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22 力争GDP增长45%

作品:《橙红年代

    现在和毛孩就住在高土坡一所出租屋内。也是那种大杂院。空中遍布着各种电线。晾衣服架子。电视天线。不时有一群群鸽子在天上飞过。鸽哨刺耳的响。

    把地地道道盘给刘子光之后。除了去医院照顾嫂子之外。每晚依然去摊子上照看着。刘子光按月给他开工资。三千块。多了他也不要。嫂子的癌症已经用了刘子光不下十万块了。这份情嘴上不提。心里可都记着呢。

    中午时分。刘子光來到了的家。远远的就看见毛孩端着个木棒子站在屋顶平台上。棒子下面还吊着五块砖头。

    看见刘子光过來。毛孩呲牙一笑。想打招呼呢。刘子光把食指放在嘴唇上对他作出噤声的手势。毛孩点点头。一声不吭。

    门是虚掩的。刘子光悄悄走过去。眼角一瞟。就看见门板下方连着一条线。他会心一笑。建国哥真有意思。在家睡午觉还设防呢。慢慢蹲下身子。掏出钥匙串上的小剪刀。把那根细线给剪断了。

    然后轻轻推开门往里走。这是一座居民自建的一层半小楼房。进门之后发现那根线连着的是一个空的凤尾鱼罐头。如果沒有剪断线直接推门进去的话。罐头盒一定会发出声音的。

    外屋摆着一些坛坛罐罐。沒吃完的挂面、榨菜都摊在桌子上。家里沒个女人还真不行。乱的跟旧社会似的。的卧室就在里屋。刘子光推门进去。床上空荡荡的沒人。正要举目四望。忽然身后一阵劲风袭來。刘子光下意识的一侧身。同时发力向后肘击。

    被撞得向后倒退了几步。两人同时哈哈大笑。

    “怎么偷偷摸摸进來的。我还以为进贼了呢。”很隐蔽的将一把匕首塞在了上衣里面。不经意的问道。他刚才确实是在午睡。身上只穿着汗衫。脚上蹬着一双解放鞋。

    “來找你有点事。”虽然只有惊鸿一瞥。刘子光已经发现那是一把六五式伞兵刀。这种刀有个特点。刀身上用來切断伞绳的勾刃特别容易辨认。

    “啥事。说。”

    “给你几十号兵带一下怎么样。”刘子光说完。仔细注意着的表情。

    沒言语。

    “准备成立一家保全公司。这不正摊上退伍么。我准备招募几十号优秀退伍士兵充实一下队伍。缺个总教官。就想到你了。”刘子光补充道。

    “好。什么时候上任。”快人快语。一口答应下來。

    “前期还有些准备工作。怎么挑人。怎么训练。制定章程。都得你出马。我是干不來这个的。”刘子光说。

    “好。我就一个条件。”

    “说。”

    “你必须放全权给我。训练这一块。不能让任何人插手干预我。”

    “行。”

    “还有一件事。我需要一个助手。”

    “公司上百号人。随便你挑。”

    “我就要王志军。”

    到底是。眼睛毒啊。王志军可是空降兵退伍下來的。成色能差么。不过他现在主持挖沙场工作呢。又和村长的闺女打得火热。往城里调。他能同意么。

    但刘子光还是一口答应下來“行。”

    “给我五分钟时间。整理一下东西就跟你走。”说。

    “我等你。”

    事实上整理东西沒用五分钟。刘子光一支烟刚抽完。的行李就整理完成了。铺盖被窝换洗衣服鞋子塞满了一个迷彩大背囊。

    “就这点东西。”

    “够了。”

    一如既往的言语精炼。身上穿着一套普普通通的夹克和休闲裤。脚上换了一双大头高腰皮鞋。刚才穿的解放鞋就塞在背囊一侧的袋子里。一股臭脚味弥漫在空气中。看來毛孩说的是真的。连睡觉都穿着鞋子。

    当时毛孩说这件事的时候大家都不信。说毛孩胡扯八道。但刘子光却明白。这很可能是多年戎马生涯养下的职业病。24小时待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也正是因为这些改不掉的生活烙印。以及清贫的生活和毛孩这个拖累。的老婆才弃他而去。想來也是这个退伍军人的悲哀。

    两人出了门。对屋顶上端着砖头的毛孩说道“再过两个小时。下來吃饭。”

    刘子光问“吃什么。就一点剩面条。小孩还在长身体。吃这些可不行。”

    说“就因为小。所以要锻炼。将來到了荒原上。几天几夜沒有补给。人撑不住就得死。”

    刘子光惊叹道“你干啥啊建国哥。你这是打算把毛孩练成特种兵么。”

    叹口气。转身一边走一边说“这不是我的想法。是他爸爸的遗愿。可惜这个愿望很难实现了。”

    “为什么。”

    “现在当兵不比我们那时候了。都要靠关系。递条子。而且毛孩沒有文化。很难当兵。”的神色有些黯然。

    “对了建国。你在哪个部队当的兵。”

    猛回头。锐利的目光看着刘子光“你在哪个部队服役过。”

    “我沒法说。我只能告诉你。我在中国的军队里干过。”

    “我和你一样。”

    两人相视而笑。这一刻刘子光又明白一件事。一定是属于比较特殊的部队成员。而且是那种需要保密的。

    正式加盟刘子光的保全公司。公司名字暂定为红星。两个俗不可耐但又极其磅礴大气的名字。昭示着这家公司的班底是由退伍军人组成。

    刘子光忙着筹建公司的间隙。还顺便办了件好事。晨光厂子弟中学初班的学生袁伟。因为学习太差。家里人托了关系让他去当兵。户口已经改好了岁数。现在就差一个高中文凭了。于是求到了刘老师头上。

    刘老师现在也是教育界的人。自己开了幼儿园。兼任着初中的辅导员和机械职高的团委书记。弄个文凭还不跟玩似的。而且是货真价实的真毕业证。连同全套档案一起的。有了这套东西。袁伟参军不是问題。

    当王志军接到电话的时候。竟然开心的不得了。说他早就想回來和兄弟们一起干了。挖沙场那里荒僻的要命。干活单调的要死。一点乐趣都沒有。

    刘子光却说“挖沙场的活儿你先交给别人。现在先给你个任务。帮我和乡政府联系。租一块荒地用用。”

    王志军问“要多大块地。你想盖楼盖厂房的话可不行。现在土地控制的严格。超过一亩地都得省里批呢。”

    刘子光说“你放心。我就是弄个训练场。啥也不盖。”

    “那好。这件事交给我办了。”

    最近江北市的政局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动。原來的市委书记调到省委当副书记去了。现任市长兼市委副书记李治安升级成为市委书记。不再担任市长职务。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把手。以前总有个人掣肘。现在终于可以党政一起抓了。

    市委李书记是南泰县人。一路从镇委书记干起來的。历经县委书记。县长。市委组织部长。市长。市委副书记。书记。他培养起來的干部在江北市各个领域数不胜数。威信极高。是位人人敬仰的好领导。

    以前的书记是外地人。空降干部。施政方针和李书记有些差异。因此江北市的经济有一段时间陷入了停顿状态。现在人调走了。李书记终于可以大展宏图。开始自己轰轰烈烈的事业。

    在市委扩大会议上。李书记提出了自己的施政方针。大致为以下内容。大发展。大跨越。大迈进。以房地产和市政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江北市经济建设。带动老工业基地的复兴。实现世纪性的跨越。争取年gd增长达到45。向着副省级城市。淮江经济圈龙头城市迈进。

    豪言壮语一出。与会人员都以为听错了。李书记太豪迈了吧。gd增长45。国家也不过是保8而已。江北市是个老煤炭工业城市。仅有的几个老国企都在破产的边缘。拿什么來实现增长目标啊。

    李书记又说了。下一步经济建设分三步走。四个基本点。五个原则。六个支柱。七个务必。这些都是套话。剥茧抽丝來來说。就是三个字。拆。盖。卖。

    江北市虽然工业不行。但是人口基数在这里放着。还有大量县区务工人员涌入。对于住房的需要那可是刚性需求。把现有的市区棚户区进行拆迁改造。沿江的老旧小区也可以纳入拆迁范围。滨江大道虽然建设的不错。但是不能和国际接轨。才双向八车道。实在太窄了。需要重新拆了再建。还有市区的几条主干道。以及外环路。都要扩建。还有沿江的那些建筑。已经不能代表江北市的风貌了。必须重建。还有那些半死不活的国营老厂。都可以进行重组嘛。这些都是推动gd增长的重要项目。真能顺利实行的话。漫说是45了。就是90都有可能。

    听了李书记的发言。大家都很振奋。尤其是规划局、建设局、交通局、房地产管理局和几个银行的代表。都纷纷表示支持李书记的方针。坚决团结在以李书记的周围。以gd增长45为目标努力奋斗。

    作为开发商代表。李纨也参加了这次扩大会议。听到这些豪言壮语。她很无奈的笑了。李书记扬着那张朴素的农民面孔。有板有眼的念着稿子。李纨知道。这些稿子肯定都是出自李书记的大秘。赵靖南之手。

    主席台后面。赵秘书微微掀开幕布。阴郁的眼神在会场上扫视着。终于捕捉到了李纨靓丽的身影。他紧盯着看了一会儿。嘴角浮上一丝志在必得的微笑。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