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 49 章

作品:《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狄思科尚不确定买车的缺口还差多少。

    如今小轿车的价格,有几千的,也有几万块的。

    以他的经济实力,买一辆二哥那样的国产小面包,或是一辆进口小土豆就差不多了。

    几千块就能搞定。

    按照老百姓的普遍认知,只要条件允许,还是更倾向于买进口车的。

    小土豆是波兰产的菲亚特,既是进口的,又价格实惠,是许多万元户的首选。

    作为一个新晋暴发户,狄思科也相中了它。

    若是按照官方定价,只要四千多块就能拥有一辆小土豆。

    然而,这两年小土豆的价格早被万元户们炒了上去。

    有人五六千块就能买下来,有人却得花上万块。

    狄思科不敢把价格报给郭美凤,只含含糊糊地说“您给我一千块就行”

    “一千块能买什么车啊”郭美凤不懂行,但也知道这点钱不顶用。

    “我手头还有些存款。”

    狄思科这个月刚收到新阳音响出版社的汇款,录音带首发的五千块,加上写真集的酬劳,交完税以后到手将近六千。

    再加上他之前走穴和出录音带攒下的一千来块存款,总共有七千多。

    听说电影厂的一位女演员通过厂里的司机牵线,花八千块买了一辆小土豆。

    所以,狄思科也打算准备八千块的预算。

    郭美凤将存折交给他之前,又不放心地问“你买那车到底多少钱啊”

    “四千多。”

    “妈呀,咱家攒了几十年也没攒下四千块。”郭美凤心疼地说,“你现在有点钱,可真是烧包了,什么都敢买。”

    在她看来,老二买车是因为业务需要,老五买车就纯属是穷人乍富的报复性消费。

    “我这是为了节约时间成本,把精力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狄思科试图说服她,“租金按月进账,我第二张录音带如果加印的话,另有半个点的分成。过不了多久,您这存折上的数字就恢复了。”

    郭美凤嘟哝“别人没有车照样娶媳妇,你媳妇怎么那么金贵”

    “跟我媳妇没关系,人家时间挺多,主要是我抽不出时间。”

    郭美凤打探道“你找这媳妇是做什么工作的家里是干嘛的”

    “她是歌舞团的干部,全家基本都是文艺界的。她爸是国画院的副院长,亲妈是舞蹈家,还有个后妈是我们单位的处长,奶奶是著名作曲家,爷爷退休前是干嘛的我也不清楚,不过,他们家跟徐大爷住在一栋楼里。”

    郭美凤拧眉思索片刻,迟疑着问“你说的这姑娘,不会姓于吧”

    “您认识啊”

    “在老徐那边见过几次。”

    而且在青歌赛直播上也见了,但她当时没敢往那方面多想。

    人家是正经的干部家庭出身,他们家除了老五,就再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人

    物了。

    她家攀不上。

    狄思科觑着郭美凤的神色问“妈,您对这儿媳妇人选不满意啊”

    dquo20”

    郭美凤很清醒。

    老五学历高长得好,但干部子弟里也有学历高长得好的小伙子。

    以人家的条件,肯定能找到门当户对的。

    “所以我得多花点心思追人家啊别的不说,于童长得漂亮吧”

    “嗯,”母子俩审美一致,“要是真能娶进门,以后你俩的孩子差不了。”

    但是,人家家里能同意吗

    齐大非偶,她觉得老五有点悬。

    儿子正在兴头上,郭美凤并没讨人嫌地泼凉水。

    将存折递过去,她情绪不高地说“你追媳妇也别耽误了工作。打铁还得自身硬,早点做出成绩,以后去老丈人家也能多点底气。”

    狄思科并不知道亲妈正在心里唱衰他,接了存折就乐颠颠地去找二哥了。

    二哥在外面的门路广,兴许能帮他买到更便宜的小轿车也说不定。

    买车的事一时半会儿没有眉目,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经贸大学的八三级毕业生,迎来了大面积的毕业分配。

    狄思科宿舍里的八个人,有三人被分配去了国字头进出口公司,一个去了海关,剩下三人回了生源地。

    发小儿葛磊如愿去了进出口公司,工资高、待遇好、工作体面。

    教他学会了广东话的陈旭,返回老家进了省商业厅。

    狄思科没什么悬念地被分去了经贸部,虽是所有单位中牌子叫得最响的,但同宿舍的另外七个人,谁也不羡慕他。

    他在部委实习大半年,日子过得有多悲催,所有人都看得见。

    高强度的摄取知识不难,难的是每天都要维持这种强度。

    天天都是考试周,这样的日子有几人吃得消

    所以,听说他跟袁媛都留在了部里,而且还是技术难度很高的翻译室。

    班里的其他人羡慕,这些见证他每天熬到半夜的室友却有些同情。

    毕业季到来,学校宿舍和大树上都挂起了各种欢送横幅。

    “为祖国的外贸事业贡献青春”

    “服务祖国人民实现自身价值”

    “热烈欢送我校八三级毕业生奔赴祖国各地”

    “此去万里,一程风雨一程歌”

    诸如此类的条幅被挂得到处都是,也唤起了大家离别的伤感。

    宿舍聚餐,班级聚餐,各种小团体聚餐,几乎每天都有。

    狄思科非常珍惜最后的这段相聚时光,只要时间允许,所有饭局他都应邀了。

    全班聚餐的时候,张新华端着酒杯走到了狄思科跟前。

    自从被举报亲属走私以后,狄思科与他就没怎么说过话。

    两人似乎都在有意回避与对方接

    触。

    但这次不知张新华是怎么想的,

    居然主动找到他解释了之前那封举报信的事。

    “其实我本人在事业上没什么追求,

    但我父母都希望我能进体制内工作。关于你哥哥的那封举报信,我也是后来才知道是我家亲戚写的。”张新华举起酒杯说,“狄思科,马上就要各奔东西了,针对那件事,我郑重跟你道个歉,希望能得到你的谅解。”

    狄思科对这番话并不怎么相信,但他已经回敬对方一封小作文了。

    也就无所谓原谅不原谅。

    一杯酒而已,喝就喝呗。

    是否真的能够一笑泯恩仇,他们彼此心里都很清楚。

    反正马上就要分开了,以后又同在一个系统工作,就这样吧。

    毕业分配方案公布,同学们彻底离开了校园。

    走出校门的当天,狄思科就无缝衔接,带着报到证去单位报到了。

    英语组的三个新人不用像其他毕业生那样进行岗前培训,所以正式入职没两天,崔组长就给他们安排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份工作。

    后天要紧急接待一个外国企业家考察团,领导临时安排了宴请。

    虽然只是吃顿饭的事,但外交无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交际司这边要马上拿出接待方案来。

    崔组长大方地派出了狄思科、袁媛和方堃,配合综合处和外宾接待处的同事,完成这项任务。

    翻译菜单和行程安排的工作,通常只用一个人就能搞定了。

    但谁让他们仨都是新人呢,每人负责一小部分,两天的时间无论如何也能做完了。

    方堃是高翻班的研究生,又比狄思科二人的年纪大点,分配工作的时候,就主动选了难度最高的菜单翻译。

    狄思科翻译行程安排。

    而袁媛的工作简单却最琐碎,她得帮忙打印几十个来宾的名牌,以防出现弄错客人名字的情况。

    综合处很快就把行程单交给了狄思科。

    一页纸上没多少内容,几百个字而已,他几分钟就能翻译出来。

    但是临时接待任务之所以难办,就在于行程和人员的不确定性。

    狄思科上午九点翻译完第一稿,正准备送去打字室打印正式稿,综合处的同志又把新的行程单送来了。

    人家说了,上一份不算数,以这一份为准。

    狄思科便将第一稿收起来,重新译了第二稿。

    这次他有经验了,工作完成以后没有马上去打字室。

    等到下午快下班的时候,他果然又等来了改动后的第三份方案。

    一份行程安排修修改改好几次,直到第二天中午才算正式确定下来。

    狄思科打印了正式稿,在底部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又拿出印章和印泥,郑重其事地在旁边盖了章。

    类似的工作他已经做过几次了,但这是他第一次有资格在上面签字盖章。

    而且这个印章是于童送给他的

    。

    印章材料是号称四大印章石之一的寿山石,

    从于宝塔那里搜刮来以后,

    就被于童送去了琉璃厂雕刻。

    所以,当狄思科将沾了印泥的白色印章盖在定稿底部时,好似决定了什么国家大事。

    那种仪式感堪比皇帝握着玉玺。

    将定稿送去综合处,他的任务就可以正式完成了。

    不过,截稿时间是今天下班前,刚出校门的狄思科还记着老师们“不许提前交卷”的要求。

    所以,他没着急往上送。

    下午袁媛去宾馆送铭牌的时候,他也跟着去了。

    反正他没什么事,就按照外宾的行程路线走一遍。

    然而,这样走了一遍后,他却有了新的疑问。

    按照行程单上的安排,外宾们要在明天中午直接从会场前往冷餐会。

    两处相聚不远,步行一刻钟左右就能抵达。

    所以,行程单上将冷餐会安排在了会议结束的半小时以后。

    不过,狄思科实地走过后发现,会议在贵宾楼三层,冷餐会在迎宾楼顶层。

    两栋楼里的客梯都只有三部。

    这次会议有上百位来宾,若是有人不习惯走楼梯,固执地等待电梯,那半小时的预留时间必然不够。

    有些外宾恐怕会迟到。

    反正他搭乘电梯走这条路线的时候,因为是第一次来,不熟悉路径,步行用去了三十五分钟。

    从宾馆返回单位,他就想给外宾接待处的吴勇提个醒。

    吴勇是对接行程安排的,之前给他送了五个版本的行程单。

    然而,都快走到人家办公室门口了,狄思科又顿住了脚步。

    他虽然没啥工作经验,也没有闻笙箫那种从小耳濡目染的眼力,但他直觉这种事似乎不该由自己开口。

    在翻译室呆了这么久,他经常见到大家配合业务部门反复修改翻译稿,却从没见谁给人家的工作挑过毛病。

    何况未知全貌不予置评,万一人家在两栋楼间安排汽车接送了呢

    那样的话,半小时的准备时间也算充裕了。

    崔组长在会议室里呆了一天都没回来,他这会儿也没个能请教的人。

    反复权衡再三后,他先将那份定稿给领导审核签字,然后把签好字的稿件送去了吴勇那里。

    “吴哥,我先把这份定稿交给你吧,要是还需要改动,你随时来找我。”

    吴勇刚放下电话,正忙得焦头烂额,答应一声说“先放这儿吧,我还得往宾馆那边跑一趟。”

    “你们这运动量可真够大的,难怪接待处的同志都很苗条。”

    吴勇穿上外套,苦笑道“没办法,劳碌命啊。”

    “我下午从贵宾楼去迎宾楼,迎着太阳走了半个多钟头才找到地方。要是天天像你这样折腾,腿都得跑细了。”狄思科笑着问,“咱单位不给你们配个车啊”

    “配了啊,”吴勇自嘲一笑,“配了自

    行车,每天可以免费去车棚打气。”

    鹿子草的作品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他一直等着吴勇来送第六版本的行程单,可是等到快下班了,也没见他再次找来。

    正好崔组长下会回来了,他就凑过去小声跟崔组长请教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年轻人来到新单位大多战战兢兢,做好本职工作都不容易,没什么人会多管闲事。

    尤其这些毕业生是各校优中选优的天之骄子,很多人宁可自己一点点摸索,也不会主动暴露短板。

    因此,崔组长很少有机会回答这种问题。

    “咱们是翻译,他们送来什么,你就翻译什么。”崔组长慢条斯理道,“外交无小事,某些决定和安排可能会有其他深意,咱们不了解情况,不要随意帮业务部门修改内容。”

    “哦哦。”狄思科受教地点头。

    “而且冷餐会大多是无人陪同的,他们迟到几分钟也无伤大雅。”崔组长鼓励道,“你今天表现不错,多听多看,别冲动做决定。不过,你下班以后多等一会儿吧,要是接待处那边有什么改动,你尽快帮他们处理一下。”

    能搞接待工作的没有笨人,尽管小狄表达得隐晦,但人家未必领会不到。

    果然,还差一刻钟下班的时候,吴勇匆匆忙忙送来了第六版行程单。

    其中的两处改动里,就有狄思科提到的那一处,预留的时间从三十分钟变成了四十五分钟。

    “小狄,还得麻烦你啊”吴勇在他背上拍了拍。

    狄思科做个ok的手势,就埋头干活了。

    修改定稿以后还得重新走流程,时间紧任务重,没时间寒暄。

    他要改行程单,袁媛要修改出席人员名单,俩人都得留下加班。

    只有方堃提前完成了菜单翻译工作,而且他那个菜单是今天晚宴要用的,估计这会儿已经上桌了。

    所以,方堃可以背着背包潇洒下班。

    “小狄,小袁,你们加油我先走一步啊”方堃笑着招呼。

    狄思科抽空摆摆手说“难得见你准点下班,赶紧回去休息吧”

    “哈哈,暂时休息不了,”方堃指了指身后的庞庆祖说,“约了庞老师打乒乓球,加强体育锻炼,估计还得大战三百回合。”

    “那你得小心了,庞老师的乒乓球是咱们翻译室打得最好的,小心被他杀得片甲不留。”

    狄思科暗道,整个翻译室也没几个男的,这几个男的里只有庞庆祖爱打乒乓球。

    矬子里拔大个儿,他也能当个冠军了。

    方堃嘻嘻哈哈地跟着庞庆祖离开,狄思科将稿件反复检查无误后,便送去了打字室打印。

    “中午不是刚打印过吗你怎么又来了”打字员不出意料地又被留下加班,看到送来的新稿件,头都大了。

    “赵姐,我能等,您慢慢来吧。”狄思科自己找了椅子坐下。

    虽然口中说着

    能等,却直勾勾地盯着人家敲键盘。

    大有你不给我加急,我就不走的意思。

    赵姐被这大明星看得发毛,抓起手边的一沓资料说“没什么事你就看会儿资料,你不是已经转正了嘛,这些资料可以随便看了。”

    狄思科随手翻了翻,没看到能吸引自己的内容。

    不过,他倒是发现了方堃翻译的那份菜单。

    虽然方堃明目张胆抱庞庆祖大腿,有点那什么,但是他的专业水平还是没得挑的。

    若是将这份菜单交给他,他也未必能翻译到人家这种程度。

    中餐的菜名,有时写实有时写意。

    像这个菜单里的“满福六小蝶”、“金华玉树班”,只听名字根本就猜不出吃的是什么菜。

    然而,方堃的译法就很直白,应该是提前跟厨师打听过菜品做法的。

    英文译名虽然少了中餐取名的韵味,但根据英文菜名,可以很轻易地了解,每道菜的用料和烹饪方法。

    这一点还是值得借鉴的。

    狄思科伸手将方堃写出的译名挡住,自己先在心里将菜名翻译一遍,再跟方堃的译法进行比较。

    来到菜单中段的时候,有道菜名叫红烧龙凤翅。

    他猜测凤翅是鸡翅膀,就是不知龙翅是谁的膀子。

    结果打开方堃的答案一看,却发现龙是对虾,凤是鸡肉,翅是鱼翅。

    他在心里感慨中华起名博大精深,正打算继续往下看,目光却在这道菜的第一个单词上顿住了。

    红烧龙凤翅,

    aisedsharksfuithchickenandrans。

    但是这张菜单上的

    aised却被写成了

    uised。

    一字之差,“红烧龙凤翅”就变成了“受伤的鸡虾鱼翅”。

    狄思科“”

    方堃应该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吧

    “赵姐,这张菜单是最终定稿吗”

    赵姐头也不回地说“那一沓都是终稿。”

    将这种出了错误的菜单,拿到宴请的酒桌上,没人注意还好,万一被人看到了,那翻译室就闹了大笑话了。

    可是,现场有那么多外宾,人家不可能都不研究菜单吧

    他拿着那份菜单跑回英语组办公室,但办公室里除了袁媛,以及从省商业厅借调的两名翻译还在加班,其他人早已经按时下班了。

    方堃不知在哪里打球呢。

    他尝试着往崔组长家里打了电话,可惜无人接听,应该还在下班回家的路上。

    又拨给翻译室老大孙主任,也是无人接听状态。

    情况紧急,他将事情告诉了办公室里的另三人。

    借调来的周萍建议道“趁着时间还早,赶紧让人重新打印菜单。咱们在内部丢人就算了,千万别丢到外宾面前去。”

    袁媛也起身说“我去打印室,让他们

    加急打印一份新菜单。你先去找找领导吧”

    这在翻译室算是重大失误,甚至可以上升为事故。

    不是他们这几个小喽啰能解决的。

    晚宴七点开席,这会儿差一刻钟六点,不知道临时换菜单是否来得及。

    狄思科已经把翻译室里能找的领导都翻遍了,可是事情就是这么寸,一个能管事的领导也不在。

    他带着那份菜单去找了综合处的徐处长,这位也是活动负责人之一,翻译室的领导都不在,只能由他出面想办法补救了。

    好在徐处长还在单位加班,听他简单讲了大致情况,二话没说就给宴会厅那边拨通了电话。

    要求他们在外宾到场前,尽快将已经放到每个位子的菜单收回。

    徐处长冷静地问“你们那边是什么情况新菜单打印了吗”

    “打印了,但不知道重新印刷还来不来得及,”狄思科提议道,“咱们提前联系小车班或是出租车吧菜单出来以后,第一时间送去宴会厅。”

    徐处长叫来处室里的同事帮忙叫车,背着手在办公室里焦急地转了两圈。

    这种错误一旦被发现,吃瓜落的不只是当事翻译和翻译室,他这个在最后签字的负责人也要有连带责任。

    狄思科沉思片刻问“徐处长,宴会厅那边有没有出入限制啊一会儿咱们的车开过去以后,岗哨能放行吗”

    经他提醒,徐处长又往不知什么地方打了电话,让对方带着通行证,马上去宾馆门口待命。

    狄思科在原地安静等待了一会儿,他没处理过这种紧急状况,也不知自己还能帮上什么忙,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抢时间。

    不但要缩短路上的时间,还得缩短新菜单的打印时间。

    他跟徐处长约好在办公楼门口汇合,便跑去印刷室,打算看看情况。

    印刷室里的机器刷刷工作着,袁媛正在门口急得团团转。

    “还差多少啊”狄思科跑过去问。

    “快了快了。”袁媛往挂钟上瞄了一眼,已经六点一刻了。

    印刷室的大门打开,有人捧着一沓还热乎的菜单走出来。

    袁媛穿着高跟鞋不方便快走,狄思科跟他招呼一声,接过那沓菜单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往楼下冲。

    他飞奔到大门口的时候,除了等候在那里的徐处长,小轿车旁边还站着不知何时回来的崔组长。

    崔组长冲他点点头,一句话也没说,接过菜单就跟徐处长一起上了车。

    狄思科一屁股坐到台阶上,跟随后跑出来的袁媛坐在一起喘粗气。

    他们已经尽力了,最终结果如何不是他能操心的。

    不过,他在心里提醒自己,还得继续保持体育锻炼呀

    若是换个常年坐办公室的,跑完这三层楼八成得厥过去了。

    晚宴次日,崔组长一大早就召集会议,通报本组出现了重大工作失误。

    目光直

    直望向新入职的三个新人方向。

    方堃完全没有犯错的自觉,他这两天只负责了两份菜单的翻译工作。

    他们高翻班专门有这种中餐的翻译训练,这种工作在他这里基本没有难度,完全是小菜一碟。

    而且他的翻译初稿早就给庞老师过目了,庞老师还帮他纠正了一处用词。

    所以,他觉得自己不可能闹出什么重大失误,估计犯错的是旁边这两名本科生。

    庞庆祖跟他的想法一致,小方的稿件他都看过,出错的八成是别人。

    “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一定要认真仔细,咱们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外交无小事”庞庆祖喝了一口茶说,“有些工作,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千万不能马虎”

    狄思科和袁媛都眼观鼻鼻观心,安静坐在原处不吭声。

    崔组长点头认同道“庞老师说的没错,这种重大失误明明是可以避免的,某些年轻同志为什么不能更认真一些将更多心思花在工作上”

    她将那份印错的菜单摆在方堃面前,“小方,这份菜单是你负责的吧”

    方堃瞬间愣在当场,出了重大失误的是他

    不可能啊,他的翻译稿是被庞老师过稿的,几乎没有发生错误的可能。

    不过,他脑子还没有完全宕机,知道这会儿不能把庞庆祖拉进来。

    否则就把人得罪死了。

    他深吸了一口气,将那份菜单拿起来,看到上面被圈出的“

    uised”,他皱着眉头说“这不是我写的呀”

    他将自己的初稿翻出来给崔组长查看。

    初稿虽是手写的,但笔记还算工整。

    没有常见的连笔现象,上面写的确实是“

    aised”。

    崔组长却并不在乎他的初稿上到底写了什么。

    “终稿打印以后,你复核了吗”

    方堃复核了。

    但他完全没料到打字员竟然能把这么简单的单词拼错。

    还好巧不巧地把

    aised打成了

    uised。

    他复核的时候,将注意力都放在了几个比较难的单词拼写上,红烧、焖炖是常用词,被他一带而过了。

    他泄气地靠在座椅里不再狡辩,语气诚恳地承认了错误,并跟领导保证,以后一定认真校对,不再犯这种低级错误。

    “咱们翻译室有很严格的过稿流程,初稿、定稿、打印、复核,每一步都不能少。”崔组长严肃道,“这次的影响相当恶劣,若不是有同志及时发现了错误,这份菜单能把咱们翻译室的脸,丢到外宾跟前去。念在方堃还是刚进组的年轻同志,又是第一次犯错,这次先不给你记过了,但要在翻译室内部通报批评一次,以后多注意吧。”

    方堃的错误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

    虽然他被通报批评了,但谁也没有落井下石,包括发现了错误的狄思科。

    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下一个犯错的不是自己,老虎也有打

    盹儿的时候。

    这种小失误是很难避免的,如果换个场景,或者换个时间,只是打错一个字母而已,不算什么。

    但方堃比较倒霉,领导的宴请马上就要开宴了,他的这个错误才被人发现。

    而且为了改正这个菜单上的小瑕疵,整个交际司都被闹得人仰马翻。

    翻译室虽然没在外宾面前丢人,却在单位内部丢了面子。

    狄思科为此跟袁大姐结成了帮扶对子。

    以后他俩的终稿,只要没啥保密级别,都可以相互帮忙检查一下,以防在小错上翻船。

    狄思科在单位夹着尾巴好几天,刚跟于童感慨自己工作压力过大,就得到了二哥的消息。

    他想买的小土豆终于有眉目了。

    二哥找兄弟帮忙联系了一个卖车的,报价比电影厂司机的低一点,只要六千出头。

    如果狄思科相中了,就得马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人家这小土豆抢手得很。

    狄思科当晚就去看了那辆白色小土豆,确定车辆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不是走私车,手续齐全,也能帮忙办理相应证明材料。

    他二话没说,当场就交钱了。

    看着一沓沓钞票被人家装进麻袋,狄思科心想,幸亏郭美凤没跟来,否则非得当场反悔不可。

    给汽车上了牌以后,他开着那辆小土豆招摇了几天。

    等他终于开过瘾了,才一打方向盘,转去了歌舞团。

    于童下午刚跟魏东方吵过架,这会儿正在办公室里运气呢,却听见自己窗户正对着的楼下,有人不停地按汽车喇叭。

    谁这么讨厌啊

    下了班就直接回家,按什么按

    她噌地起身,打算将窗户关上隔绝噪音。

    然而,当她的身影出现在窗口时,楼下那辆车却按得更欢了

    恨不得高歌一曲。

    她探出身子斥道“这谁的车啊别乱按了,要走赶紧走”

    定睛一瞧,站在车边的,竟然是好几天没见的狄二狗。

    将手探进车窗乱按的也是他

    “你干嘛呢这谁的车啊”

    他那么大的个子,把小土豆衬得跟玩具车似的,于童看了就忍不住想乐。

    狄思科招手说“快下来看看我的新车”

    于童匆匆跑下楼,惊讶地问“你怎么突然买车啦”

    “嘿嘿,有钱呗”狄思科得意道,“怎么样在交通工具这方面,我走在你前面了吧”

    “嘚瑟什么呀”于童撇嘴。

    “你就说你服不服吧”

    “买辆车就抖起来啦”于童在他的小白车上摸了摸问,“这车得多少钱啊”

    “别问了,反正你也买不起”狄思科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

    于童眯眼说“狄二狗,我可警告你啊我刚跟魏东方大吵一架,现在的心情非常不美丽,你要是再敢跟我臭显摆,后果自负”

    狄思科立马换上讨好的笑脸,将她推到驾驶座上。

    “不敢不敢,于主任请上车,”狄思科恭敬道,“请试开您的新车吧”

    于童握着方向盘愣道“什么意思”

    “就是字面意思啊这车给你开了”

    “这车得上万了吧”于童不信,“你怎么这么大方”

    “挺贵的,但还没上万,”狄思科无奈道,“我也想开车上下班,奈何领导们还在骑自行车,我要是整天开着大几千的小汽车上下班,那不是给领导找不痛快嘛”

    “既然已经提前想到了,那你还买车干嘛啊”于童从车里走出来问,“你买车的事家里知道吗”

    “知道啊,早就跟我家老太太报备过了,她特别同意先把新车让给你开。”狄思科笑道,“咱俩可以换换,你开这辆四个轮儿的,以后出门谈业务就不用顶着大太阳了。然后,我骑你那辆幸福125,在单位不扎眼,上下班还能节省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