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09 没有运气,全凭实力(求月票)

作品:《长安好

    在此之前,骆观临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会为常岁宁的争气而感到这般解气,甚至是畅快淋漓的解气。

    但如此关头,他并来不及细思自己的内心变化。

    听得这句颇为阴阳怪气之言,那几名官员却也说不出半个反驳的字来,就连异样的神情也不敢在明面上流露半分,只能违心地附和着道“正是此等大捷,自当尽快奏报京中,上表天听”

    可他们仍是想不通,如此程度的胜仗究竟是怎么打出来的

    察觉到那些官员的惊惑,王岳捋着山羊胡,眉梢露出一丝得意之色,想不出来是吧

    想不出来就对了,连他这个自己人都想不出来,一群外人,往哪儿想去

    别看他此刻颇为得意,实则就跟做梦似得,不过他的胡子已经替他印证过了他悄悄揪下了两根胡须,疼得他直咧嘴来着

    “如此捷讯,还须速速告知喻公才是”有官员以此为名,让人去请了喻增前来。

    他们仍对此一封过于出人意外的捷报心存质疑,但又不敢轻易说出质疑之言,于是便想借喻增出面进一步证实此事。

    然而,无需等喻增前来,他们只听那个刺史府的门客已经忍不住问道“快些说说,大人此一战,是如何赢的”

    问话的正是牺牲了两根私人胡须的王岳。

    他可真的太好奇了

    姚冉则让衙役给那报信的士兵递上了一大碗温热茶水,让人先润润嗓子。

    那士兵接过茶水,咕咚咚地往肚子里灌,脑子里已经开始马不停蹄、大刀阔斧地准备了起来。

    他并不是从海上返回报信的水师,那一行报捷的水师,刚到军营中,就被他们“截”下来了海上打仗他们没出上力,若连跑腿报信的活儿再抢不过来,那在这一战中,他们岂不是半点存在感都没有了

    于是,那一行水师,便被强行留在了军中养伤休息。

    但他们的日子显然也注定“不会好过”,数不清的同袍向他们打听此一战经过,军帐几乎被挤爆,伤固然是养上了,嘴巴却也磨破了好几层。

    此刻这喝水的兵卒,自然也早已听罢了战况经过,此刻捏着空碗,一抹嘴巴,便绘声绘色地复述了起来。

    喻增本就在闻讯赶来的路上,待他到时,正听那兵卒口中说着“常大将军大义,为换回俘虏,不得不出面与那藤原麻吕比试,谁知那藤原狗贼,却屡屡使出阴损招数,致使常大将军重伤之后,又出尔反尔,忽然动兵”

    “形势危急之时,幸而主帅及时自润州防线赶回,稳住了军心”

    至今,军中上下仍以为常岁宁先去了润州驰援,再又折返江都防线。却不知,她彼时是从耽罗返回,那条归路,远比自润州赶来的路,更要凶险十倍不止

    “主帅用兵如神,很快稳固局面,迟迟未让倭军进取半分”

    士兵说到此处,声音愈高了几分“在倭军战疲之后,主帅又突然让我军于海上大作烟雾,使倭军不能视物,自乱阵脚”

    “大作烟雾”喻增眉心微动“以何作雾湿稻草燃之”

    此举守城时或有用,但若用于海战之上,却缺少灵活性,很受风向影响,按说很难给敌人造成大规模的精准打击。

    “不单是”士兵满眼与有荣焉“我们主帅,让人用火药制出了一种可在水中燃出烟幕之物他们说,叫做蚩尤神烟”

    “蚩尤神烟”一名,是元祥那句蚩尤再世之说的延伸。

    “蚩尤神烟好名,好名”王岳甚感惊艳。

    又听那士兵道“不单有蚩尤神烟,主帅手下工匠,还造出了双动风箱,此风箱据闻风力远超寻常风箱,此战中,拿来催动烟幕的大风,便是由两百台风箱造出来的”

    王岳近乎瞠目了,有些呆呆地道“雾是造出来的,风也是造出来的”

    这叫什么他家大人这一战赢下来,竟是毫无运气,全凭实力

    喻增眼神微动,所以岁宁那女娃,不单拿火药造出了新武器,还改进了风箱

    如此,他倒是能够理解这一战,她为何能赢得如此之大了。

    她手中攥有足够令她出奇制胜之物,而她选择在最紧要的战役中才让它们面世,以发挥最大的威力这背后所显,是她的沉着与谋略。

    听到此处,骆观临心思亦是百转,风箱不属于武器之列,但此物与冶炼之术挂钩,若果真有了大的改进,那是否意味着,她的冶炼坊,也将造出旁人造不出的“神器”

    比起那首次面世的“蚩尤神烟”,骆观临认为,此新型风箱用途之大,意义之重,或要更甚之

    那士兵铺垫至此,余下的大胜,便几乎称得上顺理成章了

    “之后主帅又下令以火船,火箭攻之,待倭军几乎没了应对之力,方才使我军一举攻上”

    “听闻我军杀敌正酣时,润州援军也及时赶回,如此合力杀了一夜,便足足斩杀倭军三万余”

    “”

    如此一番复述后,那

    几名钦差官员,已再没办法生出质疑。

    不知怀着怎样复杂的心情,其中一人感叹道“上天眷顾我大盛子民”

    听着这无声转移功勋之言,骆观临在心底冷笑,道“若皆为上天眷顾,我军将士又何须借风箱造风天道恒常,人贵自救,亦贵自重。”

    那名官员脸色一滞这么喜欢呛人,只做个小小门客岂不屈才真有本领,怎不考进京师做御史去

    气氛微妙间,喻增开口,问起了常阔此时的情况。

    士兵答“常大将军伤重昏迷,幸而性命暂时无碍。”

    喻增微颔首,放下心来。

    于私,他亦不愿见常阔和那女娃出事。于公,他奉圣命而来,亦不愿见江都失守。

    他和这些背后各有其主的官员不同至少,在面对此事时,是不同的。

    也是此时,他隐约领会到了圣人的用意,圣人似乎笃信江都不会失守,所以才会放任这些心思各异的官员随行

    可是,圣人为何这般笃信圣人信的是谁

    喻增脑海中几乎立即闪现了少女那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庞。

    为何

    他已无数次在心底这般问着。

    她身上的“为何”,实在太多了。

    或许他该见她一面,当面寻求答案。

    但在那之前,他或许需要先去思量另一个问题圣人既笃信江都不会有失,那么,为何还要派遣他出京

    只是为了顺应百官提议,还是另有用意

    所以,这一日,总归还是要来了,是吗

    喻增微抬首,一双凤眸看不出情绪,望进厅外寂静的夜色里。

    自倭军重兵进犯以来,江都城中人人自危,虽无宵禁,但天黑之后,百姓也大多紧闭家门,不敢外出。

    但今夜,这惶惶的寂静,却忽然被铜锣声打碎。

    伴随响亮铜锣声的,还有刺史府衙役们的报捷声“黄水洋大捷”

    “刺史大人率兵,一举挫杀倭军数万”

    “倭军溃散败退”

    “我军大获全胜”

    “大胜”

    “”

    衙役们走街串巷,凡到之处,皆陆陆续续地亮起了灯火。

    这两日住在别院中的孟列,闻声也立即掀被而起,趿拉着鞋子朝外面走去。

    “咚”

    姚冉重重地敲响手中铜锣,锣声震颤,她的声音清晰有力“我军大捷,江都可安”

    她与李潼,元淼等人,一路乘坐马车,经过无二院外,她即下车,敲锣报讯。

    按说此等事,本无需她亲自来做,她亦从来不是喜欢凑热闹的人,但当李潼提及去城中报讯时,她却第一个跟了上来。

    至此时,姚冉激荡的心绪仍未平复,说得浅薄些,今晚这则捷讯传回,当着那些所谓钦差的面,她甚至觉得扬眉吐气。

    大人未曾回来,却已经粉碎了那些傲慢的奚落,不曾留给任何人向江都伸出爪牙的机会。

    她再次想,世上,究竟怎会有大人这样的人呢

    她又何德何能,得以跟随在这样的人身后呢

    姚冉再敲一声锣,锣声震得她眼尾都泛红了。

    无二院中众师生,皆披衣持灯起身。

    夜色深重,然四下人声鼎沸,那些学子中,也多见女子面孔,她们很多人向姚冉围过来,向她求证此事。

    有年轻的学子险些掩面哭出来,却是因为欣喜庆幸。

    近日学馆中人心惶惶,甚至已经有同窗收拾包袱跑路了,只恐倭军攻来,全当提前避祸,并将此美称为“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馆长和先生们,对此也并未严斥阻止,只作公开说明,凡擅自离院者,皆视为自行肄业,之后再不得入无二院受教。

    幸而他们顾及文人体面,未曾跟着一起跑由此可见,人要点脸,还是很有好处的

    料想日后,想考进无二院只会越来越难且叫那些跑路之人,揣着一肚子悔青的肠子,远远地哭去吧

    众学子激动之下,皆自发前往城中各处,高声宣告此捷。

    “得常刺史及众将士以命相护,江都之困自此休矣”

    他们奔走相告,一路高呼。

    文人心性多敏,如此也算与江都共同经历了一场劫后余生,此一夜后,他们注定会对脚下的土地生出更深的羁绊与归属。

    城中灯火越亮越多,恍若白昼。

    初冬寒气逼人,却无人顾得上去体会这不值一提的寒冷。

    百姓们欢呼着,有盆的敲盆,只为让更多人知晓捷讯。

    “阿娘是天狗来了吗”

    有女童睡梦中被惊醒,有些不安地攥着娘亲的衣角,跟着娘亲出了院子。

    “不,是天狗走了。”巧娘压下眼角泪花,又道“也不是,是天狗被逐杀了,再不敢来了。”

    “什么人这么厉害,连天狗都能杀得了”女童满眼惊奇地问“是后羿吗”

    巧娘无比认真地道“不

    是后羿,是我们江都的常刺史,常大人。”

    女童的眼睛更亮了“是阿娘常说的那位常大人吗”

    “是”巧娘点头,弯身替女童整理身上的新衣,眼中有着感激的珍视“要记住,阿娘能出去做工,是受恩于常刺史。我们囡囡的每一件新衣里,都有常刺史的恩情在。”

    不单民居处热闹嘈杂,街道商铺也皆被捷讯吵醒。

    蒋海闻听此事,欢喜至极,连忙催促仆人“快将我那块匾,再擦得亮一些”

    他蒋家世代做官盐生意,与江都命脉相连,若任由倭军上岸,江都便再无蒋家。

    或是夜中得讯,人更容易感性,蒋海竟险些热泪盈眶。

    虽说心眼子多了些,拿他当下蛋的鸡,但人家不单给他钱赚,还给他命活,这哪是什么常刺史分明是他蒋海的再生父母

    他这位“再生父母”,可要平安回来才好啊。

    只要常刺史平安回来,往后,他保管好好孝敬着

    江都城中,因此一则捷讯,彻底无眠。

    许多百姓并无法清晰地表达出具象的心情,但天亮后,随着早市大开,有许多百姓欢欢喜喜地涌上街市,有甚者,竟已经开始讨论着备起了年货。

    今年,可以安心过年了

    这些时日,同样闭门不敢出的,还有沿海的渔民。

    接下来两日,有许多渔民自发来到海边,乘着小船,将一盏盏水灯放入海水中。

    在他们的旧俗中,此灯是为海上的引路灯,可指引亡魂悉得往生,可祈生者早日平安归来。

    江都捷报,很快传回了京中。

    早朝之上,百官正议事时,忽闻此捷讯,听得那惊人的斩倭数目,无不为之震动。

    说起来,倭军逼境已有大半载之久,然而江都报讯却并不殷勤,所以愈发不被看好,此番算是第一则正经传回的捷讯

    这捷讯,不单正经,还像样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感觉,就好像,原本最不被看好的家中幺女,在阖族子弟中,某日忽然变成了最出类拔萃的那一个,并于家中处境最艰难时,突然传回了一封光耀门楣的家书

    且这家书,轻易不报则以,一报便有延绵不绝之势

    在骆观临的主张下,接下来的江都刺史府,在面对从海上传回的捷讯时,无论大小,首先秉承着绝不漏报的原则

    于是,首战大捷后,未隔五日,又有第二封捷报传至京师。

    紧接着,第三封,第四封

    一月之内,足足传回了六封捷报六战六捷

    用那些看常岁宁不顺眼的官员的话来说早朝时没别的事,净听她的捷报了

    千里之外,常岁宁合计着,要将此战定在第七捷之上。

    她找无绝算过了,“七”之一数足够旺她既如此,那就它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