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43. 送君扶摇上青云(11) 天下太平……

作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快穿]

    “主公。”见两人达成共识, 谢知非才轻咳一声。

    “主公手里需要有兵马,若是换成旁的人还需高举反旗于田林间招募人手, 如此难免良莠不齐, 非长时间训练整顿不能用,主公却不一样。主公为雍国太子,名正言顺的储君, 子正请主公尽早归国, 先定雍国,再图燕缙。”

    谢知非喝了口茶水,预备与沈明欢商量如何安全地回到雍国,又如何夺权而后顺理成章接过军队。

    沈明欢也轻咳了一声“子正啊, 既然你是孤的谋士, 有些事情孤也该告诉你了。”

    “主公请说。”谢知非坐正身子, 神色一凛。

    他见沈明欢神色严肃,这瞬间顿时想了许多糟糕的情况, 譬如受制于燕帝无法归国, 譬如沈明欢在雍国的境遇比他想象得还要差。

    譬如

    谢知非神色僵住,他险些没拿稳手中的杯子, 惊讶地打断“慢着慢着,主公, 你是说城外茗山上的匪徒是你的人”

    “什么叫孤的人”沈明欢不满道“这叫盟友”

    “他们是被世家贵族逼得活不下去才当的山匪,在茗山上自给自足,劫掠的都是贵族, 接纳了不少难民这才成了燕国的心腹大患。我们有共同的志向和目标,也有共同的敌人和阻碍,联合起来有问题吗”

    沈明欢理直气壮“既然联合了,孤比他们都聪明, 那行动中听孤指挥有问题吗”

    “难怪”谢知非眼神都有点恍惚,“难怪我听闻栗县会向邺城求援,邺城派出府兵都只能无功而返。”

    各国内凡有山处山上基本都有匪,他们占据地势,要剿灭并不容易。

    且每一次大军拔营都是一笔巨大花费,所以除非对方的威胁已经不容忽视,由朝廷拨款下令,否则各地官府通常都当做不知道。

    这次茗山山匪劫到了当朝国公的头上,损失钱财都是其次,主要是丢了这么大脸,国公是一定是得把场子找回来的。

    这才有了邺城出兵的事,只不过国公也没想到会铩羽而归。

    如今朝堂上下因皇室被下毒一事人人自危,国公顾不及城外小小山匪,也就不了了之了。

    谢知非忽然想起洪城的,山匪闯入贵族的田庄劫掠一空,接着一把火烧了奴隶市集。

    如今各地的动乱很常见,只是这件事对朝廷而言后果格外恶劣。

    田庄本就在城外,更何况洪都并无驻扎府兵,所以朝廷也没过分重视对方的实力,只觉得是一时疏忽。

    谢知非知道的大概比地方呈报给皇帝的还要清楚些。

    这次动乱是从内部掀起的,似乎是有百姓为救友人闯入奴隶市集,杀了一个奴隶贩子,后来便演变成奴隶、平民与贩子的混战。

    再之后动乱越来越严重,有人趁乱大开城门,山匪长驱直入,潇洒地在城池库房转了一圈,最后带着一批引起动乱的“反贼”离开。

    这件事看起来荒唐,深想之下又觉得理所当然以至于平平无奇。

    谢知非倒吸一口凉气,“主公,洪城的事也与您有关”

    沈明欢眨了眨眼,“洪山山匪的首领梁大幼年曾被一户姓齐的官宦人家所救,如今这家人被贬为奴,梁大囊中羞涩,只能用些别的手段救人。”

    “他去附近的茗山请求周和相助,周和与他倾盖如故,孤作为盟友,提一些小小的建议不过分吧”

    他伸出手指比划,示意确实是很小很小。

    谢知非苦笑,“主公,你还做了什么”

    “也没很多吧”沈明欢也不确定,他随手埋了不少计策,其中起效的或许一半都不到。

    他想了想,正色道“除了盟友,还有一件事比较重要。孤和王绥之简单接触了几次,王绥之负责军粮运输,子正,孤觉得这活儿适合孤来做。”

    谢知非明白了,他温和笑道“主公放心,运输粮食油水颇丰,不过我会给王大人更无法拒绝的理由。朝堂上,就麻烦主公代为遮掩了。”

    燕帝不会允许与军队有关的任何事务落到别国人手上,所以他们只好闷声发大财了。

    刚商量出初步的计划,管家叩门禀告“公子,宫中来人了,说是陛下召见。”

    随青瞳孔骤缩,他刚刚说完那样大逆不道的话题,皇帝便突然要见沈明欢,实在无法不让他心惊。

    过往无法逃脱的掌控化作梦魇,他忽然有些后悔。

    或许他不该对沈明欢说他想的,或许他死了才是最好的结果。

    谢知非起身,眉宇间也有微微的担忧,“应该是与三皇子下毒一事有关。”

    “安心。”沈明欢一本正经“正好,孤也有账要和陛下算算。”

    他示意随青跟上,出门前还不忘转头对谢知非笑了笑,自信傲然又轻松肆意。

    谢知非心头的紧张焦躁一扫而空,他回了一个温和笑容,开始发自内心地、毫无保留地相信那个未来。

    相信他们终会成功。

    燕帝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见沈明欢冷着脸进殿,面含愠色,一言不发地自己找了位置坐下,无礼得很。

    燕帝有些不满,但到底是好奇更多,他淡淡道“贤侄,谁惹你不悦了尽管说,朕替你讨公道。”

    哟,真稀奇,还有人能让沈明欢气成这样

    话说得温和,语气却不见多少温度,更像是在警告沈明欢收起他的情绪。

    沈明欢不仅不怕,甚至语调怪异地讽刺“陛下金口玉言都能出尔反尔,哪还有公道可谈”

    燕帝一头雾水“朕何时反悔”

    他沉下脸,“莫非有人假借朕的名义对你说了什么”

    “陛下这是推卸责任”沈明欢轻哼一声,怒气冲冲地抱怨“陛下,每月的分红孤可有少你的你何必要用如此恶毒的手段对孤的商队下手孤说了孤只想做做生意,对你们的江山没有半点威胁,你如此施为,究竟是冲着钱财来的,还是在针对孤”

    “何意朕做什么了”燕帝眉头紧皱。

    他暂时没打算和沈明欢撕破脸皮,这个人有大用,他是想让沈明欢为燕国效力的。

    沈明欢阴阳怪气道“昨日,孤的商队在茗山下被劫,陛下总不能说不知道吧”

    燕帝觉得离谱。

    跟他有什么关系这语气一副认定了他是幕后黑手的模样。

    燕帝不悦地说“山匪横行,被劫被抢都是常事,就连朕的国公前些日子都被匪徒冲撞了。”

    罢了,且忍忍,沈明欢就是这种性格,既然要这人替他办事,他姑且多担待一点。

    “孤如果没有证据敢这么和陛下说话吗”他敢。

    沈明欢将茶杯放到桌子上,力道稍重,陶瓷与木相撞,发出沉闷声响。

    他从袖里掏出一幅画卷展开,指着上面的图案咬牙切齿,“这是孤得到消息让人去收殓尸身时他们画下的,陛下,你应该看得出这支断箭是你燕国的官制品吧”

    “且孤早就叮嘱过他们一路上注意隐蔽,宁可花费时间绕路也要保全好自己,怎么就能被一网打尽除了孤与陛下,还有谁能得知他们的路线”

    燕帝都要被气笑了,“沈明欢,以你的才智怎会中这种拙劣计谋你的商队都是朕出钱建的,朕有什么必要多此一举”

    “那可说不准。”

    沈明欢看到对方这么气,他反而不气了,倚靠在椅子上慢悠悠道“孤只相信证据。”

    燕帝不傻,他看沈明欢这幅无赖的模样,也知这人并非察觉不出其中猫腻,不过是发觉有利可图,于是拿着鸡毛当令箭罢了。

    果真是商人思维,满身铜臭味,燕帝内心嗤笑。士农工商,一国太子整天脑子里只念着金银这种粪土,简直丢人现眼。

    “朕知道了。”燕帝冷静下来,“朕对你的生意不感兴趣,日后这方面相关的事宜,朕一概不过问。事实上,朕早就懒得看你那账本了,所以你商队去了何处,朕确实不知。”

    燕帝说到这里也察觉到了异常。

    他本以为这件事是有不臣之心的世家所为,或是朝中进了缙国的探子,可连他都不清楚商队情况,幕后之人是怎么知道的

    燕帝不怀疑沈明欢自导自演,这人踏入燕国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他的监视之中,哪有本事导演出这么大一场戏码

    能拿到账本的除了沈明欢只有随青。

    是随青背叛了他。

    沈明欢并不满意,他直白道“孤不信。”

    账本被你拿到手了,所有的安排都被你的人看到了,你说你不过问

    沈明欢嘴上没说话,眼神里的诧异浓烈到充满鄙视的意味。

    燕帝恼羞成怒,他懒得和沈明欢争论,干脆道“你待如何朕让随青自尽”

    沈明欢冷笑“随青陛下你终于承认是你让随青探听商队的行动轨迹,而后派人杀了他们是吧孤商队一十八条人命,随青一条命就能抵消吗陛下堂堂天子,竟也使这种卑劣手段,不觉得过分吗”

    “沈明欢,朕再说一次,这件事情与朕无关”

    燕帝勉强冷静,“这事朕不知情,不信你可以审一下随青。”

    他没等沈明欢同意,招了招手,对内侍吩咐“去取随青的卖身契来。”

    沈明欢只好“勉勉强强”、“识时务”、“适可而止”地“被迫”收下,表情十分不情愿。

    一个不再忠诚的小小侍卫,换沈明欢消气,这个交易燕帝觉得很值。

    即便少了一个监视的人,但沈府里密不透风的棋子也够用了。虽说不能像随青一样做到句句转述,可沈明欢总不至于凭借这一点点私人空间就能翻云覆雨吧

    最重要的是,燕帝接下来要用到沈明欢,他觉得有必要要展示一下自己“用人不疑”的气度。

    “朕的这几位皇子,倒是让贤侄看了一场笑话。”燕帝语含笑意,如同与友人谈起自己操心不已的爱子,无奈中夹杂着宠溺,“听闻贤侄曾言,我燕国后继无人”

    沈明欢揉了揉手中的卖身契,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随青。

    随青低着头,与上次相比,他此刻确实是害怕的。

    随青不懂政治,他只是了解沈明欢,他知道沈明欢不会怪他,也许上次也只是装模作样地在为今日做铺垫。

    他都知道,可他依旧惶恐愧疚,惊惧不能安。

    “孤是说过,陛下不也这么觉得吗否则也不会至今未立太子。”沈明欢神色坦然,理直气壮地说。

    人有旦夕祸福,皇帝即位之后会尽早确立储君,为了稳固统治,也为了使朝臣安心,即使他有个万一,至少还能立刻找到一个可以主持大局的皇帝。

    可燕帝已经五十多岁了,是随时有可能遭遇不测的年龄,也幸好他对燕国的掌控力还在,否则只怕已经生变。

    臣子们没停过上谏,燕帝也知他拖不了多久,只不过这些年来他对继承人的要求一降再降,到现在只想在矮个子里拔个高一点的,没想到他那群儿子在这上面如此团结。

    各有各的愚蠢,但无能的程度不相上下。

    燕帝审视地看着沈明欢,“不知贤侄可有妙计”

    其实他最初想试着让沈明欢教导皇子,可他从前也不是没找过当世大儒,大概学不会就是学不会吧,燕帝恨铁不成钢。

    况且,沈明欢虽然才学尚可,但也不适合当皇帝,别到时候把他本就不聪明的皇子教得更傻了。

    沈明欢疯狂摇头,“帮不了,无计可施,燕国完了。”

    还没等燕帝生气,沈明欢便接着说道“陛下,成年的皇子你也看到了,皆非可造之材,九皇子年幼,从小教或许还有机会,但陛下你能护着他们到长成为止吗”

    实话从来刺耳,但燕帝对“性格缺陷如此”的沈明欢包容度很高,他皱了皱眉,“那依你所见,朕该封哪位皇子为太子,才可保燕国江山无恙”

    随便吧,抽签也好,先选出一个人出来,他都不要求对方能做出一番事业了,别亡国就行。

    沈明欢特别诧异,“陛下,你要求也太高了吧如今可是乱世”

    不会吧不会吧,你不会真觉得你的废物儿子能守得住地盘吧

    燕帝眼角抽搐了一下,却不得不承认沈明欢说的有道理。

    雍国曾经何等强大,如今还不是要送出质子摇尾乞怜他不保证自己的孙辈中能送出一个像沈明欢这样出色的质子。

    今天也是为沈巍的眼瞎程度感到震撼的一天。

    沈明欢幸灾乐祸“陛下,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就别操心啦,毕竟你操心也没用,孤要是你,就想办法将那些隐居朝野、有当代卧龙凤雏之誉的名士请来,你儿子要是听话,说不定燕国还能支撑到下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出现。”

    虽然知道沈明欢是在讽刺,但燕帝细思之下居然心动了。

    如果他能找到一位再世诸葛辅佐他的太子,何愁燕国不兴至于对方是否会有诸葛丞相的忠诚

    名士大多志向高洁,择一主终生,不会允许自己留下篡位这么大的骂名。

    大不了他再给心腹留一道密令,若辅臣有反意,不惜一切代价杀了他就是。

    细节可以之后再筹谋,但这种名士一向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要请他们出山可不容易。

    燕帝若有所思地看向沈明欢,有些意动。

    沈明欢大惊失色,“孤不行,孤不和废物相处不,孤是说,孤体弱对陛下,孤说不定走得比你还要早”

    他若是一口应下,燕帝还会怀疑他是否有不轨之心,可他这么排斥,燕帝反而放心了。

    “朕知道,你只想做生意。”燕帝笑骂一声,“你这孩子真是钻钱眼里去了,朕可没克扣你吃食。”

    倒真有几分对晚辈真心实意的关怀。

    沈明欢不置可否“赚钱是爱好。”

    燕帝道“那朕与你再谈一场交易”

    “不要”沈明欢断然拒绝,“孤才不要替你儿子三顾茅庐,那也太累了,这些名士打不得骂不得,谁知道他们会怎么为难孤”

    “陛下还是另请高明吧。这些先生不汲汲于利,但估计都不会愿意一身所学埋葬于山林,若想青史留名,必得入红尘择明主辅佐,陛下你派人去和他们好好说,成功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沈明欢这话真心实意,发自肺腑,忠心耿耿,听着让人感动极了。

    可见他有多排斥这活儿。

    燕帝觉得他口才甚好,更加迫切了,“平康街的铺子,城北的皇庄,朕还能封你的商会为燕国第一皇商。”

    沈明欢闻言神色间有些动摇,“孤预备将商会开遍燕国”

    “朕会下令各地方配合你。”燕帝闻弦歌而知雅意。

    沈明欢满意了,“孤不出远门,陛下若能把人请来,孤便尽力一试。”

    燕帝也很满意,“朕信贤侄。”

    沈明欢又踟蹰问道“不过陛下,你希望让孤说服先生们辅助哪位皇子呢”

    他这话说得艰难,仿佛只要一想想那几位皇子的水平,就觉得这个任务没有成功的希望,甚至已经想放弃。

    又回到了最初的话题,燕帝头疼极了,“贤侄,你觉得呢”

    “立储是国之大事,孤可不敢置喙,只要不是三皇子,陛下选谁都行。”

    三皇子罪证确凿,已经被贬为庶人了,他居然还记仇。燕帝哑然失笑,解释道“他毕竟是朕的儿子,朕留了他一条命,不过也到此为止了。”

    他暗示如果沈明欢要找赵元清寻仇,只要人不死,他可以装作看不见。

    对于燕帝而言,即使是亲生儿子,也能当做筹码。

    沈明欢听懂了燕帝的言外之意,自然投桃报李,真诚劝说“立储之事还请陛下早做决断,太子一日不定,诸位皇子便不会停止相争,平白消耗国力。”

    “陛下早点选好人,也能早些培养为君之道,为太子铺路,如此方能平稳过渡。至于人选,孤不如陛下了解皇子们,但孤觉得,宁可选一个愚钝呃,格外愚钝的,也不要选自作聪明的。”

    沈明欢好言相劝,“自作聪明的蠢人往往能做出更大的蠢事。”

    燕帝深以为然,果断地把二皇子赵元端踢出预备人选。

    陛下有意立储啦。

    这消息也不知是怎的传出来的,不出半日该知道的人就都知道了。

    这可是大事。

    朝堂上下无数双眼睛等着这天等了十多年,保持中立的朝臣在利益或威胁下年年减少,如今基本都有了自己的站队。

    燕帝虽然年老,但精神还不错,他们暂时没敢有大动作。

    原本以为燕帝是打算养蛊,让皇子们自己决出优胜者。

    他们已经在为之后可以预见的夺嫡斗争做准备,结果燕帝居然打算立储了。

    燕帝绝对有扶持继承人坐稳皇位的资格。

    什么夺嫡,什么斗争,眼下都没有获得燕帝的认可重要。

    但谁知道燕帝认可的标准是什么,他们连燕帝为什么会突然松口立储、心中有没有人选都不知道

    哦,有一个人应该知道。

    沈明欢。

    燕国皇子和朝臣们这辈子没这么无语过。

    多少年了,他们上的折子都能堆满一间屋子,皇帝愣是不听。

    沈明欢进宫一趟,不到一个时辰,好嘛这就决定立储了沈明欢究竟是雍国的太子还是他们燕帝的私生子

    诸人只是心中抱怨,倒不曾真正怀疑沈明欢的身份。

    别的证据都是其次,最关键的是,以燕帝对沈明欢的“宠爱”,沈明欢要真是私生子,太子之位早就定了。

    等等,燕国这么多年没立太子,不会就是燕帝为了等沈明欢吧

    朝臣们赶紧把这个念头甩掉,皇室密辛,不可知不可知。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