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七章:绝户计

作品:《开局错把李世民当大表哥

    这一次,孔颖达的话,让李世民真的震惊了。

    苏长生所做的批注很厉害,这个李世民是承认的。

    李世民的文化功底,自然是不如孔颖达深厚的,但是基本的鉴赏能力还是有的。

    但是他万万没有料到,苏长生的批注,能厉害到这种地步。

    能够得到孔颖达的推崇也就罢了,居然还能够做到一字不易,让孔颖达都觉得无可修改的地步,这实在是太恐怖了。

    李世民不由问道“孔爱卿,你的意思是,这个批注,可以直接附加到四书上,作为新的模板”

    孔颖达点头说道“是的,陛下。这批注,完全可以当作以后考试的模板。”

    沉默了片刻,李世民忽然吩咐道“来人,去将几位尚书仆射,还有各部尚书和侍郎请来。”

    “是,陛下”

    在唐朝,尚书令属于宰相的职务。

    但是在唐朝,因为李世民在登基之前做过尚书令。

    所以在李世民之后,尚书令一职就空缺下来。

    尚书左仆射和尚书右仆射就相当于宰相之职。

    很快,几位宰相,还有各部的尚书和侍郎,全部都被请了过来。

    他们有些纳闷,不知道陛下召集他们前来,到底有何用意

    难道是因为世家将书籍提价一事吗

    这么短的时间,陛下已经找到解决的办法了吗

    这,不太可能吧

    这个问题,可不是这么容易就被解决的。

    不过,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还有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却是隐隐间感觉。

    说不定,陛下真的找到了解决办法,也未可知。

    他们当然不相信是陛下亲自找到的解决办法。

    但是不是还有武城村的那位嘛

    如果是武城村的哪位出手的话,一切皆有可能啊

    “臣等,见过陛下。”

    李世民不由说道“诸位爱卿不需多礼,朕召集你们前来,是有一项有关科举的变革,请你们过来议论一番。”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都是微微点头。

    事情,果然如同他们猜测的一样啊。

    李世民再次说道“科举取士,乃是我大唐的基本国策,关系到我大唐的江山社稷。”

    “而现在呢市面上有关科举的书籍,质量稂莠不齐,价格起伏极大,不利于士子们学习啊。”

    “所以呢,朕准备新成立一个教育部。以后科举考试所用书籍,统一由教育部注解刊印。”

    “以后科举考试的内容,都从教育部刊发的书籍中遴选。”

    “还有,朕决定将一切和科举有关的事务,全部都移交到教育部。诸位爱卿,不知对这项变革有何看法尔等可以议一议。”

    听完李世民的话之后,在场的众官员,不由在心里齐齐倒吸一口凉气。

    狠

    真的是太狠了

    世家那边刚刚提价,陛下这边马上就进行科举变革。

    陛下的这一手,可以说直接打到了世家的七寸上了啊。

    这招一出,直接就将世家手中以前刻印的科举书籍,统统废掉了。

    并且,以后刻印科举书籍的权利,已经被陛下收回,只有教育部才有权利刊印。

    以后世家想通过书籍限制寒门子弟的阴谋,就彻底被粉碎掉了。

    这一招,实在是太高了

    而和科举有关的一切事务,都移交到新成立的教育部。

    那么就剥夺了礼部的部分职权,以后和科举有关的一切事务,都将由陛下直接负责。

    陛下就能进一步的集权了

    这一次的变革,实在是太狠了

    但是,不得不说,这一次的变革,对于打压世家,有着绝对奇效。

    现场众臣,在沉思片刻之后。

    长孙无忌率先站出来说道“陛下此策,能够更进一步加强科举的公平性。”

    “同时又能够保证科举平稳有序展开,乃是谋国之策啊”

    杜如晦也跟着说道“陛下此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臣支持。”

    礼部尚书豆卢宽说道“臣以为,将科举用书加批注,由朝廷刊印,实乃良策。”

    “但是成立教育部,将一切与科举有关事宜,全部移交到教育部,似乎有所不妥。”

    “这样会造成官场臃肿,多出大量的无谓官职,会白白耗费国库钱财。”

    “臣认为,刊印书籍一事,完全可以挂靠到礼部之中。”

    豆卢宽自然是不希望成立教育部的。

    他是礼部尚书,礼部最大的职权,也就是在科举上了。

    一旦将科举剥夺出来,礼部的职权就会大大缩减。

    他这个礼部尚书,权利就会缩小许多。

    这自然是他这个礼部尚书,所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对李世民来说,成立教育部,势在必行。

    因为礼部还可以被世家所渗透。

    而单独成立一个教育部,里面所用的一切人手,绝对会摒弃所有世家派系官员。

    由他自己,牢牢把控在手中。

    李世民,自然是一定要成立教育部的。

    有皇帝背书,又有长孙无忌这个急先锋大力支持,房玄龄、杜如晦两位宰相,也同样赞同。

    最终,这个改革,顺利通过。

    甚至就连教育部尚书的职位,都确定下来,由国子监祭酒孔颖达担任。

    其实,如果按照资历的话,孔颖达是不够这个资格的。

    但是教育部的性质特殊,只管科举有关事宜。

    而孔颖达乃是当世大儒,又是孔子三十一世孙,是儒家正统。

    担任这个职务,又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

    最终,通过议论,教育部正式成立,孔颖达也顺利担任第一届教育部尚书。

    教育部虽然从内部正式成立,就连尚书的人选都确定了下来。

    但是朝廷正式昭告天下,还需要走流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是纸里包不住火,这个消息,还是在一定范围内,传播开去。

    长安城中,五姓七望世家之人,也在第一时间得知这一消息。

    然后,他们的鼻子都快被气歪了。

    李二这一招忒狠了

    简直就是绝户计啊生儿子没有屁眼的那种

    这一招,可谓是釜底抽薪,一下子就将他们制定的计划,一泡尿浇灭。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