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二十九章 农、图书管理员

作品:《穿越的正常展开方式

    “彩”喝退想要上前传递的侍者,而后亲自从潘启手中接过书册的秦庄襄王认真看完后不由大声喝彩。

    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秦庄襄王往可不是对农事一无所知,况且潘启递上去的书册里面是潘启经过实际考察之后,以后世的经验技术对当下落后的种植技术进行升级总结的得出的最适种植技术,更不用说对于每一条总结,潘启都在其下附上了通篇的论证之文,力求通俗易懂。秦庄襄王一条一条通读下来,完全可以确认这些方法可行可用。

    另说这要是没有白纸,那可就是一车的竹简,秦庄襄王可就没法快速看完了。

    “潘启先生请受寡人一拜,有了先生的这一册论农之策,我秦国何愁粮食。”带着激动万分地神色,秦庄襄王对潘启弯腰拱手。

    “大王不可。”潘启也弯腰拱手道。

    “来人,立即将潘启先生的论农拿去印刷然后派发到全国。”

    “大王且慢。”就在这时潘启出声打断,“大王难道不想一下,万一在下献上的方法有误呢。”

    “这”秦庄襄王深吸一口气,“多谢先生的教导,不然寡人将会犯下大错了。”

    “大王言重了,民以食为天,国无粮不稳,大王只是因为这增产之策而高兴激动到忘却思考其真假罢了,可见大王为国为民之心。”

    “其实大王可选一地用以验证启献上的方法是否属实有用,最后再推行全国不迟。另外大王,启这里还有三物献上。”好话说完,顿了一下,潘启接着顺势提议和出声。

    “先生说的不错,是寡人考虑不周了。不知先生还有何物献上”平复了心神,秦庄襄王问道。

    这次潘启没有从怀里掏东西,而是从两手上宽大的衽袖里拿出了三个盒子,而后将之摆到桌案上。期间潘启有注意到嬴政好奇的瞄向自己的衽袖,因为潘启的穿着看上去并不像是能藏下三件物品的样子。

    “大王请看,这是三种全新的农作物。现在请容我为大王进行详细介绍。”

    “新的农作物先生请讲。”要不是知道潘启开创了格物家,秦庄襄王都要把潘启当做农家的人了。

    实在是潘启在农业上的成果比农家还农家。对了,还有机关术的造诣,单看汇报上来的那架叫大鹏的机关兽的情报,绝对不输于墨家和公输家。

    “这是玉米,耐旱、耐寒、耐贫瘠,人畜均可食之,不用良田也可亩产千斤左右。”

    “千斤还是不在良田上种,先生你不是骗寡人吧咳咳咳”秦庄襄王猛地站了起来,这实在太惊人了。

    “大王稍安勿躁,在下愿用性命担保所说的属实。”潘启向秦庄襄王拱手。

    “那剩下的农作物”秦庄襄王眼神从玉米上移开,满怀期待的问道。

    “这是甘薯,也是其生长在土里的块根,其茎平卧或上升,偶有缠绕,多分枝,叶多为宽卵形,叶柄长短不一。根、茎、叶是优良的饲料。无地不宜,产量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不过甘薯有缺,不可作主食之用。亩产一般约6000到7000斤。”

    “七千呼,先生先让寡人静一静。”秦庄襄王抚着心脏在高速跳动的胸腔说道。

    “好了,先生将剩下的也说完吧。”半晌秦庄襄王开口。

    “诺。这是土豆,可作主食亩产1000斤。”

    “政儿,跟为父一起代所有秦国百姓向潘启先生行礼。先生当受寡人一拜。”等潘启将三样作物介绍完,秦庄襄王郑重的说道。

    潘启并没有推辞,而是大大方方的收了一礼。

    “大王,这是玉米、甘薯还有土豆的详细种植、食用、使用的细则。”潘启最后递上了玉米、甘薯还有土豆的说明书。

    “来人”行完礼,秦庄襄王对着远处的侍卫喊道。

    “大王。”

    “将这两本书和这三样农作物交给蒙武将军,让其按书上的说明实验一番。”

    “诺。”

    吩咐完,秦庄襄王转头面向潘启,虽然结果还没有实验出来,但秦庄襄王明白以潘启流传天下的名声是不会无故放矢的。

    “先生入秦献法、献物有功,赐公乘爵位。另外不知先生欲要何职”

    “多谢大王。臣初来秦国,并未了解秦国的细况,大王可否先让在下做一个柱下史。”

    “这可。”秦庄襄王听到潘启这么说,想要反对些什么,但又不知道想通了什么应下了,将潘启任命为柱下史。

    柱下史这个职位在古人眼中并不起眼,但是道家老子是当过周朝的柱下史的,这次潘启也要当一回秦国的图书管理员。

    第二天,秦王在朝堂上向群臣介绍了潘启,特意提到潘启贡献的增产之法还有新的作物,不过对于玉米、土豆和甘薯的产量秦庄襄王倒是没提,估计是要让群臣震撼一把吧,最后,秦庄襄王在群臣面前将潘启正式任命为了柱下史

    而潘启也以谦逊的态度与群臣一一见礼,成功融入其中。

    散朝之后,潘启就该去上任了,不过潘启一时半刻还真是没有找到自己办公的地方,也就是守藏室在哪。没法潘启只得叫了一个侍卫带路,七拐八拐的,潘启跟着侍卫来到守藏室门前。

    向侍卫拱手道谢,潘启踏入了守藏室的大门,而一进门就有一个老人迎了过来。虽然其人行走之间脚步一顿一顿的,表明对方腿脚不便,但潘启可不会看不起,何况看其身上能见到的伤痕,明显就是在战场上留下来的,在秦国没有人能对毫无理由的对老兵不敬。

    “可是潘启,潘公乘。”

    “正是。”

    “在下向甜,是守藏室的小吏,早已等候潘公乘多时了,请公乘随我来。”

    潘启没有说话,只是点头示意明白。

    “向老哥,你的的腿脚是怎么回事”直到向甜在前边领路,行走之间脚步一顿一顿的,潘启才出声发问。

    “这是老夫跟随白起将军攻打赵国的时候在长平留下的伤。”被潘启问到,向甜脸上露出怀念的神色,“那还真是一场大战呢,现在想想,老夫能活下来多亏老天有眼。”

    “原来向老哥是沙场老兵,失敬。”潘启拱手行了一个礼,“不知老哥斩获了几个甲士”

    “五个,整整五个。”听到潘启的问话,向甜自豪的伸出他五指完好的左手向潘启表示道。

    军功爵位制啊。

    “潘公乘,这间屋子就是你的办公间了。”

    这是一间很大的屋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眼望去都是堆满了整间屋子的竹简。不过案桌附近和案桌上倒是有几叠白纸,看来白纸的方便快捷已经深入各行各业了呢。另外没有椅子倒是让潘启想着造一个。

    “向老哥,如今我刚上任,政务都不熟悉,若有不妥,还请多指教。”

    “不敢不敢。公乘跟我来,我跟你将守藏室的各个部分都介绍一下。”向甜连连回礼。

    在向甜的讲解下,潘启很快将这里的一切要处理的事务都记下来。

    守藏室藏书阁,来到这里后,向甜小心翼翼的捧出一卷竹简,递给潘启。

    “公乘,这卷竹简里边是商君亲手写下的商子,里边的内容凡是秦国的官吏都要读一遍。”

    “商君亲手所书的商子”潘启接过竹简,轻缓的展开。

    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

    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入眼,潘启就看到了商鞅自述当初他与甘龙、杜挚三人在秦孝公面前分析社会形势的变化,探讨整顿法制的根本原则,寻求统治人民的方法的更法篇。

    对商子一书,也许万人眼中有万种看法,或褒或贬,但绝不会否认商鞅通过变法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为秦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基础的功绩。

    还有在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还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商君大才这里是商子的其它篇章吧。”将更法篇收好,潘启指向向甜捧出竹简的书架向向甜问道,自己所求的不就是这些知识智慧吗。

    “是的,公乘。”

    “这样啊,你把这篇放回去吧。我明天带白纸过来将商子抄录一份回去再细细品读。你接着给我介绍其它地方吧。”

    “是。”,,,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