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8章 对汉人宣战书!

作品:《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

    在庆功宴上,咱大清喜事丧办,或者说丧事喜败。

    一群大臣在张灯结彩的皇宫中,为顺治帝哭丧。

    好好的庆功宴被孙可望这么一搅和变成了顺治帝的龙驭宾天。

    “你们都说说咱大清该怎么办吧。”

    皇宫内孝庄唉声叹气,老泪纵横道。

    “回太后,小王还是那句话,咱大清不能撤,留在关内还有一丝生机,要是出关必死无疑”岳乐叹气道。

    “你们都是这个意思”孝庄环顾了周围开口道。

    “太后,咱们都这把老骨头了,还能出关吗”索尼长叹道。

    “年轻人不懂事,他们在北京享了这么多年的福哪里知道白山黑水的苦啊。”

    “况且咱们还有十万新军在,信郡王也北返了,咱大清还有一战之力。”

    “而且孙可望占了江南也未必不是好事。”

    “他锋铓太露,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吴三桂和郑成功、李来亨未必不会生出心思了。”

    “退守关外我大清不过是待死尔。”

    “留在关内要是汉人内乱,我大清未必不能等来转机”

    孝庄也是点了点头。

    她走出了这些核心人物所在房屋,来到了大殿之中。

    而这里跪满了满洲重臣,大多是新一代的满洲贵族,没有一个汉人。

    “你们都说说吧。”

    看着这些年轻的满洲子弟她缓缓道。

    这些满洲少壮派闻言都跪在地上一言不发。

    他们本就没多少能力,在这个紧要关口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喘。

    “好,你们不说,我说。”

    孝庄缓缓碎步,一字一句道“汉人势大,咱们打不过,也就是说打了是个死。”

    她停顿了一下,扫视着这些满清重臣,语气顿时变得犀利起来。

    “可不打,也是个死”

    “让人打死总比让人吓死得好”

    “今儿个我把话说明白了,我满人宁可战死丢江山,也绝不能拱手送社稷”

    此言一出,人群顿时就骚动了起来。

    孝庄继续道“来人,拟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汉人欺我太甚,竟至国之将亡。”

    “与其苟且图存,遗羞万古,何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朕今日庄严宣誓”

    “向汉人孙可望开战”

    “向汉人吴三桂开战”

    “向汉人郑成功开战”

    “向汉人李定国开战”

    “向汉人李来亨开战”

    “向汉人张煌言开战”

    “对汉人洪承畴开战”

    “对汉人朱由榔开战”

    “钦此”

    刚死了儿子的孝庄以自己儿子的口吻下达了遗诏。

    号召全天下的大清忠臣孝子为咱大清血战到底。

    当然了这道遗诏也得修改一下,以避免言辞太激烈了造成了不利影响。

    特别是还没正式造反的吴三桂和洪承畴宣告天下的时候可不能加进去。

    咱大清都这样了,得学会忍耐。

    公元1659年八月十九日,顺治帝驾崩。

    孝庄以太皇太后的身份立五岁的孙子玄烨为帝,直接改今年为宣统元年。

    宣统二字寄托了咱大清的美好愿望,在天下将失的时候以此为年号正符合咱大清的传统。

    就在孙可望攻占江南之际,云贵的吴三桂,陕甘的鳌拜,荆襄的李来亨各有动作。

    自从五月份得知多尼战败的消息后,吴三桂就决定起兵反清。

    只是在起兵之前他还打算迎回长子吴应熊,顺带领兵西进收拢西营残兵和接回永历。

    自吴三桂西进后,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向云南各地的西营将领传递自己的意思。

    平西王此番西进并非为了其他,而是为了迎回永历反清复明尔。

    这一路上不时有西营的残兵败将领兵来投,只不过祁三升等人仍旧在观望。

    他们既不愿意和李定国合营以免落得个贺九仪的下场。

    也怕中了吴三桂的诡计落得个剃发降清的命运。

    此时此刻各营遁入死地时日尚短,虽然处境艰难,但还未到营中完全断粮,不得不降的地步,因此前来投奔的吴三桂兵马尚且不多。

    吴三桂也无意出兵强行逼迫各将,自认为待接回长子,迎回永历后,各营自会来投。

    可是等他带着主力挺近到永昌后局势就不同了。

    此时的永昌虽然还在吴军的手中。

    可是在滇缅边境的杨武等人蠢蠢欲动,打算联络土司收复永昌。

    若不是吴三桂带主力前来,只怕此时杨武已经动手了。

    历史上杨武等人也的确收复了腾越,只不过没有拿下永昌而已。

    而在永昌以北的丽江、永宁二府。

    马宝、马唯兴、马进忠的儿子马自德,总兵杨成、赵武等人盘踞在这里。

    这部明军实力较为强大,马宝和马唯新各拥众数千,马自得的手中也有不少马进忠的旧部。

    二府的明军共计有一万五千人以上。

    若是不能降服这一带的明军。

    一旦吴三桂率主力入缅,恐有后顾之忧。

    而吴三桂此时尚不知李定国和白文选部在何处。

    要是不解决永昌一带的明军,在他入缅期间二人统兵北上夺取了永昌。

    那吴三桂就成了现在的李定国了。

    所以吴军主力抵达永昌,吴三桂经过深思熟虑一面向马宝等人致书,言语恳切。

    一面亲自统兵北上,想要解决后路问题。

    面对吴军的到来,马宝等人如临大敌。

    带兵在丽江一带严阵以待。

    此时的丽江孙可望设置的义仓中粮食还未食完,因此马宝等人还未陷入绝境,因此实在是不愿意降清。

    但吴三桂在信中言辞恳切,甚至将湖南之事告之,这又让他们狐疑不定。

    就在此时,吴藩大将胡国柱主动请缨,亲自来到丽江城下,割辫明志,赌咒发誓。

    向马宝等人亲自言明了利害,并亲自入城为质,希望马宝能够出城和吴三桂好好谈谈。

    马宝等人被胡国柱的真诚所打动因此决定和吴三桂谈谈。

    双方约定,在城外的一处庭院见面,各带五百兵马以防不测。

    吴三桂闻言大喜,当即不顾亲信的阻拦,只带随身卫士五十人前往向马宝等人表示诚意。

    庭院中,看着如此注重小节的吴三桂马宝等人不禁感动无比。

    “淮国公,本王素闻将军威名,今日一见可谓三生有幸啊”

    庭院中吴三桂豪爽大笑,放下了自己的王爷姿态。

    “平西王高义,竟然只带五十卫士前来,真是羞煞我等了。”马宝等人纷纷拱手道。

    “哈哈,将军言重了。”

    吴三桂拱手道“本王愿接回永历,而后兴兵讨虏,不知道将军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马宝等人见状,心中大动,只是直到此时他们心中仍然有些疑虑啊。

    眼见马宝等人如此,吴三桂瞬间就拔出了自己的佩刀。

    当众人大惊之时,他手起刀落,直接割下了自己辫子。

    “这条辫子本王戴了十五年了,这十五年来本王无时无刻不想割掉此物,重新为人”

    “而今机会终于来了。”

    他喃喃自语,感慨万千。

    马宝等人眼见吴三桂如此也是顾虑全消,一个个地跪在地上向吴三桂行礼。

    “王爷高义,是我等以小人之心度王爷之腹了”

    “丽江和永宁的兵马愿听王爷差遣”

    此言一出吴三桂大喜过望连忙扶起了马宝等人。

    “孤得将军一人,胜过千军万马啊”他握紧了马宝的手,激动道。

    马宝眼见吴三桂对自己如此看重也是心中感动至极。

    “马宝不才,竟得王爷看重,从此以后末将愿为王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吴三桂当即和诸将歃血为盟。约定一起反清复明。

    至此丽江和永宁的这支明军被吴三桂所掌握。

    吴三桂的此行,共计得到了骁勇善战之兵一万六千三百二十四名。

    并有马宝等上百位明将发誓效忠。

    降服了马宝等人后,吴三桂带兵继续西进抵达了滇缅边境。

    他本来出昆明时带兵三万五千余人,并有土司兵五千相助。

    行进途中又收编了四千余明军,如今又得到了马宝等部。

    如今的吴三桂是统率六万大军直接叩边。

    缅甸守边军队得知吴三桂到达后如临大敌。

    而吴三桂交涉无果后直接带着六万兵马浩浩荡荡的开进。

    缅人如临大敌,守边兵马当即一哄而散。

    当进入缅境后,马宝主动请缨。

    为吴三桂招抚在这一带的杨武、吴子圣、高文贵、吴三省等人。

    杨武当即率兵马七千余人投降。

    而高文贵、吴子圣、吴三省乃李定国的晋兵旧部。

    磨盘山之战后,他们按照李定国的命令在滇西断后,收拢各路残兵。

    原本他们在边境地区已经收拢了数千兵马准备南下和李定国会师了。

    但贺九仪一死,他麾下的近万名秦兵散落在各地。

    高文贵等人也收容了贺部将士,得到了贺九仪之死的消息。

    而吴三桂也曾派出使者和他们联络,他们虽未投降,但也未毁书斩使。

    因此得知贺九仪惨死后,这些晋将们不敢南下,便在滇西边境一直逗留。

    在永历帝入缅后,他们也曾带兵前往缅甸接驾,想要通过永历帝为枢纽向李定国解释清楚,主臣之间重归于好。

    但却被永历帝的诏书所阻。

    因此一直在滇西等到了现在。

    在此期间原本在磨盘山之战侥幸活下来的高文贵心忧局势。

    加之身体重伤未愈竟然一命呜呼。

    现在这支兵马还剩下吴子圣和吴三省二人做主。

    面对吴三桂的招降,和马宝的劝说。

    吴子圣决定带兵投降,但吴三省却不愿意投降吴三桂,最终竟然决定带兵南下去寻李定国。

    马宝和吴子圣立即劝说,但吴三省坚持不愿意降吴三桂这个同姓之人。

    最终这支军队一分为二,吴子圣带兵五千余人向吴三桂投降。

    吴三省带兵两千余南下去寻李定国。

    至此吴三桂将滇西一带的西营军队一扫而空,兵力膨胀到了七万以上

    而原本能够整合这些西营军队的李定国此时却在缅甸带着几千兵马和白文选一起营救永历帝。

    西营各部投吴不投李,细论起来真的令人唏嘘。

    在清理了滇西地区,得到马宝、马唯兴、杨武、吴子圣、杨成、赵武等精兵强将后。

    吴三桂意气风发,带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向着缅甸滚滚而去。

    而此时的缅甸也是波流涌动啊。

    自永历帝入缅后,朝廷诸臣在缅甸一开始依旧摆出了架子。

    这些人毫无亡国之痛,又不愿自力更生,反而要求缅人供养他们这些上国之臣的衣食住行。

    一名缅官愤怒道“明臣都如此,也难怪尔等君臣会流落到我国。”

    这些朝臣眼见缅人不愿意供养自己,饿了几顿后竟然一个个地跑到了缅妇之中卖弄风骚,想要讨口饭吃。

    而马吉翔等人则在阿瓦大开赌场,天天以赌博为乐,惹得永历帝大怒,派人捣毁了赌场。

    但是第二天马吉翔等人仍旧如故,永历帝也无可奈何。

    在南明群臣丑态百出的时候,李定国和白文选两人会师。

    两军会合后,由于白文选带来了一万多兵马,两军共计仍有两万之众。

    李定国的军威大振,于是便决定带兵接回永历帝。

    他和白文选商议后,决定让实力强大的白文选领兵进至磨整、雍会,迎回永历帝。

    白文选统率本部兵马,迅速进兵抵达了南渡河边。

    他先是派使者去找缅甸地方官联络,但是被杀。

    随后他又派遣十名骑兵前往又被杀。

    缅甸人认为此时的南明军队已经是残兵败将,丝毫不把白文选放在眼里。

    连杀了两波使者后,他们眼见白文选军中马匹众多,便派兵前来抢马。

    白文选勃然大怒,立刻整兵反击。

    将抢马的缅军全数赶至南渡河边尽数淹死。

    缅军眼见如此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整兵,依仗着人多势众在河对岸防御。

    白文选迅速扎筏过河,派百骑先攻。

    对岸的缅军虽然有数万之众,但阵型散乱无状。

    在百骑的冲锋下竟然陷入了混乱之中。

    白文选见状大喜过完,连忙令各军渡过接应。

    在白部将士的攻击下,数万缅军残败,被明军杀死者多达万人以上。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