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第五十二章

作品:《丹阳县主

    第52章

    冬去春来, 今天便是元瑾出嫁的日子, 院子里的杏花经冬,发出了淡青带粉的花苞, 如丝一般垂坠在枝头。一派春日初使的景色。

    整个定国公府也忙碌了起来,丫头们布置宴席、花厅。国公爷和老夫人迎宾朋, 薛老太太等人则在一旁帮衬。一时间府中喜气洋洋, 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元瑾则一大早就被婆子们服侍着起来,梳妆绞面,一层层、一件件地穿好吉服,足足用一个时辰。再由太后派来的全福人给她梳头。

    全福人长着个白净圆脸,穿着云纹暗红的绸袄。一看就是祥和之人。据老夫人介绍说,当年还是太子的当今圣上娶皇后,就是请她梳的头, 来头挺大。所以太后特地派了她来。

    她拿着象牙梳, 一边梳着元瑾未绾的头发,一边笑眯眯地说着吉祥话“一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二梳梳到尾,比翼共双飞;三梳梳到尾, 永结同心佩,有头又有尾, 此生共富贵。”梳好之后,还说, “小姐耳垂生得好, 一看就是个有福气之人。嫁了靖王殿下, 日后的必定是福寿双全。”

    元瑾从铜镜中,看到自己比往日更加娇艳明媚的脸,一时恍惚。

    来帮忙的姜氏先给了她封红,笑着道“承了您的吉言,劳烦嬷嬷,您先去歇息吧,一会儿等着吃席就是了。”嬷嬷亦没有推辞,收下了封红被丫头带着出去了。

    崔氏却看着女儿上妆的面容,一时间情绪万千涌上心头。半晌后才开口“一转眼的,你竟就要嫁人了,”说着顿了顿,感慨起来,“娘还记得你生下来就瘦小,丁点大的时候还不肯喝奶。娘那时候急得整夜睡不着,后来经人提点,掺了羊奶和蜂蜜来喂你,你才肯喝。你从小一直到三岁都不离我一步,离了就会哭。”崔氏自己都眼红了,“可怜见你嫁人了,不知道要多久见不着娘。”

    屋子的丫头们俱都是早早离了自己的老子娘的,一听崔氏说这话,都红了眼。

    元瑾自小是独立惯了的。再者她嫁了又不是不回来,见崔氏伤心,正欲安慰崔氏几句,崔氏却画风一转“我又想着你不会女红,不会厨事,光会读那些劳什子没用的书便为你操心不已,怕人家靖王殿下嫌弃了你。我怎的就生了个手这么笨的姑娘,连个鞋样都画不来我想着好歹多留半年,总将该教你的都教了,再嫁也不迟。谁知道竟然这样快”

    崔氏说着更是伤心了。

    丫头们又噗嗤笑了,姜氏道“四弟妹不要担心,元瑾陪嫁了二十多个丫头婆子呢,女红精通的不在少数,用不着她动手。再者元瑾以后便是靖王妃了,这些事总有人替她办的。”

    崔氏却不认同地道“做给自己丈夫的,哪能让旁人动手。”又叮嘱元瑾,“你嫁的不是旁人,而是靖王殿下。故一定要记得更加的恭敬侍奉,他以后便是你的天,庇护你周全。不可惹怒了他。你若惹了他的厌弃,娘便是再心疼你,也没有说话的余地。”

    一开始时知道元瑾和靖王殿下的事,崔氏还是高兴的。但过得久了,她又想到这夫家如此显赫,女儿若在夫家受了委屈,娘家连个能给她撑腰的人都没有。她又怕了起来。

    崔氏现在隐隐有些后悔,她是想女儿嫁得好。但她又觉得,嫁个家境殷实的新科进士,或者四五品官的嫡子便够了。一下就来个身份这么吓人,女儿岂不是凡事只能忍让。便是嫁给裴子清,若是有事,老夫人或者国公爷还能帮一句嘴呢。但是靖王殿下呢,谁人敢说。

    靖王殿下的身份,在他们这些山西人眼中尤为不同。他是山西的保护神,是个传说中才有的传奇人物。是绝对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人。如今这样的人,娶了她女儿

    崔氏还是两腿发软。

    元瑾只能笑笑说“娘,我都记得了。”她能理解崔氏这种,越临头了,反而越害怕的心情。

    不一会儿,老夫人、薛老太太等都过来跟她说了话,无一例外叮嘱她虽是高嫁,但这嫁得太高,婚后便更要谨慎,小心伺候靖王殿下。唯独姜氏不同,笑着同她说“三婶母倒觉得,你亦不必拘束。殿下既不顾身份之别娶了你。那便是喜欢你这个样子,太过拘束,反倒失了趣。”

    元瑾却根本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反正让她做卑微恭敬之态,她也做不出来,便这样吧。

    到了午宴的时候,众人皆先去吃饭了。元瑾由几个丫头守着,不敢多吃,只能吃几口芝麻花生的汤圆。

    一个瘦削高挑的身影这时候站到了门口。

    他静静地斜倚着门框,看着元瑾吃了会儿汤圆。

    “您吃三个就够了,不能再多吃了。”紫苏见她已经吃了三个,要将她的碗端走。

    元瑾却还正饿得紧,她自起后就水米未沾了。央道“好紫苏,我再多吃两个,两个就是了。”

    紫苏笑道“不可坏了规矩。”还是端走了汤圆。

    元瑾就微微叹了口气,她什么时候为一口吃的,这样求过人却听到门口传来一声低笑,她抬头一看,蓝色右衽长袍,比女子还要秀美精致的脸,他正看着她,不是闻玉是谁。

    闻玉却对紫苏道“你先退下吧,这里由我看着就是。”

    紫苏犹豫了下,将桌上炕几上都看过了,没有别的吃食,才带着丫头退出去了。

    闻玉才走过来,元瑾则有些不满道“作甚的来笑话你姐姐了。”

    闻玉却不作言语,而是从怀中拿出了一个掐金填漆的盒子出来,他将它打开了,原是是个精巧的四格攒盒,分开放了牛肉干、枣泥云片糕、芝麻酥饼和窝丝糖。

    “知道姐姐吃不着东西,才给你拿来。”闻玉说着,元瑾已经面露欣喜,从他手上拿走了盒子。

    她先吃了个大概,也没多吃。笑着将盒子还了他“不枉姐姐平日疼你。”又问,“你怎的不吃饭来看我”

    “我还不饿。”他随口道,看着她一身正红色绣麒麟纹的吉服,称得她肤如雪,眼若盈春。他心里又不好受起来。不知道为何,虽然明知这是计策,姐姐与靖王不会发生什么,但他心里还有有种莫名的不安。仿佛姐姐若是嫁了过去,那一切就不受他们的控制了一般。

    “虽然说过许多次,但还是想跟姐姐说。一切都要以你的周全为先,不可为了我,做些以身犯险的事。”薛闻玉叮嘱道,“靖王那里势必是龙潭虎穴,姐姐不要掉以轻心。”

    元瑾只是随口道了声知道,很多时候,不以身犯险是不可能得到回报的。

    薛闻玉见她不在意,继续面无表情地说“你若有个闪失,我会杀光这些人,然后自杀。”

    元瑾被他这句话吓了一吓,抬起头看着他,见他眉眼之间很是平静。笑着揉了揉他的头“你当自己还小呢,说什么傻话。”

    薛闻玉听了,只是扯了扯嘴角,并不辩解。

    元瑾则不想跟他谈论靖王的事,她看到多宝格上的围棋,又想到等待漫长,就道“还要等到黄昏才会走,不如你陪我下两盘棋吧。”

    薛闻玉应好,元瑾便拿了棋盘摆开。依旧是她执白子,他执黑子。元瑾一边走棋一边说“闻玉,政局如棋局,万般变数,你猜不透也摸不透,你唯一能做的,便是主动布局、出击。否则,只会被别人当做弱羊吞噬。”

    她说的时候,已经用白子,堵死了他的生门。

    “这局你输了。”她微笑着说。

    过了晌午,已近黄昏。

    虽然天还未黑,但怕来不及,定国公府早早地开始点起了灯笼。

    宾客流水一样的进。毕竟是靖王殿下娶亲,各路人马都来凑热闹,想看看未来靖王妃的风姿,接了请帖的便没有不来的。因此人声鼎沸实在是热闹极了。

    越是近黄昏,众人就越翘首以盼靖王殿下的到来。许多人都聚集到了影壁来。

    这时候,定国公府的外面整齐划一地跑来一列军队。领头的人骑着骏马,他吁了一声跳下马后,将缰绳扔给旁边的小厮。

    众人便以为是靖王殿下来了,一阵喧哗。

    薛让早便在门口等候,一看来人面容俊美不似凡人,穿着件暗红色的素纹长袍,眉目清冷。却是魏永侯爷顾珩。

    薛让一向跟他关系好,就笑道“侯爷今儿是怎的,带着你的兄弟一起来喝喜酒”他打趣他,“我可要先说清楚,每个人都要随份子钱,不能你一个带他们这么多个。”

    “你就别贫了。”顾珩走上台阶,“殿下马上就要来迎亲了,你这府上的防卫怕是不够。“他伸手一挥,身后的军队便涌入了定国公府内,薛让数来恐怕有三百人。原来顾珩是来先给殿下布置护卫的。

    靖王殿下身边一向危机四伏,更何况是这样迎来送往的场合。所以薛让也没说什么,搭着顾珩的肩“来来侯爷,进我府喝杯喜酒吧。”

    顾珩却拒绝了“太阳都快要落山了,怕是来不及喝酒了。等殿下把人接走再喝也不迟。”

    他看带来的侍卫站到了两侧,将宾朋都分隔开。

    大家心中都有预料,知道靖王殿下怕是要来了。

    这时候,远处的鞭炮、锣鼓声才渐渐响起来。有在胡同口等着的小厮气喘吁吁地跑回来“靖王殿下来了”

    薛让立刻就振奋起来,扯了扯自己的衣袍,赶紧跨出大门去。只见胡同口上,先前的军队已经跑入,将胡同的另一口封住,又将巷子团团围住。朱槙骑马而入,跟着的是亲迎的八抬大轿子。紧跟进来的军队,又迅速将胡同口另一端封住。能看得出,这些都是靖王殿下的亲兵。

    朱槙下了马带着随从走来,他今日着藩王冕服,玄色上两臂绣四爪蟠龙,玉革带,戴翼善冠。眉浓如刀锋,英俊而深邃的眉目。他平日不甚打扮,一旦注意着装起来,便有种逼人的英俊。又因是喜庆之日,

    “殿下。”薛让立刻就想跪他,朱槙却扶了他一把,笑道“今日就不必跪了。”

    薛让嘿嘿一笑,也毫无愧疚地免了这礼。

    靖王殿下身份特殊,即便是要娶元瑾,也是不能跪他们的。但毕竟今日特殊嘛。

    薛让刚只看到靖王,现一抬头,居然看到,跟在靖王殿下背后来亲迎的,是太子朱询和淇国公曹汶。

    朱询还一脸微笑地看着他“国公爷,许久不见”

    薛让被吓了一跳。

    怎么朱询跟着靖王来迎亲了,他们二人不是水火不容吗怎么太子殿下,还笑着跟他打招呼

    难道朱询脑子被驴踢了

    在场诸位宾朋也一愣,都纷纷跪下,拜见了靖王殿下和太子殿下。

    “殿下,这”薛让一顿。

    朱询一笑“国公爷不欢迎我不成”

    “殿下哪里话”薛让赔笑着看了靖王一眼,想让靖王殿下拿个主意。

    朱槙就含笑道“太子今日无事,故跟着我来亲迎。不必太费心,紧着开始吧。”

    他大步朝前走,对于带着朱询一起来这事,似乎也没觉得有什么。

    朱槙自然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带着这么多军队和侍卫呢,谁敢如何呢,不要命了不成

    至于朱询究竟打什么主意,这根本不重要。他若今儿敢坏自己的事,朱槙会叫他后悔一辈子。

    薛让抹了把脑门的汗,什么叫做不必太费心,靖王殿下您倒是不觑,毕竟太子殿下在您面前还得往后排一位,但他一个小小国公,怎么敢不对太子殿下太费心。

    薛让想找顾珩为自己顶一下,但一眼看去,已经找不到那家伙的踪迹。

    他跑得倒是快

    薛让只能硬着头皮,先带靖王去正堂。再在花厅另外安了一桌,独辟给朱询和淇国公用。

    其实顾珩并没有去别处,他只是奉了朱槙的令,带着人去守锁绿轩罢了。

    这时候鱼龙混杂的,殿下怕薛二姑娘会因他出什么事。

    顾珩听着远远的锣鼓响,有些百无聊赖,又有些意兴阑珊。

    其实他亦是渴望成亲的,渴望娶心爱的那个女子。只是无处找到她,娶别的人,又有什么意思。

    锣鼓响便是靖王来了,虽然传话的人还没来,他亦招手叫了外面的婆子“去里头传个话,就说靖王殿下已经到了。”

    元瑾很快便知道了。

    下到一半的棋局停了,梳头媳妇要把最后的凤冠给元瑾戴上。

    这东西足有三、四斤重,怕元瑾受不住,便在最后才戴。

    元瑾看着铜镜中的自己,头发被完全梳起,露出修长,皎洁的脖颈。再带红宝石耳坠儿,在颈侧晃漾,越发衬得她比往常明艳,徒然大了两岁的样子。让她想到自己从前的模样。

    太后教导她“不管你是喜笑嗔骂,总之,不能让别人知道你在想什么。”

    若是太后知道,她将要嫁给靖王了,恐怕会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吧。

    元瑾想着,握紧了那根皇后赏赐的海棠簪子,但是她必须这么做。

    同时,她的心亦跳得很快。不知道是因要嫁给靖王了,还是因要开始真正的计划了。

    元瑾想,怕是两个都有罢。

    朱槙,朱槙,再让她重来十回,她都想不到,自己竟然要嫁给这个人。

    她被全福人扶出了锁绿轩,门口顾珩正站着等她。元瑾看了他一眼,心道他怎么在这儿面上平静地笑了笑道“魏永侯爷竟也来了。”

    自顾珩冷静思考过,知道元瑾不可能是她之后,顾珩的态度反倒坦荡了,只当薛二小姐是个陌生人罢了。

    其实有的时候,一个人看不清东西,反而对别的感觉更敏锐。

    只是顾珩忽视了自己这种感觉,

    他笑道“我奉殿下之命来的,薛二小姐随侍卫去吧。”他还要监督着侍卫们搬嫁妆箱子,打算晚上再去和薛让痛饮,反正今儿也不愁酒喝。

    元瑾没有多说,带着丫头离开了。

    顾珩见元瑾走了,才走进了院子。有些元瑾惯用的东西亦是嫁妆,已经装好了放在箱笼里,被侍卫们一一搬了出去。但屋中似乎还有几个丫头在收拾东西。

    顾珩走了进去,看了看这闺房,明显已经空落了许多。

    他对正在收瓷器的丫头道“你们拿那个做什么”

    丫头一屈身“大人,这些是要收起来,等小姐回来用的。”

    原来只是收起来,顾珩还怕是她们没收完,毕竟嫁妆马上就要抬走了。

    他四处一看,便看到小几上竟摆着个未下完的棋局。白玉粒粒明润,黑玉沉如墨色。他瞧那棋局,越瞧越觉得有些眼熟,却说不上来是哪里眼熟。就问“你们家二小姐,还会下棋”

    方才答话的丫头又回道“正是呢,咱们二小姐的棋下得极好。”

    顾珩走到了小几旁边。看着白玉的棋子,突然想起以前的事。

    阿沅刚把自己捡回去不久的时候。他发现她非常的喜欢下棋,但平日跟她下棋的小丫头被关起来了,她就跟他说“我的丫头被关进去了,没人同我下棋,你陪我下棋吧”

    他却不说话。

    她就有些生气了,说他“你这榆木疙瘩,究竟下不下的,怎么话也不说一句”

    她一向倔强,催促他必须陪自己下棋,否则就要把他扔出去自生自灭。

    于是顾珩终于,淡淡地开口“你确定,要一个瞎子陪你下棋”

    他觉得她是无理取闹,他连棋子都看不清楚,怎么陪她下棋

    她却笑着说“瞎子有什么不能下的。每个黑子,我都让人刻一个圆圈做记号,你摸索着记号,不就能下了么。”她说着,兴致勃勃地叫人回去拿了棋盘和棋子来。

    在摸着黑子的瞬间,顾珩觉得,心中又有所触动。

    他之前觉得,自己眼睛不好就成了废物,可是她却告诉他,若眼睛不行,便用别的方式解决问题,譬如触觉,天无绝人之路,他绝不应该自怨自艾。

    虽然她本身是无心的。

    并且在两人接下来的棋赛中,她从来没有让他赢过一局。

    顾珩也不知道,究竟是她真的棋艺好呢,还是她欺负自己看不见,胡乱设计他呢。

    但不论怎么说,他对她的棋路子非常熟悉,一看这白子的走向,便像极了她的路子。

    他嘴角露出一抹笑容,突然又想试试摸棋的感觉。

    他闭上了眼,伸出手指,在棋子上摸索而过。只是这副棋子毕竟不是特制的,每一粒摸上去都无比的圆滑,让人分不出黑白来。顾珩竟不知道怎的有些失落,只是在他手指触到檀木棋盘的某一个边时,脸色顿时微变。

    顾珩似乎觉得不可置信,再度摸索别的边,都在同样的位置,找到了淡淡的浅坑。他睁开眼,只用眼睛,都能明显地看到,四方的一角都有个凹槽。

    阿沅下棋有一个坏毛病,手指总会轻轻敲着棋盘的边缘。并且,只在同一个地方轻轻敲,久而久之,棋盘上便会形成一个小凹陷。

    他不知道这是不是巧合,但是指尖的触感是不能骗人的。这凹槽的位置,刚刚好就是她惯用的位置。

    难道说顾珩的心又狂跳起来。

    薛元瑾真的是她吗

    她因为要嫁给靖王了,所以才不现身与他相认。否则何以解释,她跟她的感觉完全的一致,就连这样的习惯也是一样的

    而她现在马上就要出嫁了

    顾珩面色突然变了,他从门口疾走出来,抓了个婆子问“二小姐去哪里了”

    那婆子被他一吓,伸手指了个方向“应该是去拜别老夫人了,大人您您要做什么”

    顾珩却一把放开她,他根本不想跟她解释。赶紧朝着她指的方向狂奔而去。很多人同他擦肩或者挡他的路,顾珩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飞奔去找她,是像她求证吗

    但是无论如何他都要知道,他要抓着她好生的问一问。

    问她为什么不肯见他,为什么装作一个陌生人

    顾珩一路疾跑,但到了正堂外时,只见观礼的人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将正堂团团抱住。大家都想垫脚往里看,就是看个新娘子的影子也好。而这时候新娘子盖了销金盖头,正被人背上花轿。

    他大喊着阿沅,但是周围人声鼎沸,鞭炮锣鼓齐鸣,根本没有人听得清他在喊什么。他反而被被挤出了人群。她上了花轿之后,便越来越远去,跨过门角不见了踪影。

    顾珩绝望崩溃,仿佛那一日,他还看不见的时候,她就离开了他。就是这样渐行渐远。

    花轿终于出了府门,铜锣鞭炮声远去,门口的军队亦跟随离开。

    顾珩的表情也颓然了下来,手指一根根地握紧。

    而不远处,朱询正在花厅中喝酒,亦是欣赏着这新娘子出嫁的一幕。

    朱槙娶一个这样的靖王妃,对他来说是各种有利的,他怎么会不高兴呢,所以优哉游哉地来亲迎了。

    他觉得朱槙这么精明的人,也会有头脑不清醒,被美色所惑的时候。娶淇国公家的嫡女,或是伯府家嫡小姐,不比娶一个小小的继女好么。当然,这桩亲事于他就很有益了,所以恨不得朱槙能早点娶亲,免得夜长梦多。

    终于今天等到了。

    他喝酒抬头,却透过窗,看到了站在人群之外的顾珩,他静默地站着,表情有种说不出来的意味。

    真是不好形容,但总之不是高兴。

    “这倒是怪了。”朱询暗自思忖,跟前来陪他喝酒的心腹道,“你以后多注意一些顾珩,他有些不对。”

    心腹低声应喏。

    顾珩却提步,慢慢地往回走。

    正好迎面遇到了薛青山。

    薛青山是认得顾珩的,见他还走着,就笑道“魏永侯爷怎的还不入席,一会儿好菜可都没了。”

    顾珩淡淡地一笑,突然问他“薛大人,你的女儿,可当真是自小长在太原,没有出去过吗”

    薛青山不知顾珩为何突然问这个,笑容微凝。

    他可比崔氏敏感多了,不过他想的是,难道顾珩在怀疑女儿的身份

    他们这些常年在边疆抗敌的人,总是多疑得很。

    薛青山忙道“阿瑾是我自小看大的,的确从未出过太原府一步。侯爷尽可放心。”

    顾珩脸上浮出一丝笑。

    继而痛苦不已,差点站不住,扶了一下栏杆。

    不会是的,怎么会是呢,年岁都不对,地方也不对。

    虽然他心里知道,但还是有些无法承受。他定了定心神,不要薛青山的搀扶,缓缓地走远了。

    元瑾的花轿却热热闹闹地出了鸣玉坊。

    由于靖王殿下用了军队开路,偌大繁华的京城主道,却一点也不挤,一路上畅通无阻,不足半个时辰便到了西照坊的靖王府了。陪嫁的嬷嬷在外低声道“小姐您准备着,咱们这便到了。”

    元瑾才是正襟危坐,将怀中宝瓶抱好,就听得到外头有人唱礼。

    她被全福人扶出了轿子,眼前是红盖头,天色又暗,她什么都看不清楚。只听得到宾客的热议,锣鼓的喧嚣,一时间还真的有些紧张了。

    跨了马鞍、火盆、钱粮盆之后,她被扶着去拜堂。

    拜的自然是淑太后和先皇,由于先皇逝世已久,便用的画像代替。

    元瑾看着大理石的地面,落在红色的纸屑。而他的黑靴就站在自己身侧,以眼角余光看过去,他穿的竟是亲王冕服。被屋中明亮的烛光照着,金线绣的蟠龙都柔和了起来。

    她从未见过他穿亲王的冕服。元瑾心想,不知道该是什么样子。

    她被扶到了屋中,却不知自己这是在何处,只知是在新房,而周围少不得还有全福人、宫中太妃,世家贵妇说话的声音。但因为成亲的是靖王殿下,无人敢过分开玩笑,只是按了章程压襟、撒帐之后,才有人笑道“该殿下揭盖头了”

    元瑾一直没有听到朱槙的声音,却看见一柄玉如意伸来,将盖头挑开。

    周围的明亮和热闹都向她涌来,她抬起头,看到身着冕服的朱槙,他今日倒是英俊笔挺,果然是人要精装。藩王的冕服衬出他高大的身材。他正对她微笑。屋内烛火明暖,仿佛所有的暖光,都一下子聚在了他的眼中。

    朱槙亦是第一次看到元瑾这般的装扮,凤冠明艳,小丫头在这样的装扮下,倒更有种女子才有的妩媚,水眸盈盈,雪腮带粉,比平日还要动人得多,他看到的时候其实略微一愣。

    他以前知道她好看,但今天的好看,却是让人徒生占有欲的惊艳。

    这便是他的妻了,以后她受他庇护,必会安稳幸福一生。

    太妃们又笑道“殿下,该行合卺礼了”

    很快有婆子端着酒杯上来,那一对白玉儿的酒杯以一根细细的红绳系着,盛着美酒。

    朱槙是从战场下来的,酒论坛喝。这点酒于他来说太过小意思了。元瑾却打小滴酒不沾,同他的胳膊绕了,刚喝一口就呛住,咳了好半天。将屋中的妇人们俱都惹笑了,气氛才轻松愉悦起来。

    这小王妃竟如此的不胜酒力。看起来,倒与靖王殿下十分相配。

    元瑾抿了抿唇,还是把剩下的一口喝了。立刻逼自己赶紧咽下去。喉咙就辣得她说不出话来,又咳了好半天。

    朱槙心道,她怎么喝个酒就像喝一般。其实她不喝完就罢了,他在这里,又没有人会说她。看这咳得,好似肺都要咳出来了,他笑道,“合卺酒一共三杯,你可喝得完”

    元瑾一听竟然是三杯,更是苦了脸。

    朱槙却继续道“看你刚才喝得豪爽,想必是还能喝两杯的。”

    说着招手让下人拿第二杯,夫人们亦不说话,只是笑着看。

    元瑾苦大仇深地盯着那对白玉儿酒杯,而朱槙则看她。

    她盯了杯子好久,随后才决定喝。

    谁想她正要举杯,朱槙却伸手,轻巧地将她那杯拿了过去,说“逗你呢,还真喝。”

    这酒可是秋露白,喝了是会上头的。

    她怎么就那么实诚,不会说个软话,叫他帮忙么。

    元瑾只看他举杯,几杯酒轻松喝完,仿佛这就是白水一般。喝完后他面不改色,甚至没半点上头。

    这些混战场出来,酒量可真厉害啊

    朱槙自己喝了五杯,却笑着问她“你可要解救汤”

    元瑾说不必了,谁喝了一杯酒要解酒汤的

    “靖王妃尚小,不能饮酒也是常事。”太妃笑道,“咱们都退下去,让她好生歇息吧。”说着其余世家贵妇也都纷纷退出去了。

    元瑾头一次听到旁人叫她为靖王妃。是冠了他的封号的,是他的正妃。一想到这里,她又不由得抬起头看着他。

    朱槙却以为是她还难受,略一挑眉“怎的,还是我说的对,要解酒汤吧”

    元瑾就瞪了他一眼“我都说了不要”

    朱槙并不恼,她这性子倒是真倔,不像小户人家养出来的,胆子大得很,他是很喜欢的。

    “皇上今儿过来了,我得出去待他。”朱槙低声道,“你坐这儿等我回来就是。”生怕她把自己给饿着了似的,他指了指门外,“若是渴了饿了,你叫人进来。知道吗”

    元瑾应声,等看着他走了。她才打量起四周。

    她正坐在一张黑漆螺母罗汉床上,放着大红鸳鸯戏水绫被,幔帐低垂,头上又有三聚五连的红绉纱点明珠宫灯,旁边是崭新的妆台,镜子还用红绸妆点。青色珠帘隔开了里间和外间,外头隐约地看不清楚。

    她中午吃得饱,现下并不饿。于是站起来,在屋里四处走动。

    外间的装饰很简单,但东西都看得出是常用的。恐怕这里不是新辟出来的,而是朱槙平日真正的居所。

    元瑾对于朱槙的一切,都很好奇。

    她很想了解这个人的日常起居,也便于今后跟他的相处,和自己想要达成的计划。

    靠墙的位置,用红木做了个架子,供了一把断刀,不知是何用意。元瑾摸了摸这刀的质地,又看多宝阁。

    朱槙似乎并不在意自己居住的地方如何,多宝阁上放的俱都不是名器古玩,而是一些她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却又做了精美的紫檀或是红木底座,将这些东西放了上去。

    元瑾一件件地看,直到见到一只箭头,她才眉头微皱。

    这箭头,似乎有些眼熟。

    她拿了起来看,箭头尖尖,木头那一节已经腐烂了,但是箭本身还是寒光凛冽,杀伤力十足。

    元瑾把它翻过来,却在箭头的底部,找到了一个浅浅的符号。

    难怪她觉得眼熟,这是萧家用的符号。

    这个箭头是萧家的

    元瑾目光一凝。旁人收藏萧家的东西,那都是奇珍异宝,怎的朱槙偏收藏了一个箭头。

    这东西是从哪儿来的他有何用处

    元瑾突然想到了什么,又看箭头腹部,却找到了一个小洞。

    她知道这是什么了,这是当年,她自己找工匠做的箭头,不仅锋利无比,还可以在箭身藏毒。用来阴人再合适不过。

    她以前让手,用这种箭头去刺杀朱槙。

    那个时候,靖王朱槙坚决反对太后的藩王封藩制,朝上屡屡有他的人出来直谏,弄得太后烦不胜烦。元瑾便想到了这个办法,这是她离刺杀靖王最成功的一次。

    “你又在看什么呢”背后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元瑾回过头,竟看到是朱槙回来了。

    她问“殿下不待客了”

    朱槙才发现,她手里拿的竟然个箭头。

    她一个女孩家家,怎么老喜欢这样的东西。朱槙从她手里拿走箭头“又翻我东西”

    “殿下留着这个做什么”元瑾问道。“你这里像个旧货兵器铺。”

    朱槙摩挲着这枚箭头,道“倒也没什么,不过是这箭的主人竟差点真的杀了我,所以留着做个纪念罢了。”因两人自今日开始,关系就和以前不一样了,朱槙便根本就不瞒她。

    “谁能差点伤您”元瑾却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朱槙缓缓道“你可知道丹阳县主”

    当元瑾从朱槙的口中听到自己的封号时,心中暗自一跳。

    靖王朱槙,竟然是记得她的不枉费她辛辛苦苦地刺杀他这么多次。

    她淡淡道“我自然知道,只是这丹阳县主不是久居深宫么,怎么能伤了您的”

    朱槙说“她因是太后唯一的侄女,故自小教养得比男孩也不差。算计了我许多次。”

    “如今她死了,您该高兴了吧。”元瑾突然笑了笑问。

    朱槙又是一笑“我见也没见过她,谈不上高不高兴的。只是这人偶尔能与我旗鼓相当,故记得罢了。”

    元瑾心道,你已经见过她许多次了,她现在就站在你面前,还已经嫁给了你。

    并且还在死不悔改的与你做对。

    朱槙见她突然沉思起来,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就道“你累了一天了,是不是该安寝了”

    安寝

    元瑾突然注意到这二字,抬起头看着朱槙。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