好看。”吴老头道。

    小亮咧嘴笑出两颗小米牙。

    吴老头继续跟郑老头说话,他觉得两人同为小饭馆的供应商,还是有许多话聊的,就又跟郑老头把这阵子他的粉坊如何起死回升的说了一通。

    郑老头本来不会聊天,但聊起这个话题还是很懂吴老头的心情,两人就多聊了几句,又说起小饭馆对面有人摆摊的事,吴老头感叹,“咱村有了老海的小饭馆简直越来越好了”。

    吴秋莲配合郑老头的车速越来越慢,她等啊等啊,终于等两人聊的差不多,听郑老头与她爸告别,骑着车子走了,她终于松了口气。

    谁知刚加速,就听她爸又是一嗓子,喊了某老头名字,然后又要开聊。

    车把手掌握在她手里,再也忍不了,她脚下使足力,车子如离弦的箭射了出去,后头吴老头抗议道“诶诶,慢点慢点,我跟你x叔叔说两句话,你这孩子,慢点啊,哎呀老x,咱们回再聊。”

    车子渐行渐远,世界终于安静。

    周末,海连敬终于抽出空带着程旭逛逛晚市,打算买些菜,做桌子菜一家人聚一聚,也庆祝下小程来了小饭馆,不过到了晚上,他觉得这晚市上比平常吵了好几倍。

    “老海,来买菜啊,你看我家的大葱,每根这么水灵,来几捆蒸包子使”

    “海大叔甭理他,他家大葱一点也不香,你看看我家这蔬菜多新鲜,上头还有露水呢。”

    “这都下午了还

    露水,您这是开玩笑呢吧,自己淋的水就别在这现眼了。”

    “海老哥,。”

    “海老板。”

    海连敬最近一个月天天都要来晚市,每次回去都没有空着手的,小贩们渐渐知道这老头是开小饭馆的,看上谁家菜直接让整筐送过去,上个月外村来卖芥菜和萝卜的老头,现在还是定期给他送货。

    而且最近很火的酸辣粉就是他家的,要是能让他看上自家菜,那生意就不用愁了。小贩们都是附近村子的,常赶早晚市或大集,彼此消息相通的,好多小贩听说这样的事,原来不怎么来燕家村晚市的小贩,也过来很多,导致这边晚市卖菜的比平时就翻了一倍。

    现在晚市上很是热闹。

    海连敬笑眯眯的看了看菜,挑了几样买下,让小程提着打算回家做菜吃。

    到家,林志刚和海玉春都在明天要用的食材,最近客人变多,常备的小咸菜用掉很多,两个咸菜缸都快见底了,海连敬早就把腌法教给林志刚,买了两个超大号的咸菜缸,让他们在腌两缸,如今夫妻两个正忙活这个。

    林辉这周末放假也回来了,正在屋时教阳阳写作业,最近家里大人都忙,没人管的阳阳每天放学都不见人影,玩的就比较疯,数学也学的不太成,数学作为就有点挠头。

    “你算了两遍,一个得48,一个得84,你说说有啥区别呢,不要咬笔头,铅都有毒的。”林辉边讲题,边纠正弟弟错误形为。

    阳阳放下笔头,疑惑道“当然有区,不同数字啊。”

    “当然没区别,都是错的啊。”林辉道。

    阳阳“。”

    “姥爷,你回来啦,我帮你做饭吧。”阳阳听到动静知道姥爷买菜回来,忙哒哒跑出去要帮忙。

    林辉也出来,“姥爷,我也帮你干活。”

    海连敬把葱蒜给他们,“行啊,你们帮着剥葱和蒜吧。”

    阳阳抢过蒜道“这个我会,我来剥蒜。”

    两兄弟便被他打发进屋。

    海连敬这边先让小程用电饭煲蒸上米饭,他快速处理好一条草鱼加上料上锅蒸。

    又将买来的小肋排剁成小块,下锅煮去杂质和血水,然后煎三到四分钟出锅,锅底已经煎出猪油,排骨捞出后,放冰糖将糖炒至枣红色,再放排骨上色再煸几分钟。

    “阳阳,剥的葱蒜选拿出来一点。”

    阳阳哒哒跑出来,小手里几瓣蒜和一根葱,海连敬将其切好放到锅里,又加入少许醋煸出葱、蒜、醋的香味融进排骨里,最后再加水小火慢慢煨制。

    接着又做肉沫酿豆腐,老豆腐切块挖孔放肉沫,入锅煎制金黄。然后又用小锅做了酸笋炒肉、鱼香肉丝、水煮肉片、拨丝苹果、干炸香椿鱼等,海连敬常年做菜,速度非常快,在一旁帮忙的小程看的眼花缭乱。

    大概又过了两个多小时,海连敬终于喊道“开饭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