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九章树倒猢狲散

作品:《明天下

    第九十九章树倒猢狲散

    裁判一个人是不是有罪,只能是全民认可的律法。

    决定一个人是不是好人,只能通过道德来衡量。

    看一个社会到底好不好,要看少数人的权力是不是得到了保障。

    至于看一个政权是不是好的,一要看他的服务效率,二要看他的公平性。

    蓝田皇朝现在毫无疑问做不到以上几点。

    在云昭看来,蓝田皇朝的律法无疑是漏洞百出的,蓝田皇朝的政府无疑是老旧腐败的,不过,他只能做到这一步了,起码保证了大部分人的利益。

    没有让蓝田皇朝成为少部分人压榨大部分人的一个工具。

    蓝田皇朝现在的政策对于大财主是非常不友善的,但是,对于刚刚兴起的富户却非常的有利,不过呢,等这些人也成了超级富豪之后,立刻就会有很多枷锁套在他们的脖子上。

    能力大的人,危险性就越高,野心也就越大,这几乎是一定的。

    遇到这种人,朝廷必须将这个巨无霸一样的小皇朝给拆分掉,拆的越零碎越好,最好能平均的将财富分配到一个安全控制线之内。

    否则,即便是吃素的动物,在长成庞然大物之后,也会尝试一下吃肉的。

    云昭很讨厌吕不韦这种人,也很讨厌因为钱多就想着攫取更多权力的人。

    商人如果不愿意放弃他的财富彻底的进入政界,那么,他就不该沾染政务,任何政务都不能沾染,他必须是一个接受里长管辖的一个普通百姓。

    其实,历朝历代对超级富豪的态度都是这样的,甚至可以说,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从古代的石崇,到大明时期的沈万三,只要流露出一星半点对权力的兴趣,等待他们的都是皇帝闪亮的屠刀。

    他这样做是有恃无恐的。

    因为大明的商贾即便是再富裕,也必须留在大明,至于转移财产去别的国家的事情几乎不可能出现,假如出现了这对大明皇朝下属的监察部来说是一个绝好的发财机会。

    事实上,富户们又能去哪里呢

    就目前而言,唯一能选择的地方就是倭国

    问题是倭国的幕府大将军也在云昭这个皇帝的阴影下活的战战兢兢。

    大明对外的政策明显是不怎么友好的,在处理与领国事务的时候一向是简单粗暴的 很多时候,处理处理着,领国就不见了。

    蒙古是这样 清国是这样 朝鲜是这样 安南是这样,就连遥远的准噶尔以及满喇加也是如此。

    所以,大明在对付外人的时候很简单 灭国灭的经验很丰富 以至于发动了灭国之战的功臣,回国之后连接受皇帝赞赏的资格都没有。

    只有兵部与清吏司会在他们的履历上记录一下,如果被消灭的国家大一点的 可能会上一次蓝田日报除此无他。

    最难处理的事物全在国内。

    主要是处理国内事物的时候不能用军队 不能用团练 只有最极端的时候才会出动捕快

    人就是这样 用枪永远比用嘴更能说服人。

    朝廷结构性质的改变自然是要通过代表大会的 云昭跟这些人先吹吹风 免得他们不适应,毕竟,当旧官僚要比当新官员舒服的太多了。

    好在,这些人心中的火焰没有熄灭,调动起情绪之后 很容易做出一定的改变。

    改变的最好的人毫无疑问就是钱多多

    云昭快要爱死这个有时候愚蠢 有时候刁钻 有时候不识大体 有时候蛮不讲理的老婆了。

    在得知丈夫正在为天下粮价不断下跌开始烦恼的时候,她就主动召集了她麾下的所有能动用的力量,开始疯狂的消耗粮食。

    湖南 湖北的自梳女们早就变成了大明境内赫赫有名的大商贾,不论是在纺织,还是刺绣,亦或是养殖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随着钱多多一声令下,昔日这些没人要的女子迅速行动,在一个月之内就形成了决议,将她们的养殖场扩大了十倍不止,一时间,湖南,湖北的玉米,红薯,糜子,土豆,等等可以用做饲料的作物价格上涨了三成以上。

    她们之所以会这样做,纯粹是因为钱多多跟她们下了一个巨量的香肠订单。

    同样的,天底下的酿酒作坊在钱多多的策动下,也纷纷开始屯粮了,他们囤聚的粮食并不是拿来吃的,而是准备用来酿酒。

    当然,商人都是趋利的,他们之所以会主动拉升粮食价格,给自己增加成本的唯一原因,就是想通过钱多多来影响皇帝陛下,彻底,完全的开放酿酒管理条例。

    在这个条例中,酿酒作坊在酿酒的时候产量是有上限的,这个条例是蓝田皇朝在接管天下之初,为了防止过多的粮食被拿去酿酒,可以做出的限制性的条例。

    而今,时过境迁,酿酒商人们希望废黜这个条例。

    为此,他们做出了极大地努力。

    同时,钱多多还命令属于云氏的商队,在跟草原上的人进行贸易的时候,尽量使用粮食为结算单位。

    她这样做,对于云氏来说影响很大,可是,放到全天下,对粮食的价格影响并不大,不过,只要钱多多这样做了,全天下的商人就会跟进,最终给皇帝陛下一个完美的粮食价格。

    最让云昭满意的地方在于,粮食价格的飙升,全部来自于市场,而非政令。

    男人女人在年轻的时候在一起,基本上是女人在迁就男人,等到中年时候,基本上就成了男人迁就女人。

    所以,昨天晚上,夫妻两人兴致盎然的交流了一下,云昭表现很好

    早晨,韩陵山,钱少少联袂到访。

    云昭在暖房中接待了这两位重要的客人,还没有来得及寒暄,张国柱与徐五想也跟着来了。

    看着四个人相互鄙视的模样,今天注定什么话都谈不成了。

    本来以为,他们四个人会商量出一个谈话的先后顺序,可是,看着四个人争锋相对的样子,云昭干脆领着他们四个换上普通衣衫去燕京城闲逛。

    现如今,监察部与国相府之间的已经起了争端,这是云昭喜闻乐见的,所以呢,他当然不会在他们中间去充当什么和事佬。

    自从獬豸先生代表的法部,与国相府,监察部做了明确的切割之后,法部与国相府,监察部的交流就只有通过秘书监这一条通道了。

    如今的法部自成体系,统领大明皇朝九万六千七百余法官,只是埋头于案件的审判工作,在大明皇朝中悠然自得,逍遥的不能再逍遥了。

    韩陵山,钱少少这两位监察部的大佬,见到獬豸先生的日子过的如此舒坦,心中自然是不服气的,他们也想脱离国相府的监管,自成体系。

    獬豸当初发动的时候,打了张国柱一个措手不及,还以为獬豸先生之所以会这样做,纯粹是为了阐明律法的独立性,等到他发现獬豸先生居然把法部跟国相府之间的勾连全部切断之后,张国柱才明白獬豸先生到底要做什么。

    可惜,他发现的实在是太晚了,代表会举手表决之后,法部彻底与国相府分开了,再无上下统御的关系了。

    没有人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哪怕是张国柱也不肯,自从法部分离出去之后,人们对獬豸先生的称呼已经变成了法相

    在这种情况下,他如何能允许监察部再从国相府分离出去呢

    要知道,一旦监察部再退出去,国相府就再也没有门路去插手监察部的事物了。

    而监察部主要的监察对象就是全大明大大小小的官员,失去了这个权力,会让张国柱觉得自己万万全全被架空了。

    一个只能干事情的国相府,以后,在一些重要场合的话语权会大打折扣。

    这是权力之争,不管是韩陵山,还是张国柱都没有退缩的可能,不论他们之间的交情有多深厚,这个时候他们就是死敌。

    徐五想明白,自己在修建完铁路之后,一定会进国相府担任第一副国相的,因此,在这件事情上,与张国柱站在同一个战壕里,没有与韩陵山,钱少少媾和的立场。

    晚春的燕京城终于有了一些看头,主要是这座城市里栽种的槐树实在是太多了,此时此刻,正是槐花飘香的时节,整座城都被一股淡淡的香气所笼罩。

    大路是走不成了,这些路被兼任顺天府知府的张国柱挖的到处都是坑,好在,还有四通八达的小路可以供人们通行。

    每到一处工地,云昭都看的很仔细,从现场来看,官员们的规划还算合理,工匠,劳工们的工作也算的上勤勉,就是这一次修建上水,下水的工地上,雇佣了太多的人。

    张国柱见云昭在皱眉,就立刻道”全都是为了加快工程进度。“

    云昭看到工棚里堆积的粮食,又道“这一次还是拿粮食当工钱”

    徐五想道“陛下冬日来燕京的时候,微臣担心燕京存储的粮食不够,就特意从山东调运了五十万担的麦子,又通过运河调运来了五十万担的大米。

    结果,负责陛下安危得云杨不肯用燕京准备的粮食,还随军带来了大量的军粮,这就导致燕京的存粮太多了,趁着修建城市的机会,就放出去一些。”

    云昭听了徐五想的话,诡异的笑了一下,低声道“云杨如果不是朕在压制,你以为他们兵部还会受国相府控制吗

    看你们这个破窗户还能挺多长时间。

    挺住了,是你们的能力,挺不住,那就是你们能力不足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