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93【新官之火】

作品:《梦回大明春

    礼科。

    一位年轻给事中拍桌子大喊“朝会规矩怎可妄改,那王若虚一做尚书,便视大明祖制为儿戏。更改朝会之事,断不可予以通过”

    “不但要拦下来,还应该弹劾王若虚”另一位给事中也吼道。

    朱鸣阳感觉这些属下都是智障,想邀名买直也得选对目标啊,你弹劾王渊能捞到啥名声更何况,减少每月早朝次数,这是文武百官都乐意的事,礼科跳出来反对纯属放群嘲大招。

    “咳咳”朱鸣阳咳嗽一声。

    右给事中吴廉问道“朱掌科是何意见”

    朱鸣阳道“我觉得,应该放行。”

    “胡闹”

    吴廉指着朱鸣阳的鼻子“你与王若虚乃同年进士,难道便想趁机投靠于他你枉为礼科掌科,竟视礼制为无物,我定将你也一并弹劾了”

    单位三把手,指着单位一把手的鼻子,当着众多同僚的面破口大骂这便是六科

    他们骂起来毫无心理负担,因为一把手和三把手之间,既不是上下关系,也不是堂属关系。他们都是独立的言官,遇到事情可以单独奏报,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

    而且在张居正改革之前,六科不受内阁制约,他们直接对皇帝负责。

    内阁的票拟,有可能皇帝通过了,却被六科给打回去,因为违反了规章制度。六部的工作内容,也可能被六科问责,因为他们代表着皇帝。

    各部门的题奏本状,都由六科抄写成册,五日一送内阁;各部门奉旨处理的事件,也由六科负责督查,五天验收注销一次。

    他们不属于都察院,也不属于六部,更不属于内阁从本质上讲,六科才是皇帝的秘书机构,而内阁则是皇帝的顾问机构。

    谁若是穿越成晚明皇帝 第一步就该把六科从内阁剥离,通过六科来掌控内阁和六部。如果太监也不听话,那就再重用通政司 因为六科可走通政司途径 直接向皇帝汇报大小事务。

    “我懒得与你胡搅蛮缠。”朱鸣阳生气道。

    吴廉冷笑“定是被我说中了心思 你身为都给事中却想攀附权贵”

    “你便去弹劾吧。”朱鸣阳表情自若。

    一把手毕竟是一把手,拥有最终处理权。而三把手再看不顺眼,也只能上奏章弹劾 无法将王渊更改早朝的文件打回去。

    吴廉真没有看错 朱鸣阳的确打算投靠王渊。

    朱鸣阳是杨廷和提拔的言官,严格来说属于杨党,且多次上奏章弹劾王渊。

    但那又如何

    朱鸣阳是王渊的同年 当庶吉士的时候 宿舍跟王渊只隔一道墙。他身为礼科都给事中 现在投靠过去 王渊是肯定接纳的。

    而且不需要做得太明显 就事论事 严格办事,谁还能说他背叛恩主杨廷和

    做不做尚书,王渊的权柄变化不大。

    但做尚书之后,瞬间就不一样了,礼科都给事中竟也主动投靠

    有礼科都给事中配合 朝会改革议案顺利通过 改革之后情况如下

    大朝元旦、冬至、皇帝生日举行 为礼节性的朝会。

    朔望朝每月初一、十五举行 同样是礼节性朝会。

    早朝每月逢三、六、九举行,允许四方奏事。

    午朝每日举行,仅通政司、六科、守卫官、有重大军情者可奏事 主要商量军国大事。

    文武百官,激动得悄悄落泪,他们每月只需九天熬夜,其余时候都可以睡得踏踏实实了。当然,在高兴的同时,也少不了数落几句,埋怨王尚书不该如此草率就更改祖制。

    新官上任三把火嘛,王渊这第一把火,烧得还算笼络人心。

    第二把火,提倡节俭,从伙食方面入手。

    吃饭的事儿,归礼部精膳司管,又牵扯到太常寺、光禄寺和鸿胪寺,有死人饭、活动餐、招待餐之分。除了死人饭不能轻易改动,其他伙食标准都被王渊精简,虽让人很不爽却没法反对,谁还敢提倡奢侈不成

    第三把火,打击贪污

    趁着这次礼部人事调整,同乡进士兼好友田秋,被王渊弄来当礼部精膳司郎中。

    “彻查三寺厨役和账目。”王渊叮嘱道。

    田秋问道“一查到底”

    王渊说道“可捅上天,可插入地。”

    田秋笑言“怕是丢官的不少。”

    能不能捞好处,都用“油水”来比喻,而太常、光禄、鸿胪三寺那是真的有油水,他们管死人饭和活人饭啊

    捞钱捞到什么地步

    光禄寺、鸿胪寺接待藩邦使臣的时候,不但每盘菜装得少,且骨头比肉还多。还往酒里面掺水,饭全是冷的,以致“夷人到席,无可食用,全不举箸”。

    有位朝鲜使者,记载了他在大明参加招待宴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各国外宾还未入席,就来了一堆光禄寺的杂官佐吏,从桌前走过每人随手捞一份,等外宾上桌时已经空无一物。

    以上这些,都是低级官吏的贪污手段,更高级的寺正、寺丞之类,则从购货款和膳食物资里打算盘。

    更可怕的是有厨役,老百姓需要为政府宴会服役,还需要缴纳、出售肉、蛋、菜等物。官员贪墨、吏员偷盗之后,那些东西不见了怎么办全都推到纳户头上,说对方根本没把东西送来,逼得许多百姓倾家荡产。

    还有那些服厨役的,被太监和官员各种压迫,甚至是敲诈勒索,每年都有厨役户逃亡。太监和官员们,还让服厨役的百姓,免费给他们做私活,就跟军官役使军士是一个操作。

    王渊既然执掌礼部,礼部又兼管三寺膳食,当然要从民愤最大、且整治难度最小的地方着手

    朝廷给厨役编订有青册,类似赋役黄册,一式两份,分别放在光禄寺和礼部。

    田秋把青册翻开一统计,北京厨役竟有8000多人,仅次于宣德年间9000多人的巅峰。这是不正常的,弘治皇帝下令逐年减少厨役,朱厚照继位时只剩下六千多了,怎么反而涨了将近两千

    田秋从物理学院,借用二十个学生,由礼部支钱雇佣,让他们依据青册暗中走访探查。

    只用了几天,就查出一只老虎。

    尚膳监提督光禄寺太监梁恩,长期逼迫上千厨役百姓,给他自己造院子、种地和充任家仆。

    田秋回来找到王渊“王尚书,事关尚膳监,礼部无法处置。”

    王渊说道“将详情告之礼科,他们自会帮忙。”

    礼科都给事中朱鸣阳,立即带着一群喷子出动,把太监梁恩吓得不敢出宫。

    梁恩找到张永,普通跪下磕头,带着哭腔说“求督公做主”

    张永闭目养神道“弹劾你的是礼科,挑起此事的却是礼部。王二郎新官上任想放火,不巧烧到你头上,你只能自怨倒霉。咱家帮不得你,否则就是不给王二郎面子。这样,你主动送那些厨役回家,没人发放一些盘缠做补偿。再把你提督光禄寺以来,吃下的银子吐一些回来,再告病请辞就能回乡养老了。”

    梁恩张大了嘴巴,万般不情愿道“都把钱吐出来了,还得告病还乡”

    张永突然睁眼“王二郎是什么性格,你难道不晓得吗他就盼着你顽抗到底,正好可以杀鸡儆猴”

    梁恩失魂落魄离开,打算掏出大半家底儿保命。

    而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的大小官员,此时同样如坐针毡,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自寺正以下,有一个算一个,都绝对属于贪污者。更高级的寺卿和寺丞,反而有可能是清白的,因为他们平时不经手具体事务。

    正七品以上京官,王渊打算至少揪出十个来立威,七品以下会被彻查一堆。到时候,太常寺卿、光禄寺卿、鸿胪寺卿,全都得因此引咎辞职,只看皇帝是否同意他们辞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