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12章:出山

作品:《侯门嫡长孙

    归化十八年。

    雍山军事学院。

    经过这四年的时间,第一批的学员之中,雷霆、鹤临、濂沧三部的学员都已经通过了考核,被分派到各军中去了,仅顾远舟他们鸿鹄部三十六人还没有着落。

    雍山三年招生一次,在归化十七年时,复又招入了一批学员,只是人数更少了,拢共就一百人,亦是划分到四个学部,称四部的二期学员。

    顾远舟今年十七岁,四年的时光,将他雕琢成了一个丰姿奇秀,□□独超的翩翩少年。

    这四年里,他已经完全适应了这个时代的生活,在军事朝政上,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而他们鸿鹄部也通过了兵部的考评。

    不错,过了这四年的时间,顾远舟他们这一学部的学员,终于也要出山了。

    今番主持考评的,乃是新任的晋州军总督邓文。

    邓文出身世家,今年也不过四十多岁,在他们华朝的将军之中,算是比较年轻的了。

    此人治军严谨,手段果决,在军中声望极高,但有一点,这邓文素来以儒将自居,并不擅疆场厮杀,却是极富韬略,可谓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素有‘诡算’之称。

    也正是因为主持考评的乃是邓文,所以此番他们鸿鹄部的考评,武艺骑射所占比重不大。

    因而,顾远舟此次能通过考核,还算是比较走运的。

    ……

    雍京城,邓府。

    邓文手中拿着一纸文章,眉头紧蹙,心中不住的推演盘算。

    “军督,京中一切皆打点妥当,咱们即日便可动身前往晋州。”幕僚江淮轻叩门扉,走了进来说道。

    闻言,邓文回了回神,只点了点头,随即将手中的文章递了过去,说道:“敏淮,你来瞧瞧这一文章。”

    江淮愣了,下意识地接了过来。

    他也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文章,能引得曾经威震一方的‘诡算’将军邓文如此上心。

    抬起双目,只见文章开篇处“锐兵策”三个大字。

    锐兵么?

    江淮目色微动,随即接着往下看,然而越看眉头越紧,最后只剩下满目的惊诧。

    “军督,这……这是……”

    发现自己声音有些接不起来,江淮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下自己的心绪,而后问道:“敢问军督,这文章是何人所作?”

    “敏淮且先别问来由,只说此子所言可行否?”邓文目光灼灼地问。

    细细思量一番,江淮斟酌道:“虽是有些困难,但仍可一试。”

    此言一出,便见邓文眼中划过一缕失望之色,江淮生怕他畏难放弃,忙补充道:“若是能延揽此人效命于军督帐下,以军督之雅度心胸,淮以为一试也并无关大局。”

    邓文点了点头,叹声道:“敏淮所言不错,若此子果真能成此事,不仅是我晋州军,就是其他军伍,都能受益,如此一来,我华朝何惧蛮敌。”

    听了这话,江淮便知道邓文也是动了念头,随即也就放心下来。

    身为一个谙熟兵法谋略的幕僚,江淮自来眼光又毒又准。

    方才只一眼便看出,那文章所言之事乃是一强军妙策,只是不知何人向军督进献此文?

    不论是谁,必将是一惊才绝艳之辈,如此人物,若是到了军督帐下,必定地位超然。

    想到这里,江淮心中划过一丝钦羡,又问:“军督可准备延揽此人?若是如此,淮愿为军督分忧。”

    江淮跟随邓文多年,一直忠心辅佐,此刻虽然心有羡嫉,但也并未生出小人之心,作甚不智之举。

    “不必着急。”

    邓文却是摇了摇头,笑道:“此子乃雍山一学子,年岁尚小,容他先且磨练磨练性子。”

    “且本督新任晋州军,晋州那边到底是个什么情由还说不准,等再过两年再说吧。”

    此言一出,江淮亦是深深地点了点头。

    邓文乃是新提任的晋州军总督,虽是主持一方军权,但晋州那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还说不准,此番前去晋州,未必就能一番风顺的接管晋州军上下。

    只是让江淮没有想到的是,这锐兵之策居然是雍山的学子提出来的。

    心中惊叹,江淮也不吝称赞道:“不想雍山居然出了如此人物,看来果真不负其名。”

    “雍山学院,确实人才辈出。”

    邓文颔首笑道。

    

    雍山之上。

    因着已经通过考评,顾远舟等鸿鹄学部一期的学员们也即将离开雍山。

    天字号寝舍内,顾远舟、萧明珝几人都在拾掇自己的衣物书籍。

    经过这四年多的时间,他们这些出身非富即贵的少爷公子,早已摒弃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旧习,自己打理生活起居。

    “今次回去之后,说是再过一个月,赶着年前,兵部那边就能给出准信儿了。”

    早已整理好衣物的陆安衍闲得无聊,跑到顾远舟他们寝舍串门子,倚着门口说着他不知从哪里听来的小道消息。

    其实他们鸿鹄部这一期学员,大多出身不错。

    若真想打探分派事宜,是根本不费吹灰之力的。

    只是这些年来,大家都卯足了劲要好生干出一番事业,故而众人都憋着一口气,凡事尽量不依仗家里的势力。

    “你们到底是什么想法?”

    见着顾远舟跟萧明珝两人似乎毫不关心,陆安衍急了,复又问道。

    “你问这话等于没问。”

    萧明珝没好气地看了陆安衍一眼,叹气道:“我倒是想去幽州军,可也估摸着只能想想罢了,最后多半还是落在这附近了。”

    闻言,顾远舟也是一叹:“明珝说的对,我估摸着也是差不多的。”

    他们华朝一共有十大军团,其中四支为中央军拱卫京师,除了驻扎在雍京城郊的神武军、龙骧军之外,还有一支

    天策军驻扎在雍京城东边一百五十里的安庆府,另一只神策军在雍京北面两百里的乌石关。

    这四支中央军常年驻扎雍京附近,乃为他们华朝天子亲自掌控。

    除了这四支中央军之外,华朝还有六大地方军。

    分别为幽州军、晋州军、滇南军、冀州军、福州军和巴蜀军六支。

    其中幽州、冀州面北,戍守北疆,福州军驻扎在东南沿海一带,而滇南军则是常年驻扎滇南地区,牵制苗夷。此外,冀州军、巴蜀军都临近藩王封地,旨在监控镇压藩王势力。

    除了滇南军主帅由滇南节度使,也就是顾远舟的舅舅——温衡兼任之外,其余五支地方军的主帅,成为总督,亦唤军督。

    其中晋州军军督邓文,正是顾远舟他们鸿鹄学部的考核官。

    因而,顾远舟等人都曾在考核的时候动过心思,想要在这位邓军督跟前露脸,被邓文看中,从而分派到晋州军去。

    顾远舟等人虽是年轻,但也颇有自知之名。

    幽州、冀州两军皆是百战之师,而且又身兼抵御蛮族的重任,他们这些人纵然是想去,人家也未必收。

    而且,兵部那边在分派他们这一批学员之时,更可能是将他们留在雍京附近的中央军内。

    毕竟都是些勋贵豪门子弟,兵部也不敢捅马蜂窝,冒然就将这些世子少爷们送到最危险的北疆去。

    这一点,不仅是顾远舟,就是萧明珝都能看得出来。

    故而,对于他们来说,北疆是肯定不敢想的,便退而求其次,想着先去晋州,好歹先离开雍京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