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 178 章

作品:《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家人久别重逢,自然有许多话要倾诉。

    美凤美云两姐妹当天都留在了娘家,而姥姥家的房间有限,狄思科只好拖家带口地回了城里。

    返城途中,除了双胞胎叽叽喳喳分享各自礼物的声音,夫妻俩谁也没说话。

    等红灯时,于童心疼地握上了他那只空着的手。

    二狗子今天表现出了非常成熟的一面,一直在努力调节气氛,像个欢迎长辈归家的合格小辈。

    可是,站在二狗子的立场想一想,这种情况下,内心怎么可能如表现出的那般平静呢

    小姨跟郭美凤倾诉过往经历时,他们并不在场,今天是他们第一次完整地知道小姨当初的经历。

    尽管很多细节都被美化了,但是那些说辞骗骗老人还好,骗过他们则不太可能。

    郭美云当初可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只要肯安心生活,在港岛也会有很好的发展。

    要不是在那里有过极其不愉快的经历,怎么可能会选择冒名顶替这条路,花费大半身家跑去英国呢

    若不是改了名换了姓,哪里还需要重读一遍大学

    小姨讲述经历时,二狗子在中途独自出门站了好久,于童心里也跟着难受。

    小姨在国外过得太苦了,也许这些年已经有了改善,但受到的伤害是真实存在的。

    于童爱屋及乌地想,只希望小姨下半辈子能过得舒坦点,像姥姥说的那样,随心所欲吧。

    回家以后,只有夫妻二人的时候,于童终于提出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王生给的那套房子怎么办虽然记在了我的名下,但当初可是说好了,那是补偿给小姨的。”

    于童一直觉得那房子拿得烫手。

    那可是老王家的祖宅

    他们凭什么拿人家的祖宅啊

    虽然双方已经对二狗子的身世心照不宣了,可他们毕竟没有相认。

    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以前还可以说是帮小姨收着的,如今小姨回来了,这房子再由他们收着就不合适了。

    狄思科洗漱后躺在床上,心不在焉地说“你先收着吧,要是这时候转给小姨,没准儿会被王铮安发现小姨的下落。”

    他现在一点也不想让这两人见面。

    小姨刚跟家人团聚,还是先享受亲情吧。

    至于王铮安那边,早一天晚一天知道小姨的下落有什么打紧

    反正也不影响他的生活。

    “那咱要不要跟小姨说一声”于童坐到他身边,手动撑开他皱起的眉头,“知道了小姨这些年的经历以后,我总感觉小姨不会想收那套房子。”

    二狗子好歹跟王家还有点血缘关系,小姨跟王家却是半点关系也没有的。

    “最近先别给她添堵了,以后再找机会吧。”狄思科嘟哝,“小姨不是那么刻板的人,否则咱们现在住的这套房子也得还给王铮安,这还是他当年送给小姨的呢

    。”

    dquoheihei”

    那倒是。

    狄思科将大脑袋枕到媳妇的肩膀上说“凭我那点工资肯定买不起房子。要是把这几套房子全都还回去,以后我就要从住父母的房子,变成住媳妇的房子了。”

    于童暗道,二狗真是小可怜。

    “你也别妄自菲薄,你好歹也是个百万富翁呢,不用吃软饭。”

    闻言,狄思科果然重新高兴起来,脑袋瓜也变得更机灵了。

    “我看房子的事啊,还是让咱妈去跟小姨商量吧,长辈商量个章程出来,咱就不用浪费脑细胞了。”

    以郭美凤的性格,宁可把房子捐了,也不会让小姨把房子还给王铮安的。

    “咱妈最近恐怕没工夫管这事。”

    “怎么了”

    于童提醒,“你别忘了那两万块钱咱妈肯定得拽着小姨去找钱啊”

    两万块放在当下也不是小数目。

    郭美凤从法国回来以后,就跑去了邮局要钱。

    但她空口白牙去要钱,人家必然不能搭理她。

    于是,郭美凤就回家翻箱倒柜,寻找当年的汇款单。

    老人都有个爱收集东西的习惯。

    邮票、车票、飞机票、公园门票,郭美凤都不舍得扔,专门找了一个饼干盒子保存。

    代表着天降横财机会的汇款单,她当然也要留念了。

    郭老师在家找了好几天,找到汇款单时,发现人家那汇款通知单上写得明明白白。

    收到通知后的两个月内领取,逾期不领的,汇款将被退回收汇局。

    若想取回汇款,需要郭美云亲自出面,跟收汇局交涉。

    这次妹妹终于回了国,郭美凤肯定得拉着她去找钱呀

    两姐妹之间的事,狄思科无从插手。

    尽管小姨回国是一件大事,但他还得照常去公司上班。

    他在法国的时候,签下了不少外贸订单,马援朝带着队伍去广交会时,也收获颇丰。

    所以,今年上半年,腾飞一边生产国内的订单,一边赶工出口订单,直到七月份还有两个订单没能交付。

    然而,希望和危机总是并存的。

    腾飞这几个月产品销售情况良好,vcd影碟机的产值已经超过了传呼机。

    万燕和腾飞,就是国内目前最知名的vcd影碟机品牌。

    可是,随着曝光度的增多,其他品牌的vcd影碟机也开始进入这个市场。

    几个品牌很快就打起了价格战。

    小半年的时间,腾飞vcd的定价从刚上市时的4999,降到了4499,照着这个趋势降下去,到年底可能会突破4000大关。

    汪大海带着人跑来跟狄思科商量,“咱们要是像万燕那样,一直捧着价格不放,这个市场很快就会被那些小品牌占领。”

    消费者才不管谁是最先生产vcd的,在产品功能都

    差不多的情况下,人家肯定选择更便宜的。

    现在市面上最便宜的机型,是珠三角那边的一个叫“乐优”的新品牌,4200元就能到手。

    狄思科有点怀疑地问“他们将价格压得那么低,利润空间就非常有限了,他们赚什么”

    vcd影碟机虽然组装简单,但核心部件都是需要进口的。

    成本并不低。

    汪大海一脸晦气道“他们完全就是拿来主义,没有研发投入,没有广告投入,机器组装好就放到市场上。连广告都不用打就有人买。”

    前期宣传vcd影碟机用途和开发配套碟片的工作,大部分都被万燕做了。

    所以万燕的售价一直降不下来,毕竟开发市场的成本太高了。

    腾飞也占了人家的便宜,但腾飞在几项专利技术上也是有研发成本的。

    而且还有每年三千多万的广告投入。

    让他们跟那些小厂打价格战,无疑非常吃亏。

    狄思科沉吟着问“他们的产品功能和质量怎么样”

    “跟咱们的一模一样。”孙总工接话。

    “你确定跟咱们的一模一样,而不是跟万燕的一模一样”狄思科问。

    “对,跟咱们腾飞的一模一样。”

    “外形和噪声整形技术也一样”狄思科再次确认。

    “外形有所调整,只是按钮位置和颜色不同,噪声整形技术一模一样。”

    这也很好理解,人家既然要模仿,当然要模仿最先进的产品。

    腾飞的vcd影碟机虽然也是照搬万燕的,但在声音处理方面要优于万燕。

    狄思科问“噪声整形技术,咱们可是申请了专利的,他们没得到咱们的授权吧”

    授权是不可能授权的,这项技术是他们的独家优势。

    有了独家专利,可以通过高价位让资金快速回笼。

    汪大海摊手说“没办法,国内的专利保护就是个摆设,能起到的保护作用非常有限。即使咱申请了专利,人家想用照样能随便用。”

    他对申请专利这事一直就不怎么看好。

    申请了专利以后,每年都要交一笔不菲的年费。

    而且什么保护作用也起不到,大多数侵权案件都要走法律程序。

    而打官司是个费时费力费钱的过程,很多专利权人怕麻烦,最终只能选择算了。

    不过,狄思科显然不是怕麻烦的人,拍板道“先给乐优发函,责令他们立即停止侵权,如果没有效果,咱们直接走法律程序,起诉他们”

    孙总工对这件事也不怎么看好,犹豫道“走法律程序,有可能会拖上一年半载的,即使咱们告赢了,乐优那边也不受影响,这段时间不影响他们卖货,顶多是判决结果下来以后,给咱们赔一笔侵权费。”

    有这个时间,不如放在生产研发上。

    实际上,使用腾飞噪声整形技术的企业不只乐优一家。

    他们要是把人家挨个告一遍,那法务成本也太高了。

    狄思科却并没有他们的担忧,“打官司虽然耗时间,但咱们至少能得到一些经济赔偿。咱们找几个已经做大的侵权品牌,有针对性地打上几场官司,也能提高咱们腾飞品牌和腾飞vcd影碟机的知名度,你们就把打官司当成做广告吧”

    众人“”

    要是换个思路想的话,好像也不是不行。

    “打官司的事,你们就不要操心了,搞好研发和生产销售工作就是大功一件。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我近期会为腾飞安排一名法律顾问。”

    狄思科亲自接手了专利侵权案,正式向那些侵犯了腾飞专利权的企业发出停止侵权通知。

    六家企业,只有一家停止使用腾飞的噪声整形技术。

    剩下的五家依然我行我素,该生产生产,该卖货卖货,完全不受影响。

    于是,腾飞直接向以乐优为首的五家企业提起了诉讼,并在本地日报上发表了捍卫知识产权决心的文章。

    这篇报道像是一个开战的信号,乐优很快也在广东的本地报纸上予以回击。

    大致意思就是,vcd影碟机的发明者是万燕,你们腾飞也是个抄袭者,居然还有脸跳出来告其他人侵权

    而狄思科则继续在本地报纸上隔空回击

    如果万燕申请了专利,腾飞会在取得万燕授权、支付专利费后生产vcd影碟机。

    腾飞是国有企业,向来依照法律办事。

    这次对乐优等五家企业提起的诉讼,并不是针对vcd影碟机的侵权诉讼,而是针对腾飞拥有专利权的噪声整形技术的诉讼。

    希望乐优的经营者可以多读书,多了解法律,多去外面走走,哪怕是去镇上呢

    当然,后面这句话他只能在心里想想。

    偷了人家的东西,还敢明目张胆地登报回应,狄思科总觉得对方的眼界有限。

    乐优那边没过几天就给出了回应。

    这次是一篇关于乐优老板的个人介绍。

    对方是渔民出身,全家都以打渔为生,他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是受到改革春风的洗礼,敢想敢拼,充分践行“深圳精神”,自学了vcd组装技术,并拿出全部积蓄组建了一个电子厂。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出,老百姓都能用得起的国产vcd影碟机。

    乐优会继续走低价路线,不忘初心,为广大顾客将vcd的价格打下来。

    这篇报道刊登以后,博得了很多普通群众的好感和支持。

    就是嘛,一台机器四五千,谁能用的起呀

    狄思科继续隔空回应

    让全国人民都能使用上国产vcd影碟机,也是腾飞的使命和长期愿景。

    但是就像收音机和录音机一样,产品价格的降低,与生产技术的迭代有关。

    依照目前的技术水平,价格并不会降低到让大部分顾客都能接受。

    腾飞人一直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降低生产成本,以求让更多消费者尽早体验到vcd影碟机。

    腾飞非常理解乐优为消费者着想的初衷。

    但是,希望有更多的vcd生产企业能够加入到高新技术的生产研发上来。

    而不只是动动手指的拿来主义。

    这样只会扰乱市场,打击科研院所、高校,以及企业科研人员的科研信念和热情。

    不利于我国科技企业的长远发展。

    乐优总经理顽强拼搏的精神很让人敬佩,但“深圳精神”的内核是“开拓、创新、团结、奉献”,希望乐优vcd可以尽快加入到科技创新的队伍中来,停止对腾飞的侵权行为。

    狄思科从来不怕吵架。

    要是乐优那边没动静了,他还得主动撩拨两下。

    双方你来我往,在各自的本地报纸上发声,隔空打口水仗打了半个月之久。

    为了照顾读者的阅读体验,两地报纸还要将对方的文章转载过来,让读者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腾飞这边,最开始的报道都是记者操刀的,但狄思科觉得记者的某些用词并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所以,后来的文章都由他亲自动笔了。

    腾飞成为中央台标王的热度还有余温,狄思科又高调地跟其他企业宣战,立马就引起了广大媒体的关注。

    毕竟狄思科不是普通的企业老总,他可是当过歌星的

    2040岁这个年龄层的读者中,还有很多他曾经的歌迷。

    有关他的报道,每次都能得到不错的反馈。

    所以,除了北京和广东的本地报纸,很多外地媒体也加入了这场口水战。

    纷纷转载两家企业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

    有一家外地电视台,甚至还搞了一场街头采访,询问大家对腾飞这场知识产权保卫战的看法。

    狄思科一直觉得腾飞是正义的一方,他们可是被侵权的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竟然有很多人支持乐优的侵权行为

    认为只要能让消费者买到便宜货,专利发明到底属于谁,他们并不在乎。

    就像流行歌曲一样,大家都可以演唱,并不是原唱的专属。

    在电视里看到那段采访的时候,狄思科直接无语了。

    他这阵子搞口水战,其实也顶着不小的压力。

    很多企业老总都给他打电话,劝他低调一点。

    毕竟狄思科是一家5000人规模国营企业的总经理,亲自下场跟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私营老板打嘴仗,还怪掉价的。

    公司里有那么多人,让其他人去吵架嘛,哪里需要他亲自下场

    狄思科在电话里哼哼哈哈的应承着,放下电话依旧我行我素。

    每天发表一篇小作文。

    他的小作文能提高报纸销量,报纸愿意给他预留版面,他连广告费都省了。

    因着事件扩散的范围越来越大,

    最初只有腾飞跟乐优吵架,

    后来连一些知名学者也下场发表意见了。

    狄思科等的就是这个。

    曝光越多,腾飞vcd的销量越高,因为这次侵权吵架,他们的订单已经排到11月份了。

    汪大海最近正跟金明亮商量,占用录音机车间的场地,扩大vcd的生产规模。

    狄思科算计着这场闹剧结束的时间,毕竟整天吵架会有不务正业之嫌。

    目的达到就可以考虑收手了,之后的事情让法务去处理。

    最好能在一个国字头大报上为这场战役画上休止符。

    然而,这天周健将却敲门进来,有些兴奋地说“狄总,中央台的记者想跟您约个采访”

    “哪个节目的记者啊”

    “焦点访谈的”

    “你没听错吧”

    周健将乐呵道“绝对没错,我跟人家确认了两遍呢”

    “采访我啊”狄思科摸摸下巴问,“关于哪方面的他们要做什么主题啊”

    “知识产权保护路在何方。”

    狄思科在心里比个耶,中央台虽然不是国字头大报,但也是国字头电视台了。

    能把中央台吸引过来也不错,没准儿比报纸的宣传效果还好呢

    狄思科最近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家里的其他人兴许没注意,但郭美云关注到了。

    她有看报的习惯,每天都会买北京本地报纸,自然也就看到了那场跟连续剧似的隔空吵架。

    狄思科周末带着孩子去农村姥姥家的时候,就被郭美云单独询问,总在报纸上吵架,会不会影响他的形象。

    “我有什么形象啊”狄思科无所谓道,“小姨,您就放心吧,我这是为正义而战捍卫我们的知识产权”

    郭美云也是看了报纸,才知道国内的专利保护竟然如此薄弱,也算是大开眼界了。

    不过,看到他这副一本正经的样子,郭美云忍不住笑了起来。

    狄思科被她笑得摸不着头脑,转移话题问“小姨,我姥姥给您介绍的对象咋样见面了吗”

    郭美云不自在地撩了一下额前并不存在的碎发,“你打听这个干嘛”

    “我就问问,那人怎么样啊多大年纪了您要是能瞧得上他,我就帮您打听打听人品。”

    他姥姥是个狠人。

    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平时也没啥社交,去趟乡里都算远途旅行了。

    居然愣是给她小闺女张罗了一个相亲对象

    狄思科听郭美凤说起这事的时候,整个人都惊呆了

    他以为姥姥那天只是随口说说呢,没想到老太太的行动力超强,没几天就有了人选。

    不过,小姨的条件摆在这里,姥姥要是给小姨找个种地的,或是油坊老板,面粉厂老板之类的乡镇企业家,狄思科第一个不同意

    找个那样的男

    人,既不能在事业上给她助力,又不能在生活上照顾她,还不如让小姨自己过呢。

    当然了,如果人年轻,长得又英俊,那就另当别论了。

    郭美云觉得在儿子面前提到相亲对象有点尴尬,不过,她想着反正胖胖也不知道自己是他亲妈,透露两句好像也不打紧。

    于是,就低声说“还没见面呢,你姥姥说是个副县长。”

    “副县长的年纪不小了吧”

    北京的副县长级别可不低,那是副厅级干部。

    郭美云“据说跟我同岁的。”

    “哪个县的副县长啊是咱们县的吗姓什么”

    “就是咱们县的,听说姓郑。”

    狄思科努力回忆了一会儿,问“是不是叫郑国威啊”

    “你认识”

    “打过两次交道,但不熟。”

    姥姥家所在的县算是农业大县,他之前在经合办搞农贸公司的时候,跟县里联系过。

    郑国威就是分管农业的副县长。

    狄思科有点记不清对方的长相了,好像是个身量很高的中年大叔。

    “那副县长的人品怎么样”郭美凤出来喂鸡的时候,听到儿子的话就顺口问了。

    “能通过国家考察的干部,人品应该是信得过的。”

    郭美凤撇嘴,“那可不一定。”

    她之前找的那个老徐,也是被国家考察过的。

    退休以后就跟变了个人似的。

    不但娶了小保姆,还老年得子了。

    他家那个大儿子本来就不让人省心,这回又添了一个小的,听说家里整天鸡飞狗跳。

    他都六十多了,中风以后腿脚不利索,哪有精力照顾那么小的孩子

    郭美凤只要想想,就觉得老徐作孽。

    狄思科只跟郑副县长接触过两次,不能武断地评价其人品。

    但老太太似乎跟对方挺熟的,拍着胸脯打包票保证,一定是个好的

    双方很快就安排了一次相亲。

    地点就在女方家里。

    小姨这边负责做主的是八十老母,郑副县长那边也是由八十老母出面的。

    相亲那天上午,郑副县长和他母亲,以及媒人,坐着一辆吉普车来到老郭家。

    郑家老太太一下车,就咧开缺了两颗门牙的嘴,拉上郭家老太太的手。

    两个老太太就站在院子里,老姐姐老妹妹的喊上了。

    满院子人都看得想笑。

    见状,狄嘀嘀和狄嘀嗒也似模似样地牵起对方的双手,上下摇晃,被狄思科每人赏了一巴掌,才蹑手蹑脚地跑去村里,跟小伙伴一起玩耍了。

    这次相亲的形式,非常有年代特色,因着两个老太太都年纪不小了,所以相亲也是按照她们那个年代的形式来的。

    男女双方在女方家见面,女方亲戚都在家里等着相看上门的男方。

    所以,姥姥家的屋子里挤满了

    人。

    想看鹿子草写的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第 178 章吗请记住域名

    大舅二舅两家人也都全员出席。

    乌泱泱地挤了满屋子,就是为了看热闹的。

    大家都很好奇,老太太能给高级副总裁介绍个啥样的对象

    郑家老太太说“老妹妹,实在没想到咱们还能有这个缘分呐,你家二姑娘当初可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文曲星。谁家不想娶个这样的媳妇啊我当年想也不敢想”

    她当然不敢想了。

    两家是同乡不同村的乡邻。

    当年她儿子只是公社农技站的临时工,郭美云却是远近闻名的女大学生。

    齐大非偶。

    这样的媳妇,他们老郑家配不起。

    郭家老太太客气道“哎,老姐姐,我家这丫头没什么大出息,现在只在外国人的跨国公司当个二老板,比不上郑县长出息啊”

    老太太不懂副总裁是干嘛的,郭美凤给出的解释是相当于二掌柜。

    郑家老太太谦虚“我这个儿子就是赶上了好时候,他能有今天的出息,还是党的政策好呀”

    然后,两个老太太又一起赞颂了一遍党的政策。

    郑国威能当副县长,完全就是吃到了时代的红利,恢复高考的时候他都三十了,结果愣是考上了大学。

    郭家老太太吹捧“除了政策好,还得是郑县长自己有本事。当年我第一次见郑县长的时候,他还在公社农技站工作呢,我跟老头子每次在公社碰见他,他都可热情了那会儿我就知道,小郑肯定有出息,这不就应验了嘛,果然当上县长了”

    她这番话说得半真半假。

    当年她家美云是大学生,她跟老头子去公社的时候,一直很受礼遇。

    对他们客气的,不只郑国威一个。

    不过,郑国威这人很不错,后来她家美云“死”了,很多人都对老郭家转变了态度。

    但小郑每次遇到他们还是那样客气。

    老头子前几年还能走动的时候,偶尔会去乡里。在街上遇到了,小郑还会下车跟他打招呼,有一次还让司机把老头子送了回来。

    就凭这一点,老太太愿意给美云做这个媒。

    她觉得郑国威的人品比那资本家少爷好。

    两个老太太聊得热火朝天,吃瓜群众看得津津有味。

    但今天的相亲当事双方,自打见面以后,只客气地问了好。

    除此之外,还一句话没说过呢。

    一个副县长,一个副总裁,坐在各自的母亲身边,愣是被两个老太太拿捏住了

    郭美云的表现还算自如,她不是没经过事的小姑娘,被人围观相亲,虽然有点尴尬,但偶尔帮客人添茶倒水,有点事情做,倒也不算难捱。

    她不住地倒水,郑国威就客气地点头道谢喝茶,一句话还没搭上呢,先混了一个水饱。

    他觉得再让老太太聊下去,恐怕会没完没了,于是趁着谈话的空隙

    说“妈,

    您跟胡大娘好久没见了,

    好好聊一聊吧。我跟小郭同志也很多年不见了,先出去走走。”

    郭美云腹诽,她跟对方好像没见过面,之前也不认识,怎么就很多年不见了

    一直没有用武之地的媒人,立马拍手说“还得是郑县长想得周到,可不是得出去走走嘛”

    她在心里暗自感慨,还是给成年人做媒轻松,不像小年轻似的扭扭捏捏。

    郭美云既然答应了相亲,就会认真对待。

    成不成的再说,最起码态度要端正。

    于是,她在众人的注目礼下,跟郑副县长一起走出了大门。

    郑家老太太灌了一肚子茶水,也被媒人和二舅妈搀去上茅房了。

    屋里一时只剩下自家人。

    老太太赶紧问“我给你们妹子介绍的这个对象咋样”

    大舅先表态“挺好的,没想到您还能联系上副县长呢真人不露相啊”

    “哎,也是以前的老关系,你妹妹要是不回来,我也想不起来联系人家。”老太太不放心地说,“不过,我瞧着美云好像不怎么热情呢”

    “第一次见面,又是这个年纪的人了,怎么热情啊”

    老太太叹气说“让他们先接触一下,要是不合适,你们再帮美云介绍几个合适的人选。美凤,你认识的人多,帮你妹子多留意着。”

    郭美凤觉得老太太就是瞎操心,她家美云那样的,别看已经五十了,照样很有市场。

    但老太太显然不这样想,交代完女儿,又在房间里环视一圈,看到了坐在角落里喝茶的狄思科。

    “老五,你现在当了大官了,接触的男同志也多,要是有好的,甭管是当官儿的,还是做生意的,可得帮你小姨介绍介绍”

    突然被点名的狄思科“”

    儿子给娘找对象,也真是够炸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