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九章 满洲大兵?吓唬谁呢

作品:《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李来亨奇怪地看了黄立一眼,不知道他怎么会冒出这样的念头。

    但略微想了想,他还是如实答道“在城池之内厮杀混战的话,难施所长,我军两倍以上的兵力,应该能够获胜。”

    黄立轻轻点了点头,心中却并不认同李来亨的谨慎判断。

    在当时,可能大多数的人在计算清军各部的战力时,会按照满洲兵、汉军旗、三藩的嫡系兵马,然后才是各省绿营来排序。

    但黄立却认为,除了装备精良,还有骑射出众外,满洲八旗的战斗力已经严重下降,只不过清廷讳莫如深,尽力掩饰罢了

    尽管每一个新兴王朝在军事上,都有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但满洲八旗的由盛转衰,却来得特别迅速。

    所谓的无敌和悍勇,只是表面上未被戳破的泡影。

    我们来计算一下,满洲八旗入关时总兵力约为十万,这其中还包括了汉军和蒙古兵,真正的八旗兵不过几万人。

    征战十数年,再加上水土不服和天花等病毒,八旗兵战死和病死的人数已超过人口自然繁殖。

    而且,进入中原富庶地区后,八旗兵迅速腐化,开始追求生活的享受和安逸,远不象入关前后那样勇于用命。

    到了永历六年顺治九年,八旗军中的经验丰富、功勋卓著的大将几乎都已死光。

    而承袭了他们爵位的后代,既缺乏战斗经验,又狂妄自大,并不能很好地替代那些八旗宿将。

    于是,对南明的抗清势力的作战中,清廷越来越倚重汉军和绿营,采取以汉制汉的策略。

    可以看到,在占领江南和与西南大西军的战斗中,几乎都是三藩和汉军,以及绿营在出力。

    八旗兵将在多数的战役中,基本上处于二线,只是起到监军作用。或是在最后接近胜利时才出动,抢夺已经到手的功劳。

    到了三藩之乱时,满洲八旗的战力低下,终于全部暴露,绿营成为了征战的主力,清廷也不得不放松对他们的监督和管制。23sk

    要知道,虽然清廷采取以汉制汉的策略,但对全是汉人组建的绿营,还是深存防范之心。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