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分卷阅读143

作品:《只为在盛世秀恩爱

    砖窑。

    砖窑以烧制青砖为主,青砖相对红砖来说工艺复杂了些,价格也更高,但它寿命长,并且美观,叶如尘宁愿多花点钱,也要用好的。

    但最开始他们砖窑刚投产,速度不快产量不高,跟不上基建速度,于是先从其他地方购进了一批青砖。

    这次修路准备用水泥混凝土,盖房则是青砖木料,用水泥砌筑。

    制作水泥说着简单,真要动起手来可不容易。

    工匠们对此并不熟悉,叶如尘自己设计改造了一系列设备装置,规划了厂区布局,再由工匠们带头建造。

    这水泥厂归属于衙门,以后是要长期投产的,还会招收众多工人,自然不能像砖窑那般建的随意,众人废了极大力气,建的有模有样。

    虽然比叶如尘预期中差了点,但也还行,毕竟是刚开始,差不多能用就行,主要先满足他们新区建设的需求。

    购进了大批量建设用料后,施工如荼如火的开始了。

    关于房屋建设,自然不会只盖几十家拆迁户的,多盖一些都是官府的,以后卖房出租也能给衙门多添一笔进项。

    叶如尘分别规划了三个主要住房区,分布在商业区周边,房屋样式也设计了好几种。

    有四合院,有现代风的几室几厅两层青砖楼房,还有传统样式的双层精致小木楼,商业街两侧多是这种。

    叶如尘虽然只会画图不会盖,但他召集了城中好几位工匠。

    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视,哪怕没有钢筋,他们盖出的房子也能百年不倒。

    几位工匠凑到一起讨论了半天,很快就定下房屋结构。

    施工地点建了临时宿舍和食堂,大家吃住都在工地,谁有事可以请假回家。

    当然家就在城中离得近的,晚上若是不想住工地也可自行回家,但第二日要早早赶过来。

    工人们被分成了几班,合理分工,有序开展作业。

    这边地基刚打好,第一批水泥也跟着生产出来。

    一袋袋水泥粉从城外运送到工地上,眼见水泥砂浆凝固后变得坚不可摧,大家都惊呆了。

    没想到这东西如此好用,怪不得知州大人非这般力气也要弄出来。

    于是修路也迅速提上了日程,路修好了,运送沙石才更方便。

    修路用的水泥混凝土是用水泥和石、沙等粗细骨料按比例混合加水搅拌而成。

    先将要修的道路铲平,道路两侧用木条做挡板。

    新鲜的混凝土流动性极好,将其倒在路上,众人用耙子将其铺匀,然后用专业器具将其抹平。

    几日后,地面彻底硬化,一条崭新又平整的道路就修好了。

    大家兴奋地踩在路上,仿佛看到了这条路未来车水马龙的场景。

    一名工人说“这绝对是陇州城内最好的一条路了”

    林东哈哈一笑“不,接下来还要修很多路呢,会比它更好更平更宽敞。”

    “对”

    十月中旬,京里来了一队人,正是叶如尘心心念念已久的施工款。

    圣上不仅给他送来了钱,还送来了人。

    两个工部官员,过来看看水泥和新区的建设。

    叶如尘直接将人带去了施工现场,看看他们新修的条条大路。

    虽然京城的路不比这水泥路差,但两人并没有因此轻视,尤其是听到修路的过程和速度后两人都吃了一惊,这样现场搅拌好直接浇筑简直太方便了,省时省力。

    两人迫不及待想看水泥的生产,叶如尘又带他们来到城郊水泥厂,两人拿出纸笔将生产过程详细的记录了下来。

    晚上两位大人被安排在衙门后宅,也就是叶如尘的知州私宅。

    自叶如尘夫夫过来以后,宅子第一次有外人入住。

    当两位大人得知这里只有叶如尘夫夫两个人时惊呆了,偌大的知州宅,没一个下人

    甚至叶如尘身为知州连个长随都没有,这合理吗

    叶如尘夫夫在厨房做饭,两位大人在客厅等饭,一人伸手为自己倒了杯茶,凉的

    。

    吃饭时两位大人想和叶如尘聊聊他来陇州的诸多感想和水泥问题,但叶如尘直言休息时间不谈公事。

    看着小夫夫甜甜蜜蜜,不断相互夹菜,两位大人感觉很饱,不约而同的在想谢同知哪里有没有空房可以住

    饭后,一位大人掏出了一封信递给叶如尘,是徐时年等人写给他的。

    第二日,叶如尘明显不太高兴,衙门众人不明所以,路过他时都专门放轻了脚步。

    在堂内坐了片刻,处理完公事,叶如尘径直去了户房找到林东,“圣上拨款已入库,本官的两千银可以取出来了。”

    第100章 写信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叶如尘略带惆怅,几个小伙伴混的都比他好,虽然他品级高, 但人家是京官, 福利待遇好, 罗之清差了点儿, 可自由清闲,正是叶如尘向往的。

    突然之间就少了几分干劲儿,想辞官,想回家, 想躺平,还想儿子

    不行, 做事要有始有终,陇州建设才刚刚起步,先干完三年再说。

    想了想, 叶如尘提笔写了封信,交给两名衙差, 派他们去武同府接自家老小,这个时间,约摸着正能赶上过年。

    从京里来的两位大人身兼重任,抱着学习的态度,在水泥厂踏踏实实待了一段时间,将水泥生产的各个步骤摸清,又抄了叶如尘的设计图,然后又去施工地跟进了几天, 亲眼见到一段路从开始动工到建成,两人大为赞叹, 这水泥用着果真省事。

    两位大人临走前,叶如尘给他们车上撂了十袋水泥,以便交差。

    翌日休沐,叶如尘和顾青辰多睡了会儿,起床后不想做饭,便来到街上随便吃点儿。

    “叶公子,顾公子,来了啊”

    顾青辰点头打招呼,叶如尘走进袁记小面,找了个位置坐下,“大江,两碗馄饨。”

    “好,马上”

    这是他们刚陇州时吃的第一家店,因为事务繁忙,叶如尘只偶尔来过几次。

    但这里外地人不多,老板倒对他印象深刻。

    天寒地冻,两碗热气腾腾的馄饨端上桌,用来暖手极为合适。

    顾青辰捧着碗,舀起一勺汤轻轻吹了吹喝下,暖烘烘的。

    门口小树苗抖了抖枝干,落下两片黄叶,顾青辰说道“后日便是小雪了,也不知会下吗”

    “我算了一卦,该是不会下。”

    “你还会算命啊,准吗”袁江惊奇的问道。

    “希望准吧。”叶如尘微微笑了下,看向门外,神情有几分忧虑。

    顾青辰问“明园一期马上就要完工了吧”

    “嗯。”

    叶如尘点头道“若没有雨雪,半个月就差不多了。”

    店里另一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