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 226 章 番外六

作品:《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王胖胖的干嚎,成功把亲爷爷和亲爹招了过来。

    两岁和四岁的孩子,在体型上有明显差距,王政安一看两人的站位,以及当事人的年龄差,下意识就觉得自家儿子被欺负了。

    他出门时可是跟母亲和美云打过包票的,一定会照顾好孩子。

    “胖胖怎么了”王政安一把将儿子抱了起来,“你哭什么呢”

    近距离观察,他才发现,这小子脸上清清爽爽的,半点泪痕也没有。

    干打雷不下雨,一看就是装的。

    但王政安并不敢大意,王胖胖现在能说会道,万一回家告了状,他可没有好果子吃。

    王爷爷也在一旁关心地看着孙子,心中已经认定了,孙子是被欺负的那一方。

    王胖胖没什么好说的。

    他总不能当着众人的面说他只是未雨绸缪,以防被图图碰瓷,随便哭两声。

    但他也做不出冤枉小屁孩的事,在图图直勾勾的瞪视下,他拍了拍肚子,矜持地吐出两个字“饿了”

    王爷爷和王政安“::::::”

    出门前不是刚吃过么,怎么又饿了

    王爷爷的大嫂走出来打圆场说“确实到了吃饭的时间,晚饭已经准备好了,要不咱们开饭吧”

    今天准备的是家宴,王爷爷这一辈还健在的四兄弟全都带着儿孙出席了。

    宴会的名义,就是为即将赴英治疗的大哥践行。

    狄思科从没听说哪个冠心病人去做手术之前,还要办个宴会庆祝一下。

    今天算是开了眼了。

    宴会的餐桌,是一张直径足有四五米的圆形木桌,中间摆着鲜花和果盘,类似于国宴餐桌。

    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吃饭时,说话要靠吼的。

    按照九龙塘王家的规矩,只有做事的男人和正房太太能够出席家宴坐主桌。

    姨太太以及没有正式出来做事的儿孙只能坐在副桌。

    哪怕儿孙已经是成年人了,只要没有正经工作,家宴时都不能上主桌。

    王胖胖就是不被允许上主桌那一拨人里的。

    因着他之前刚刚干嚎了一通,王爷爷心疼小孙子,怕他来了陌生的地方害怕,就将孙子带在身边,坐到了主桌上。

    这个举动在九龙塘王家无疑是相当显眼,且没规矩的。

    大爷爷习惯性地想要出言训斥,可是想到今天宴客的目的,他又将话咽了回去。

    “胖胖饿了是吧咱们这就开饭。”

    说着就往王胖胖的碗里放了一勺水晶虾仁。

    王胖胖丝毫没有被特殊关照的自觉,说了句“谢谢大爷爷”,便径自拿起勺子,在众人瞩目下开造了。

    王家所有孩子加在一起,足有三十多人,光是这些孩子就能开三桌。

    王胖胖这个小不点,刚来就能上主桌,自然引起了其他孩子的不满。

    图图端着小碗,跑到大

    爷爷身边说“爸爸,我也要坐在你旁边吃饭。”

    大爷爷难得没有训斥儿子,让佣人为他加了一把椅子,那你乖乖吃饭,不许捣乱。▋▋”

    “我不捣乱。”

    图图连忙点头,然后得意地看了一眼小不点王胖胖。

    王胖胖艰难地咽下一口虾仁“”

    艾玛,这个图图居然跟王政安同辈吗

    以大奶奶的年纪,绝不可能生出图图这么小的孩子,看来是姨太太所出了。

    内地实行一夫一妻制,王爷爷只有廖珍一个妻子。

    但港岛这边沿用的还是大清律例规定的一夫多妻制,九龙塘王家入乡随俗,几乎所有男人都有姨太太。

    刚刚进来认人的时候,王胖胖已经见过大爷爷的偏房们了,打眼瞧过去约莫有五六人。

    他对港岛这种既先进又封建的社会制度,实在是无言以对。

    大爷爷宣布开饭后,状似关心地问王政安“你结婚也有一阵子了吧现在只有胖胖一个孩子吗”

    王政安心中腻味,但还是尽量心平气和地回了大伯的话“胖胖还小,我们先着重培养胖胖。”

    闻言,桌上的长辈们立即露出不赞同的神色。

    大爷爷好似心口难受,深吸了一口气,摇头说“不知我还能有多少日子,现在最放不下的就是你们这些小辈。当初你大堂哥去世,我白发人送黑发人,心里着急,对你也有些苛待。但我盼着咱们王家越来越好的心却是真的。”

    “你父亲只有你一个儿子,你们这一房传宗接待的重担就落在了你的肩上,趁着现在年轻也有精力,你得多为王家开枝散叶啊”

    王胖胖竖着耳朵听大人讲话,心里忍不住吐槽,当初王铮安跟堂嫂结婚的时候,你咋不催着他开枝散叶啊

    这会儿又充好人了。

    王胖胖吃瓜也不耽误吃喝,一边内心吐槽,一边伸出手臂,想要擓一勺青斑,他觉得那条鱼看起来挺好吃。奈何胳膊太短,够不到盘子。

    王爷爷一直关注着孙子的动静,见状就帮他往小碗里夹了一筷子鱼肉。

    王胖胖谢谢爷爷,埋头专心吃鱼肉,耳中又听见大爷爷说“只有一个孩子还是太单薄了,当初你父亲就应该多生几个的。”

    他这话说的半是客套半是认真。

    大家族的生意多,盘子大,必然要培养优秀的后代继承。

    每个孩子的性格和兴趣是不一样的,有的适合经商,有的适合教书育人,有的适合从事文艺工作。

    生一个百分百合适的继承人并不容易,万一独生子是个喜欢花前月下吟诗作赋的,那就是真的富不过三代了。

    所以,为了让财富传承下去,大爷爷认为最有用的办法就是多生,从众多孩子中选择合适的继承人。

    在为王家开枝散叶这方面,大爷爷自认比二弟称职许多。

    对比儿孙数量,他这边简直完胜。

    老二家里实

    在是太单薄了。

    王政安听了他的话,只是随意点头说“时机合适的时候,我跟美云会考虑要孩子的。”

    他也想再跟美云生几个孩子,无论是内地还是港岛,主流思想就是多子多福。

    但美云刚出月子没多久就南下寻他,途中还落海受过凉,大夫建议她好好将养身体。

    最近几年最好别要孩子。

    他们夫妻间的事,他当然不会告诉外人。

    要是让他大伯知道了美云的情况,以大伯的尿性,说不准还会撺掇他娶二房。

    王政安自认跟大伯没感情,相信大伯对他也差不多,不知今天怎么突然就关心起他的子嗣问题了。

    王爷爷和王胖胖也觉得他关心得莫名其妙。

    以两家人目前的关系来看,他这个关心实在是假惺惺。

    王胖胖小嘴不停,一直在吃东西,就等着大爷爷图穷匕见呢。

    直到他肚皮溜圆了,才终于听另一边的三爷爷在帮着大爷爷敲边鼓时,提到了一个词“族谱”。

    九龙塘王家这一支想接管王爷爷手中的族谱

    王爷爷在他们这一辈里排行老二,却是正室所出。

    当初他跟五弟被留在北京守着祖业,分家的时候,王家那套五进四合院祖宅分给了他,与之一同交给他的,还有北京的全部生意,以及王家族谱。

    在战争年月,能保命就不错了,兄弟几个虽不是一母所生,却非常齐心。

    大哥带着老三老四离开北京时,五兄弟抱头痛哭,只以为此生再不能相见了。

    老二是嫡出,又留在北京守着祖业,让他保管族谱自然没人反对。

    可是,这会儿大家全都来了港岛,嫡出这一支人丁单薄,发展也不如九龙塘这一支。

    大爷爷就动了要回族谱的心思,他不是嫡子,却是长子。

    在开枝散叶、振兴家族这方面,他比老二强多了,更适合保管族谱。

    三爷爷为他们抢族谱的行为扯了一层遮羞布,“二哥,你看咱们这一大家子”

    他指了指不远处的几桌儿孙,“家里这么多人等着上族谱,而且每年还有好多新生的孩子,你那边孩子不多,要是每次需要上族谱,我们都跑去找你,那多打搅你的生活。”

    四爷爷也跟着帮腔,“二哥,你住得太远了,家里又没布置祠堂,确实不如大哥这边方便。大哥家人多,地方也宽敞,连祠堂都布置好了,就等着将族谱请回来呢”

    “我在新界那边有一家规模很大的纺织厂,大哥也说了,为了重新将祠堂弄好,可以将一个政府正在开发的公屋楼盘拿出来。”

    纺织厂和楼盘就算补偿给嫡支的。

    几个人帮腔的帮腔,劝说的劝说,你一言我一语,中心思想就是,嫡支人丁单薄,发展有限,赶紧把族谱交给九龙塘保管吧。

    虽然话说得委婉,但跟直接打王爷爷的脸没什么区别了。

    王胖胖忍不

    住呵呵。

    族谱又不是皇位,有什么好抢的

    他是穷小子出身,对大家族这种争抢保管族谱的行为,实在是无法理解。

    保管族谱而已,难道还是什么荣誉不成

    与王胖胖有相同想法的还有王政安,他人年轻,在内地接受的也是新式教育,不懂这些老头子费这么大的力气,争族谱有什么用。

    “大伯,您还是专心养身体吧,等您从伦敦回来再操心族谱的事也不迟。”

    大老远跑去伦敦做手术,能否立着回来还是两说,居然还有心思操心族谱呢。

    而对于大爷爷来说,正是因为不确定能否活着回来,他才想将族谱要过来

    族谱能够寻根溯源,对大家族来说太重要了,在上流社会,没有族谱就是没有根,说出去是要被人笑话的。

    他活着的时候,还可能将族谱从老二手里夺过来,一旦他死了,他的后代就再也不用想族谱的事了。

    王胖胖有些担忧地抬头瞅一眼爷爷,现在可谓是群狼环饲了。

    他家在港岛发展本就艰难,要是死守着族谱不放,以后只会更艰难。

    他不在乎族谱,但是从这群老头子的反应来看,族谱对于他们那一代人来说非常重要,爷爷肯定不想撒手。

    王爷爷听这群人发表完高论以后,叹口气说“我这一房的人丁确实单薄了一些,但根子主要在我这里,跟政安没什么关系。你们不在内地可能不知道,咱们北京现在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娶多了那是要犯法的。所以,我就一个老婆,生了一对儿女。”

    “按照我的想法,孩子嘛,贵精不贵多,有一个能顶门立户的,胜得过一百个窝囊废。”

    他大哥生的儿子确实多,但真的能顶事儿的一个也没有。

    当初王家丢了钻石矿的生意,明面上是因为大侄儿死了,何王两家断了联姻。

    可是,两家人之间还有一个孙辈维系关系,怎么可能说断就断了

    王家丢了钻石矿,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能顶事的人。

    让王政安去跟何家联姻,跟以前用公主和亲有什么区别

    王爷爷只觉得丢人

    他有点骄傲地瞅一眼王胖胖,自家孙子才两岁就能自己用勺子吃饭了。

    而大哥家的几个孩子,四五岁了还得佣人喂饭呢

    这就是差距啊

    生了又不好好教养,生那么多有什么用

    他在王胖胖的脑袋瓜上摸了摸,打定主意,回家就要好好教养王胖胖,而后再次将视线转向大家。

    “我们这一房的人丁单薄,是环境的原因,这也是没办法的。我不是那种死守着族谱不放的人,要是能对家族发展更有利,我其实很愿意将族谱拿出来。”

    众人一听,这是有戏呀

    大爷爷立即端起酒杯说“二弟,你能这么想就对了,你放心,那纺织厂和公屋楼盘一定能顺利交接给你”

    王

    爷爷摆摆手说“大哥,咱家在北京有多少家业,你们是清楚的,连北京的家业我都舍了,更不会在乎什么纺织厂和楼盘。不瞒你们说,我的心脏也不好,时不时就有心悸的毛病,现在根本就不能工作。”

    大爷爷等人都点点头。

    他们已经从妹妹那里听说了,老二整天在家养着,并不出门工作。

    “我现在对政安也没什么要求,能自己做点小生意,养得起孩子就行了。”王爷爷一副看开的表情说,“大哥,什么也没有小命重要啊咱们别操心太多,钱财啊、族谱啊,那都是身外物,还是保重身体要紧”

    大爷爷听他这个话音,心里又有些不确定了,“你的意思是”

    “大哥,我其实早就想找机会跟大家说说族谱的事了,只是之前一直忙,咱们也没机会碰面,事情就一直耽搁到了现在。”

    王胖胖“”

    两家都决裂了,当然没机会碰面了。

    王爷爷继续叹气说“我早就想说了,其实咱家的族谱,并不在我手里”

    “什么”

    大爷爷激动地站了起来。

    “大哥,你别激动,先坐下听我解释。”王爷爷抬手压了压,“早在我们决定南下的时候,我就将王家族谱交给四叔了。”

    “王家族谱不是我这一房的,而是全体王家族人的咱们离开了北京,但还有大批族人生活在北京。我此番南下路途遥远且艰险,万一无法平安抵达港岛,族谱就会跟着我一起葬送在路上。”

    “并不是只有家中人口最多,或是最富有的才配保管族谱,我觉得只要在族中德高望重,受到族人拥戴,就有资格保管族谱”

    王胖胖在桌下给爷爷呱唧呱唧。

    族谱可不能交到大爷爷这种心胸狭隘,德不配位的人手里

    大爷爷不相信老二肯将族谱交给别人,怀疑地问“你真的将族谱给了四叔公”

    “给了,”王爷爷用略显后悔的语气说,“当时那个情况,将族谱交出去是最好的选择。但现在看来也确实有些冲动了,大哥要是能联系到北京,将族谱拿回来也好。”

    他说出了四叔家的住址,又提醒道“你联系四叔的时候尽量隐蔽,别给四叔一家带去麻烦”

    大爷爷没等他说完,就捂着胸口倒了下去。

    一群人围着犯了心脏病的大爷爷忙碌,王爷爷也跟着忙前忙后关心了一阵。

    等到私人医生被喊到家里来,确认老爷子只是情绪激动,没什么大碍以后,他才带着儿子和孙子离开了九龙塘。

    回家的路上,王政安好奇地小声打探“爸,您真把族谱交给四爷爷了”

    当初家里人都忙着收拾细软,还真没人特意关心过族谱的去向。

    “给了啊,这件事上可不能撒谎。”王爷爷答得坦坦荡荡。

    王政安觉得,他爹的一贯作风,不可能不留后手,于是又低声问“那您就没留个族

    谱副本什么的这么重要的东西,不能只有一份吧”

    王爷爷瞅一眼瞪着大眼睛听八卦的孙子,答非所问道“这次你大伯倒是给我提了醒,咱们胖胖快两岁了,也是时候给他上族谱了。”

    王政安和王胖胖“::::::”

    看来族谱还是有备份的。

    从九龙塘王家赴宴归来以后,家长们对王胖胖的教育就更重视了。

    与人家那一大家子相比,他们家的人丁确实非常单薄,千顷地里只有这一根独苗。

    以后还有没有孙子孙女,暂时不好说,但王爷爷誓要将王胖胖培养成材,为他们这一支顶门立户。

    所以,王胖胖现在的生活非常水深火热,爹妈和爷爷都冲着他一个人使劲。

    不过,王爷爷在教育上是非常与时俱进的。

    当年教育儿子的时候,他给儿子请了很多家庭教师,在家一对一上课。

    虽然学习进度快,但也有弊端,就是孩子跟同龄人接触得太少了。

    王政安刚上高中和大学那会儿,显得比较桀骜,不合群。

    这对一个生意人来说,显然是不可取的。

    因此,听说港岛有幼稚园和幼儿园以后,王爷爷亲自带着孙子去了基督教深爱堂幼稚园参观。

    去看看幼稚园的环境。

    然而,到了地方以后却被告知,王胖胖小朋友还没到入学年龄。

    港岛的幼稚园由教育署管辖,只接收36岁的幼儿。

    而幼儿园接受社会福利处管理,接收26岁的幼儿。

    幼儿王胖胖还不满两岁,人家不收他。

    王胖胖“”

    太好了,不用上幼儿园了

    他可不想跟一群小屁孩混在一起,想想那个画面就心酸。

    王爷爷并不是轻易放弃的人,既然来了,他就想看看幼稚园的教学环境。

    还向幼稚园的老师提了几个问题。

    结果他发现,港岛没有幼儿师范学校,这些老师都是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而且由于是教会幼稚园,老师们教的大多是英文和西洋知识,基本不教中华传统文化。

    “胖胖,你想上幼稚园吗”

    “不想。”王胖胖干脆利索地答。

    王爷爷也觉得这家幼稚园不行,不适合他们家王胖胖。

    与园长和老师道过谢,便带着孙子离开了。

    回家后,王爷爷就规划起了孙子的教育问题。

    他觉得港岛是一个中西合璧的社会,要适应港岛的生活,就要接受中式和西式的复合教育。

    像王政安小时候那样,只接受中式传统教育是不够的,但是幼稚园里的全西式教育也不行,容易让小孩子忘了本。

    所以,他决定亲自上阵,用他小时候在私塾里学过的三字经等内容为孙子开蒙。

    至于西式教育,他直接将主意打到了自己女儿身上。

    王婉洁看着面前的

    小豆丁,不可思议地问“爸,胖胖这么小,话还说不利索呢,您让我教他学什么啊”

    “我不是给你请了家教学英文吗你就教胖胖说些简单的英文。”

    “我哥和嫂子的英文比我好,怎么不让嫂子教他”王婉洁不是推脱,她哥嫂都是大学生,她教侄子学英文,有班门弄斧的嫌疑。

    王政安语带炫耀地说“你嫂子想考港大的硕士研究生,正准备复习呢,没时间教胖胖。”

    美云去化工厂工作了两个月,没赚到多少钱,倒是看清了发展方向。

    她喜欢搞研究,不喜欢工厂里机械性的化验工作。

    听说港大承认内地的学历后,她就决定去港大深造。

    要是以后能留在大学里当教师,也是一份很体面的工作。

    王政安对于妻子的决定还是很支持的,这可比去工厂工作让他放心多了。

    夫妻俩一起去书店买了复习资料,郭美云已经正式进入备考状态了。

    被父亲和大哥委以重任的王婉洁一时有些犯难。

    这可是家里的独苗苗,万一教不好怎么办

    “姑姑,你教吧,我好好学。”

    王胖胖对这个高中生小姑还是很有好感的,他觉得小姑长得跟他家狄嘀嘀有点像。

    都有一双欧式大双眼皮,而且有点卷卷毛。

    “你侄儿都说让你教了,”王爷爷一锤定音道,“你不是要考师范学校嘛,先拿胖胖练练手吧。”

    若是在北京,以王家的家庭出身,他会更倾向于让女儿成年后就嫁人生子,尽早离开这个家。

    但他们来了港岛以后,环境不一样了,选择也就不同了。

    他也想让女儿到社会上见识见识,所以早早就给她规划了当中小学教师的路子。

    港岛的官立中小学教师工资很高,进去就有两三千的正薪,以后连年加薪,再加上补贴的话,每月会有四五千块。

    她有一份体面且稳定的工作,哪怕以后遇人不淑,嫁错了人,也能有一条退路。

    以他家目前的经济条件,在港岛只能算中产,所以他已经不敢说,“只要有爸爸在,没人敢欺负你”之类的话了。

    想要过得好,还得她自己立起来。

    于是,尚不满两岁的王胖胖,就有了两位专属家庭教师亲爷爷和亲姑姑。

    对于爷爷教授的国学课程,王胖胖还是很喜欢的。

    他小时候没学过这些,即使长大以后读过这方面的书籍,也不如王爷爷这种上过高级私塾的人讲解得清楚明白。

    因此,他在爷爷的课堂上非常用心,因为经常提问,学习进度也比较慢,基本能按照王爷爷准备的教学计划走。

    但小姑教的英文,他就学得飞快了。

    王婉洁备课的速度,赶不上侄子学习的速度。

    她对此特别紧张,以为自己准备的不够,还一度怀疑哥嫂给胖胖提前吃过小灶。

    从大哥那里

    得到否定答案后,王婉洁觉得她侄子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小天才,备课比以前更卖力了。

    并且将胖胖是小天才的事情,在家人中大肆宣传,务必让大家引起重视,别耽误了孩子。

    王胖胖彰显他的语言天赋不为别的,只想多节省一些时间出去嗨皮。

    他们家这栋别墅在浅水湾,出门就有沙滩。

    一直生活在内陆,且从没住过海景房的王胖胖,对大海十分迷恋。

    每天上午和傍晚都要跟王爷爷一起,拿着水桶和铲子出门赶海。

    他俩当然是捉不到什么的,玩儿的就是一个氛围。

    周末这天,王政安休息,祖孙俩带着沙滩椅和工具出门时,他也拉着美云一起去了。

    有小夫妻看着孙子,王爷爷就安心躺在沙滩椅上看报纸。

    没过多久就摘了眼镜对儿子说“看来这电视机要流行起来喽”

    “怎么说”王政安问。

    “有几家英资公司和华资公司合资搞了一个电视广播公司,叫tvb,以后看电视就不用花那么多钱了。”

    港岛的许多富豪家庭都安装了电视机,但王家来了港岛以后,一直没有安装。

    主要是王爷爷觉得没必要,电视机装上后,无论是否观看,都要交25块钱的月费。

    而且每年还有36块的电视授权费。

    电视内容与收音机里的没什么区别,无非就是能看到黑白画面。

    王爷爷有钱但不会乱花钱,他觉得电视机不划算,所以一直没有如其他富豪家庭那般安装电视机。

    不过,据报纸上报道,这家新成立的电视台不收取月费,每年只需要缴纳36块的电视授权费即可。

    这样的话,王爷爷还是愿意安装一台电视机瞧新鲜的。

    他将报纸内容讲给儿子,问“你有什么想法么”

    王政安正望着老婆帮儿子挖沙子城堡,美云在这方面还挺心灵手巧的。

    他听了父亲的问话,心不在焉地答“那咱家也安装一台电视机吧,您跟我妈没事的时候也能多个消遣。”

    竖着耳朵偷听的王胖胖“”

    真是笨啊,要是手头资金充裕,当然要尽快开一家电视机厂啊

    就在此时,有心悸毛病的王爷爷和不满两岁的王胖胖,几乎同时在心中感慨,要不是受到身体条件的限制,真不想用这个笨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