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不是网红(09)

作品:《快穿之最佳男配

    这样说来, 这种大米有加速新陈代谢的作用, 还能抑制脂肪的增加。

    一下子,全民搜索,君越火出了圈。

    原本在学校籍籍无名的他, 现在走到哪儿都有人看着他。都觉得他家很神奇, 怎么种出来那么好吃的大米还能自带减肥功效。

    特别是他班上的同学,还有宿舍的三只狼, 都好奇的盯着他看了三天。看他还是以前那样,淡淡的,也就不再稀奇。

    但君越的微博和直播间关注的人是以火箭升空的速度在增长。

    一周的时间,他的微博粉丝有十八万,直播间的关注也有十五万。

    他直播了一次,打赏, 还有卖蔬菜,比之前售罄的更早。

    坏结果就是, 老粉们一直抱怨,没办法,他答应每次留出来三个名额老粉,给没有买到的老粉多点机会。

    在微博上关注了周梨, 也在微博上感谢了周梨。

    最近忙啊, 周五,赶下午的高铁回家,因为是临时回家,打了电话让表哥章阳开车去火车站接他。顺便送他回家。

    在老家的亲戚, 家里只要有初高中以上年龄孩子的,都知道君越出了名。

    他家的大米,蔬菜,瓜,橘子等不但好吃,味道好还能减肥。没有人怀疑君越一家。

    那不是随便说一句话就能做到的事情。

    君越回家要在家里后院的老水井中,小鱼塘,还有整个后院,以及承包的荒地,悄悄布下聚灵阵。

    在鱼塘还有老水井中的淤泥中,埋下一块灵石,真正的灵石。

    没办法,怎么解释,无法解释。只能用这个办法,冒险一试,想着就觉得亏大了。

    章阳走的时候,硬买走了一百斤米,丢下钱就走。要是往年,潘家给他们米都不要,一是米的口感不如他们自己买的好。二是也不好意思要。

    这次不同了,他花钱买的,怎么好意思不给钱,一斤二十五块,一百斤是两千五百块。

    他不是他妈,可不好意思不给钱,占便宜。

    能买到已经是占了便宜,他知道二姑家里的大米只留下自家吃的,其余的全卖了。

    章阳怕二姑又把钱塞给他,溜上车,脚一踩,溜之大吉。

    原本想买鱼,还买橘子,椪柑这些的,一样也没有买。其实这些不用买,今年那每一株果树都结的满满当当,买了一大半 ,自家也留了一些,打算过年的时候,走亲戚。

    潘父潘母虽然喜欢钱,但知道自家的瓜果味道好,至亲家里都是要送一些的,都留了不少。

    有一亩荒地,还搭了大棚,里面种了草莓。这些可是贵玩意儿。

    从出名以后,潘父就接到儿子的电话要求,连着菜园的十一亩荒地,全部用水泥砖砌高围墙,两米多高快三米的围墙,一般人是翻不进去的。

    再说就住在潘家隔壁,一般人也不敢去。

    “儿子,早点睡。”送走侄子,潘母招呼儿子早点睡觉。镇长,书记明天带帝都来的贵客到家里。

    据说是农业研究所的专家还有教授农业方面的权威教授。他们因为那个热搜也注意到潘家种出来的大米。

    他们找人弄到二十斤大米,有检测有自己试过,确实有促进新陈代谢的效果,能让身体的细胞处于活跃状态,也能改善身体体质。

    减肥的效果,抑制脂肪生长的效果最好。改善身体体质,改善身体免疫力的效果次之。

    这可带给专家教授们莫大的欣喜,他们跟打了鸡血一样的兴奋。

    他们发现优化过的新品种,这比提高产量更让他们兴奋。

    潘家得到了通知,今天里里外外的打扫了一遍,园子里,楼顶,晒场,通通都搞了大扫除。

    “好,妈,你们也早点睡。明天还得早起。”

    “嗯,知道,我等等你哥到了家里就睡。”

    潘母不接到侄子的电话或者微信,她不放心。

    “好,我洗澡先睡。”

    “去吧。”

    半夜,夜深人静,君越忙活了半夜,黎明破晓前,才又躺回床上继续睡。

    上午,十点半,家里迎来了十几位客人。

    乌央乌央的,一群人,几位老教授被君越带进他们即将入住的房间。

    幸好家里有六间房,教授们都带了学生,学生们安排在村里其他人家。

    “小潘,你家的留有稻种吧”唐教授不顾旅途疲劳,到了潘家就抓住潘父问。

    被一群知识份子围绕,潘父有些不知所措,君越远远看着也不过去帮忙,他要摘菜,帮忙做饭。

    县里,镇里,村里三地干部,还有一群教授带着得意弟子。一共两桌人。

    “有,我也试了家里的新米,觉得口感不错,就干脆留了蛮多种子。想着试试,看看能不能育苗。”

    潘父真的没有多大的信心,现在买的种子,大部分都只能种一季,不能做种子。能做种子一直种下去的稻种产量不是太高。

    “有太好了,早稻,晚稻的都送我们一些吗”

    “好,吃饭以后再说吧。”潘父被一群教授,干部围着有些不适应。

    客厅里放了不少木椅子,几个电烤炉,烤火架,用烤火被罩着,坐在一起。

    潘父招呼大家吃橘子,椪柑,冰糖橙。几位年轻人,早就迫不及待的伸出手拿了一个,都想试试味道。

    剥开皮,属于柑橘类的香味扑鼻而来。浓郁不腻,汁水丰富甜蜜。

    每一瓣上面的白色丝,随着皮自然脱落,没有多少还黏在上面。

    香气四溢,君越看了一眼,露出笑容。顺手给所有人的每人塞了一个,“都试试,这是我家自己老树上结的,味道好。”

    “闻着味道就知道不错。”郑教授乐呵呵的接过椪柑,轻轻的剥开。

    多汁是真多汁,剥开时都不敢用力。

    一会儿功夫,只听见咀嚼声,都沉浸在潘家的美味水果中。还有人嘴里偷闲,拍照,发朋友圈。

    潘家农产品,已经是另外一种炫耀的资本,几位年轻的研究生,博士,在自己的朋友圈拉来一大波仇恨值。

    无数个赞也有无数个呸,还有要求现场视频的。要求视频,看看,是不是真的。

    反正朋友圈热闹的很。

    午饭后,在此起彼伏的赞美声中。送走县里,镇里,村里的干部领导们。

    只留下五位教授以及他们所带的学生。下午,该摆弄仪器的摆弄仪器,该取土采样的取土采样。

    潘家的客厅,拉了线板,摆放了不少的仪器。幸好客厅够大,要不真装不下。

    君越一家三一问三不知,潘父只是实话实说,自家的菜,水果,大米是今年才变的,早稻米,他以前很多年都没有吃过,都是直接卖掉。所有早稻米,他还真不了解往年是什么味道。

    唐教授他们虽然专注于科研学术,可人老成精,还一点也没有错。

    从潘父的神态,和憨憨的回答中知道,潘父应该没有说谎。

    文教授详细的问了潘父怎么育秧苗的,在哪儿育苗的。

    稻秧苗,菜苗,瓜苗,都是怎么育的,潘父说的很详细,只要他能想起来的,全都说了。

    大部分的种子都要事先用水泡一泡,潘父说

    泡种子的水,就是后院的老井里面的井水。

    虽然现在农村好些地方都用上了自来水,自家也是。但他除了自家做饭,洗澡,这些,其余的时候都是用井水。

    能节约一点算一点,一年下来也能节省百十来块钱。

    几位教授听了,默然不语。农村依然有条件不怎么好的人家。潘家都不算太差,至少盖的房子不错,家里虽然装修的简单,可也不差,六室两厅,一厨一卫。噢,不对,是两厨,还得加一间杂物房。

    潘家后院最后面没有围墙,是两间屋子做的围墙,一间土灶厨房一间杂物房。

    房间虽然没有铺地板砖,只是抹了水泥,其余也还不错。该有的都有,只是没有城里的时尚,没有城里的质量那么好。

    每间房都有基本的配置,床,衣柜,床头柜。客厅还有质量不错的沙发,电视柜,电视。

    教授们不知道,这些都是二手的,大部分都是君越三姨家淘汰下来的家具电器,包括空调热水器等都是三姨家里的旧的。

    因为保管的好,潘母爱干净,这些二手的家具家电看着都不差。

    几位教授,也累了。与潘父聊了聊之后,就再也没有聊工作。而是说起农村的一些趣事,虽然累,但还不至于去睡觉。

    聊聊工作以外的一些趣事话题,放松一下脑子,也是一种休息。

    君越带着几位研究生在村里转悠,冬日的中南各省也是有些冷的。

    寒风刺骨,走了一转,君越就带着他们往家跑。冷,冷,冷。

    接下来的事,没有君越什么事。他该打补丁的地方打了补丁。

    教授们能找出什么异常,他暂时还不知道,也不会主动提点他们。

    周日下午,离开了家回到学校。在学校只上了半个月的课,就放了寒假。

    半个月的时间,君越直播了三次,每次都是举着自拍杆去到人声嘈杂的市里一些公众场合直播,许多没有来过星城的朋友都蛮喜欢。

    作者有话要说  感恩答谢谢谢宝贝们的订阅,打赏,灌溉,么么哒

    小夜扔了1个地雷

    艾鑫悦扔了1个地雷

    艾鑫悦扔了1地雷

    艾鑫悦扔了1个地雷

    艾鑫悦扔了1地雷

    艾鑫悦扔了1个地雷

    艾鑫悦扔了1个地雷

    墨子婴扔了1个地雷

    狗尾巴草扔了1个地雷

    提醒宝贝们: 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勤洗手,常通风,公共场合戴好口罩,请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