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值班(三)

作品:《给古人直播从重婚案庭审开始

    天幕之下的人们看完这段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的过程,由此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首先是

    “怎么回事她们说不起诉是什么意思”

    某个平行时空,这一年的会试刚刚结束,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还留在京城等待会试的结果。

    天幕的出现,倒是让他们在紧张之余,放松了绷紧的神经。

    两三天的直播看下来,他们中的一些人接受了天幕上的世界是在不知道多遥远的未来,怀着期待又复杂的心情来看这个世界。

    但是

    这一段实在是冲击不小

    “醉酒驾车竟然也要判刑啊”

    “他们那个世界的车子的速度你又不是没看到”

    “我还真看不出来他们那个车有多快。”

    “呵呵。”

    “说要判刑就判吧,那个车速为何又说不起诉呢”

    “要说不起诉,那起诉是什么意思”

    “你忘了先前他们的庭审吗他们的检察官负责起诉,将案子起诉到法院,法院来审理。”

    “初犯、酒精含量不高、情节不重、认罪认罚”一个书生摩挲着下巴,看来,他们是会考虑到犯人的一些可谅解的情况,减轻对犯人的处罚

    “可是为什么”

    “那个检察官问案的方式”一个操着一口南方口音的学子笑道,“哈哈哈,你们不觉得她像是在嗯”他说着停下来思考,用什么词比较好。

    他的同乡随口说道,“逃避责任。”

    “不错,”学子点头,“她像是生怕有人会找她麻烦一样,一定要确定是那个犯人自己愿意签的。”

    不能理解,既然是“不起诉”,犯人还能有什么意见至于这么小心翼翼的吗

    “不过与其说是逃避,不如说,他们很在意犯人的态度。”

    “犯人的态度”什么鬼

    “比起那个,你们难道不在意那个吗”一个年长的学子朝天幕上努了努嘴,检察官简以珊手上正拿着那个黑色的不知名玩意儿在检查录下的画面。

    众人也顺着看向了天幕。

    直播间的摄像头还没有神到能让观众们看清姜海蓝的手机屏幕,自然也看不到检察官手中的录像。

    但从他们的对话和他们所做的事,倒也不是不能推测一二。

    只是

    实在是难以相信自己的想象罢了。

    可能吗

    将刚刚他们所说的话“保存”下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开什么玩笑

    而在另一个平行世界。

    特地聚在一起观看天幕的年轻女郎们安安静静地盯着正在讲话的姜海蓝和简以珊。

    她们看起来并不比她们年长多少,可是

    她们做事的时候意气风发,她们和犯人交谈的时候自信从容,她们的笑容看起来那么爽朗。

    同样是女人

    她们能够像男人一样参与对犯人的判决,可她们

    只能组织一个写写诗的诗社

    为什么呢

    为什么同样是女人,她们就能有完全不一样的命运

    “我不明白”

    “是因为他们是后世的人”

    “后世后世多少年我们与一千年前的女性相比,又有多少不同为什么后世的她们就能完全不一样”

    这是一个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的答案。

    但她们想要知道

    姜海蓝会说吗

    会告诉她们答案吗

    她们也想要那样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二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是故意毁坏财物罪,不过嫌疑人是从犯。

    检察官提的量刑建议是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

    这个嫌疑人看起来很是纠结,他对简以珊说“我可以和律师谈谈吗”

    简以珊说“可以,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姜律师。”

    但嫌疑人看了看简以珊,又看了看姜海蓝,还是一副有些犹豫的样子。

    姜海蓝站起身来,和简以珊对视了一眼,简以珊对俞子航说“你带他们去323。”

    323办公室是一间小型会议室。

    姜海蓝和嫌疑人走进会议室后,俞子航顺手关上了门。

    嫌疑人对姜海蓝说“律师,曹刚砸杨华兴的店时,我没有动手,我从头到尾都没有动过手,为什么要给我定故意毁坏财物罪”

    姜海蓝已经看过了认罪认罚具结书上的案情简介,她温声问道“你开车载他去的现场是不是”

    嫌疑人没有犹豫,“是我带他过去的,但是”

    “他还从你车里拿了工具,你没有阻止,对不对”

    “是是的。”

    “所以你为他的犯罪了帮助,你开车载他过去,你还没有阻止他拿你车里的工具去砸别人的店。但因为你没有实际动手,检察官考虑到你在这个案子里的参与程度,才给了你缓刑。”姜海蓝解释道。

    如果你实际动了手,就未必是这个量刑建议了。

    她问,“你明白了吗”

    嫌疑人看着姜海蓝,想了想,“哦。”

    嫌疑人想了想,又问道,“缓刑是说我不用坐牢吗”

    姜海蓝说“对,你不用坐牢,在一年缓刑考验期内,你只要老老实实不犯事,就不用执行实刑了。但是,如果你在缓刑考验期内犯了事,你的缓刑会被撤销,要继续执行有期徒刑八个月。”

    “缓刑考验期”嫌疑人继续问她,“那我可以去外面打工吗”

    姜海蓝摇摇头,“不能哦,这一年你不能离开林城,缓刑考验期内你是要到区司法局那边报道的。如果有什么特殊情况,你可以和司法局的人说。”

    嫌疑人点了点头。

    姜海蓝问,“你知道签署认罪认罚的法律后果吗”

    嫌疑人看着她,“不知道。”

    姜海蓝也不管他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检察官基本上都会讲的她作为值班律师,都得给他讲一遍。

    “你现在如果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那么基本上,将来法院下达的判决书,就是这么判的。”

    “那么,将来你拿到判决书,要是对判决不服,向中院上诉,你就违背了今天你签的认罪认罚,你上诉,检察院会同时提起抗诉,抗诉加刑。”

    姜海蓝认真地注视着嫌疑人,“因为你愿意认罪认罚,检察官才提出了这个量刑建议,你上诉代表你不认可,检察院当然要抗诉。”

    一般来说,上诉不加刑。

    检察院抗诉不受此限,但被告人上诉,检察院未必会抗诉。

    认罪认罚制度不一样,签了认罪认罚具结书还上诉,则必然引起检察院抗诉。

    “你听明白了吗”姜海蓝神情平静地看着嫌疑人问道。

    嫌疑人说“明白了,之前检察官也和我说过。”

    果然。姜海蓝面不改色,“那你愿意签吗”

    她又说“这个是要你完全自愿,你愿意签就签,不愿意检方就直接起诉。”

    嫌疑人想了想,对她说“我愿意。”

    姜海蓝说“好,我们回去刚刚那位检察官的办公室。”

    “缓刑和认罪认罚制度原来是这么个意思。”

    西汉的黄霸正在奋笔疾书。

    他并不是很能理解,也不是很赞同天幕上的律法思想。

    可是他们的律法听起来很有意思研究研究也无妨。

    黄霸一边往绢布上快速写着字,一边抽空思考,一个检察官,一个律师,为何要对犯人表现得那么

    他想着,想了一个不是那么贴切的词,“看重”。

    没有必要啊,处罚犯人不是应当的吗

    为什么要犯人同意要犯人签字

    犯人的意见,有什么值得她们在意的

    因为犯人不理解,不接受,甚至还让姜海蓝单独向他解释

    北宋。

    从犯没有什么好考虑的,在同一起案件中参与得多的人,自然要比参与得少的人,判刑判得重。

    包拯考虑的是那个缓刑。

    正如他所想,天幕上那个朝廷嗯国家,似乎很是爱重百姓到目前为止,听到了有期徒刑、缓刑、不起诉,但并没有听到流刑,也没有听到笞杖刑、刺配刑、折杖法。

    是因为姜海蓝还没有遇到涉及这类刑罚的案子,还是他们没有呢

    不可能没有吧

    但他们搞出了这个“缓刑考验期”

    缓刑考验期内没有再犯事,就不用再坐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刑罚

    不,这哪里算是罚

    南宋。

    宋慈思考着姜海蓝介绍的“认罪认罚制度”,他是聪明人,很快就想明白了这套制度背后的意思。

    以较轻的刑罚换取犯人“不上诉”,减少一个流程

    只是,听起来,他们那个世界的犯人,若是对判刑不服气,可以“上诉”

    为什么要让犯人上诉

    因为法院有可能判错所以允许犯人向上抗议

    但他不理解,那个世界制定律法的人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推出这个制度

    两人谈完之后,朝311办公室走过去。

    在走廊里遇到了书记员柳宛夏,姜海蓝挥手打招呼,“嗨”

    柳宛夏笑眯眯,“姜律师,我们未检这边下午有个听证,要麻烦你一起来参加,有嫌疑人没有委托律师。”

    姜海蓝点头,“可以,我下午也在这边。你们几点”

    柳宛夏说“约的三点。”

    “好,我三点来你们办公室找你。”姜海蓝说“我先去311了。”

    柳宛夏点头。

    两人擦肩而过,对向而行。

    姜海蓝在脑海中对直播间的各位解释道,未检是指独立承办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未成年犯罪检察科。我们这个时候,年满十八周岁成年。未年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案件,到了检察院,由未检科办理。

    当然了,未检科也不只是负责办理案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维护其合法权益,以及开展未成年法制宣传教育,也是他们的工作。

    回到311办公室,姜海蓝叫简以珊,对她说“他愿意签。”

    简以珊从办公桌后站起身来,笑道,“那我们现在签吧。”

    他们录像,看着嫌疑人在认罪认罚具结书上签了字。

    隋朝。

    听到姜海蓝说“十八周岁成年”,杨坚不可避免地想到了战乱。

    历代的天灾和战乱会导致人口大量减少,过往的这段“南北朝”时期,这片土地上更是死伤无数,白骨露于野。

    可他们为了恢复人口,也只是降低生育年龄、鼓励女子再嫁、鼓励生育。

    没有降低成年的岁数。

    古往今来都是二十而冠。

    他们为何会将成年定为十八周岁呢

    是因为战乱,还是因为别的什么

    高颎和苏威在前往乾元殿的路上相遇,两人边走边随口交谈了几句。

    “也不算是奇怪,”苏威道,“他们对犯人都能减轻处罚,用那个缓刑制度,对没有成年却犯法的孩子放宽松一点,也能理解。”

    高颎的眼角抽了抽,他问,“你真的能理解”

    苏威露出一个奇怪的笑容,他没有回答,而是换了一个话题,“专门负责办理未成年犯罪的案件,听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高颎表示赞同,他指出,“预防犯罪和法制宣传,我很在意这两点。”去找几个法家的人谈一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