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64. 一百六十四章 开国之难

作品:《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长孙无忌下意识地看向李世民, 满眼都是说好的让我做尚书右仆射呢

    难道没有封吗

    注唐朝的中书令中书省长官、侍中门下省长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经做过尚书令后改为尚书仆射,尚书省长官,及参议政事的中书侍郎、门下侍郎都是宰相。

    李世民听到长孙无忌说没有善终本来挺生气的, 但被他这么一看又有点心虚,他是想封辅机为尚书右仆射来着,可观音婢说长孙家太过荣宠, 恐极致的富贵会带来灾祸,让他缓一缓。

    难不成缓着缓着不封了

    应该不会吧

    长孙无忌见状, 瞪大眼睛,二郎你还真没封啊

    不对啊,他作为托孤大臣, 不可能连个宰相都混不上。

    嗯, 宰相里肯定有他,房玄龄和杜如晦肯定是嫉妒他。

    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看着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的眉眼交流,还有什么不明白好哇,原来陛下和辅机早有默契,呵呵,那我们呢大家都是秦王府邸出来的,凭什么辅机就得陛下另眼相待。

    陛下的大舅子就了不起吗

    众人酸了, 目光怨念地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头都大了,“不是,现在在说岳飞, 谈论这个做什么也许明相篇并不是意难平而是人气或者功绩呢。”

    话落, 又道“岳飞能被后世评价为千古完人,想来样样都不差,也不知他会去哪个朝代。可惜好好的一个英雄,竟落到这般田地, 要是在我大唐,何至于如此。”

    贞观群臣“”陛下你这话题转得也太拙劣了。

    “总归不会来大唐,大唐又没有失地可以收复,”长孙无忌“论人气或者功绩我也不差吧之前那本威凤赋就是写我的,功绩就更不用说了,唐律疏议我编撰的”

    房玄龄不赞同道“大唐怎么就没有失地可以收复,安史之乱后大唐疆域缩水,正需要岳飞这样的人才为国效力。”

    “威凤赋是陛下写给谁的还不一定呢,后世都没有定论。论功绩,我也不差啊。”而且他才是中书令,是宰相。陛下一登基就封的宰相。

    杜如晦见他们两都有威凤赋,就自己没有,忽然觉得自己落了下风,“陛下,威凤赋到底是作给谁的”

    李世民“玄龄说得对,安史之乱后大唐丢失安西都护府,连河西走廊都丢了,这可是兵家必争之地怎么能丢呢。”

    众人“”

    李渊在旁边看得不亦乐乎,就差手里拿着一片瓜在啃了。

    大秦

    秦始皇收复汉土

    想到天幕不止一次提到收复汉土,秦始皇眉头皱得更厉害了,大汉当真这般深入人心不仅以汉人自称,还用汉土来代替王土。

    这难道就是两汉四百年的成果吗

    秦始皇眸光微动,望着天幕不知道在想什么。

    而且岳飞也不能回大宋,再就业的规则不允许。

    阎王问岳飞除了大宋外想去哪里

    岳飞若不能复汉土,去哪又有何区别

    阎王想了想,有一个朝代也和宋一样被异族入侵,在被异族入侵之前,还有十支起义军,这些起义军的人数至少两百万人。

    其中两支起义军有以下暴行

    李自成武关屠城、水淹开封;张献忠六安暴行、霍山暴行、简州暴行,暴酷亘古未有,屠武昌、初屠成都、再屠成都、屠成都。

    清军的赵州之屠、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四川大屠杀、金华之屠、南昌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潮州之屠。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五千万人惨遭清军屠杀。

    岳飞震听得额头青筋凸起,拳头硬了清军和金军是什么关系

    阎王也没什么关系,就是都是女真人建立的政权,一个叫金国,一个叫后金,后来改为大清。

    岳飞这还没关系

    阎王除了这个能满足你收复汉土外,其他的就是元末明初、汉末国、八王之乱后的南北朝,你自己选一个吧。

    不出所料岳飞选择了去明末,满清入关虽然有捡漏的成分,但不得不说当年的满清简直是套了主角光环,运气真的是好到了爆棚。

    细观明史不难发现满清能入主中原统治中国真的宛如开挂。当时满族人口加上包衣奴才还不到百万,八旗战兵也就十余万人,而明末人口将近一亿人。

    近千倍的差距,满清竟然能够一口吞下大明朝,而且没遇到过什么艰难的阻碍。这运气谁看了不说一声欧气爆棚

    换成其他朝代或其他对手,满清绝对不可能那么顺利,例如换成汉末的国,谋士、战将如云;隋末的十八路诸侯和李渊李世民父子,都是厉害角色;

    元末的朱元璋,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就连严格意义上不算大一统的宋开局都比满清难,赵匡胤也不是吃素的,要是遇上这些满清只有被灭的份。

    不信一起看看各朝建国用时

    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十副铠甲起兵到公元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前后历经61年,经过代帝王的不懈努力才勉强算入主中原当时南明还在,大部分地方都没被清军攻下。

    大汉的开国之君刘邦公元前209年起兵反秦,公元前202年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登基称帝仅用时七年便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

    汉光武帝刘秀于公元22年宛城起兵,公元25年在河北鄗城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到公元36年统一全国,用时15年。

    唐高祖李渊公元617年晋阳起兵,到公元624年李世民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王世充和窦建德集团完成统一,仅用时7年。

    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53年参加义军,公元1368年建立大明仅10个月后就攻陷了元大都,公元1382年降服大理,统一天下,前后总共29年时间。

    两汉和唐明的建立没有什么尔虞我诈的宫廷政变或者黄袍加身,都是开国皇帝真刀真枪,一城一地打下来的。

    刘邦,刘秀,李世民,朱元璋无一不是天纵奇才,甚至除了李世民之外,其余位都是白手起家,连十副铠甲都没有,朱元璋更是只有一个碗,最多的也就用了二十九年统一全国。

    反观清朝,号称军事能力最强的皇帝努尔哈赤被袁崇焕在宁远城一炮给轰死。

    洪武时期

    朱元璋一听到和宋一样被异族入侵,立马想到了满清,面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取代了明朝的满清。

    “都给朕闭嘴,仔细听仔细记,一个字都不要漏下。”

    话音刚落,朱元璋瞪大眼睛“什么两百万农民起义军”

    怎么会有这么多农民起义军当年的红巾军也不过十余万啊

    来不及多想,天幕的话一句接着一句,宛如炮弹一般向朱元璋轰过来,震得他脸色愈发难看。

    听到清军十余万人就吞下大明江山,朱元璋眼前一黑,再也撑不住了往后倒去。

    “父皇”藩王们惊呼,手忙脚乱接住朱元璋,嘴里一个劲的喊“太医。”

    每次天幕出现太医一定会在旁边候着,免得有人气急攻心晕厥过去,这回也不例外,太医很快挤进人群,给朱元璋做急救。

    扎了几针后,朱元璋悠悠醒来,正好听到努尔哈赤被一炮轰死,但他脸上毫无喜色,反而阴沉得可怕,“对面的皇帝都被一炮轰死了,为何大明还是亡国了”

    大秦

    秦始皇面沉如水“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是朕建立的”为什么没有他

    有没有搞错他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刘邦是乱臣贼子,夺了大秦的江山,后面的又夺了大汉的江山。

    明明他是第一个统一天下的皇帝,凭什么没有他

    汉高祖时期

    刘邦得意道“乃公白手起家,仅用七年便平定天下,后世无人能超。”唯一一个也是七年平定天下的还不是白手起家,真不愧是他。

    朝臣们纷纷恭维。

    “后世不行啊,居然屡次让异族入侵中原,屠了这么多城池,死了五千万人。”大汉开国之初,最多也就一千多万人口。

    想到这里刘邦忽然笑不出来。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沉着脸道“非我族类,必有异心。异族入主中原岂会对汉人百姓手软,后世经历过一次居然还会放任这样的事再次发生。”

    哪怕一直主和不想打仗的汲黯听了都痛心疾首,“一万万人的王朝居然输给了百万异族。”他是不赞成打仗,可那是他觉得打仗损失得更多,不值得。

    可若异族入侵,不打造成的后果只会更严重。

    霍去病“再就业里怎么没有我我也想去那个朝代,打跑异族。”

    卫青虽然没说话,但紧握地拳头从未松开。

    唐太宗时期

    尉迟敬德大声道“大明是没有人了吗近千倍的差距还能让异族入主中原”

    李世民吐出两个字,“内乱。”国都亡了依旧党争不断,可想而知明朝内乱有多严重。

    “而且大明居然有两百万农民起义,比隋末那会还严重。”杨广已经够天愤人怨了,明朝的皇帝到底做了什么才会导致两百万农民起义

    众人感叹朝代更替造成的混乱局面,连各朝代的开国对比都顾不上。

    李渊倒是注意到了,但他以为是夸他,没想到又白高兴了一场。同时心里还有些微妙,大唐的开国之君是他

    二郎是能打,但如果没有他的支持,二郎哪里来的兵马粮草,哪里来的家底

    不能因为他没有上战场,就把他踢出开国之君的列表吧

    当然这都是汉人王朝,清如果要对比的话应该是和元对比。

    公元1206年春天,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公元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完成统一,用时73年。

    南宋那会还是有不少人才,从一开始的岳飞、辛弃疾到亡国时的文天祥等,但凡南宋能出一个明君都不至于走到亡国的地步。

    明末人才凋零,明朝直到亡国还在党争不断。甚至当时灭了明的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后来的南明都没有几个把清朝当成主要对手,从来就没有集中全部精力对付过清朝。

    使得清朝统一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遇上什么像样的对手,如果遇上的是项羽、王莽刘玄、王世充窦建德、陈友谅等人,他们绝对不会这么顺利。

    只能说天时地利人和,清朝气运滔天,赶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时候。

    如果明末的乱世有岳飞这样的军神,清朝还能有这样的好运气吗

    答案是肯定没有。看看皇太极手下的人才就知道了,多尔衮,鳌拜,索尼,莽古尔泰,代善,阿敏,洪承畴,祖大寿,范文程,哪一个称得上顶级人才

    尤其是洪承畴、祖大寿、范文程、吴桂这批吃里爬外、厚颜无耻、背信弃义的所谓人才哪一个比得上张良、萧何、韩信、房玄龄、杜如晦、徐达、李善长、刘伯温

    让人不禁感叹,不仅设想假如明末出现岳飞这样的军神,再加一个顶级谋士,明末那种糟糕的情况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想知道的话关注小黄车哦

    洪武时期

    朱元璋只觉得脑瓜子嗡嗡直叫,天幕的话一字一句都跟针似的扎进他的脑袋,疼痛欲裂。

    他脸色铁青道“满清气运滔天,不就是在说我大明运气极差吗”

    朱樉心道这何止差啊,满清那么点人就把大明江山给拿下了,简直就是差到了极致好吧。

    朱棣劝道“父皇,您消消气,早点知道总比不知道好。”

    “老四,你还说呢,都是你的子孙后代把大明败光了。”

    朱棣“是非功过,父皇心里有数,儿孙干的事要是都赖到祖宗头上来,那在座的一个也跑不掉。”

    朱元璋心累得闭了闭眼,前半辈子在打江山,后半辈子守江山,他想成就大明万世之基业,可历朝历代哪有什么万世基业,国祚能有四百年已经要烧高香了。

    他总结历朝历代亡国的教训,却创造了新的亡国教训。

    呵,何其可悲。

    汉高祖时期

    刘邦深以为然地点点头,“项羽那厮真不是人能抗的,要不是我心态好,早就被项羽打崩了。”

    有大臣拍马屁道“项羽匹夫之勇,岂能和陛下相提并论。”

    刘邦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匹夫之勇这个词是韩信说的,也是韩信告诉他项羽不足为惧,最后也是韩信打败的项羽。

    唉,韩信怎么年轻他这么多呢,要是和他一样的年纪该多好。

    唐太宗时期

    虽然气氛有点冷,但是群臣还是忍不住道“为什么没有我们只有玄龄和克明”

    房玄龄抚着胡子悠悠道“我觉得名相篇可能有我。”

    杜如晦“我也觉得。”

    名将篇第一批再就业的就是这五个人了,后面还有第二批、第批,至于是谁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宝贝稍后自己看书吧。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最后一卷明相篇都有谁。

    不同于人气抉择的帝王篇和意难平的名将篇,明相篇是自由应聘上岗。没有人应聘的情况下,阎王才会随机派遣人去。

    众所周知汉武帝的丞相是最难当的,汉武一朝,丞相是最危险的职业。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任命了十位丞相,其中有七个死于非命,剩下几个被罢免的比较多,善终的只有一两个。

    当汉武帝的丞相,要命啊

    让我们来看看有哪几个明相想去汉武帝手下干活。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