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 63 章

作品:《庶子的糟心科举路

    征北大军返朝那是大喜事,为表重视,朝堂这儿总得派人去城门口接上一接。

    一则如此大捷,百年被匈奴侵占的燕云十六州得以收复,如此大捷,原本就当军民同乐。更何况,这回大军还是带着俘虏回来的,将迎大军回城这种事情办得热闹些,更是有彰显国威的意思在里头。

    二则,大军在外头打了两三年的仗,那也真真算得上是“将军百战死”了,将士们不知道是用多少的伤和同袍们的死才迎来的胜利,如今得胜归朝,自然是要犒赏三军,不能寒了将士们的心的。

    只是,这谁去城门口迎接大军,这问题,朝堂上吵了不止一天了。

    按照旧例,当初皇帝的这些心腹爱将们征战归来,皇帝都得去迎一迎。

    更不用说,如今是太子了。

    论父子亲情,太子是皇帝的嫡长子,亲儿子在外头打仗两年多,当爹的岂有不想念的道理

    论朝政,太子作为国之储君,身份贵重,又是得胜归来,自然是该由皇帝亲自到城门外迎接,方才能显示出太子的尊贵和皇帝重视来。

    可说是旧例,但如今皇上可已经是天下至尊了,哪有天子屈尊去迎接一个臣子的。饶是太子又如何,饶是得胜还朝又如何那也是臣子,都抵不过一句君臣有别。

    若是当初的皇帝,那自然没有朝臣吵得这一遭。

    但这不是皇帝年岁日渐大了,太子既刚刚立了新功,又正是年轻,偏偏还远离了朝堂两三年,硬生生地叫父子君臣之间生出了些隔阂来么

    皇帝对太子有隔阂,这便叫旁人有了可乘之机。

    太子的那些弟弟们都日渐长成,又能日日承欢皇帝膝下,自然是叫皇帝也偏疼几分这些原本不重视的儿子。

    再加上这些儿子的母妃基本上都是当年皇帝为了拉拢势力纳进门的,原本这些人也就是有一定势力的,更是有投机下注之人更愿意来挣个从龙之功。

    太子不在朝中这些年,倒是给了其余皇子们积攒政治资本的机会。

    如今便是这些政治资本开始展现出他们用处的时候了。说到底,无论是哪位皇子,都得先把占据着大义名分的太子给拉下马了,他们才有机会。

    朝中竟然是有不少的大臣以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为由,阻止皇帝出城迎大军回朝,而支持皇帝出城迎大军,给太子体面的却是只有叶奔等几个武将了。

    叶奔他们几个人原也就不是支持太子,而是他们享受过皇帝亲自到城外亲迎的体面,理所应当的觉得太子到底是皇帝的亲儿子,也该享受到这样的体面。

    除此之外,放眼朝堂望去,站在太子这边的人几乎寥寥无几。

    偏偏叶奔他们几个到底是武将,对上那些嘴皮子利落的文臣本就没什么胜算,这些人又是满口圣人之言,这就叫叶奔他们几个更加被怼得哑口无言。

    而皇帝,则是坐在皇帝的宝座上,居高临下地看着这场闹剧,冷漠地仿佛底下吵架的不是他的

    大臣,而如今带着大军凯旋而归的也不是他的儿子一般。

    “皇上,若要迎征北大军得胜归来,令几个德高望重的大臣出城迎接也就罢了。”最终,底下的朝臣们还是吵出了一个结果来,“皇上您是天下之主,更是太子之父,断断没有您亲自去迎接的道理。”

    皇帝听了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只拨着自己手腕上的那串珠子,转动了几圈。

    皇帝不说话,原本还在为吵赢暗自欣喜的大臣们心里也开始打起了鼓来,当下整个大殿更是静得几乎落下根针来,这样压抑得气氛,让一些年轻胆子小的官员甚至恨不得屏住呼吸来。

    “照着你们的意思是,儿子在外头征战了两三年,朕做父亲的,还不能提前迎一迎儿子,看看他在外过得如何好一个上下尊卑,竟全然是不用顾念着半点父子亲情了”

    刚刚那个吵赢了站出来回禀的大臣当时有多兴奋,这会儿就有多紧张,只连忙跪下道,“微臣不敢”

    “不敢我看你们倒是都挺敢的”皇帝冷笑了一声道,“太子之事都敢置喙了,还有什么不敢的”

    这些年,皇帝的威势越发重了,又是这样的疾言厉色,再加上皇帝这话在有心人听来,那就是一语双关,明面上说得是迎大军和太子回京之事,但实则则是再说夺嫡之事。

    “臣等惶恐。”大臣们呼啦啦地跪了一地,更是心里在后悔,若是知道皇帝这么挂念太子,就实在是没必要在这档口来触皇帝的霉头。

    但这满朝的文武百官里,也不乏有些眼明心亮的,自然是猜测得出来,皇帝或许并不是真跟太子这么父子情深,若皇帝真有这么记挂太子,那也不可能有今日在这大殿上的议论了。

    大军过几日就要到京城了,八百里加急的斥候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把大军回京的日期报来了,若是当今真想去城门口亲迎大军,又怎么可能等到这会儿。

    不过是刚刚一边倒地打压太子,这叫皇帝心里不痛快了罢了。、

    “皇上自然是挂念太子,但太子爷向来孝顺,想必也不愿意让您劳累,倒不如叫几位皇子殿下们带着百官出城迎接,一是也能全了太子的孝顺之心,二则也能顾念了骨肉亲情。”

    皇帝原本也就没打算过给太子这样的体面,叫原本就连军功这一块都补齐了的太子再得这么一个皇帝亲迎的体面,这样的建议正好是给皇帝一个台阶下。

    皇帝便摆摆手道,“就如此吧吗,叫年长的几个皇子们都去迎一迎他们兄长去。”

    年长的皇子们带着文武百官到城外迎接大军回京,这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京城,不知道的不免夸一句“皇子们和百官都得去城外迎接到底是太子爷领兵,不然哪有这样的体面。”

    但皇帝潜邸的旧城们却不免私底下叹上两口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他们跟随的大哥,就变成了皇帝了。

    征北大军将流落在外头,历经两个朝代的燕云十六州夺了回来,光是这一条就足够叫百姓们发自内心地敬佩这些将士们,连带着这

    几日京城的氛围都热闹了不少。

    本朝的规矩也并不严苛,也没有不能叫百姓出城这种规矩,皇子们带着文武百官们出城迎接外,连带着京城的百姓们都愿意带着家小去城外,一道去迎一迎征北归来的大英雄们,也凑一凑这百年难得一见的热闹。

    久周旋提醒您庶子的糟心科举路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这也吸引了不少商贩们来城外卖东西,这样难得的大喜的事情,自然是有人愿意出点钱,也叫自家的孩子甜一甜嘴。

    叶居义还在征北大军里头呢,镇国公府的众人自然也要到城外去迎一迎大军,也好第一时间能看到叶居义。

    这也不止是镇国公府一家,还有好几个儿子跟着出去打仗的人家,也都是想着去城门口迎大军,也好遥遥地看一眼自家儿子。

    勋贵总是有那么一些特权的,这些人家早就提前一天到城外去占好了地方,甚至搭好了棚子,也好叫家里的女眷们到时候舒服些。

    小周氏也早就打发了人去城外占好了地方。

    到了大军到城外这日,或者说是钦天监算好的大军反朝的日子。其实大军早就到了京畿,只等着选好了吉日在由太子带着将领们献俘,而大军也只需要在献俘和犒赏三军的这一日出现一下也就可以了,其余时间,还是驻扎在山西大营里。

    几位皇子如今都还没有封王,但皇帝对自己的儿子们向来算是优待,皇子跟王爷也差不了多少,都是半幅仪仗,三四个皇子们的仪仗合在一块儿就已经是好大的阵仗了,可真谓是彩旗飘飘,锣鼓喧天。

    皇子们身后又跟着满朝的文武百官,文武百官们骑马的骑马,坐轿子的坐轿子,也是乌压压地一片,就这已经够声势浩大了。

    在这中间,又夹杂着几百个御林军壮汉抬着一箱又一箱的赏赐之物。

    这样的场面,几乎就是百年难得一见。

    而后头还有一路跟来看热闹的百姓们,因为是一雪前耻,收复失地这样的大好事,甚至有百姓们敲锣打鼓来的。

    城外的大军这会儿也早就是严正以待,征北大军刚刚从战场上回来,身上还都带着肃杀之气,能跟着太子和将领们在城门口献俘的,都是精锐之师,全是一色的铠甲,又站得整整齐齐。

    这不免叫百姓们又赞叹几句,“到底是我朝的精锐之师,才能收复了百年失地。”

    “那也是咱们太子爷领军有方,这才能带着大军收复失地。”

    “可不是么咱们太子爷英明神武,有皇上当年的风范呢。”

    甚至有个头发都花白了的老大爷,对着大军方向磕了好几个头,嘴里大喊着,“爹啊,你在底下也可以安息了,咱们汉人又把燕云十六州给收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