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2. 一百三十二 刘娥

作品:《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公元1025年, 宋仁宗时期

    刘娥挑了挑眉,狸猫换太子和她有关

    而且听天幕的意思,她比庞籍还冤

    刘娥若有所思,目光落到台下大臣们的身上, 眼神里充满了审视。

    狸猫换太子, 不难看出是李代桃僵的意思。

    再联想到养子身上, 刘娥心中有了猜测, 她冷笑了一声, 看来她死后, 这些人没少往她身上泼脏水啊。

    抱养赵祯的事,满宫上下无人敢提, 不用想都知道是这些不满她摄政的人传出去的。

    会是谁呢

    死对头寇準已死, 不会是他。

    是丁谓还是王曾亦或者是吕夷简、鲁宗道

    这么一数, 刘娥忽然发现满朝文武竟没几个人是向着她的,人人都像是那个等她死后,便迫不及待转投养子阵营, 为了讨好养子不惜造谣抹黑她的人。

    刘娥宽袖下的手紧攥成拳, 眼神愈发冷了。

    唐太宗时期

    贞观君臣们齐齐惊呼“赈灾粮食掺沙子”

    刚想开骂就听到解释。

    李世民“这也行这是哪个大聪明想出来的”

    魏征长叹道, “唉,没想到往粮食里掺沙子竟是为了更好的赈灾。”何其讽刺。

    房玄龄左看右看,狐疑道“难道就我一个人好奇宋朝到底有多富庶吗他们赈灾用的居然是米面”

    天幕总说秦汉时吃粟饭、黍饭、麦饭, 大唐也在吃啊

    五胡乱华, 衣冠南渡, 南边的稻田才多起来, 直至隋朝,稻米才取代粟和黍成为南边的主食,北边则是以麦面为主。

    可这并不代表粟和黍从饭桌上退下去, 不少贫苦人家还是吃粟和黍的,朝廷赈灾的粮食大多也是粟和黍,因为比稻米麦面便宜。

    宋到底有多富裕,居然连赈灾用的都是稻米、麦面

    这个问题,李世民也很想知道,毕竟宋朝是离大唐最近的朝代。

    秦汉时期,连皇帝都要时不时吃粟饭,听到宋朝连赈灾用的都是稻后,所有人都炸了。

    总听后世吃得如何精细、如何好,他们虽然偶有羡慕,但感触并不深。

    毕竟后世的亩产量高,动辄就是上千斤,人人都吃得起稻饭不奇怪。可其他朝代,大家都是差不多的亩产量,凭什么他们的朝代人人都吃得起稻

    尤其是平民百姓,他们连粟饭都吃不起,吃的是拉嗓子的麦饭,或者黍和豆。

    要不是天幕之前告诉他们麦可以磨成面粉,面粉的可口不在稻之下,他们还在继续吃麦饭呢。

    不过哪怕如此,他们也不舍得把所有的麦都磨成面粉,麦磨成面粉,虽然会得到麦麸麦皮,但还是感觉少了不少粮食。

    而且麦麸比麦饭还要难以下咽,故而他们每年只会把一部分麦磨成面粉,过年过节的时候吃,其他时候还是吃麦饭。

    听到宋朝赈灾用米面,众人忍不住道“这宋朝百姓过得也太好了吧”

    虽然有贪官,但也有包大人这样为民请命的好官。

    灾年时,朝廷会赈灾。

    众人越想越羡慕。

    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自己羡慕的宋朝百姓连田地都没有,否则他们就不是羡慕了。

    无论是哪一版的狸猫换太子,刘娥都是反派,而李妃则是被调换孩子的可怜母亲。

    狸猫换太子最早出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简名抱妆盒,讲述宫内使陈琳和宫女寇承御救太子故事。

    故事中李美人为宋真宗生下太子,刘后心生嫉妒,于是密遣宫女寇承御将太子刺死。

    寇承御不忍心,遂与陈琳合谋,把太子藏在妆盒内,送至南清宫八大王处收养。

    十年后,刘后察觉,勒逼陈琳、寇承御吐出真情,将寇承御逼死。直到太子也就是宋仁宗登基,这个案子才得以昭雪。

    公元1025年,宋仁宗时期

    刘娥“”

    心生嫉妒

    有没有搞错嫉妒什么后宫中又不是只有李妃生子,赵祯之前赵恒有五个儿子好嘛

    就是都早夭罢了。

    要不是这样哪里轮得到李妃

    李妃当时不过是她的侍女罢了。

    还有赵祯当时是赵恒唯一的儿子,她能当上皇后,就是因为抱养了赵祯,将其记在名下。

    从李妃怀孕开始,她就期盼这个孩子,怎么可能会心生嫉妒,甚至还在赵祯出生后,想杀了他

    没有赵祯,皇位势必会落在赵恒兄弟手中,还有她这个妃子什么事

    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她与赵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她疯了才会想杀赵祯。

    刘娥冷冷地看向台下大臣“这就是文人编撰的话本编得可真不错。”

    大臣们默默垂首,不敢吱声。心里却愈发忧愁,自天幕出现后,刘太后愈发张狂,连遮掩都不遮掩了,不仅身穿天子衮服上朝,连垂帘听政的帘子都撤了,和官家并坐。

    官家如今尚未成年,无人压制太后,将来会发生什么还真不好说。

    本以为天幕这回出现能改变一二,却不想说得全是对官家不利的话。

    今日之后,官家平庸之名怕是人尽皆知了。

    唉,愁啊,愁

    宋仁宗时期

    赵祯目瞪口呆“”

    不是,南清宫八大王是谁该不会是他那位八皇叔赵元俨吧

    不止赵祯这么想,其他大臣也是这么想的,难道八大王就是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病逝的恭肃王

    恭肃王在时,颇受官家爱重。恭肃王乃太宗八子,少奇颖,太宗特爱之。

    真宗在位时,恭肃王也备受宠爱,屡次加封,先封曹国公,后一路加封至彭王,进太保,加太傅。

    当今即位,拜太尉、尚书令兼中书令,徙节镇安、忠武,封定王,赐赞拜不名,又赐诏书不名。

    不仅如此,明道初年,又拜太师,集三公一体,古今未有之。

    后又数次加封,及至庆历四年恭肃王病逝,又加封天策上将军,徐兖二州牧、燕王,谥恭肃。

    官家对恭肃王似乎真的太好了。

    一些年轻的臣子忍不住猜测莫非官家真是被恭肃王养大的这故事到底是真是假

    经历过真宗朝的大臣们闻言嘴角微微抽搐,先皇在位时,前头五个孩子都夭折了,好不容易有了当今,怎么可能会放任后宫妃子杀害皇子

    还有区区宫内使也想把皇子偷运出宫简直滑天下之大稽。且不说皇宫守卫森严,就说刚出生的孩子不哭不闹吗能安静地躺在妆盒里让你带出宫

    而且还交给了恭肃王。

    恭肃王有十三个儿子,虽然人家儿子多,但活下来的也就四个,多出来一个难道不会被发现吗

    这也就罢了,既然去了恭肃王府,那最后又是怎么重新成为太子,还顺利即位的

    大臣们槽多无口。

    我知道你们一定是想问原版没有狸猫换太子啊,为什么传到后面就变成了狸猫换太子呢

    别急,且听清清慢慢道来。

    因为这个故事被写进了明代小说包公案,后来又被写进了清代小说三侠五义等,再之后又被改编成各种各样的影视剧。

    最后就变成了我们熟悉的狸猫换太子。

    当然,即便是狸猫换太子,也是分了很多版本的。

    最常见的就是宋真宗的皇后死后,想重新立一个皇后,恰巧当时刘妃和李妃都怀了孕,膝下无子的宋真宗就想了一个绝佳的好主意。

    他告诉刘妃和李妃两人,谁先生下儿子,谁就是皇后。

    好家伙,这可是后宫之主,谁不想当

    于是刘妃又被写成了大反派,身为大反派肯定是心思不正,不择手段的。

    所以这个版本的刘妃又开始嫉妒李妃了,生怕李妃在她前面生下儿子,被立为皇后。

    刘妃遂与宫中总管郭槐密谋,收买接生婆,趁着李妃分娩时,用一狸猫剥去皮毛,血淋淋、光油油地换走了刚出世的太子。

    刘妃命宫女寇珠勒死太子,寇珠不忍心,暗中将太子交付给宦官陈琳。陈琳将小太子装在食盒中送至八贤王处抚养。

    另一边,宋真宗看到血淋淋的狸猫,以为李妃生了一个妖物,便将其打入冷宫。

    不久后,刘妃生下一个儿子。宋真宗大喜,立刘妃为皇后,儿子立为太子。

    故事当然不会到此结束,不然反派岂不是一点报应都没有所以六年后,刘后的儿子早夭,宋真宗绝嗣,只能从兄弟的孩子们过继一个儿子。

    挑来挑去,就挑中了八贤王的儿子,也就是之前被送出宫抚养的小太子。

    某日,太子误入冷宫,见到李妃,母子天性,两人一见如故。刘后得知后,拷问寇珠,寇珠撞柱而亡。

    刘后虽然没问出结果,但是心里有了疙瘩,于是向宋真宗进谗言,真宗下旨赐死李妃。

    李妃当然没死,她被小太监救了并且偷放出宫,流落陈州。李妃身为皇妃养尊处优已久,根本无法独立生活,只能住破窑、靠乞食为生。

    后来包拯在陈州放粮,遇到李妃,才得知狸猫换太子的真相。

    包拯将李妃带回开封,帮助李妃和仁宗母子团聚,又设计让郭槐供出真相。

    已做了太后的刘妃知道阴谋败露,自尽而死。

    而包拯在这一案中立了大功,被仁宗任为丞相。

    这就是最广为人知的一版狸猫换太子。

    其他版本有刘妃根本没有怀孕,用狸猫换太子后,把李妃的儿子占为己有啊;

    刘妃怀孕生了个女儿,用狸猫换太子后,把太子占为己有等等,最后都被包拯查明真相,揭穿了刘太后的蛇蝎心肠。

    刘太后的结局有抑郁而死、有病逝、有打入冷宫,反正结局都不太好。

    当然也有结局好点的狸猫换太子,李妃疯了,太子并没有被送到八贤王处,而是流落民间,刘妃儿子并没有死,顺利继位,多年后包拯查明真相,仁宗觉得愧对李妃母子,便让他们二人团聚。

    刘妃因为是仁宗的生母,没有受到惩罚。

    还有一些版本刘妃和庞太师合谋,陷害李妃,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但是儿子死了,只能过继八贤王的儿子之类的。

    版本太多了,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了解,清清就不一一介绍了。

    公元1025年,宋仁宗时期

    刘娥刚听第一版时脸黑了,但听到后面的诸多版本,她不怒反笑。

    大臣们听到刘娥大笑不止,以为她是怒极反笑,连忙劝道“太后息怒,这都是后人瞎编的,当不得真。”

    当然了,您要是从中得到女子临朝称制难以堵悠悠之口的教训就更好了。

    看看,这都被写成什么样了。

    就一个狸猫换太子,都写出花来了。

    不料,刘娥竟道“哀家没生气,哀家是高兴。狸猫换太子乃子虚乌有之事,那些个酸儒也只能编造出这种谣言来污蔑哀家。

    还来来回回就这一个谣言,连编点新鲜的都不会。”

    这不就是在说她没有别的黑点可以黑了吗

    大臣们“太后明鉴。”

    刘娥笑道“这些话本既然如此受人喜欢,哀家就成立一个专门写话本的文史院,就设在翰林院下,若是有话本写得好都可以投文史院。

    哀家会亲自过目,若是觉得好就刊印成书,另外请人编排成戏曲,在民间排演。”

    天幕说得对,笔掌握在男人手中,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对女子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她就让女子来掌握这支笔。

    想怎么写还不是看她的意思。

    宋仁宗时期

    赵祯都傻眼了,虽然从字面意思上不难理解狸猫换太子这五个字,但他万万没想到五个字能写出这么多版本。

    而且几乎每一个版本,他都是八贤王,呸八皇叔的养子。

    后世到底是从哪里看来的

    皇室绝嗣,从宗室选养子岂是这么随便就像他,他的养子就是精挑细选,最终选了堂兄濮安懿王的儿子。

    不为别的,堂兄赵允让能生,孩子多,赵宗实是他的第十三子。

    这让一个儿子都没活下来的他非常羡慕,所以选了赵宗实当养子,希望他能招来个弟弟。

    可惜好像没什么用。

    不过重点不是这个,重点是选养子一定要选择好生养的

    八皇叔他生了十三个儿子,才活了四个,这存活率也没比他父皇好到哪里去,父皇怎么可能选他的儿子当养子。

    还有这么多版本都是养母刘后蛇蝎心肠,下场凄凉,这写得也太缺德了些。

    刘娥被狸猫换太子黑得挺惨的,但从一个卖艺的孤女到皇后,再到临朝称制,且还是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太后,刘娥真的是一个妒忌心重,蛇蝎心肠的女人吗

    当然不是。

    刘娥是宋真宗的第三任皇后,宋真宗妃子不少,她前期在真宗的后宫中并不突出。但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刘娥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陪伴真宗最久的女人。

    在真宗身边,她慢慢参与政事,因周谨恭密,深受宋真宗倚重和信任。

    也是从这时候起,刘娥开始参与朝政。

    其实刘娥和武则天有一点像,都是靠着皇帝老公获得权力,同时也被皇帝忌惮,且无论是唐高宗还是宋真宗,他们当时最好的选择都是武则天和刘娥。

    这何尝不是时也命也呢

    刘娥虽然没有像武则天一样称帝,但掌权期间颇有作为,在大宋一众不是平庸就是短命的皇帝里,刘娥可太突出了。

    她终结“天书”运动、结束党争、发行交子、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为仁宗亲政后的“清平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刘娥真的走出了一条小说都不敢这么编的路,因为太玛丽苏了。一个卖艺的孤女,嫁过人,被前夫卖给了当时还是韩王的赵恒。

    开局拿到这种牌,还能逆袭成为临朝称制的太后,这难道不是传奇之路吗

    然而这么一位有作为有建树的女性政治家,就因为是女的,就要被后世的文人抹黑,黑无可黑就造谣,生生把人家黑成了一代奸妃。

    真够损的。

    公元1025年,宋仁宗时期

    刘娥心中一动,不知不觉中眼角有些湿润,已经很多年没有人提起她的从前。

    原来时隔多年再听到这些,竟然是这样的心情。

    赵恒,刘娥想起这个名字嘴角轻勾,因为他,她才拥有了这一切。

    多年前,她又何曾想过会有今日呢。

    此刻的刘娥心中感慨万千,听到天幕对她的评价一颗心更是怦怦直跳。

    她并不比那些名正言顺的皇帝差不是吗

    宋仁宗时期

    赵祯脸色涨得通红,什么叫大宋一众不是平庸就是短命的皇帝

    大宋这么多皇帝,就算后世之君没什么作为,也不至于去掉那几个惹出靖康之变的皇帝,剩下的皇帝就算没什么作为,但守成还是可以的吧

    太祖、太宗两位皇帝更是定下了大宋江山,难道还不算有为之君

    赵祯心中忿忿不平。

    连听到自己的“清平盛世”都高兴不起来。

    倒是经历过刘娥时期和仁宗时期的大臣们感触颇深,从前太后在时,他们光顾着防女主干政,怕她不还政官家,怕她想做第二个武则天,没少反对太后的政策。

    如今想来,倒是他们误国了。

    盛世也有太后的一份功劳。

    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

    夸刘娥就夸刘娥,为什么要拉踩大宋所有的皇帝

    就算后世那些皇帝不咋地,但没有他,哪里来的大宋

    拉踩到把他这个开国之君也算进去是不是过分了

    元朝末年

    写下金水桥陈琳抱妆盒戏曲的落榜秀才脸色涨得通红,他写的剧本也是从说书人哪里听到的,再加上自己润笔,就成了一出戏。

    家贫,书都买不起,他哪里知道什么事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秀才看着身旁的人义愤填膺,咒骂缺德的文人,他本能地往后缩了缩。

    还好没有署名。

    以后还是不要写前朝的真实存在的人物,免得又踩了雷,被天幕大肆批评。

    大秦

    秦始皇一直记着那句“皇帝平庸就是原罪”,天幕后来说的内容都不大听得进去。

    扶苏平庸吗不,扶苏并不平庸,可并未达到他的标准。

    他死后,扶苏真能坐稳这个位置吗

    秦始皇扶额,他也想要一个能力出众的儿子,女儿也行啊,再不济厉害的儿媳也可以,就像吕雉、武则天、刘娥这样的。

    可是这么多儿女都找不出一个。

    难道真的像天幕说的,他基因不行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嘴角抽了抽,“不敢编这还叫不敢编之前那些书比起刘娥的事迹来,好像也没差多少吧”

    至少人家刘娥没称帝,书中那些人都不知道称帝多少回了。

    刘彻对刘娥并不感冒,虽然他们都姓刘。

    从卖唱的孤女到太后有什么稀奇他的子夫不也差点成为太后

    唐太宗时期

    听到天幕提起自己的儿子,尤其是以这种方式提起,李世民就郁闷。

    可不是嘛,武氏就是靠着他儿子才能掌权。

    他的儿子们好像身体都不太好,承乾将来会患腿疾,青雀将来肥胖过度,上回那本大明的小说里说过明仁宗就是胖死的,不行不行,而且青雀心性有问题。

    李世民扒拉来扒拉去,又扒拉回李治身上。

    难道这就是时也命也吗

    可怎么这么不得劲呢

    李世民如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但下一瞬又支棱了起来,因为他听到天幕说

    被黑的何止包青天里的反派呢,哪本同人不创人不管是被黑的,还是被严重ooc的,都是创。

    故意黑也就算了,最恐怖的是粉丝自己的同人文,有种爱他就创死他的感觉。

    这里不得不说同人文祖师爷冯大大了,他是平等的创死每一个古人啊。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