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八十章 蜀藩起兵

作品:《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

    翌日清晨,永历朝廷的文武百官开始组织撤离昆明。

    李定国传谕百姓,让昆明周围的数十万民众各自远遁。

    一时间,昆明城外哭声鼎沸,不少人扶老携幼想要跟随大军和朝廷行动。

    李定国看着眼前的一幕也是悲从心来。

    而永历帝虽然无能,可生性还是善良的。

    眼见昆明的局势如此,永历帝以恐清师无粮,徒苦百姓为理由,发布圣旨,让李定国不要烧毁昆明附近仓库中的存粮。

    以免清军到时候搜刮附近的百姓。

    李定国接到圣旨后也是赞同了这个方案。

    然而李定国和永历帝的此举,却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昆明一带的仓库中存粮极多,即便明军和百姓全力携带,再加上北盘江战事的损耗。

    剩下的粮草,仍然足够十几万清军食用到第二年的九月份。

    正如洪承畴所言至今九月方完,不待用银买运,计节省银数甚多。

    孙可望时期的老本,秦兵们没用上,北盘江战起,永历朝廷又没能力送到家门口。

    最后慌忙撤退之际,来不及携带,却荒唐地落入了清军之手用以资敌。

    昆明一带的存粮,以百万石说其实都算是保守了。

    十几万清军能够食用大半年,按照军队口粮计算。

    十几万士兵在战斗时,一人一年至少得食用七八石粮食,远远超过训练时的五石水平。

    光是这一项,清军的消耗就已经在百万石左右。

    而清军和明军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他们随军携带的马骡众多。

    顺治甚至规定,八旗兵远征,每人要携带四匹马匹。

    得益于手中的马骡众多,光是多尼手中的数万兵马,随军马骡都至少有十几万匹。

    再算上其他清军的部队,十几万清军携带的马骡绝对在二十万以上。

    这马骡的粮食消耗远远要比士兵多。

    日常时期,士兵一天食用大半升粮食就够了,可马骡,特别是战马,一天至少得三四升粮豆,再加上干草。

    如果是战时,为了不让马骡掉膘,所需要的粮草会大幅度提升。

    清军装备的二十万匹以上的马骡,大半年的粮食消耗,而且还是战时,保守估计都得在两百万石粮食以上。

    如果再算上,清军的战线一度推进到磨盘山一带,作战时粮食在运输途中的所产生巨大损耗。

    清军大半年的军事行动,消耗四五百万石粮食,是绝对有的。

    从洪承畴的奏疏中可以看出,昆明附近的粮食存量何其巨大

    而这还不是云南存粮的全部。

    在云南大治之后,大西军就曾因为仓库狭小,不得不暂借寺庙存储。

    从永历八年开始,孙可望就在蒙自、开远等地,修建义仓,用来存储吃不完的余粮。

    可以说,另一个时空中十几万明军遁入云南各地,能够坚持那么长时间的抗清行动。

    靠的几乎都是孙可望时期的遗产。

    如果不是在云南各地设有义仓,留有存粮,南明在昆明失守的抗清事业根本坚持不了那么久。

    孙可望虽然不在了,可是相比于其他,他留下的遗产却是南明一方的根本。

    光是在昆明一带的数百万石存粮就是一笔难以估量的资源。

    只可惜,到最后兵马自行哗散,粮食拱手让敌。

    考虑到在磨盘山之后,郑成功进攻南京,实际上是把清军脆弱的后勤补给线给截断了数月时间。

    李定国和永历的行为,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如果能够烧毁昆明一带的存粮的话,在郑成功和张煌言,截断长江航运之后。

    清军甚至在昆明都有可能立脚不住,根本推进不到滇西一带。

    他们所做的只能是自我感动一番,而对整個抗清大业来说留粮资敌是一次巨大的败笔。

    在永历朝廷开始撤出昆明之时。

    邹简臣和陈建等蜀藩旧人为了完成刘文秀的遗愿,依旧在苦求永历帝能够北上四川。

    然而他们的这种行为非但没有效果,反而因为路线之争彻底的激怒了李定国。

    “晋王,邹简臣和陈建等余孽,这是在跟您对着干啊”当天夜里,马吉翔拱火道。

    蜀藩撤往四川的主张,完全是要马吉翔的命。

    既然如此,马吉翔就和蜀藩是不死不休了。

    “那你的意思是”李定国皱眉道。

    “拘捕邹简、陈建、刘玄初等人,斩首示众,以正朝廷法度以示晋王之威”

    李定国闻言双眼陡然睁大。

    他在北盘江战败后威望扫地,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而为了保持威望,没有其他招数的话,也只能在政治上发力,通过立威来彰显出自己的威严了。

    有时候人一旦地位高了,就受不得半点的冒犯。

    不要说李定国这种位置的人了。

    有人想就算是只戴上一个袖章,有人顶一句那都是天大的冒犯,会让他怒火三丈。

    李定国身为晋王,自有其威严在。

    陈建和邹简臣三番五次的主张北上,和自己的路上相左,这显然是已经有取死之道

    “晋王,现在朝廷人心不稳,若是放任蜀藩兴风作浪,只恐后患无穷,唯有快刀斩乱麻,用陈建和邹简臣的人头来稳定人心才能匡扶天下啊”金维新也开口道。

    李定国细思了一番,现在他威望尽失,人心不稳。

    要是任由蜀藩跟自己对着干,只怕是其他人也会生出心思来。

    只有拿陈建和邹简臣的人头来立威,才能恫吓群臣,威慑宵小

    所以想到此处的李定国也决定像孙可望一样,在打了败仗失了威望后在政治上发力了。

    只不过孙国主在岔路口后折腾的是永历朝廷,李定国在北盘江后决定折腾的却是曾经的战友,曾经的大西军老兄弟。

    “陈建和邹简臣等人屡屡放肆,不杀不足以平人心,孤这就去面见皇上,请圣旨斩此乱臣。”李定国缓缓开口。

    金维新和马吉翔闻言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其实李定国若是想要消灭蜀藩,最好的方法就是快刀斩乱麻,直接杀之。

    可他虽然有假节钺的权力,但那也是在大军出征之时。

    现在是在昆明,在天子的眼皮子底下。

    大军出征之时,李定国可以假节钺,杀将领,杀官员。

    但是现在他要是直接在昆明杀了蜀藩众人的话,却违反了朝廷的法度。

    虽然这种事情孙可望不介意,但李定国还是会介意的。

    所以虽然结果没有变,但该请示得请示,该发的圣旨得发,该走的流程得走。

    毕竟忠臣和逆臣还是有点不同的,李定国好的就是这一口。

    金维新和马吉翔也是摸清了李定国的性格,所以才没有继续多说。

    然而问题就出在了流程上。

    以永历朝廷的保密性,在锦衣卫的渗透和重点关注下,其结果自然不用多说。

    圣旨还没出来,锦衣卫已经去给蜀藩报信了。

    蜀王府内,一位男子急匆匆地进入其中。

    “什么李定国真的要动手了”陈建和邹简臣大惊失色。

    “李定国已经请出了圣旨,朝廷的天使和百名卫士正在路上,还望二公早做准备。”

    “哼区区百人就敢拿了我们蜀藩,李定国是真觉得我蜀藩是任由他宰割的鱼肉不成”蜀王府内,刘玄初冷笑不止。

    “广平伯,事已至此,没什么可说的了,迅速通知诸将,让李定国看看我蜀藩的厉害”

    “茂暇先生,你这是要干什么”陈建和邹简臣吓了一跳。

    “还能干什么李定国如此,大王的遗愿注定无法完成,既然他不仁就别怪我们不义了,我蜀王府有三千精兵先杀了李定国的百名晋兵,然后一把烧了昆明搅他一个天翻地覆再组织家眷南下,投奔国主”

    “现在我们能杀几个朝廷上的衮衮诸公和晋藩将领就杀几个,好给国主当投名状”

    刘玄初恶狠狠道。

    刘茂暇可是真的毒士,真的的狠人啊。

    要是吴三桂能够听他的话,咱大清有的是罪受。

    而现在由于有孙可望在,刘玄初也就没有那么多顾及了。

    他给蜀藩出的主意并不是直接逃跑,而是要给予李定国和永历朝廷重创

    “火烧昆明”邹简臣和陈建倒吸了一口凉气。

    “右通政,广平伯,现在不是妇人之仁的时候,李定国已经决定对我蜀藩下手了。”

    刘玄初沉声道“唯有把局势搅得越乱,我蜀藩才能安然走脱。”

    “昆明火起,朝廷的兵马势必要救火,而我们再派遣几队精兵,分别杀向马吉翔、金维新、晋王府、皇宫,李定国绝对不敢置皇上和自己的家眷于不顾。”

    “他必会留下重兵防守晋王府和皇宫,如此一来,朝廷的兵马分布更散,我蜀藩撤离之时,才能更为自若”

    “竟然还要进攻晋王府和皇宫”邹简臣和陈建面面相觑。

    “两位,事已至此,我蜀藩以为李定国,以为朝廷所不容了,不这样做,我们能够安然脱身,能够得到国主的器重吗”刘玄初阴森森道。

    “好”陈建咬牙道“我这就去准备,事到如今也只能惊扰圣驾,杀几个奸佞给大王报仇了”

    “没错,等昆明乱起后,我蜀藩如果还有机会,可以尽量多烧几处仓库,昆明的粮草留给谁都可以,就是不能留给鞑子”

    “他李定国妇人之仁,我蜀藩可不能坏了抗清大计”刘玄初掷地有声道。

    前来报信的锦衣卫镇抚使叶应祯听着刘玄初的话语直接懵了。

    锦衣卫原本的目的也有组织人手烧毁昆明仓库中的存粮一项。

    只是数百万石粮食分布在各个仓库里,就算是放火烧也需要一定的人手和物资。

    所以叶应祯此行前来除了给蜀藩报信外,还肩负着说动蜀藩以三千兵马烧毁府库存粮的任务。

    但是那曾想,刘玄初一通噼里啪啦出来,非但烧粮一事不用说了。

    而且就连火烧昆明的壮举,蜀藩也准备做了。

    当天深夜,太监李国用和黔国公沐天波捧着圣旨,带着百名卫士来到了蜀王府门前。

    “圣旨到,请广平伯陈建、右通政使邹简臣、蜀王幕僚刘玄初接旨。”

    厚重的蜀王府大门打开。

    陈建身着甲胄带着大批蜀王府卫士出门。

    眼见陈建如此,沐天波和李国用心中大惊。

    “广平伯,你这是何意邹简臣和刘玄初等人呢”黔国公沐天波呵斥道。

    “右通政和刘幕僚有要事处理,黔国公你们宣旨吧。”陈建冷笑道。

    “圣旨在此,尔等岂敢放肆”沐天波老气秋横道。

    他一边说着一边和往腰间一模,却发现自己的流星锤没带着身上。

    和历史上一样,永历朝廷和李定国以为光靠圣旨就能够把蜀藩给拿捏了。

    根本没想到有动武的可能。

    “黔国公,这旨你宣还是不宣”陈建穿着重达八十斤的精良铠甲,冷冷道。

    沐天波朝着卫士们使了一个眼色,而后示意李国用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蜀藩众人,不顾大计,枉顾皇恩特此拘拿,交于三司会审。”

    李国用看着陈建身后的大批披甲精兵,战战兢兢地念完了圣旨。

    “黔国公,这到底是皇上的意思,还是李定国的意思。”陈建阴森森道。

    “广平伯,事已至此,接旨吧,老夫会全力保你们性命的。”

    沐天波叹气道“不要反抗,做了朝廷的乱臣贼子。”

    “哈哈哈”陈建仰天长笑,两行眼泪流了下来。

    “我蜀藩一心为国,若无我们,朝廷岂能在云南立足”

    陈建红着眼睛咬牙道“可到头了,殿下死了,我们这些人又要落到如此下场”

    “不公天大的不公”

    沐天波和李国用闻言也是沉默不语。

    蜀藩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只是他们也只得遵命而行啊。

    “将士们,我蜀藩上下为朝廷鞍前马后,交水之战时有多少将士为朝廷而死”

    “可李定国和朝廷是怎么对待我们的交水战后,我蜀藩上下被弃之敝履,大王更是被李定国活活气死”

    “可到头来,我们只落得个枉顾皇恩的下场”

    “将士们,你们说交水之战为朝廷战死的兄弟们值不值”

    “北兵日逼,为朝廷呕心沥血,临死前为朝廷制定了北上战略的大王值不值”

    “现在,一心为国,却要被李定国和朝廷卸磨杀驴的莪们值不值”

    “不值”

    “不值”

    “不值”

    大批蜀藩将士红着眼睛,从蜀王府周围蜂拥而来,将沐天波等人团团围住。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