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九章 统一前夜

作品:《穿越的正常展开方式

    送别吕不韦,潘启也就打道回府了,另外也该处理阴阳家了。

    阴阳家这些年在秦国也是安分守己,甚至为了表示诚意东皇太一都把东君、月神推介到潘启府上学习,作为格物家和阴阳家联系的桥梁,然后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对于说服人潘启是很有经验的。要不然潘启也不会等到不少阴阳家非机密的阴阳术了,也就不会那么容易设计出机关平板手机的。

    但潘启一直明白只要东皇太一还是阴阳家的首领一天,阴阳家就不会真正为秦国所用,索性潘启将阴阳家调查得差不多了,而东皇太一有总不以真面目示人。所以东皇太一换人了。

    而就在潘启暗中拿下阴阳家不久前线传来战报,杨端和率军攻魏国,取魏之首垣、蒲、衍氏、仁、平丘、小黄、济阳、甄城,至濮水、历山以北的大片地区。

    其实听到这个消息潘启一点也不惊讶,如今秦国不论哪个方面的国力都足以比六国联合起来的还高,要是听到战败的消息才会让潘启觉得不合常理。

    至于杨端和率军攻魏这回事,年初的时候楚国传来消息,李园杀死春申君,被任令伊。有大臣觉得这是攻打楚国的机会,而嬴政也是心生意动,不过想一想之后嬴政就放弃了,楚国的朝堂再怎么动荡,广阔的国土供起来的国力摆在那里,而现在他刚掌权,骊山的新军也要调出来与旧军磨合,不宜,也没有充足兵力抽出来攻打楚国。

    但是,嬴政也知道自己该出兵攻打六国一番,一来维持秦国的传统,吃饭睡觉打六国;二来向六国宣告他已经执掌秦国大权;三来也是进一步凝聚他在秦国的威望。然后数来数去,楚国不好打,韩国一打就没,赵国有李牧,然后就决定了打魏国,最后就是任命杨端和领军三万攻打魏国。

    秦王政十一年,赵国攻打燕国,趁此机会,王翦与杨端和合兵一处攻打赵国,而这一战秦国从蓝田大营抽调一个千人大队,由蒙恬指挥加入的对赵国的攻伐,这支部队就是秦国如今将机关兽加入部队后拿出来进行实战检验的,当然这里边没有也用不上飞行部队。

    以二十架从墨家白虎为原型改进而来的重甲白虎为先锋,其后跟进的是蒙恬精心训练的重骑兵,这在战场上就是纵横无敌的力量。对于将机关兽加入战场,到了今天秦国也不用隐藏了,就算六国看到了机关兽在战场上的优势他们也没时间没能力造出用于战争的机关巨兽了。

    重甲白虎。以墨家白虎为原型,将体型放大两倍,表面加装护甲,辅以公输家的机关术,提升杀伤力,另外关键的是给重甲白虎的四肢增加了负重轮,在平原作战的时候可以将轮子放下用以行动,这时重甲白虎行动平稳,可以再重甲白虎背上运载四名士兵操纵加装在上边的两台重弩。

    而且这重弩与其说是弩不如说是重炮,毕竟符文是可以刻画到弩箭上的,而潘启设计出的爆裂箭就是这些重弩的弩箭。

    爆裂箭在弩箭上以风、火符文按规律进行刻录而得,这种弩箭不仅射程上最少达到普通弩箭的五倍有效杀伤射程,而且最后还会发生爆炸。当然爆裂箭也有缺点,那就是充上灵气后最多一分钟就会爆炸,因此只能加装在大型机关兽上边,用的时候从机关兽上分流灵气过来当场充灵发射。

    另外潘启还设计了只一个风符文附加的轻羽箭,这倒是没有什么要再充能的,这些弓箭唯一的变化就是与普通弓箭相比射程增加一倍而已。

    这一年,秦国的机关兽部队首次在战场展露冰山一角,引得六国侧目,但六国毫无办法。

    这一年,王翦与杨端和率领的秦队一举连下赵国十二城。

    这一年,赵悼襄王死,赵王迁即位。

    秦王政十二年,秦国命辛梧率四郡兵,会同魏国,对楚国发起攻击,楚国执政李园闻秦、魏出兵攻楚,深为忧虑,急忙派人对辛梧晓以利害关系,由此拖延了六个月的时间,秦国还是攻打楚国了。

    另外这一年,秦国大旱,从六月到八月,整整三个月才下雨。因而由潘启提议,嬴政同意,秦国所有机关兽无论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都进行紧急改装,用来运水。虽然这让秦国的机关兽部队的成军有所延缓,磨合时间不得不往后推一年,但这样前不见古人的行动让秦国的民心士气骤然爆棚了,这算在潘启和嬴政的意料之中,其他大臣的意料之外吧。

    秦王政十三年,难得的这一年秦国不在出兵攻打六国任意一家,这让六国一下都不习惯了。其实是秦国一切准备就绪,统一战争定于来年秋收之后开始,所以没精力再攻打六国而以。

    而在秦国嬴政亲政后的这最后准备的时间里,韩国和燕国倒是王位更替了一轮。

    秦国现正在进行改革,这自然会被人注意到。天下间从不乏能人,他们能够看出,等嬴政亲政以来颁布的政令落实后秦国的国力大大增加,和一百多年前的商鞅变法一样,会让秦从诸国中脱颖而出,成为强秦。

    而现在的秦实力已经很强了,为七国之首,远超其余六国任意一国,六国唯有联合才能抗秦。且不说六国现在还能不能联合抗秦,如果秦的实力再继续向上增强,那六国即使联合,也未必再是秦之对手。

    那时天下,何国可制秦如果六国无法抵挡秦国,那秦岂不是能灭掉六国,一统天下这个念头在不少人心中生起

    他们的第一反应是震惊,第二则是想着绝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

    可要如何做到,这是一个问题。有时,我们知道某件事必须要阻止它发生,可如何阻止,却是最难的。

    其实要阻止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只要让秦国国力达不到灭六国的程度即可。

    而要做到这点,既可以想办法削弱秦之国力,秦国国力被削弱,自然没办法灭六国,也可以选择让六国国力增强,六国的实力增强,便等同变相削弱了秦对六国的优势。

    可惜前一点被潘启增强的秦国不会让他们如意,也不会给他们时间了。

    后一点要让六国实力增强,这也不容易,六国这么多年都没有强于秦,这肯定是有原因的,想要让六国变得强大,就必须对六国的权力体系打动干戈,才能使六国变强。

    但这个时代,六国的明眼人不少,像韩非、燕太子丹、李牧、廉颇等都是明眼人,可他们的猪队友更多,如韩王安、燕王喜、赵悼襄王、郭开等,都是些著名的猪队友。

    猪队友不可怕,可如果猪队友位子比你高、权力比你大,那就可怕了

    韩国,紫兰轩,那处“流沙”成员议事的阁楼内,韩非手里端着个酒杯,却久久难饮入口,他的眉头皱着,且已经皱了很长时间。韩非一向自信从容的脸上,此刻也露出一丝担忧、一丝无力。自不久前潘启离去之后韩非就让流沙将潘启还有秦国的情报收集了一份。而看了情报,虽然没有一些机密的东西,但以韩非的才智不难看到更多。

    最终韩非还是没饮酒,放下酒杯道“秦国的变化都是潘启先生入秦后引起的,他在秦国所做的事,我都看在眼里,只能说可怕秦以现在的形势进行下去,将会变得更强,超越以往的强秦,成为一个霸秦可我们韩国”

    本来潘启在韩国走一圈,姬无夜和他手下的“夜幕”都没了,给韩非省去了很多麻烦,可他还是没办法改变韩国。

    因为此时的韩王仍是他父亲韩王安,韩王安这位王虽称不上什么明君,但也非亡国昏君,只能说是一个很平庸的君王。

    可现在是什么时代是什么时候这是一个在剧烈变化的大世

    平庸的君王在和平时期,不至于让国灭亡,可在这等风云变幻的大世下,一个平庸的君王就不行了。韩在六国中本就是最弱,而韩王安为韩王,他的平庸会拖累韩国

    他看不清天下形势,找不准对策,会让韩国在大世之中失去先机,一步步落后于他人。而时间不待人,每多拖一日,秦国就会更强一分,相较之下,韩国就会更弱于秦一分。

    如此下去,等待韩国的只能是被秦所灭。在韩王安之下,韩非空有一腔热血、一身才华,却无从施展。关键的是,韩王安是他老子,他还狠不下心干掉他。

    且即便干掉了韩王安,也轮不到他上位,他是韩国九公子,上面还有四公子韩宇,还有其他些哥哥。得把这些人也给做掉,他才好上位,至少要把他四哥给做了。

    “可韩国却在原地踏步,甚至是退步。秦在变强,韩在变弱,六国中又以韩最弱,不巧的是,韩又最接近于秦,秦若灭六国、一统天下,韩国必然第一个被灭。”卫庄接过了韩非没说完的话。

    卫庄此言一出,屋里沉默无声,韩非脸上忧色更重,张良也是一脸担忧。

    最终韩非目光坚定,双手捶在面前几案上,道“韩国必须改变”

    “怎么改变凭你那昏庸的父王还是那认为你在跟他争夺太子之位的韩宇”卫庄嘲讽道。

    韩非坐在那闭上眼睛,没话说了。见之,见之微微摇了摇头。

    待韩非离开紫兰轩回府之后,他并不知道,“流沙”的其他几人瞒着他集合到了一起,主要议事的是卫庄和张良,他俩策划了一件将影响韩国讲来的事。

    卫庄被潘启说是个武夫杀手、不配称鬼谷传人后,专门回了鬼谷一趟,努力学习鬼谷派的纵横典籍、兵法韬略,并时时保持着这种学习,他的自尊不允许他在别人眼中只是一个会依仗武功的武夫杀手,而是一个会纵横之术、会兵法韬略的真正鬼谷传人。

    “韩国已至危境,再这样下去,韩必亡。要想挽救韩国,需要一位新的韩王。”此刻韩非不在,卫庄直接开门见山道。

    “你想要弑君”听到卫庄这话,紫女皱眉。

    “旧的君主恋位不去,怎会有新的韩王韩王安老而昏庸,当不起这变幻大世的韩王,他在位一日,便拖累韩国一日,这是他对韩国的罪。”卫庄的语气没有丝毫起伏。

    “我赞成卫庄兄。今日诸国皆处于变幻大世,韩国本弱于其余六国,可秦现又在变强,等待强秦变为霸秦,韩国必亡。与其亡整个韩国,不如亡一位君王。不过韩王安为九公子之父,弑父乃天下大忌,九公子不好做这件事,那就由我们代劳。”张良也是赞同卫庄的提议。。

    接着张良继续道“以九公子之才志,他为韩王,必定能带领韩国走出困境。”

    “”

    没人反对,事情就这么定下。而卫庄、张良和紫女几人将刺杀韩王安和韩国公子的计划隐瞒得很好,韩非根本不知道他的几个好伙伴准备杀他老爹、宰他兄长,扶他上位,他还在为韩国的未来所担忧着呢。

    “公子,不好了”

    一日,韩非正在府中,躺在榻上思考事情,忽然,他府中一名下人急匆匆跑进来。

    韩非奇道“发生了什么事什么不好了”

    这名下人道“公子,大王遇刺了”

    “什么父王遇刺了”韩非立刻站起身,严峻的目光看向那下人。

    “不仅是大王遇刺了,还有”下人战战兢兢的继续说着。

    “还有谁遇刺了”

    “好些公子也遇刺了。”

    韩非听到这,皱眉急问道“我四哥是不是也遇刺了”

    “四公子他也被刺客杀死在府中。”下人在惊讶中接着回道。

    “”

    听完下人话后,韩非有些痛苦地闭上眼睛,刺杀韩王,杀这么多韩国公子,他已经猜到是谁做的了,在当今韩国,唯有“流沙”随即韩非又睁开眼睛,面露一丝苦笑,他很明白为什么他们要刺杀他父王、杀他兄弟,只是为了让他上位罢了

    可这种情况,他并不想见到。

    不久,王宫里来了人请韩非,现在韩王安在世的儿子,以韩非最长,他将是最有资格成为韩王的人,当然由他处理韩王安被刺之事。

    这一天韩非成为了韩国的王,同时一切也都变了。韩非、卫庄、张良、紫女他们改变了韩国,却也改变了自己。

    韩国能这般暴力改变,是因“流沙”在韩国一家独大,才能做到这样的事,而剩余的五国除了逃回燕国的燕丹是个狼人大孝子,其他四国就无这般可能了。

    燕太子丹是个明白人,知道燕国需要改变,需要变得更强,才可能在未来的潮流中存活,但他有心而无力,他跟韩非一样,燕国此时当政的是他老子燕王喜,他虽为太子,却不怎么受燕王喜待见,根本无法做成什么事,只能向燕王喜进谏。

    进谏没成功不说,反而被燕王喜更加厌恶。

    看着燕国日渐衰弱,而西边的秦国却一日比一日强盛,燕太子丹心里只能感叹。

    正在这时,他接到了韩国韩王安及一大批韩国公子被刺杀的消息,接到消息后,他的第一反应是这消息中的猫腻实在太大了。然燕丹的第二反应却是,卧槽,这特么是个好方法啊

    甚至他的处境还比韩非更妙,韩非不是储君,所以不仅要干掉韩王安,还要杀了对他王位有威胁的兄弟,他就不需要了,他本就是燕国太子,名正言顺的燕国王位继承人。

    翻来覆去地思考之后,燕丹终于下定决心。不久后,燕国传来,燕王喜暴毙的消息。

    韩王安被刺、燕王喜暴毙,引起了赵王、魏王、楚王和齐王的警觉,韩王和燕王怎么看都觉得死得有蹊跷,很可能是儿子弑父,自己上位。

    韩王和燕王被儿子干掉了,自己会不会呢这一想

    这四位王立刻下令将自己的儿子严加看管起来,尤其是那些有能力的。

    而在秦国,潘启和嬴政收到消息后,嬴政倒是难得的称颂了韩非一回,以前的韩非心太软了,如今的韩非愈加让嬴政满意了。

    可惜了,时间是站在秦国这边的。

    这是潘启和嬴政收到韩国政变商讨后的共同意见。,,,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