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7章 第 197 章

作品:《驸马要上天

    不多时,总管事匆匆赶来,伏地叩首行礼。

    裴三郎询问了下棉花种植情况,得知棉花都是这一个人种的,也只有他才会。

    总管事和种棉花的花农都想着冬天能挪到盆里当盆景卖。之前在庄子里面已经种了五年,已经摸索清楚棉花习性和种植方法,又攒下不少种子,因此今年种得比较多。

    裴三郎赏了总管事一年的年例,给种棉花的花农起了个名字叫棉多暖,把他的奴藉从花农更为棉农,提成棉花种植管事,吩咐他收集好棉花种子。他又让总管事挑一些勤快能干的庄奴给棉多暖,学着种棉花。

    奴隶虽然见识少,目光短浅的多,但有小心思的也多。

    有些奴隶拿着他的资源研究出来技术,就觉得东西是他们琢磨出来的该归他们了,死捂着不肯透露出来,甚至还毁掉研究数据,想变成为独门技术,翻倍要钱要人要待遇,恨不得自己成为大贵族被人供着。

    遇到这种人,裴三郎从来不客气,拉出来当众算清楚他们花了他多少钱财物资、耗费时间、这么耽搁给他造成多大损失,当众打死。反之,技术琢磨出来了,待遇奖励样样不差,培养技术人才也有份应有的待遇。

    这些都已经形成定例,执行下来过后,大家都知道怎么做了。

    棉多暖听到裴曦安排,牢牢地记下,同时也明白,这些棉花跟他的命运挂钩了。干好了,以后他说不定还能当大管事,干不好,大概尸体都得埋到这棉花地里。

    裴三郎见他的态度挺好,像是能好好干事的,便让他带着人,先把已经结出来的棉花采摘下来。

    棉花树上,还有很多花骨朵,等过阵子才成熟,要分批采摘。

    一些棉花是白雪色的花朵蓬松饱满,还有一些则是黄黄的,长得不太好,他给分出个优劣等,让他们采摘时分开收集起来。

    棉花才刚小规模一批,目前还没法算亩产量,仅现在结出来采摘到的,有九十多斤。

    裴三郎估计,一亩采摘个二三百斤不成问题。

    裴三郎惦记上玉米种子很久了,又吩咐过总管事要种植。

    对于他吩咐过的事,总管事自然是十二分上心,亲自盯着玉米耕种。他为了防止这批玉米没种出来,赔光种子,留了半斤种子,其余的全部种到了地里,种出将近半亩。

    正是玉米成熟季节,裴三郎来的时候,总管事正带着庄奴掰玉米。

    除虫药技术还在基础阶段,只在作物幼苗阶段能略微用一用,收效不大,不过因为总管事盯得严,派庄奴看看守着用手抓虫,发现一只掐死一只,玉米的长势极好,大部分玉米棒子都有将近二十厘米长,米粒饱满,收成相当可喜。来年大规模种植的种子都不缺了。

    裴三郎挺高兴的,又是大手一挥,赏从总管事到下面干活的庄奴,每个人都有重赏。

    这些都是老玉米,烤起来不好吃,裴三郎剥了些玉米炒爆米花。

    用手剥玉米手疼,裴三郎便琢磨上了手工脱壳机。工艺难度不高,费点铜和铁就能造出来。不过这些都是后面的事,不急在这几天,半亩玉米找两个庄奴,几天就剥完了。

    玉米还要做种,又要给老丈人送些去,于是他只剥了两碗玉米粒加上焦糖放进锅里炒出大半锅爆米花,他给大家伙都分了些,见羽青鸾爱吃,又给她单独留了份。

    羽九玄太小,怕她呛到,没敢让她多吃。他炒了点焦糖,用小木棍搅成棒棒糖,给几个小孩子一人分了根。

    他趁着天色尚早,地里还有摘棉花,又带着家人到农科作坊四处看了看。

    农科作坊刚迁过来不到一年,到处都在忙碌。

    裴七开荒,能够做成已经挺不错,但需要重新梳理和整改的地方也挺多。

    裴三郎目前还在汇总阶段,等他把鸾城的情况掌握得差不多以后,再统一规划整改。如发现村子不能直接让什么都不会只会砍树又不愿学的苦奴去了,还是得派会种地的庄奴择优派去安家,如此稳当,也能收益最大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又如,棉花种植要大力推广,不是一种棉农能干得了的活计,这都得需要有个整体规划。

    棉花制品的运用极广,这些是能产业化、行业化的东西,人力、物力都需要做统筹安排调配。

    当务之急,还是先准备要给老丈人送进京的东西。

    裴三郎和羽青鸾回府后,天都黑了。

    两人早早睡下,又做了些成年人运动,再聊了会儿天,都说一下各自去鸾城接下来的规划和安排,聊困了就睡了。

    第二天,裴三郎把工巧找来。

    工巧最开始是他的丫环,因为针线活做得好,脑子灵活,当过生产管事,负责教工人做针线活,干过工程样板,一路升到服装设计总监。

    搞服装设计,对布料的了解,是最基本的。

    工巧能干,见多识广,算是他手底下排得上好的得力的,至少在服装布帛方面,暂时没出现比她更强的。

    裴三郎把棉花、军大衣的草图以及他老丈人的衣服尺寸都给了她,让她做一件好看的军大衣出来。老丈人是天子,不能穿得像乡下老农民,所以衣服要镶嵌珍稀的兽皮毛边,扣子要用黄金的,军大衣的面料也得用最好的。还要易于拆洗,像袖口、领口这些容易脏的地方,都是用扣子固定可拆洗的。

    棉被、枕芯,他也交给工巧去做。

    新采摘的棉花,得阳光曝晒消毒消菌。

    他把做衣服被子的事交给工巧,之后,便跟着羽青鸾,带着孙大才、井康、裴七以及匠作司的霍渠、霍万舍去查看鸾城的地形地势,商量怎么做城市建设规划。

    城市建设规划,造好了,能够惠及后世子孙,造不好,那就指不定哪天就天灾了。最简单的例子,城市离不开水,离河远了,吃水是问题,但如果挑的地方不对,遇到连夜暴雨河水倒灌进城直接成水灾。

    他对经济民生发展有要求,羽青鸾对城防和治安上有要求,孙大才对驻军和训练兵马上有要求,匠作司得测哪里能搞建设,哪些地方地基不牢或者是达不到建造的要求,各方面的要求和考量都得考虑到城市规划建设中去。

    他们到处跑,勘测、实地考察,又再汇聚各家意见,评估可行性。

    大半个月过去,他们还在奔波勘测地形,工巧已经把被子和奢华版军大衣都做好了。

    他们给天子做了三件军大衣,冬天的厚被、春秋的中被、夏天的薄被、垫的褥子、盖膝盖的小棉毯,每样都做了两条,送了瑞临长公主一件军大衣,一条盖的厚被子和垫马车的厚褥子,再添了张盖腿的小棉毯。

    裴三郎装了一小筐玉米棒子,附上玉米汁、做爆米花的方子,加上一些干海鲜产品托瑞临长公主捎进京。

    他们送走瑞临长公主,便继续投入到城市建设中。

    瑞临长公主八月底从鸾城出发,待抵达京城的时候,已经是腊月初,公侯们都已经进京上贡了。

    她进京当天,回府略作梳洗整理了仪容,带着信和特产进宫见天子。

    她去到宫里,一股清冷感扑面而来。

    原本,天凤宫、天凰宫、天鸾宫、飞凤宫,四座宫殿门口都有亲随军执岗,如今只余天凤宫的门口有人,另外三座宫殿大门紧闭,没有任何生气人烟。

    一年没见,天子比以前苍老很多,也清瘦了许多。

    他见到瑞临长公主的第一句话便是,“青鸾他们可好”

    瑞临长公主把带来的厚厚的一叠信呈给天子,待殿中的宫侍和宫女们都退下后,才讲起她在边林、南疆和鸾城一路上的见闻,羽青鸾、裴曦、羽九玄的情况也详详细细地告诉天子。

    她把捎来的棉被军大衣等叫人抬进来。

    衣服被子都是装在箱子里的。瑞临长公主先取出件棉袍给天子换上。

    她说道“这叫棉服,不像羽绒服那样跑毛。裴曦说不能用水洗,天气好的时候放太阳下晒晒,再用棍子敲打把里面的灰尘拍出来就是。新种出来的东西,还在试种,一共才产了不到百斤。”

    天子穿上棉服,在棉服上摸了又摸,再看黄金铸的扣子,每颗纽扣上还有个“安”字。他的眼睛和鼻子有点泛酸,脸上带着笑,说“颇好,暖和。”

    眼看就要到宫门落锁的时候,瑞临长公主告辞出宫。

    天子穿着棉服,坐在榻上,慢慢地看女儿女婿送来的信。一些之前送来的信里不便写的东西,都写在了信里。

    棉花和玉米的产量及用途,不必写实,略微一算,便出来了。

    鸾城有铁矿,再有棉花和玉米,稻谷能产两季,桑麻也都能种,又有通商,繁盛富庶之象已显。

    天子看完信后,只留下小孙女的脚丫子印和裴曦画的画像,其余的信都烧了。

    他召来宫侍,替他把睡榻铺上棉被、棉褥。

    他叫近侍把捎来的一小筐玉米棒子剥出来,得出两大碗玉米粒,又让近侍去厨房盯着厨子将一部分炒成了爆米花,一部分做成了玉米汁,一颗玉米粒都没留下。

    晚膳时,天子喝着甘甜的玉米汁,吃着爆米花,心都飞到了鸾城,却不能去,也不能召他们回京。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4段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5段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6段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7段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8段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9段,,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