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2:快来订阅我(∩_∩)

作品:《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

    唐瑾笑了笑, 转身回家。

    他想俞观之也不是真想将重孙女嫁给他, 而是调查过他, 知道他用手串拒绝过南兵马司的马军1副都指挥使人才这样问。

    等步行回了家, 推开门就见到唐老爷子和秦大夫坐在院子里聊天。

    唐瑾知道这是等他呢。皇后赏的这宅子虽然不大, 但人都住三进院子里,大门自然是关着的,想要在大门前叫人得很大声里边才能听见。

    原本是想着总归要买个下人的, 现在要走也用不上了。

    看到唐瑾回来,唐老爷子对秦大夫说了一句“以后要辛苦你了。”

    唐瑾不知道两人先前在说什么,问候了两人以后, 边转身关门边随口问了一句“说什么呢。”

    秦大夫起身拿起两把小竹椅,边放回了廊下边道“说在京城开医铺。”

    唐瑾动作一怔,关好门后转过身,望着秦大夫,再望唐老爷子,心下疑惑,秦大夫不跟他老爷去木饶县吗

    唐瑾下意识的以为秦大夫会跟着去的,现在听到这话才想起,本来秦大夫就是打算在京开医馆, 现在他名头上又间接救了板上定钉的会成为太子的三皇子, 不说生意兴隆, 也会顺顺当当,稳赚不赔。

    他没有问,虽然秦大夫跟他老爷交情很好, 好到他来京赶考来回都会跟着,但具体的往事他不知道,不清楚这里边有没有什么交易。或许秦大夫现在不想跟着他们走了,或许是他老爷有什么打算

    唐老爷子看到唐瑾的眼神,带他进了二门,才笑着解释“我建议秦大夫在京城开医馆。”

    “那么远的路,又人生地不熟的,你身边没有一个熟悉的大夫我怎么放心的下”唐瑾担忧的问。

    “你放心,我现在康健着呢。”唐老爷子开朗的笑道。

    “可你年龄大了。”唐瑾抬起头来道。年龄大了,一场风寒都会要了命。或许连风寒都不需要,有些老人会在夜间睡逝。

    年龄这种事唐老爷子又怎么会不清楚,便再没有强行安慰唐瑾。

    三了到了三进里,唐瑾听他三婶在厨房做饭,他三叔在同她说话,就知道一会儿进了正堂说话时他们听不到。

    是以进屋做定会他就对着唐老爷子道“你需要一个大夫,不止你需要大夫,我在任上也需要一个大夫。”

    若平章事俞观之说的真是,去木饶做官的那个汤玄真的是个重要人物,那么在任上一要保护消息不要泄露,再一个就要保证把汤玄平安带回来。

    这么简单的暗示唐老爷子自然听得懂,他明白几岁的小孩子也容易夭折,于是沉默了。

    秦大夫在这个时候笑道“那我要是不想去呢”

    唐瑾看过去,看不出秦大夫是故意为难他还是真的这样想的。

    刚在院子里他就想过这个问题,他没有理由阻止秦大夫奔向光明的前程,想要他跟老爷走就只能许以他不能拒绝的好处。

    “我原本以为你只是一个乡村里的平常大夫,但上次见你跟鲍太医相谈甚欢,我就知道你不是了。”太医都是精选出来的,对各种病情广闻博识,医术自然高超,由此可见秦大夫在医术上绝不可能是个平庸之辈。

    唐老爷子跟秦大夫都静静的听着,想等唐瑾能说出什么来。

    唐瑾反问秦大夫“既然你医术很好,出身又算得不凡,为何要窝在李家村里”可见不是有他老爷的关系就是不幕名利或者再加一点别的什么原因。

    秦大夫安静的坐着,心里答了一句他自然有自个儿的原因,想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你有想过,为何张景仲葛洪孙思邈能在医学的历史上留名因为他们医术高吗对,但不止于此,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你学医至今,难道真的不想在医学上留名,死后告诉祖宗告诉后来人,你,秦梁,秦越人的后人,曾在医学上做出过贡献”

    唐瑾这话转了个弯儿,没有接着上边的说,却听秦大夫心情澎湃,嚅动着嘴唇,想接下去问,却又怕出声扰了唐瑾自己听不到了。

    “你没想过吗你觉得这很难不可能吗其实你医术没有他们那么高,只要努力,也可以”唐瑾没有吊秦大夫胃口,给他肯定的回答。

    秦大夫心情激动,想问又不敢问,只摇着头。

    唐瑾清楚,秦大夫想知道,又怕他是个外行不懂,说出的话没用,问了反倒失望。

    他问“你觉得你再努力,也写不出伤寒杂病论千金方这要好的书觉得中医所有的经验与医书足够完备你再努力也难出彩”

    秦大夫的的确是这样认为的,他听到这里,觉得唐瑾可能真的有方法而不是胡说,不等唐瑾继续说,终于急的问出了口,声音有些干涩“什么法子”

    “术来有专攻,但同样是大夫,有人善于儿科有人善于妇科,有人专治胃病有人专治头疼”唐瑾说到这里,秦大夫就连忙点头,觉得说的非常对,就像他,不善于儿科。

    唐瑾看秦大夫的表情越发有自信说服他随着唐老爷子走了,不停顿的继续道“著名的医书那么多,却是缺了一种。”

    “哪一种”秦大夫着急的问。

    “外科。”唐瑾回应着。

    外科秦大夫听后怔了一下,然后皱起了眉来。

    唐瑾并不意外秦大夫会有这个反应,他与秦大夫也相处了一段时间,加之以前的了解,知道中医不主张动刀,再小的手术都会损伤元气,年轻人恢复的快当时看不出来,年老的人恢复不过来容易要命。

    他问“我猜,黄帝外经失传了吧”以前听黄帝内经这四个字习惯了也没有多去想,上次他骗秦大夫后,秦大夫让他帮忙把“看过的关于种痘的医书”找一下,给了他一张学过的医书的单子,他看上边有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还想,内经都有两篇了怎么没有外经。

    最后找到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后,他突然想着,既然有内经,那应该就有外经吧,不然为何要专门把内字标上去,直接叫黄帝经不就好了

    就像六部有个左侍郎,必定会有一个右侍郎,不然直接叫侍郎就行了,何必分个左右还有官阶有正六品,那就肯定有个副六品,不然直接叫六品,何必分个正副没有意义。

    秦大夫听到这个问题后一愣,他没想到唐瑾会问起这个,有些反应不过来的点了点头。身为一个有见识的大夫,他自然知道这一点,只是平时从来没有关注这一点。

    “你们不重视外科有你们的原因,但黄帝能写出一本黄帝外科来外科肯定很重要。既然医术没那么高的宋慈都能写出一本洗冤集录流传下来,为仵作的必读之书,为何你不能写一本外科集录流传下去,做为外科的名典,成为意外受伤和战场上的将士们的保命医书”唐瑾反问秦大夫。

    秦大夫呆呆的坐着,望着唐瑾的方向,目光却没有聚焦,一动不动,只偶然眨一下眼睛。

    唐瑾平静的坐着。

    宋慈的医术怎么样他并不知道,只看他以前能记住张景仲孙思邈而不知道宋慈就知道宋慈的医术不是两人这一个级别的,让宋慈闻名于世的是他极为高明的验尸手段。

    历史到了咸国这里有四千年了,四千年外科都发展不起来,原因是多样的。

    唐瑾以前也信中医,但生病只有西医看不好时,他才会去看中医。后来在老家感冒去诊所看病发现大夫墙上挂着的几百个白大褂合影,随口跟大夫聊了几句,才发现国家在扶持中医,连小诊所里都有中药柜了。

    那个老家诊所的大夫感叹,中医的没落有政策的影响,他原本是想学中医的后来各种原因只能学西医。

    唐瑾记得当时他说有些中药材对身体有很大的副作用,那个大夫问他哪个西药对身体没有副作用,反倒是把他问住了,接着对方说了一句话很是让他认同哪个行业的发展都是不断改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其实真的说来,很多中药的副作用都要比西药小的多。

    他跟这个大夫聊了几分钟,从这大夫的言语里,大概知道一件事国学这些年的失落以及失落的原因。

    说白了就是西医见效快中医见效慢,有些病非西医不可,再加之一些原因,中医就不被看好了。

    其实中西医各有优缺点。

    唐瑾身为一个男性,自然喜欢看各种战争片,国片的某种长盛不衰的战争剧看了很多,觉得在那个年代里,药品受制于人真的太让人郁闷了。

    如今他在了这里,中华的历史在这个朝代拐了个弯,他也想尽自己所能的让外科发展起来,哪怕得几十年才能慢慢看到成效。

    是以,他让秦大夫研究外科,也是一个双赢的事。

    只是没想到,秦大夫呆了一阵后还没反应过来,只是凭直觉说了一句专业的话来,让唐瑾不好意思起来。,,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