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 47 章

作品:《庶子的糟心科举路

    叶居敬不清楚这苏仲卿这般明显地接近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但无论是为了什么,叶居敬都不愿意在这儿跟这个人说这些有的没的,借着放榜这个时机,倒是正好有由头不再理他。

    “二哥,走我们去看榜吧。”叶居敬拉起叶居礼就要走。

    “啊好,走吧”叶居礼被叶居敬拉起来的时候还有些蒙。原本出来前就说好了的,只叫四喜和叶居礼去看榜,叶居敬只坐在茶馆里等消息的。

    毕竟黄榜下头人挤人的,叶居敬这身板,被人挤到哪里去都不知道。

    “怎么不喜欢刚刚那个人”等到了茶馆外头,叶居礼这才问道,“我瞧着他与你年岁相差也不大,跟同龄人一道玩也挺好的。”

    说起来,自家弟弟的性子实在是太独了,身边几乎没什么同龄的朋友,只有表弟嘉木跟他偶有来往。原本,叶居礼想得是,自家的亲朋旧之子故基本上都是习武的,跟幼弟怕是没什么话可聊,倒也能理解。

    所以倒是鼓励叶居敬在外头能多交些朋友,省得每日就一个人在家里读书,也怪无聊的。

    “哪里同我一样大了,我瞧去比我要大上个四五岁不止呢。”叶居敬只瞥了瞥嘴道。

    叶居敬哪里不知道,叶居礼这是担心他太独呢,但是前世的经历实在是让他难以跟人交心,更何况那苏仲卿这般莫名其妙地接近也实在是让他不放心。

    “好好好,比你大比你大,我不过凭白说上一句,”叶居礼笑着摸了摸叶居敬的脑袋,又说道,“你待在这儿别动,哥哥去看看去。”

    叶居敬看了眼如今黄榜下人挨人的场景,又对比了一下自己的身高,倒是乖乖点头道,“好,我在这儿等着。”

    叶居礼还没挤进去呢,四喜却是已经跑回来了,面上的喜气都已经能看出叶居敬考得必然是不错,还好他还稳得住,记得叶居敬之前的交代,倒也不大声嚷嚷,等凑到了叶居敬跟前,这才笑道,“三爷三爷,中了中了,头名,他们说这叫什么案首。”

    饶是叶居敬也一直觉得自己能考头名,但真当成绩出来的时候,叶居敬还是觉得自己的心扑通扑通地跳得厉害。

    “二哥去看榜了,咱们再这儿等他一会儿吧。”叶居敬按捺下自己跳得厉害的心,这才说道。

    叶居礼身得高大,有长年习武,挤进人群去看榜自然也是方便,不消多时,叶居礼就回来了,同样是一脸的喜意。

    “小三儿,你头名,走走走,咱们回家报喜去。”叶居礼拍了拍叶居敬的肩膀。

    等上了马车,叶居礼这才又犹豫了一下说道,“小三儿,我刚刚看到那苏仲卿的名字就在你后头,没想到他那般小小年纪,也竟然有这样的学识。”

    叶居礼对读书人有着天然的敬畏,再加上看榜的时候,他甚至看到过头发花白的老生童在那儿大哭自己没中,越发觉得这么多人中能考第一第二的,实在是厉害。

    “那倒是确实厉害。”叶居

    敬把苏仲卿这个名字含在嘴里,笑着说道。

    自己有着前世的学识,这才能拿第一,若是前世的自己,恐怕是比不过这位苏仲卿。

    几次见那苏仲卿,他的衣着都比较朴素,甚至还都洗的有些发白了,看着到不像是出自富豪之家。

    叶居敬早就不是那个刚刚穿过来,不知道这个时代世情的毛头小子了,如今的他自然是知道这个朝代穷人家读书颇为不易,家贫,且如此年纪就能考到县试前列,这就叫人能另眼相看了。

    只是叶居敬有些不明白,那苏仲卿为何要凑到自己跟前来

    叶居敬想了一会儿实在是有些想不通,倒也不再多纠结,左右过了府试之后,自己怕是跟这个苏仲卿也不会再有交集。

    县试一两个月以后,就得考府试了,所谓府试,自然是要到州府中去考的,主考官也由知县变成了知府。

    府试与县试一般,一样都是考前一个月公示考试之期和报名的有关事项。

    索性京城的考生照旧还是在京城的试院里考试,倒也算是熟门熟路,只是这回就不仅是京城的学子考了,还有顺天府所辖的其余二十三州县通过县试的考生们一道考试。

    通过了府试这才能算有了半个功名,也就是童生,所以府试倒是比县试更加要严格些,不过这倒是对于其余二十三县的考生来说的,对于叶居敬他们这些原本就在京城考的学子来说,那甚至都有些熟门熟路了。

    叶居敬的学识摆在这儿,府试对于他来说,自然是不算难,自然是照旧考了头名,只是,那苏仲卿却又是紧随其后,还是第二。

    “咱家小三儿,这就是童生了”叶奔说话的声音都有点发飘,看向叶居敬的眼神,甚至都让人觉得,他想把叶居敬供起来。

    前头叶居敬场场第一,叶奔还不觉得有什么,但如今自家儿子可是中了童生,而且还是以十岁稚龄中的。

    虽说一个童生,对上镇国公这个名号来说真不算什么,正经来说,童生连功名都不算,也不能免税收和劳逸,其实哪怕是叶居敬有一天中了进士,也不过就是如此。

    但叶奔也是苦过来的,他年幼的时候,那会儿还是前朝,他们村子里有个老童生就已经叫其他村子羡慕不已了,那老童生更是在村子里德高望重。

    叶奔难以想象,有朝一日,自己的儿子居然也能中童生。

    “这有啥,咱们小三儿日后还得是秀才,举人,和进士呢。”叶居礼嚷嚷道。

    叶奔想起自己之前不叫叶居敬读书的时候,还嚷嚷着自家不可能出个读书人来,除非祖坟着火了。这要不然还是得让人去祖坟上看看万一

    叶奔如今上朝,就跟个花蝴蝶似得,见了谁开口第一句话都是,“你怎么知道我家幺儿中了童生,对对对,他还没过十岁的生辰呢。”

    叶奔的那些老战友们家里的崽子基本上也都是读不进去书的,只比叶居义好上那么一点罢了,能读上几本书,看得懂兵书

    的,当爹的就已经能在外头嘎嘎吹了。

    像叶居敬这般小小年纪就中了童生的,那绝对是头一个。

    大家伙也只能怀着羡慕嫉妒的心情,朝着叶奔啐上两口,再回家揍一揍孩子,放松一下心情。

    但那些世家出身的官员听到叶奔的炫耀,那就要酸上不少了,却只能带着假笑跟叶奔说几句恭喜之类的套话,心里却不免酸上几句,“打量着谁家没几个童生似得。”

    得益于叶奔不遗余力的宣传,镇国公府的三爷县试和府试都得了第一,如今以十岁不到的稚龄成了童生这事,立马迅速在整个勋贵世家圈都传遍了,连带着整个京城都开始对此事津津乐道。

    自从当今开科取士以来,童生试都不知道考了几回了,每回光是京城,就能有数以百计的童生诞生,童生自然是不稀奇。十岁不到的稚龄成为童生,虽然少见,但世家打小受读书熏陶的世家子,天赋异禀的,十岁左右考中童生的不多,但绝非没有。

    只是,这十岁不到的童生,叠加上镇国公府满府上下都不会读书不爱读书的名头,这就显得十分稀奇了。

    但凡好事一点的,总得跟着旁人聊天的时候提上一两句。

    再加上,叶居敬是六岁左右才被接到镇国公府的,这就叫这个传闻又多了几分街头巷尾最爱听的家长里短的八卦。

    这小童生不会不是镇国公的崽吧不然没道理会读书啊,前头那两个例子摆着呢。

    对于这种流言,镇国公府才懒得管,尤其是叶奔,只说,“是不是老子的儿子,老子还能不清楚他们不过是嫉妒老子有个文曲星儿子罢了。”

    但是,渐渐的,这个流言就开始变味了。

    变成了权贵之子大字不识几个,但却是靠着显赫的家世获得了功名,成了童生。作证材料就摆在那儿,镇国公连上他前头的那两个儿子都是满京城出了名的不会读书。

    原本,这不过是小众的流言,涉及到科举舞弊的事情,坊间也不敢多谈论,倒不如那些勋贵家的家长里短。

    但偏偏有学子们听了进去。

    自然是有那些落了榜,但偏偏又自视甚高的人,只觉得自己这科没中肯定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老天不公,考官不公,正是自怨自艾的时候,偏偏又听到了这种传闻。

    破案了啊,肯定是本届京城的童生试舞弊,有内幕啊,不然以自己的才华,又怎么可能连这种小小的童生试都过不了。

    肯定是那天杀的叶居敬,仗着权贵的身份挤占了我童生的名额,不然上榜的肯定是自己啊。

    本朝第一届童生试的例子摆在那儿,又不是没有闹成功的,只要闹了,皇帝老爷就会重视。

    闹呗,万一闹成功了,那岂不是可以把那叶居敬的功名取消了,掉自己头上了

    有些是自视甚高的,有些则是故意闹事的,更多的那是抱着反正闹一闹也不会吃亏的心态的,万一闹成功了的。

    反正,我这么文采斐然,童生试没取中我取中了别人,这就是童生试有猫腻,科举不公。

    你看看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头名的叶居敬,场场考试都是头名,还有那第二名的苏仲卿,场场都是第二,都这么明显了,你直接说童生就是他们两个得了呗,何苦再让他们两个考上一场,我们当陪跑呢。

    又有有心人撺掇,这流言便越传越盛,学子们更是越想越愤怒,这就演变成了如同第一场童生试那般,有学子开始闹事,叫嚷着科举舞弊了。

    如今更是能找到地方去“哭坟”了,如今既然已经建成了试院,这里本就是科举考试的地方,里头孔圣人也有了,只要往试院门口去静坐,偶尔再随着大流哭一哭孔圣人,再嚷嚷几句科举不公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