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75 章 糖厂一日游(捉)

作品:《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宋明晖差人去南地送信,不一定能联络上他哥哥,随缘。

    随信件一起寄出去的,还有江承海给南地镖局兄弟们写的信。

    种田养殖,发家致富。该教的教了,这需要时间,等南地有了货物,丰州也有了多余的人才,可以往那边调任。

    南地镖局是挂牌经营,分账只限于共同合作的生意。江承海没给他们放银票,想来经营多年,也有些积累。

    因听说老三一家,是往南边去了。

    江承海在信里提了一句,让帮忙探听探听消息。

    两家定不会往来了,爹娘却还跟着老三。

    江致微的家书也看得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放眼皮子底下,当着亲儿子一样养大的,总归有感情。

    不知他有没有一同南下,也一并打听打听。

    因小鱼决定出去闯闯,江承海跟宋明晖同意了,又不放心,赶着寄信的时候,夫夫俩一起出门,去他们那个糖厂看看情况。

    江知与都还没去过,听说这个,也想同去。

    他肚子月份大了,腰酸腿肿又嗜睡,出门更少,睡醒就喊闷。

    这回跟着父亲和爹爹一起,说了两次不同意,他又是撒娇又是夸夸,把江承海捧得开心了,宋明晖也只好无奈同意。

    谢星珩最近忙着带白喜文熟悉江家现有的摊子和经营模式,不能陪同。

    他看着一家三口走远,偏过头,看了眼捧着小本本狂记笔记的白喜文,又看看上车前朝他看了两次的江知与。

    心中的天秤无限倾斜。

    银子是挣不完的,少了今天,店铺也不会倒闭。

    还是陪老婆重要。

    谢星珩把白喜文扔了,追着马车连喊带叫,挤了上去。

    车里坐不下,他把马夫赶走了,在外头赶车。

    江承海都不稀得嫌他,也出来坐着,父子俩坐外面赶车吹风。

    车厢里,江知与跟爹爹靠坐着,摆一盆冰乘凉。

    他听见小谢过来,脸上的笑容就没下来过。

    外面江承海问谢星珩“你说说你,早说不来,临了又要来,来做什么小鱼跟着我们,你还不放心”

    谢星珩给了肯定答复。

    “当然不放心,你跟爹爹成双成对的,小鱼孤零零的,多可怜。”

    一家三口,还给他扯出个成双成对。

    宋明晖看江知与老想听外面的动静,就把车帘卷起,里外通了,马车跑动带起的风往里灌。

    吹在江承海和谢星珩脸上是热的,到车厢里,风先经过冰盆,再吹到人脸上,凉丝丝的。

    宋明晖的身体养到现在,好了大半,能吹吹风,没受影响。

    江知与跟他们说“诚哥儿选的地方,靠近云台山,他们还在山里找到了温泉,很小一个泉眼,现在没空挖,说等秋季再挖池子,就着池子,再盖个小房子,把温泉池包进去。”

    谢星珩

    到温泉很感兴趣“有几个泉眼啊多的话,我们一家也去玩。”

    江知与不清楚,没详细问。

    他有一阵子没见着诚哥儿了。

    说起来,徐家叔婶也没催着他成亲了。

    他记下这事,决定待会儿问问。

    然后又说起糖厂的事。

    “诚哥儿还想搭着做些别的,我们之前聊过,他对养药虫、开药田感兴趣,我的意思是,我们俩第一次出来单干,先把一件事做好,再去考虑其他。他同意了,为以后场地好划分,这块儿跟农庄一样,先把厂子往大了划。”

    划地出来,先简易分区,以后有计划了,再到相应区域里搞建设。

    江承海跟宋明晖看他知道求稳,心里担忧随之降低。

    他们其实都看得出来江知与的成长,去年接管农庄时,在家里还害怕紧张,怕自己做不好,出去外面,从衣着打扮开始,就在制造威严感。

    今年,他怀着孩子,鲜少出门。做一件事,却不再关注自身。

    不计较别人怎样看他,也不再怕办不好。各方面都自信大胆起来,也会看长远发展,做一步看三步。

    路上颠簸,马车走得慢,一家人在一起,赶路不急,一路都在闲聊。

    宋明晖还问诚哥儿为什么想到要制糖。

    江知与说“他喜欢办实事,镖局又不开了,在家待着,成天处理些家长里短的事,他也不喜欢。”

    出来做一番事业,没什么不好。

    江知与说完,都惊讶他的脸皮。

    他现在说谎,脸都不红了。

    那些话固然是真的,但诚哥儿是想挣个功名的。

    江知与不知道制糖跟功名有什么关系,先做就是。

    制糖厂开起来,他会排除万难,去养药虫、种药草。

    他朋友少,徐诚同样。两人从小一起长大的交情,这件事,没人能帮忙了。

    江承海问的比较实际“这场子,老徐沾不沾边”

    别看老徐也是疼小哥儿的,心里肯定紧着儿子来。

    徐武能生,现在就有三个孩子。三个孩子三张嘴,长大了就是三房家庭,要添置三房聘礼的。

    徐武夫夫俩老实巴交,穆彩凤能干,也就管管家务。

    徐诚能有一番事业,拉拔家里少不了。

    江承海觉着吧,拉拔可以,实际的地契、店契,都得牢牢捏在手里。

    其他方面,宽厚一些也罢了。

    江知与知道的,“我跟他说过了,他银子不多,没找家里要,先是我多出一些,过后他再还我。算我们俩合伙开的。”

    分利是徐诚六,江知与四。

    这个利益分割,是江知与要求的。

    他只是想出来闯闯,没有必须挣个功名的必要性。

    就像家里的农庄,法子是小谢的,最后赏赐都落在了主事人头上。

    这一成的利,他俩都不在意。看重的是主事人

    的身份。

    江知与愿意让,徐诚就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账面上先分了,私下里,徐诚会补一成给他。

    明账四六分,私账五五分。

    亲兄弟明算账。利益分割,在开始营业前说好,往后跟减少矛盾。

    再说糖厂的经营方式,江知与含糊说,要根据实际产量决定。

    他跟徐诚已经定下了路子。

    主要销售渠道,是对军。

    糖属于战略物资,带一罐子糖,能补充的能量比干粮多。

    拿到外面去卖,能挣很多钱。但这成全不了徐诚要的功名。

    到了地方,谢星珩去后边拿小凳子,放到前面地上。

    宋明晖先下车,再是江知与。

    他肚子实在大,弯腰都难。

    谢星珩跟江承海一起扶,才让他没踩空。

    他们往前走走,四处观看。

    厂区已有雏形,选用的是青砖,盖的青砖瓦房。

    外头很多木工石匠,在造制糖设备。

    已经盖好的一间制作坊里,有人在熬糖浆。

    徐诚就在里面。

    外面的管事见了生人,拦了一下,听说是来找徐诚的,就回头喊。

    徐诚出来,看他们一家四口齐齐整整,还愣了下。

    “你们今天都没事做啊”

    这话说的。

    让在场四个闲人都尴尬。

    徐诚手里还拿着勺子,叫他们过来看。

    他也不熬糖了,回去放下工具,带着江家四口人去桌边。

    那里有凉着的麦芽糖,他端了一碗来,拿两根筷子搅起一坨,再用另一根筷子接,两根互相搅吧搅吧,做出一根麦芽糖。

    徐诚举着麦芽糖,看面前四个人,实在不好分。

    江知与接过来“我嘴馋,我先吃。”

    谢星珩还没见过这种原生态的麦芽糖,他生活的年代,糖的种类五花八门,他也没空逛小吃摊,偶遇麦芽糖的机会少之又少。

    他要自己来。

    江承海搅了坨大的给宋明晖,宋明晖不要,自己搅了只秀气的。

    老江“”

    算了。

    吃着麦芽糖,一行五个人,在厂区闲逛。

    徐诚分了八个工坊,每间工坊设炉子二十个。

    初期资金有限,一间间工坊的开,从小糖坊,扩到完全形态,就算事业有成。

    地方靠近云台山,实际地点,还未进山,属于山脚下。

    四面依山傍水,回城不远,进山也近。

    若是得闲,还能穿山越岭去枫江县玩玩。

    熬糖的炉子多,烟道改造过,还做了数面连同烟道的墙壁与平台。

    这边热,部分糖浆需要融化一些,才能塑形保存,可以在这里完成。

    徐诚还说“现在很热,我们远远看一眼就够了。等冬天这里就安逸了,坐墙边都暖和。”

    他还特

    地看了江知与一眼“你洗头发的话,当天洗,当天就能干。”

    江知与把头发剪短了很多,已经扎了小丸子,因丸子太小,露馅了。

    走过一圈,到午饭时间。

    徐诚带他们去看厨房。

    厨房是最先做好的,这么多人要开火吃饭,厨房不能少,也小不了。

    暂时只请了三个人做大锅饭。

    前几天下雨,他们去山里捡了菌子野菜,今天一块儿下汤,汤鲜味美。

    又有人捉了兔子,中午宰了三只,做了干锅兔。

    用大酱爆炒的兔肉,外皮焦黄,挂满酱汁,先是酥脆的皮和浓香的酱汁,再才是嫩滑鲜香的兔肉。

    一盆兔肉外,又弄了一盆炒三鲜,时令蔬菜三拼。

    全是盆装,两菜一汤,量大管饱。

    宋明晖问徐诚“你没叫你哥哥来帮忙”

    徐诚叫了“帮我收原料去了,这事交给外人我不放心。”

    席间再聊聊厂子的事,原料价位、制糖工人从哪里请、月钱几何。

    江知与接话道“我们商量过,第一年,原料是采买。我们等不及种植的时间。自己再弄个农庄,我们也没更多的精力去管理,所以收购原料的同时,我们会跟农户签订采购协议,只要他们种了,依着现有的品质来,我们保证每斤加一文钱来收。”

    保持价位不变,农户们没动力种植。

    加多了,他们给不起。

    原料都是千斤起购,一斤加一文,也不少了。

    说来尴尬。

    江知与经营自家的生意,没有想过“节流”的问题。

    银子有,够花,能挣,也在挣。他各处大方,不论是花销用度,还是给赏送福利,花起银子来,眼皮子都不眨一下。

    现在出来单干,他是从家里账上支了银子。

    有记账的,过后也会再把家里账目平了。

    并非见外,而是想锻炼锻炼自己。

    开局得了支援,后面就看他们的本事。

    因没有强大的资金作为后援,他算账抠搜,才发现自己从前大手大脚,浪费了多少银子。

    父亲跟爹爹都没说他,家里就他一个孩子,他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小谢也没说他。小谢花钱比他还大方,指缝合不拢,出去挥挥手都在漏财。

    细处省,月钱就不能省。

    他们打算请自家人做。

    镖局人多,出去叫一圈儿,都是叔伯。

    同辈里,又都是师兄弟。

    请他们来,一来信得过。二来能当护卫。

    等以后开始售卖,送货的也省了。

    月钱至少得按照江家现有厂子的标准来,各项福利还得跟上。

    江承海看他们各有想法,很是高兴。

    “缺钱就开口,别什么都硬扛着。我们挣钱为了什么总不能我们苦一回攒下了家资,到你们这辈,还让你们继续吃苦吧”

    这话主要是跟徐诚说的。

    看着长大的孩子,性情怎样,他们心里都有数。

    羽春提醒您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家里给他全款买了嫁妆铺子,他没去经营。跑到山沟沟里来搞事情。再要钱,他不好意思。

    徐诚记下了,问江承海喝不喝酒。

    江承海十分想喝。

    天热,想喝冰酒。

    宋明晖管得严,他隔几天才能尝一小口,说是养生。

    现在夫郎在,他嘴馋,不敢要。

    谢星珩给他台阶下“不喝,我跟爹要赶马车,喝了酒就是醉驾,太危险了。”

    满桌人都笑了。

    马儿认路,走得慢吞吞的,醉死都能拉回家,哪来的危险

    酒是不喝了。

    饭后,他们坐会儿,又去仓库看看现有的货物。

    主要是让谢星珩看。制糖的法子,还是他给的。

    他给了林庚,林庚又转赠给了徐诚,徐诚再拉江知与入伙。

    绕了一圈,落到了江知与手里。

    谢星珩听了满耳朵信息,猜到林庚有意帮徐诚铺路。

    这样一来,他帮小鱼铺路的事,可以借势为之。

    古代对糖要求不高,炼制出来就是成功。

    提升品质是制造期间,多次改善的实验结果,急不来。

    现在要提上日程的是储存方式。

    糖遇高温会融化,又易受潮结块,还容易引虫子。

    密封保存之外,仓库还得控温。

    这里也是小鱼事业的,谢星珩让小鱼制冰。

    无需太多,控温,不是弄冰库。

    再做防潮除湿措施。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注意保质期。”

    这一点提醒了徐诚。

    有了保质期,对军的销售,就会遇到很多阻碍。

    短期内大量交付成品糖,他们的规模太小,办不到。

    若是积攒存货,就会有人收到的糖是临期的。

    一般人吃了肚子疼,骂骂咧咧也能过,以后不吃就是。

    行军途中吃了这种糖

    徐诚当重点记下,仓库这些是陆续放进来的,不好计算日期。

    他还想根据季节来。谢星珩说的那什么控温,他也会分开计算。

    江知与让他别紧张“我们去蜜饯铺子问问,只要能保持一年,问题就不大。”

    保质期会让他们存货出现问题,但同时也会出现新的机遇。

    来不及送去军区的货品,他们能就近销售,能快速变现,回笼资金,然后投入生产,扩大规模。

    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同样能达成首要目标优先军区供糖。

    徐诚听了这个,展颜笑道“我现在就等你过来帮忙了,在这里也没谁提意见,我说什么他们都说好,待久了,我脑子都木了。”

    江知与最快也要十月才能过来。

    万事开头难,

    最难的日子,要徐诚自己熬着来aaa看最新章节aaa完整章节,他心里过意不去。

    谢星珩看他俩上演苦情戏,感到牙酸。

    “你俩合伙做生意,那就是老板。多请几个人嘛,亲戚里边、师兄弟里边,找不到机灵的,就去别家挖人。”

    要什么人才,就挖什么人才。

    别人培养好了,他们挖来就能用。

    经济实惠,高效快捷。

    江知与有挖人的经验,徐诚还陪着他跑了几天。

    两人迟疑。

    对待李家时,当然不用心慈手软。

    计划能行,他们就用。

    去别人家挖人,总感觉不厚道。

    谢星珩听无语了。

    原来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是奸商吗。

    没关系。

    还有时间。

    回家做做老婆思想工作,一切都有商量。

    挖人不好听,他们高薪聘请专业型人才,人才自己跳槽过来,总不能是他们不厚道吧

    明明是其他老板不厚道。

    对员工足够好,工资福利足够优越,他们想挖墙角,还挖不了。

    在糖厂转了一天,天边映出夕阳红时,一家人坐车回家。

    江知与把徐诚一起捞走了。

    厂子有人盯着,赶工制造,也不是他多看两眼,就能立马完工的。

    人要劳逸结合,他在山里待久了,该回城吸吸人气了。

    返程走得快,晚上留徐诚在家吃饭,饭后,趁着天色还没黑透,徐诚跑回家,见见爹娘。

    江知与原想问问徐诚爹娘怎么不见催婚了,是想开了,还是怎么了。

    一天走下来,没找到机会。

    他撑着孕肚,来回奔波一趟,饭后食困加成,眼睛沉得睁不开。

    匆匆冲洗过后,他扶着木栏,等夫君给他擦干身体,衣服扣子都系不住,急急睡了。

    半夜里腰痛体酸,哼哼两声,就有一只手掌上上下下的给他揉腰捏腿按胳膊。

    江知与迷迷瞪瞪的,知道是谢星珩,不愿意叫他半夜里忙活,躲了几次,都被稳稳抓住。

    他想伸懒腰,以此拉筋舒缓,腿脚一伸就抽筋,疼得他瞌睡都散了。

    怀孕期间,他最难受的事,就是腿抽筋。

    又是水肿,又是酸疼,他自己不好揉按,爹爹给他叫人来捶腿,也总是不得其法,像挠痒痒。

    小谢是下得去手,但他发作时,总是半夜,扰人清梦,实在讨嫌。

    谢星珩叫他有什么说什么。

    江知与侧躺着,腹部下枕着软垫,声音也软了。

    他记起来,他从前很爱躲在帐子里,说一些不好与旁人讲的话。

    都很负面,他还会骂人。

    成亲之后,这种情况少有。

    小谢跟他有说不完的话,他成天里高兴,没空忧闷。

    生辰之后,小谢总让他有什么说什么。

    上回问

    了杀精药,今天就说自己讨人嫌。

    谢星珩听笑了。

    “小鱼,要是我半夜腿抽筋,你会起来给我按腿揉脚吗”

    那是当然。

    江知与肯定道。

    谢星珩就说“以后这种事,你心里过一遍,如果你也能为我做到,那你就好好享受。享受被爱的感觉,不要让乱七八糟的想法污染它。这样我才没白忙。”

    江知与听得脸蛋红红的。

    小谢说话真是直白。

    什么被爱的感觉

    这也能说出口。

    他眼睛一闭,已经被幸福包围般,笑得肩膀一颤一颤的。

    他跟谢星珩说“我感受到啦”

    谢星珩被他可爱到。

    半夜里抱着老婆亲亲舔舔。

    一夜无话,次日清晨,江知与睡到自然醒。

    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写孕期日记。

    然后起床收拾,叫人给糖厂准备两车硝石。

    现在货少,不用大量制冰,硝石也就用得少。

    硝石不急着送去,等徐诚返回糖厂时,一并捎带着。

    谢星珩陪他吃过早饭,去客院里叫上白喜文,继续盘饼子去。

    江知与坐家里,把昨天去糖厂的见闻回忆过后,等来徐诚上门找他玩儿。

    江知与很好奇山里有几眼温泉,徐诚没细挖,现在就有三个,离得很近。

    “把它打通,做个大池子,能游泳玩。”徐诚说。

    江知与还没在温泉里游泳过,一听更是意动。

    两人就糖厂的事又聊了些细节,然后江知与找着机会,问他家里催婚的事。

    徐诚就知道他会问。

    “别人知道我婚事受挫,在我跟前,提都不敢提。”

    江知与问得更直接“那怎么没有催了我还给你想法子,先随便编个人,再制造些有的没的信件,假装你们很有感情,只是苦于距离,暂时不能见面。拖延一阵算一阵。”

    江知与诚实,这辈子的谎言,大半用在了徐诚的事上。

    徐诚听了还要笑话他“这么会编,你怎么不去写话本”

    江知与拿线团砸他。

    徐诚说了实话。

    “林庚去我家了,说要娶我,让我爹娘多留我几年。我爹婉拒了几次,没能成。现在就这样,他们不提了,我也乐得清静。”

    能说求娶,总还有几分真心的吧

    江知与再想想糖厂的事,鼓励他道“那你别太烦闷,反正有没有男人,我们都要做一番事业的。”

    徐诚很不习惯被人哄。

    被好友哄,也不习惯。

    他挠挠脸,转移话题。

    “说说孩子吧,你给孩子想名字了吗小名可以提前取啊”

    江知与想了很多,拿出小本本给徐诚看。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