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三十二章 基础建设

作品:《穿越的正常展开方式

    秦庄襄王三年,秦王政元年。除了因为得知秦庄襄王死了,晋阳造反然后被蒙骜平定,秦国的一切都很平稳,没有什么太大的波澜。

    将作少府,掌皇宫等公共建筑事务,本署有两丞,左右中侯。属官有石室令、东园主章令、主章长、左校令、右校令、前校令、后校令、中校令。石室掌建筑石料、东园主章令掌木匠、主章长掌伐大木、五校掌营建。五校所属多为刑徒。

    潘启到任之后,对于石室令、东园主章令、主章长,潘启将之合并为后勤部,然后办了一个对后勤论一书进行学习的进修班,之后将后勤不大大小小的官吏都给进行回炉重造。

    后勤论,这是潘启以现代的后勤理念为基干,再在充分了解了秦国的耕战体系后整理出来的一本书,也是将它拿给秦王政进行讲课,以及拿给吕不韦看之后,潘启会被任命为将作少府的主要原因,将将作少府石室令、东园主章令、主章长合并为后勤部,就是对后勤论的试点,一旦成效出来,再推广全国,那么好处不言而喻。

    而对于左校令、右校令、前校令、后校令、中校令这五校,潘启进行了大改。五校所属多为刑徒,这些刑徒大半是历年战争的六国俘虏还有秦国国内因为犯法而获罪的秦人。原先作为刑徒不仅受到沉重劳动的折磨,而且生活待遇极差,常常因饥寒交迫或疾疫而丧生。这种情况想要出现高效的劳动成果根本不可能。

    潘启直接改制合并为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有两部分组成。

    一为以劳动改造为主旨,立下相应律法对刑徒进行管理,激发刑徒的工作热情,在刑徒按条款完成工作任务后可以提前刑满释放,为了这个律法,潘启与吕不韦争论了大半个月,才说服了对方。

    二是大规模征召秦国那些伤残上不了战场也没法正常工作的退役士卒,要问这些士卒如何工作,机关术是万能的,没有手没有脚,给你安一个机关手脚上去就行。当然这些士卒也是潘启要开启机关术普及计划的基础,在生产建设兵团内,他们会被潘启教导成为最少入门的机关术师,也就是学会御这一个机关术核心符文的绘制。御这个符文就好比是人之心脏,汽车之发动机。没了它,任何机关术造物都别想动起来。

    至此到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就任将作少府的潘启将将作少府进行了改造成为及后勤保障与生产建设为一体的部门,直属于秦王政管辖,非秦政两方的部门。

    另。秦庄襄王三年,秋,这是收获的季节。

    一次专门的大朝会在开着,主要就是为了对各地秋收的情况进行汇总。

    “大王,臣有要事禀报。”蒙武脸上止不住的笑意出列禀报。

    “蒙武将军,不知是何要事。”嬴政问道。

    “大王,潘启先生献出的增产方法无误,臣亲自实验了,所有粮食都能增产两成以上”

    “什么”群臣的呼和声一下盖过了所有。

    “好好好多谢潘庶长”震惊之后,吕不韦第一个反应过来向潘启拱手道谢。

    “另外,左庶长所献的三样作物,玉米、土豆均亩产千斤以上,甘薯更是亩产七千斤”汇报着蒙武的脸色已经兴奋得通红。

    叮一一一

    “真的”

    朝堂上一下子落针可闻,半晌之后吕不韦总算出声向蒙武确认,除了潘启所有人视线都盯到蒙武身上。

    “臣敢用性命担保,都是真的”蒙武向坐在王位上的嬴政行礼保证。

    潘启献出的各类精耕细作的耕种方法被证实了有增产之能,而献上的玉米、甘薯、土豆更是在产量上让整个朝堂上的衮衮诸公目瞪口呆。至此潘启毫无疑义的爵位直接升五级,成为少良造。

    粮食粮食粮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次年,潘启贡献的增产之法推及全国,玉米、土豆、甘薯也开始推广,期间为了有足够的秧苗,潘启还特地造出了温室大棚,在冬天对土豆和甘薯进行育苗,而温室大棚的出现还让潘启从秦国的各个王公贵族群臣那里大赚了一笔和让他们同意了自己开办学宫的要求。

    冬天白雪皑皑的,能吃上新鲜的蔬菜难道它不香吗

    另外随着秦国的推广,潘启的名字在秦国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以至于每到丰收时节,潘启都会收到大量自发送来的粮食果蔬。更有甚者给潘启里了碑。

    而随着潜伏在秦国的刺客将方法与种子带出秦国,潘启的名字彻底响彻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好笑的是除了各国朝堂与百家之人知道潘启是格物家掌门,百姓都把潘启当做神农在世,是农家的代表。

    另外,秦王政元年。韩国因为被夺了成皋、荣阳,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害怕秦国的韩惠王派郑国入秦,欲施疲秦之策。

    可惜韩惠王不会知道此举适得其反,这反而促进秦国更加强大。在后世的史记河渠书中都会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咸阳大殿。

    “吕相觉得如何”嬴政在听完郑国将水渠修成之后的种种好处,看向左手边的吕不韦问道。

    引泾入水,秦国百年未成,这次要是成功,绝对是秦国一天下的最大助力,到时良田万顷,再加上潘启的种植方法与玉米、土豆、甘薯,秦国将不会再为粮草而担忧。

    “臣认为郑国先生说得对,应当修渠。”吕不韦赞同。

    “老师认为呢”嬴政转头问正在尽御史之责进行记录的潘启。

    “臣认为吕相说得对,这渠要修,而且这次修渠正好让将作少府来做主力,是时候看看改革之后的将作少府的能力了。”

    “另外,之后我会联系墨家与公输家,我想西引泾水东注洛水,这种利在千秋,功在当世,青史留名,惠泽万千百姓的伟业,他们两家绝不会吝啬用各家的机关术来开凿水渠的。况且两家自鲁班与墨子开始就在机关术上较劲,想来到时候两家肯定会竭力为修渠出力的。”

    潘启说到这儿,吕不韦点头认可,确实用机关术修渠可行。而嬴政更是对帝王之术有所得,对人才的重要性更注重了,机关术他也会的,之前想的是用来当军械进攻六国,现在用来建设作用好像也很大。

    “而且大王学过符文,我以之为饵,想来为了自家机关术更进一步,墨家和公输家定会派出大量机关术师的,到时修这三百里长渠,就简单多了。而且秦国要是能让这些机关术师心甘情愿留在秦国的话。那大王你的想法会更快实现的。”潘启最后给嬴政传音。

    “寡人允了”

    于是十万人的队伍就开始浩浩荡荡的在泾河边修起了后世大名鼎鼎的郑国渠,而在修成郑国渠的五年时间里,墨家和公输家可谓出了大力,将潘启提出的各种工程器械都已机关术造了出来,这也是郑国渠只用五年就修成的原因。

    嗯,到此秦国朝堂上上到秦王下到参与过修渠的百姓都见识到了机关术的力量,潘启开办的学宫更是迎来了大量要学习机关术的人。

    机关术就是第一生产力。这话不假。

    秦王政二年,除了开建郑国渠,就是吃饭睡觉打魏国,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同年赵以廉颇为假相国,伐魏,取繁阳,赵孝成王薨,子悼襄王立,使武襄君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武襄君,武襄君走,廉颇出奔魏。留下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名句。

    另外潘启的学宫建立完毕,潘启与嬴政一起联名发布百家招令,呼吁百家入秦讲学,欲在秦国再现稷下学宫当年百家争鸣之盛景,同时为了吸引百家入秦,潘启和嬴政在学宫内建立了大图书馆,说动吕不韦将秦国所有能收集到的书籍都用活字印刷之术复制了一本放到图书馆内,同时免费向百家开放。

    至此百家之人哪怕只是为了看书,也都纷纷来秦。

    秦王政三年,除了建设郑国渠,就是吃饭睡觉打魏国和韩国,秦蒙骜伐韩,取十二城,攻魏之肠、有诡。

    秦王政四年,魏王死,魏信陵君魏无忌死,本来按道理来说秦国应该攻打魏国以报五国攻秦之仇,可惜此时秦国爆发蝗灾,让魏国喘了一口气。

    “吃。将蝗虫倒入滚烫的水中,扣锅盖,加大火势,蚂蚱由绿黄色变成棕色后,便捞出来进行晾晒,并摘去翅膀、刺脚。食用时,用菜籽油煎炸之金黄,脆香美味;也可将蝗虫去翅腿,穿竹签上以碳火慢烤,烤时蝗虫上要刷匀食用油,以保证烤出的蝗虫外焦里嫩。”

    这是潘启提出来的办法。

    然后时间就在日常建设郑国渠,吃饭睡觉打三晋之中过去。与此同时秦国的各方底蕴都在六国看不见的地方快速积累。,,,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