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三十一章算天之所

作品:《明末胜者为王

    满清京师,三月春雨贵如油,现在天降暴雪,满清这边的群臣不淡定了,司天监的人开始动了起来,从天文历法,到人文德行,他们开始推断了。

    推断来推断去,需要找人帮忙了,这个人就是钱谦益,钱谦益是礼部官员,东林魁首,这个事情要是处理不好,可能有不少人要倒霉。

    钱谦益听闻自己的同僚说出来麻烦,直接就把锅甩给了林毅,总不能说老天爷不好,满清气数已尽,司天监的人觉得对,就去到朝堂之上说是天降异变乃是给大清的警示,南边的林毅必须要除掉。

    满朝文武都信这个,没有人不相信这个东西,满清受大明影响,对这种玄学十分的看中,因为玄学问题,每年都要死不少人。

    广州下起了小雨,春耕之后林毅看着这一场雨感觉又是一个丰收年,林毅现在疯狂的开垦荒地,防腐剂的投入使用,让不少粮食都能够长期的保存起来。

    林毅现在宣布禁海打鱼,根据情报来看,两广附近的鱼都快被他给打绝了,现在需要恢复一段时期,让海洋资源得到一个喘息的时间。

    老区的树木也快让林毅砍绝了,林毅准备组织人手大规模的种植树木,这些事情林毅提出一个草案之后,议会讨论交给孟龙虎组织人去做。

    江西赵猛接到政令之后,开始组织大量的人马种植番薯,开垦的荒地变成农田,大多都是劣质的农田,种植番薯足够了,打水井改造河流渠道,一场浩浩荡荡的大生产运动展开。

    李小波的提议,得到了战区的肯定,蓝权兵团联合另外两个兵团,准备在六月挺进四川,后续物资全都在运输中,林毅这边统治区之内开设五百学校。

    农庄新建一千六百个,子弹火药兵工厂增加八个,云南两个,江西一个,湖南三个,广西,贵州各一个,扩编二十四万人,军队扩编二十万。

    以前的矿场,林毅全都派去大量的人马,携带先进的工具去挖矿,修路队伍扩建三倍,孟龙虎现在也是忙的不行了,这些东西都要他裁定,光是各地的建设地图,就让孟龙虎手底下的雷州帮忙的不可开交了。

    江西新建的农庄中,赵老汉看着生产队带来的耕牛,心中欢喜,前几天给他的惊喜太多了,生产队的人用炸药把村子前面的碎石地给征服了,运输来土壤,挖好的水渠,现在番薯苗已经是绿油油的了。

    今天带来几十头耕牛,说是要在三天之内把村中所有的地给耕种好,他给地主种了一辈子地了,现在是给自己家种地,心情很是激动,他操控耕牛可是一把好手。

    农庄的主任,已经在早几天给分好了,这边的荒地上面有他的三分地,只要好好的在农庄工作,这个地以后就是他们家的了。

    赵老汉算了一下,他一人,他婆娘一个人,女婿,儿子,媳妇,一大家,九口人,只要十年就能攒下来十多亩地,以后的日子可是好了。

    赵老汉逢人就说人民军好,帝国政府好,他信奉道教,准备着几天结束劳作之后,去道馆捐钱,他没有多少钱,也是一个心意。

    “赵老头,休息一会”赵老汉穿的破烂,干活的劲头不减,一边操控牛,一边说到“我不累,不能让生产任务完不成”

    农民的积极向完全被林毅给调动起来,各地赵老汉这样的人很多,新开的农庄里面,大家可是卯足的劲头,给林毅种地十年,十年之后地就是自己的了。

    就连劳改的囚犯,现在干活都有力气了,他们刑期结束之后,林毅赠与他们一亩地作为报酬,以后的生活就有保障了。

    满清现在情况不是很乐观,地主们要向朝廷缴纳高额的赋税,大战中的失利,需要补充兵源,这些就要抽调年轻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抽空了之后,没有人去从事生产。

    看着一大亩,一大亩的田地荒芜,不少地主都心痛,他们现在是找不到人种地,有些人自己亲自下田种地,落后的工具,这些地主也玩不转。

    不要看秋天的收获了,从春天的耕种就可以看出来,今年的满清又是一个灾荒年,这个灾荒不是天灾是人祸。

    林毅的一个新农庄里面,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休息的时候,就问主任,“我们种植番薯又不值钱,为什么不种植桑麻”

    农庄主任可是从林毅的培训班出来的人,呵斥道“上级让我们种植什么就是什么,桑麻值钱可以吃吗粮食可是国之根本,没事别油腔滑调的,好好的种地”

    这个年轻人不服气的说到“以前我家就是种桑麻的,不种桑麻人穿什么”这个主任对他的印象很不好,准备给他小鞋穿。

    这个年轻人不知道,林毅的棉花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正在有条不紊的转型建设试点中,林毅现在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来,先让人吃饱肚子,以后再考虑其他的物质条件。

    广西的梯田上面跑满了鸡鸭,云南的宅子里面,充满了猪狗,学堂中充满了读书声,工厂中机械轰鸣,劳动学习的号角喊声震天。

    林毅投资在街头的学校,现在纷纷改造起来,沙池写字已经换成了石灰黑板,学生们也不在窝棚里面学习,以前免费中午一顿饭没有什么营养,现在变得丰盛起来,从林毅这种简陋学校中走出来的人,已经投入到了社会生产中。

    因为林毅的存在,他们改变了原本卑微的命运,他们可以是工厂工人,可以是技术人员,可以是大学里面的学生,可以是军人。

    一个人的改变,带动一个家庭,几个家庭的改变可以带动一个地区,一个个地区的改变,就能改变这个国家。

    私塾在林毅这边已经没有任何的竞争力,私塾收钱教育孩子,林毅送钱教育孩子,大富大贵人家或许可以支撑起来几个私塾,大部分的私塾倒闭,教书先生编制到林毅的教师队伍中。

    更为重要的就是,私塾里面教导出来的孩子,数理化人文政治不行,很难考核到林毅的官员队伍中,这让不少中产人家也放弃了私塾,转而把孩子送去林毅的学校中。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