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4. 第 134 章 穿越第一百二十九天……

作品:《美人妈相亲后带我躺赢[七零]

    第134章

    刘主任原先是在屋内的, 并没有听到电话,但是在出来后,却听到了陈秋荷说的那一句话。

    沈美云有了编制,升了厂长。

    说实话。

    这是刘主任着实没想到会这么快。

    虽然很早之前他就知道, 沈美云的能力强, 将来肯定不低, 但是这才多久

    从公社离开还不到一年的光景吧。

    就是坐火车也没这么快的啊。

    听到刘主任这话,陈秋荷笑了笑, 她很谦虚, “美云能有今天, 多亏了您当初的栽培。”

    这是实话。

    美云下乡当知青的这一段时间, 老支书是她的第一个贵人, 那么刘主任就是第二个。

    而李科长是第三个。

    缺一个, 沈美云都不会达到现在的高度。

    这话听的让人舒服,刘主任也不例外, “我们都是沈知青的人生过客, 她能有今天的高度, 主要还是靠她自己的能力。”

    他这辈子帮过的人不少, 但是像是沈美云这种立竿见影,就爬上去的还真是第一个。

    “好了, 今天的课也讲完了吧陈同志,你也早点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下你的家人。”

    沈美云是从胜利公社走出去的,刘主任也是感到骄傲的。

    陈秋荷嗳了一声,去看乔丽华,乔丽华收起了备课本,“今天的培训课都上完了。”

    “陈姨, 你快回去。”

    陈秋荷告别了众人后,一脸喜色从公社回到生产队,一进生产队,难得平日在家猫冬的社员们,这会在老槐树下休息。

    下了大半个月的雪,终于停了下来,老槐树下的落雪被扫干净了。

    社员们有揣着袖子在那唠嗑的,也有拿着箩筐纳鞋底的。

    雪一直下,出了不门,家家户户基本上都在家里被憋了大半个月,这冷不丁的停了雪。

    可不就是出来的好时机。

    难得出来放放风,这不,聊的正起劲的时候,就见到陈秋荷一脸喜色的回来了。

    “陈同志,你这是捡钱了”

    “这么高兴啊”

    陈秋荷笑眯眯道,“是啊,捡大钱了。”

    她没细说,着急回去和沈怀山以及陈荷塘告知喜讯,就朝着大家匆匆告辞。

    “叔婶,回头在说啊。”

    大步流星的走不见了。

    瞧着那轻快的步伐,真跟捡大钱了一样。

    她一走。

    社员们面面相觑,“陈同志这真是捡大钱了”

    除了捡大钱,他们还真想不到了。

    这话一说,大家顿时来了兴趣。

    胡奶奶想的明白,她安安静静纳鞋底,“你们啊,就别好奇了,不出三天这消息一准会传出来。”

    这是实话。

    前进大队藏不住消息。

    听到胡奶奶这一说,大家顿时点头,“还真是。”

    “胡奶奶,别说三天了,我怀疑不到一天就能知道了。”

    “我们大队,还想藏住消息那也太小瞧我大喇叭了。”

    这话说的,大家忍不住笑了。

    “那倒是,如果一天之内,消息没出来,你这个大喇叭可就不合格了。”

    胡奶奶笑了笑,“不过啊,我猜陈同志的好消息,无非是两点。”

    “什么”

    大家顿时好奇地看了过来。

    胡奶奶,“第一,陈同志和沈大夫可以回到他们原来的地方了。”

    他们都知道的,这两人是从北京来的,以前在北京还算是佼佼者。

    如今只是落难,才到了他们这个山旮旯。

    这不就是落难的凤凰吗

    大家听到这话,顿时摇头。

    “肯定不是,如果是的话,那消息肯定会传出来。”

    “而且还会有公社的大领导来。”

    有机灵的人,立马就把这个事情排除了。

    “那就是第二个了。”

    胡奶奶老神在在。

    大家顿时好奇,“第二个是什么”

    胡奶奶收了箩筐,把报纸糊的鞋底和棉纺线全部都放了进去,“第二个啊,当父母的最在乎什么”

    “当然是在乎孩子啊。”

    有人恍然大悟,“胡奶奶,你是说沈知青啊。”

    “沈知青肯定是遇到好事了,不然她妈妈陈同志,也不会这么高兴了。”

    至于什么好事,大家还想问的。

    但是胡奶奶却摆摆手,端着小箩筐,提着小板凳,步履蹒跚,“这我就不知道了。”

    “这你们要去问陈同志了。”

    “好了,我要回家做饭了。”

    出来遛一道弯,就已经不错啦,算是透透风。

    她一走,算是把大家的好奇心给勾引了起来。

    社员们抓心挠肝,“沈知青,到底遇到什么好事了”

    这大家哪里知道呢

    “难不成怀孕啦”

    这话一说,大家忍不住面面相觑,“说不准还真是。”

    但是怀孕值得这么高兴吗

    在场的也不是没怀孕过,大家都是平常过啊,在联想到陈同志之前的心情,那可不像是怀孕那么简单的。

    而被人牵挂的陈秋荷。

    从来没有像这么快过,一口气从山脚下小跑回家,平时要半个小时的路程,今天十来分钟就到了。

    她回家的时候。

    沈怀山和陈荷塘都在家,快到年底了,在加上大雪,沈怀山没有去看病了,这几天在家休息。

    但是,陈荷塘却难得忙碌了起来,对于猎户来说,冬天是最能见到收获的时候。

    陈荷塘头天下午去下套子,早上去捡猎物。

    快年底了,家里要多屯点好的,这样才能过个肥年。

    不过捡回家后,不是陈荷塘在收拾,而是沈怀山在收拾,刚烫完在拔毛,在拔毛之前还把野鸡尾巴处,最漂亮的鸡毛给留下来。

    刚好有一撮,沈怀山特意避开了脏污,放在了窗台上,朝着陈荷塘说道,“这一撮鸡毛好看,给美云和绵绵做个鸡毛毽子,俩孩子都爱玩。”

    五彩的鸡毛,在太阳和白雪的映照下,仿佛在闪闪发光一样。

    反正在沈怀山的眼里,不管沈美云多大了,都还是一个孩子啊。

    陈荷塘在劈柴,漠河冬天时间长,天天要烧炕,对于他们这种人家来说,柴火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是不会嫌多的。

    明明是大冷的天气,但是却满头大汗。

    他听到沈怀山的话,忍不住笑了,看着有些吓人,但是沈怀山却和对方熟悉了,从对方脸上的笑上看出了几分憨厚。

    “她们肯定会喜欢。”

    陈荷塘这样说道。

    劈柴是个重活,所以他才和沈怀山去换着做的,沈怀山那一双手是要做手术的。

    在家里的时候,不管是陈荷塘,还是陈秋荷,两人都是护着沈怀山的手。

    正说这话,陈秋荷喜气盈盈的进来了。

    看的沈怀山和陈荷塘都愣了,“有什么好事”

    沈怀山洗了手,站起来低声问道。

    他很少看到自家爱人,心情这般好的样子。

    陈秋荷笑盈盈的走过来,“刚美云跟我打电话,说她在部队,领导给了她编制,而且还单独成立了养殖场,让她当厂长了。”

    沈怀山一听着,也跟着惊讶了,“真的”

    “自然是真的,我能拿这种事情,来骗你不成”

    沈怀山来回踱步,手握拳头,“我就说了,我们家美云将来肯定不错,好了,秋荷你不用担心了。”

    编制啊。

    他和秋荷两人当初,让沈美云报考农业大学,不就是为了编制吗

    只是可惜的是后面大学停了,美云没能毕业,当初他们做父母规划的路,也没能继续走下去。

    可是如今呢。

    美云不止有了编制,还做到了厂长的位置。

    说实话。

    沈怀山是真的高兴啊,他连带着眼眶都红了起来,抓着陈秋荷的手,“你看,熬过来了,都熬过来了。”

    当初,家里最难的时候,他们想的是让美云随便嫁个人。

    美云不愿意,破釜沉舟来到了漠河市下乡。

    谁能想到呢。

    能有今天的这个地位。

    有编制的工作,就算是放在北京也是不容易的啊。

    陈秋荷懂自家爱人的心情,她也是一样,和在外面的喜气盈盈不一样,她一双泪眼里面含着说不出的心疼。

    “熬出头了,总算是熬出头了。”

    “咱们家美云,以后的日子不会差了。”

    陈秋荷和别人的想法不一样,别人总觉得闺女养大了,嫁个好丈夫便是好日子。

    在陈秋荷看来,不是这样的。

    人心会变,但是立身的本事不会变,她一直都希望美云能够有自己的一份事业。

    只是,世道乱。

    她之前都不抱希望了,如今哪里能料到峰回路转。

    沈怀山嗯了一声,“一会提一袋白糖,去和老支书说下。”

    老支书是美云的第一个贵人。

    这下,陈秋荷就懂了。

    她擦擦泪,去五斗柜找东西,“我这就去。”

    美云当时回部队之前,给家里留了不少东西,米面这是最基本的,还有白糖,奶粉,麦乳精,米油。

    这是让他们自己补身体用的。

    怕日子太差,他们身子骨熬坏了,沈美云便变着法子的留着好东西,让他们偷偷的滋补身体。

    陈秋荷很快就提了一袋白糖出来,喊着沈怀山一起。

    “老沈,你随着我一起。”

    沈怀山嗯了一声,把盆子里面拾掇干净的野鸡,给捞起来挂在屋檐下沥水。

    接着,便朝着陈荷塘说,“大哥,我们下去一趟就回来。”

    陈荷塘向来话不多,他点了点头,但是眼里的柔和却能看出来,他心情也跟着不错。

    “美云很好。”

    “就是不容易。”

    这话一说,沈怀山和陈秋荷都跟着沉默了下去,他们都知道美云不容易。

    一个女孩子从一点点做起来,做到如今这个位置。

    又怎么会容易呢

    但是,陈秋荷不想提,沈怀山也有默契的不去提。

    这会,陈荷塘提起来。

    陈秋荷又红了眼,“哪有容易的呢但是能掌着自己的命运,不用像是浮萍一样,随风漂流,这已经是幸事。”

    “美云不容易,以后她回来,我们多给她补一补,宽慰宽慰。”

    但是在外面,她是一个成年人,是个母亲,她就要厮杀出一片天地。

    去保护自己,去保护她的孩子。

    陈荷塘意外了下,他觉得自己可能说错话了,目送着妹妹和妹夫离开后,抬手轻轻的打下自己的嘴。

    “让你乱说。”

    可惜,陈秋荷和沈怀山已经走了。

    下了山两口子提着白糖,直奔老支书家,这会是晌午了,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在冒烟。

    在白雪的映照下,颇有几分诗情画意。

    只是,这会两口子都没人顾得看了。

    到了老支书家后。

    老支书家的人,胡奶奶和儿媳妇在厨房做饭,男人们也没闲着。

    有人在堂屋扎扫把,也有人在搓麻绳。

    这些做成成品,拿到供销社是可以换盐的,三斤麻绳换二两盐。

    基本上搓几天的麻绳,家里一个月的盐就有了。

    别看了这些小活换东西,可能节省下不少钱。其实,过日子不都是这样节省出来的吗

    陈秋荷和沈怀山便是这个时候的来的。

    他们一来,院子里面堆雪人的阿虎顿时喊了一声,“咦,绵绵姥姥和姥爷”

    孩子们间都是按照自己的称呼来的。

    他这一咋呼。

    屋内的人也跟着出来了,最先反应过来的还是胡奶奶,她探出头来看了下,“沈大夫,陈同志,你们是来找”

    “找老支书。”

    “在堂屋,你们上去吧。”

    厨房在偏屋,等他们一走。

    胡奶奶朝着儿媳妇感叹,“你看我说的对吧,好事情不出三天,大队所有人都知道了。”

    “这不,人来了。”

    小儿媳妇恭维了一句。

    “要不怎么说,姜还是老的辣呢,还是妈你厉害。”

    一句话哄的胡奶奶眉开眼笑的。

    堂屋。

    老支书听到动静,就站起来迎了,按理说不用的,但是他这不也是好奇吗

    以至于,沈怀山和陈秋荷一进来,老支书便已经迎了门口,满脸的褶皱子都叠在了一起。

    “沈大夫,陈同志,不知道你们这是有什么好事了”

    生产队就这么大,丁点大的事情都藏不住,胡奶奶之前从大队口老槐树下回来后。

    便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这不,勾起了老支书家一家子的好奇心。

    沈怀山把白糖递过去,接着和陈秋荷对视一眼,这才说道,“是和您报喜来着,我家美云在驻队有了编制,而且还当上了厂长。”

    这话一说。

    在场的人都倒吸一口气。

    老支书更是高兴的合不拢嘴,“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沈知青是个有能力的。”

    “她将来肯定会有大有出息。”

    当父母都爱听这种话。

    陈秋荷和沈怀山也不例外,两人都笑了笑。

    陈秋荷接过话,“美云说了,她能有今天成就,全靠您当初的拉拔,所以特意让我们带了白糖来看您。”

    这可不是沈美云交代的。

    不过是陈秋荷和沈怀山,两人在为了沈美云做脸呢。

    当父母的就是这样,在外面顾着孩子的方方面面。

    当然,这个他们知道,老支书不知道啊。

    老支书听到这话,心里舒坦咧,连带着旱烟都抽的待带劲了,“那是你们家沈知青,自己有出息,可和我没关系。”

    “我这么多年来帮的人可多了,但是能有沈知青这么高成就的,还是她一个。”

    老支书心知肚明,把白糖推过去,“这白糖你收回去,我不能要。”

    白糖是个稀罕的物色,一年到头能喝一碗白糖水,那真是喜的眼睛都眯到了一起。

    陈秋荷他们送礼还送了一包,这一看少说有一斤重啊。

    这年头的白糖,都是用透明塑料袋子包的,透过袋子能够看到里面颗粒分明的糖粒。

    光看着就喜人。屋内不少孩子眼睛都黏在白糖袋子上了,舍不得移开,更有人开始咽口水起来。

    看到自家爷爷把白糖拒绝了,顿时急的抓耳挠腮的。

    怎么送上门的白糖不要啊

    这哪里行

    当然,这也是陈秋荷的想法,她笑盈盈的放在桌子上,“您可要收下,您不收,不说美云过意不去,就是我们也是一样。”

    “当初美云下乡,是您不嫌弃,收了她到前进大队,后面美云去公社养猪,也是您推荐的,老支书,说一句你是我们家美云的贵人可不为过。”

    “美云如今日子过的好,她自然也就想到您了,您要是不要,那我们可就白跑一趟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

    老支书自然也不好在拒绝了。

    等陈秋荷和沈怀山告别后。

    他看着那桌子上的一袋子白糖,忍不住感慨道,“我就知道沈知青是个有能力的。”

    “将来会过的很好,万万没想到”

    这么快啊。

    从前进大队出去还不到一年呢。

    他还记得当时沈美云领着绵绵来胜利公社的时候,那时候十几个大队,没人肯要她们娘俩。

    谁能想到现在呢

    他的话,大人们懂,孩子们不懂,孩子们盯着那一袋子白糖。

    “爷爷”

    老支书摆摆手,胡奶奶顺势接了过去,低头在白糖袋子上咬了一个洞,“来,孩子们排队站,一人分一小撮,沾沾沈知青的喜气,往后都要像沈知青那样有本事。”

    阿牛还是个只会吃的年纪,当即高兴的大叫,“可以吃白糖咯。”

    倒是银花年纪大点,想的也多。

    她眼睛灼灼发光,“奶奶,是不是我好好读书,将来就能像是沈知青那样”

    这话还未落,她爸就来了一句。

    “丫头片子读什么将来还不是要嫁人的,读的在多,还不是给被人养的”

    银花听到这话,眼睛下意识地跟着黯淡了下去。

    结果

    银花爸这话还未落,就被老支书一烟袋子打了下去,烟袋的杆子用的是铜做的,那硬的很。

    哐当一声。

    砸在银花爸的脑门上,他顿时委屈,“爹,我又没说错,你打我做什么”

    老支书冷笑,“打你个糊涂蛋,你说读书没用,但是你看人家沈知青,怎么就那么有本事她还不是大学生”

    这话说的,让银花爸怎么回答。

    “那怎么一样人家沈知青是城里人,我们家银花和银叶是乡下的孩子。”

    “乡下的孩子怎么了”

    老支书抽了一口旱烟,缭绕的烟雾熏的他满脸沧桑,仿佛做了什么重要决定一样,“从今天开始,家里的孩子全部送到学校去读书。”

    “爹”

    这话一说,家里的众人都跟着惊讶的叫了出来。

    “让阿牛和阿虎读书,一年都要花五块钱,在让银花和银叶去读书,那要花多少钱了”

    面对家人的反驳。

    老支书站了起来,哐哐哐的磕着烟袋子,烟灰飘了起来,让屋内的众人看不清他的脸色。

    “我活着一天,我来供。”

    “我死了,拿我的身后补贴来供。”

    他在沈美云的身上,看到了希望,一个女孩子也能挑起大梁的希望。

    所以,才做了这么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这话一落,屋内就跟着安静了下去。

    “爹您这也太荒谬了。”

    老支书不在乎大家怎么评价他。

    他低头看向银花银叶,“你们会好好读书吗”

    银花眼里闪着光,带着坚毅,“爷爷,我会的,我肯定会好好读书的。”

    她也想像沈知青那样有本事啊。

    银叶没说话,她咬着唇,“我怕我做不到。”

    两姐妹截然不同的反应。

    “孩子,你还没做呢,大胆去做吧,有爷爷在的一天,爷爷就供你们读书一天。”

    这是老支书给的承诺。

    而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自己当初一个承诺,彻底改变了他们家族的命运。

    李科长办公室。

    “你是说,你们胜利公社就有五头猪前进大队九头,活着的”

    刘主任来找李科长汇报工作,他站在办公桌前面,听到李科长这样问道。

    他点头,苦笑,“领导,我不至于拿这种事情来欺瞒您。”

    李科长忍不住站了起来,拍手,“好啊好啊,我是万万没想到的,你们一个公社有的猪,竟然比我们整个漠河市还多。”

    要知道,他们整个漠河市到了年底,也才分配了五头猪下来。

    “公社那边没遭猪瘟”

    刘主任摇头,他回忆道,“当初中间的时候,公社的养的猪是生病了,但是乔知青打电话给了沈知青,后面沈知青给了一个办法,这不就度过去了。”

    李科长意外了下,“这里面还有沈知青”

    “难怪”

    难怪什么

    难怪部队的猪能活下来,难怪公社的猪能活下来。

    这都和沈美云有莫大的关系。

    刘主任好奇地看了过来。

    “我当初真是千不该万不该,让沈知青去了部队啊。”

    “我真是”李科长打了自己一巴掌,“活该”

    自己把人才放在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刘主任看到这惊了一跳,他没想到,李科长对沈知青的看法竟然这么高。

    他当即便心里紧了几分,看来回到公社后,对沈大夫和陈同志要更好一点了。

    李科长注意到刘主任还在旁边,便叹口气,“让你见笑了。”

    “跟我说下这十来头猪的情况。”

    刘主任点了点头,“公社一共五头猪,其中两头三花顶的,是当初前进大队母猪下的崽,给了两只到公社来,这两只猪快满一年了,重量都在一百五十斤以上,另外三头是从部队带回来的,大的有一百零几斤,小的也有七十斤。”

    这五头猪是放在他眼皮子底下长大的,他也算是知道。

    这重量倒是和部队的猪差不多。

    “那前进大队的呢他们怎么有九头”就是漠河市都找不到九头来啊。

    这个刘主任倒是知道。

    “是这样的。”

    “前进大队这九头猪里面,其中有一头母猪是阿花,它在年初的时候难产本来要没了,被沈知青救回来后,下了十头小猪仔,给了公社两头,剩下的八头则被老支书分给了,下面的社员们。”

    “让社员们先帮忙养大了,也不算是割资本主义尾巴。”

    李科长一听,意外了,“那猪都活下来了”

    “是啊,当初也有生病的猪,都按照沈知青教的法子,全部都活了下来。”

    是一头都没死的。

    说实话,这是个奇迹。

    当然,更多的是也是社员们多用心,在这些社员们的眼里,把猪崽子当成祖宗来对待的。

    白天黑夜的伺候。

    这才让几头猪幸免了下来。

    听到这话。

    李科长忍不住站起来,“好啊,这沈知青真是一个大好人啊,她就算是走了,还给你们大队留下这种好事来。”

    他在办公室来回踱步。

    “这样”

    “从胜利公社这边,抽五头大猪给漠河市,我从单位这边给你打一个欠条,明年保证还给你们。”

    “另外,但凡是上交猪的大队,从市内都会颁发先进大队的称号。”

    刘主任沉默了片刻。

    李科长,“怎么”

    刘主任,“五头猪太多了。”

    他虽然有帮漠河市度过难关的意思,但是这五头也太多了啊。

    他们自己公社大队还要吃呢。

    李科长,“四头”

    刘主任,“三头。”

    四目相对。

    双方都不让步。

    李科长,“三头就三头吧。”

    “不许在反悔了。”

    刘主任点点头,“自然。”

    他搓搓手,“不过您说的那个先进大队”

    “少不了你的。”

    “那先进公社”

    这话一说,李科长抬头看了他片刻,“有有有,多三头猪,你就是我祖宗。”

    从部队倒是接了一批猪过来,但是部队的猪都是小猪。

    好多才十多斤重,二十多斤重的。

    这种小猪崽子是真没法吃,吃了那等于说是把未来的大肥猪给吃了。

    纯粹就是丧良心了。

    “那行啊,李科长咱们说好了,今年的先进有我们公社和大队。”

    “有有有,自然有。”

    “等会”

    “你站住。”

    李科长突然想起来了一件事,“既然前进大队有猪,那其他大队有吗”

    总不能说就前进大队的猪活下来了吧

    当初的试点学习,可是在胜利公社的,按理说其他大队也有才对。

    刘主任见打打不住哈哈,便直说了,“其他大队有伤亡,我没提,是因为他们的猪只够自己吃。”

    “一个大队多少”

    “一两头吧。”

    李科长,“”

    他走到刘主任面前,他的个子要比刘主任高半个头来,以至于还要低头看着刘主任。

    “你知道整个漠河市,今年上面给我们的分配比例地多少吗”

    刘主任哪里知道市里面的事情

    他就只是一个小小的公社主任而已。

    “五头。”李科长脸色沉重,“可是,你知道我们漠河市有多少人吗”

    刘主任陷入沉默,他干巴巴道,“这确实是有些少。”

    “城里的日子,比乡下难多了,这样吧,我也不说多,你在从其他大队,给我匀两头猪出来。”

    “我权当借的,明年一定还。”

    他手里还有十几头小猪崽子,留到明年年底,也都能长大了。

    刘主任听完这个情况后,倒是没拒绝。

    “我回去和下面的社员们商量下,到时候在给您结果。”

    李科长嗯了一声。

    “我等你的好消息。”

    刘主任的动作很快,回去后就召集了,各个公社的老支书以及大队长们开会。

    他把这件事一说,下面的人沉默了下去。

    “我们大队肉也不够吃,一年到头就盼着这天呢。”

    “是啊,刘主任,我们大队今年就活了两头,另外一头还要留种,只能杀一头。”

    “给了市里面,我们就没了。”

    大家都不愿意。

    倒是老支书站了起来,“我们大队给三头。”

    这话一说,所有人都看了过去。

    “老支书,你没开玩笑吧”

    老支书说出这话是有考量的,他们大队除去阿花这头母猪,剩下还有八只。

    小的也有一百来斤,大的有一百七八十斤。

    说实话。

    老支书之前不知道这个情况,知道后,他就立马吓的一凛,他虽然读书不多,但是树大招风,怀璧其罪的道理还是懂的。

    整个漠河市才五头猪的分配情况下。

    他们一个小小的生产队就有九头,但凡是有人想弄他们。

    随便一个消息举报上去,他们大队就完了。

    毕竟,上面规定了,一个生产队的养猪名额只有两头。

    他们这是超标中的超标了。

    他需要自保,当然也需要名声。

    于是,老支书站了起来,“我们大队能有这个成绩,是刘主任带领的好,也是沈知青当时教会了大家科学养猪,这才能有现在这个情况。”

    “如今市里面既然缺猪肉,我们大队自然是当仁不让。”

    “好”

    刘主任夸奖起来,“大家都要像前进大队的老支书学啊,他是大家的榜样。”

    有了他的带头,其他人顿时面面相觑,“我们大队有三头,出一头吧。”

    “好,康庄大队算一个。”

    “那剩下的一头,就从公社出,那行了,会就到这里,我现在就去给李科长回复。”

    大家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等散会后。

    有人忍不住朝着老支书说道,“您也是,给这么多,自己大队的人怎么办”

    老支书笑了笑,“我们大队省着点吃就行了。”

    他们大队能够养活这么多猪,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当初洪灾的时候。

    他们大队算是保存的最完整的。

    这才有了如今这些猪。

    大家听到老支书这话,摇摇头,“您的觉悟就是高,当然您也有这个实力。”

    老支书不居功,坦然道,“我们大队是占了沈知青的光。”

    不管是沈知青的养猪知识,还是沈怀山的治病知识,甚至季长峥因为亲人在这里。

    选择来到他们大队进行救灾。

    这里面每一个环节都缺一不可。

    而且,这里面每一个环节都是和沈美云有关。

    说实话,在老支书的眼里,沈美云就是前进大队的恩人。

    只是,这话他就不和外人说了。

    刘主任把消息带给李科长后,李科长立马派车过来接猪,五头猪的待遇,那真是比人还好。

    与此同时,他还给了三面锦旗。

    一面是胜利公社的,还有一面是康庄大队的,最后一面是给的前进大队。

    当然,给前进大队的不止是锦旗。

    还有两百斤良种,这算是李科长自掏腰包给的好东西。

    从种子站抢来的,谁都没给,就给了前进大队。

    说实话,原先还有些怨念,老支书怎么把自己大队的猪给出去那么多的社员。

    在看到这锦旗和良种的时候,顿时说不出话了。

    “还是老支书厉害啊。”

    “这可是先进大队的锦旗啊,给我摸摸。”

    “我还没摸过呢,是金丝绒面料的,好舒服。”

    “我倒是更喜欢这良种,明年我们大队的粮食肯定不少。”

    比起名声老支书也更喜欢良种,他摸了又摸,“这是好种子收起来,春耕的时候种到最好的地里面。”

    “好咧”

    老支书看着笑容满面的社员们,心情也跟着好了几分。

    “我就说,当初让沈知青来我们大队没错。”

    大队成立了十几年了,还是第一次得到先进大队的称号呢。

    而且他们大队在市里李科长,那挂了名号,以后有好事肯定落不下,他们大队。

    想到这里。

    老支书抽着旱烟都跟着愉快了几分。

    “我去找沈大夫聊聊天。”

    腰板挺的笔直。

    “他们家可真会生孩子。”

    生了沈美云这么一个优秀的同志。

    沈美云还不知道,她所带来的影响竟然这么大。

    因为进了年底,家属院的嫂子们也都跟着忙活了起来。

    赵春兰一早包了一个碎花布头巾,提着一个篮子,过来找沈美云。

    “美云,我们今天打算坐汽车去哈市赶大集,你去不去”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