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五十四章 明军的粮道不用断,他们自己人会来。

作品:《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

    七月恍然而逝,八月初七日,立秋之时已经到了。

    “国主,多尼部清军已经进至常德,准备等秋老虎过后,就要入黔了。”

    “而根据云南方面的消息,李定国已经假节钺出师,二十万大军正在开往贵州。”

    张虎恭敬地递上情报。

    孙可望闻言接过情报叹了一口气。

    李定国现在出兵贵州,秋雨不断,会严重地影响进兵速度。

    明军直到九月份才会抵达北盘江一带的安南卫,也就是孙国主去年转进时路过的那个地点。

    然后然后就没什么然后了,等待北盘江的崩盘吧。

    “纵使土司已乱,李定国靠着永历朝廷的那些魑魅魍魉,只怕是还是守不住北盘江防线啊”孙可望喃喃自语。

    北盘江之战,南北两路明军都被土司带路所崩。

    北路的白文选和南路的李承爵兵力并不弱于吴三桂和赵布泰。

    白文选有四万多人,战时又得到了增援。

    南线的李承爵,凭借着擒获张胜之功,升官加爵,拥有一万多兵马。

    只是明军的战力下滑严重,士气低迷,根本不是南北两路清军的对手。

    当然如果没有土司的带路,南北两路明军据七星关和北盘江而守,清军短时间还是拿他们没什么办法的。

    只是在最为关键的中路,多尼、罗可铎、洪承畴、罗托等十万以上的清军,对阵南明一方的主力。

    南明主力沿着响水桥、鸡公背、关岭层层设防。

    然后永历朝廷在这个关键时刻,让明军主力断了粮,自行溃败。

    让李定国成为了第二個孙传庭,出了根据地,在家门口就饿着了。

    这个问题,孙国主实在是没辙啊。

    这帮人有粮连运都不知道怎么运,李定国非要用他们,这谁能有办法

    原本历史上刘文秀在贵州,是接手了孙国主的行政六部,理顺了贵州的事务。

    可现在,刘文秀已死,行政六部跟着孙国主来到了南宁。

    能够帮李定国主持后方大事的,已经没有足够重量的人物了。

    “国主,你是在担心李定国守不住北盘江防线,让云南失守”张虎不解道。

    “正是。”

    张虎狐疑道“国主,李定国手握重兵,即便不能夺回贵州,依靠七星关、关岭、北盘江等天险,二十万大军,也足以守住云南啊”

    孙可望缓缓道“现在看起来的确是不可思议,你不这样认为,李定国不这样认为,永历不这样认为,甚至连鞑子都不这样认为,但是孤却越来越觉得,北盘江防线失守,极有可能。”

    历史上,清军对攻取云南其实也并没有多少信心,而北盘江崩盘的消息传回昆明之事,整个永历朝廷更是直接懵了。

    只是对于知晓明军崩溃原因的孙可望来说,李定国问题出在了根上,根的问题没有解决,即便孙可望帮他解决了土司带路的问题,北盘江一战,他能守住的几率还是渺茫。

    “不知国主有何高见”张虎洗耳恭听道。

    “张虎,你知道柿园之役吗”

    “国主,可是孙传庭和李自成的柿园之役”

    “正是”孙可望沉声道“当初,闯王兵围开封,崇祯无人可用,不得不从诏狱中提出了孙传庭,让他带兵剿灭闯王。”

    “孙可庭在崇祯的逼迫下,不得不带领陕甘秦兵,出兵东进,可是一出潼关他的粮道就出了问题,士兵们不得不到处抢掠,最后竟然以青柿和泥土充饥。”

    “现在十五年过去了,我观李定国不过是第二个孙传庭而已。”

    “以朝廷的组织能力,纵使云南有粮,他们也运不到贵州去”

    就咱大明朝的组织能力,要是集中大军,进行长时间的大兵团作战,就没有一次是粮道没出问题的

    世人只知道孙传庭第二次出潼关之时,是被李自成切断粮道所败的。

    但是不知道却是,在李自成切断他的粮道之时,孙传庭的后方已经许久没运来粮草,明军已经断粮多日了。

    在松锦的洪承畴也是吃亏吃在这里,笔架山虽然失守,但笔架山里面根本就没有多少粮食,这也就罢了,还都是一些陈腐不可食的臭粮,烂粮。

    而明军大营内,也只有区区几日的粮草。

    若不是如此,松锦也不会那样稀里糊涂。

    崇祯朝对李自成的五次大规模围剿中,明军断粮四次。

    唯一一次没断粮的大围剿,还是因为汪乔年搞了风水大法,自信爆表,不带步兵和炮兵,直接带着骑兵去送,就两三天的功夫,明军随身携带的粮草还没吃完,还没等到后方发力,就直接嗝屁了。

    但凡明军进行长距离,大兵团的作战,他们的粮道不用敌人断,在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传统下,明军自个就能把自个的粮道给断了。

    所以北盘江的战事可想而知,以永历朝廷的组织能力,二十万大军的后勤工作,时间一久,是必然会出现问题的。

    “国主,属下认为,应该不至于此吧。”张虎惊讶道“云南有王应龙和龚彝在,粮草不应该运不到贵州啊毕竟北盘江距离昆明又不远”

    “对于孤和鞑子来说的确不算远,可对于永历朝廷来说。”孙可望冷笑一声。

    “难上加难”

    北盘江距离昆明有数百里,其距离不比潼关到郏县,宁远到锦州要近。

    这点距离,对于能够组织军队万里远征,能够以云南之粮三路反攻的清廷和孙可望来说,并不算什么。

    要知道,六年前,云南之粮可是要先运到北盘江一带,再进入贵阳。

    随后再发往千里之外的四川和广西、湖南的。

    以陆路为主的三千里粮道,可是实打实的。

    昆明到北盘江的这段路程,只是西营后勤的一个开头而已。

    只是永历朝廷的组织力不能和清廷以及行政六部,同日而语。

    这段几百里的粮道,足够要了永历朝廷的命了。

    “国主这”张虎还是有些不可置信。

    “张虎啊,若是有刘文秀在后方统筹事务,或许情况还不至于如此,只是光靠王应龙和龚彝二人,压不住朝廷的那帮牛鬼蛇神啊。”

    孙可望缓缓道“不要觉得,不缺衣,不少饷,不断粮是件容易的事情,朝廷若是能够做到这些,闯王和先王纵使揭竿而起,也早就被剿灭了,鞑子也不可能在辽东猖獗,进而入关。”

    “现在已经是八月,即将秋收,想要驱逐鞑虏,其要害不在昆明而在南宁,我西营的二十万兵马看似兵强马壮,其实对鞑子已经没什么威胁了。”

    “而孤在两广即将编练成功的十几万大军,才是恢复天下的根本”

    “国主说的是,想要驱逐鞑虏,还得看我们。”张虎点头道。

    “下个月就是秋收了,我们姑且看着吧。”孙可望缓缓开口。

    八月,经过了大半个月的行军,明军沿着大路顶着阴雨天气,重要来到了昔日的战场曲靖。

    曲靖,交水。

    白文选看着灰蒙蒙的天空,心情沉重无比。

    “连日阴雨,天不佑明啊”

    一声长叹响起,在这个最为关键的时刻,从七月出兵至今。

    阴雨不断,道路泥泞。

    二十万明军只得日行二三十里,即便到了现在,也才刚刚抵达曲靖境内,还未出云南。

    而从曲靖到贵阳依旧有很漫长的一段距离,依现在的速度,白文选不知道要走到什么时候。

    “大帅,我军存粮早已耗尽,而从昆明送来的粮草多有延误,现在到了曲靖,第一批军粮终于运到,将士们终于可以吃饱了。”

    “只是”白文选的亲信将领张国用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白文选皱眉。

    “大帅,大军还没出云南就已经如此,这要是出了云南,粮草运输岂不是更为糟糕”张国用忧心忡忡道。

    白文选握紧了拳头。

    “朝廷的文武究竟是干什么吃的如此紧要的关头,军粮运输却出现了此等问题”

    “大帅,还不止如此,从后方运输来的军粮或多或少都掺杂了石灰、沙土,将士们吃了大为不满,若不改善,军心不稳啊”赵得胜也是开口。

    白文选闻言瞪大了双眼。

    “果真如此”

    “大帅,这是昨天运来的军粮,你看看成色如此。”

    赵得胜挥了挥手,一名亲兵扛着划破了口子的军粮,放在了白文选的面前。

    白文选抓了一把,细细观看。

    却发些手里的这把粮食中,大约只有六成粮,其余的四成都是糠、石灰,沙土。

    “这粮食,能吃吗”白文选愤怒不已,一把将手中的粮食扔出。

    白文选哪里知道,咱大明只掺四成沙土,石灰就已经是破天荒了。

    松锦大战时,清军缴获的明军粮草,都腐臭不可闻,清军根本没法吃。

    哪怕是到了后世,淮海大战时,就连空运下来的粮食,都严格按照规矩,掺了沙土,没有与众不同,没有弄虚作假呢。

    要是白文选看到了黄百韬、黄维、杜律明眼巴巴看着飞机,然后捧着沙土,悲愤地看着飞机离去,仰天长啸,破口大骂时的场景。

    他的心情肯定会好受些。

    “大帅,此事必须上报晋王,尽快处理,不然和鞑子交战之时,让将士们吃这种东西,必会出大事”

    “备马,我这就去见晋王”

    白文选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去见了李定国。

    “我将朝政悉数交于衮衮诸公,现在我大军开拔前线,准备杀敌,衮衮诸公在昆明竟然干出了这种事情”李定国勃然大怒。

    “孤要亲自上奏皇上,彻查此事,绝不能让一些宵小,害了国家大计”

    “晋王,还不止是粮草的事情,大军的军械、帐篷、衣物都出了问题,现在将士用的东西都是次品,甚至就连最为重要的马骡,也掉膘了不少。”祁三升沉声道。

    “什么”李定国目瞪口呆。

    明军在云南数月一直没有动作,李定国也数月没有亲自操持军务,那曾想大军一开动,种种问题就全都暴露了出来。

    “大敌当前,前线正在吃紧,后方却在紧吃传信给王应龙和龚彝,他们身为工部和户部的尚书,要是后方运来的物资,再出现问题,孤上奏皇上,诛他们九族”

    “是”众将拱手。

    李定国喘着粗气,愤怒不已,久久不能平息。

    “晋王,王应龙和龚彝虽然位居司空、司徒之位,可想要理顺政务,他们两人还是力单势孤,统筹不来啊。”白文选开口道。

    李定国闻言心中掀起了波澜,去年有刘文秀和他的蜀藩相助。

    加之李刘只有区区三四万兵马,所以出征孙可望之时,大军后勤还没什么纰漏的。

    可是到了现在,李定国大权在握,但也已经没有其他兄弟还能帮他的了。

    现在国事如此,李定国不禁暗暗后悔。

    若是刘文秀还在,以他的能力辅助自己。

    大军岂能生出此等事情来

    “文选,你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吧。”

    “晋王。”白文选拱手道“朝廷之中,奸臣不少,末将请求带领三千精兵返回昆明,为大军督办粮草。”

    “谁敢中饱私囊,以次充好,耽误国家大事,我就以刀兵杀之”

    此言一出,众将眼前一亮。

    “晋王,好主意啊以巩昌王的地位和能力,必能震慑住朝着宵小,让其不敢在后方生事”高文贵开口道。

    李定骨闻言双眼一亮,他也是清楚王应龙和龚彝的为人和能力的。

    王应龙是大西军的老人了,而龚彝则是孙可望看重的文臣。

    当初孙可望留二人在云南,也是为了维持云南政务的。

    只是现在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王应龙和龚彝没变,可整个环境已经变了。

    当头上的领导,和手底下的属下都换了以后。

    很多事情,王应龙和龚彝二人又能如何

    只是话虽如此,要是能让白文选这位王爵,带着三千精兵回到昆明给王应龙和龚彝撑腰,那么很多事情势必会少出许多岔子。

    只是让白文选离开大军,主持后方的政务,李定国的心中非常地忐忑不安啊。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