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 42 章

作品:《相门千金

    陆士仪收起信件, 笑道:“鲁小姐可不是恶人, 她是个极其聪明有趣的女子。李骥这人自命清高,娶个妻子, 既要她家世好, 又要她温柔美貌,百依百顺,什么好处都想要占, 这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经过了萧家、鲁家,我倒要睁眼瞧瞧, 李骥最后能找个什么样的妻子。”

    绿梅道:“最好配个貌若无盐, 凶残蛮狠, 天天揍丈夫的泼辣女子, 这样才能把他牢牢的制服住!”

    陆士仪抚掌:“正该如此。”

    青桃拿了一张单子过来,“小姐,这是金珠小姐的嫁妆清单, 您看看, 还有什么缺的”

    这是陆士仪第一次操办婚礼, 其实也不大明白, 特地请了县尉夫人何氏过来帮忙,按照两百六十贯钱去准备嫁妆, 还给金珠买了一个叫小翠的丫头,最后剩下的钱留给她做压箱钱。至于韩家送过来的两百贯的聘礼,也一并给金珠带回去。

    婚礼前三日, 韩家送来了催妆礼,到了成婚的前一日,陆士仪与何氏带着金珠的嫁妆先去了韩家铺房,布置新房。

    韩家是开封县普通的乡绅人家,住一座两进的院子,前院韩老爷与韩母住,后院则住韩毅与金珠。

    陆士仪与何氏指挥人铺房时,有个年轻的女子从前院走过来,向她们行礼,“奴家给两位夫人请安!”

    她做姑娘家的装扮,样貌秀丽,衣着朴实,陆士仪等人有些诧异,韩毅是独生子,没听说还有兄弟姐妹,韩母指着女子介绍道:“这是老身娘家的远房侄女儿苗秀珠。”

    陆士仪笑道:“名字与金珠很像啊!”

    苗秀珠落落大方,指挥下人们忙前忙后。陆士仪挺喜欢她的,何氏将陆士仪拉到一边,悄声说:“看着苗姑娘也应当正是适婚的年纪,如何还没有出嫁,别是韩家留着给韩毅做小妾吧,千万不能有这样良家子出身的良妾,否则金珠就要吃亏了。”

    陆士仪横看竖看,觉得苗秀珠都不像是要做妾的人,不过知人知面不知心,为了金珠,她准备打探一番,于是问道:“苗姑娘多大了,可有定下亲事”

    苗秀珠爽朗地说:“我今年十九岁了,还没有定下亲事。”

    韩母解释道:“时人厚嫁成风,很多人家觉得秀珠家底太薄,故而耽误到现在。其实秀珠是个好姑娘,勤俭持家,女工极好,这些年她自己绣些屏风之类的绣品拿去卖,还攒了十来贯钱。我与老爷打算收秀珠为养女,为她备一些嫁妆,好好的把她发嫁出去。”

    陆士仪心里暗暗点头,这样看来,苗秀珠倒是一位值得人敬佩的女子,韩母为人也不错,遇到这样的婆母,金珠果真是个有福气的人。

    第二日就是正式婚礼的日子,开封县有专门承办婚礼的班子,乐队、克择官、司仪一应俱全。到了时辰,结亲队伍过来。由于宋父宋母不在,韩毅与金珠先向着庐州的方向拜了拜,才拜别陆士仪与宋淮,之后金珠上了轿子,韩毅骑着高头大马,带着新妇回家。

    陆士仪自嫁到宋家,金珠就一直陪着她,金珠的脾气合她的心意,突然就这么嫁了,反而觉得空荡荡的。宋淮同样如此,他说:“金珠在这开封县也住不了多久了,韩毅会授官,然后去外地做官。”

    “所以才有‘宦游’二字,”陆士仪接过他的话头,“一朝得中进士,最开始都是各地宦游,至少会过几年,甚至十几二十年才有可能会调到京城任职,而一旦失了圣心,或者因为其他的原因也有可能会左迁到偏远之地,就如我父亲与李简伯父。”

    宋淮大胆地搂着她的腰,道:“读书人大多都想着为官做宰,只有少部分人情愿做个田舍翁或教书先生,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好好走下去,士仪,咱们一直都在一起,就不会觉得难熬了。”

    陆士仪问道:“去哪儿都带着我吗”

    宋淮道:“是。”

    “如果你有一天被贬到岭南、琼州等地苦寒之地,怎么办特别是岭南,瘴气多,气候湿热,我听说很多左迁过去的官员都死在那里。”

    宋淮拍拍她的肩膀,“你放心,不会有这一天的。”宋淮自小苦读诗书,中进士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有普通文人都有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但对于他来说,第一则是保全自我,使妻儿无忧,第二才是尽心辅助君王,做一个好官,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宋淮是不会做的。

    出嫁女三朝回门,韩毅带着金珠回了娘家,金珠做妇人打扮,脸色红润,陆士仪带着她去了后院,笑道:“看你的神色,我觉得不必问韩毅待你好不好了!”

    金珠含羞带怯地点点头,声如蚊呐:“夫君他待我很好。”

    “那你婆母呢”

    “婆母是善心的人,对我很好,用饭时从不让我站在她身后服侍。”

    陆士仪只问了这两句就不知问什么了,其实说起夫妻、婆媳相处之道,她自己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还不清楚,也不知道该如何教导金珠,只能以二姐士柔的例子,说道:“不管怎么样,你自己要能立起来,不能凡事都退让委屈自己,你觉得不舒服的事情,不必勉强自己接受,可以与韩毅商议。韩毅若是不尊重你这个正妻,你可与你二哥说,不要自己偷偷忍着。”

    金珠眼睛红了,“我都知道了,嫂子,你待我真好,你的恩情,金珠一辈子都记得。”

    “别哭了,今日是喜庆的日子。”

    金珠擦干眼泪,道:“夫君授了太康县的县尉,过不了多久就要去赴任。”

    陆士仪喜道:“不错,太康县离着开封县不远,咱们以后还能时常见面。”

    金珠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离着哥嫂近一些才好。二嫂,我还有一件事情,想问问你的意思,婆母娘家远方的侄女秀珠,她父母双亡,寄养在韩家,我想为拿出十贯钱来给她做嫁妆,把她好好的嫁出去。”

    陆士仪探究的目光望着她,金珠忙说:“秀珠很自重,她与夫君几乎从来没有单独相处过,我只是同情她。之前我在家乡时,因为嫁妆的原因耽误,所以我想资助她。”

    “可以啊,你按自己的想法来吧。”</p>

    在有能力的前提下,帮助别人也不错,如果金珠今日跟她说,打算随便找个人把苗秀珠给嫁出去,陆士仪才会对她失望呢。

    ……

    韩毅是同进士出身,得了太康县县尉一职,至于陆士仪的表兄王固,在殿试中表现优异,文采飞扬,得了当今皇上的看重,破格被提拔为秘书省校书郎,掌雠校典籍。方夫人大宴宾客,请了陆士仪与宋淮前去参加宴会。

    对于母亲的做法,王固感到很头疼,道:“我并非是一甲之才,现在得了这个人人眼红的职位,更应当小心谨慎,低调做人才对。”

    方夫人不以为然,“想当年你曾祖父在时,王家在京中是何等的荣耀,门庭昌盛,宾客往来,车水马龙,后来你的祖父、父亲屡试不中,门庭才冷落下来。现在你这么有出息,就该让大家都知道,我们王家又重新起复了,回到了东京达官贵人的圈子。”

    王固道:“朝代更迭,连帝王家都不能延绵万世,更何况普通人家,能兴盛十年足矣。您自己看看,与曾祖父同朝的那些显宦人家,现在又在哪里”

    他拿起方夫人的宴请宾客的名录,划了好几家,然后交给方夫人,“就这几家吧,请亲朋故友过来吃个饭就行了。”

    方夫人见他把朝中有权势的几家人全部都划掉了,不满道:“这几家人结交一番,对你也是有好处的。”

    “不必了,我才刚进入仕途,攀附这些人没有好处,反而会连累我的名声。”

    方夫人不太敢违背儿子的意思,于是道:“你不愿意就算了,这是这个枢密副使张家还是留着吧,张大人的侄女张乔待字闺中,娘见过一面觉得挺好的。”

    王幼玉正好进来,听到这话,道:“娘,张乔刁蛮又任性,您怎么就这么想不开要娶个媳妇回来气自己”

    方夫人被女儿的话气倒了,“你这孩子,真是的!”

    王幼玉道:“咱们家这几年不在东京,不太清楚情况,你就该多方打听才行,只听媒人一张口,麻子都能说成是美女。许惠与士仪都与我说了张乔的脾气差,而且去年的时候,张乔的伯父还想把她许配给宋淮,宋淮给拒绝了。哥哥进士出身,有大好的前途,何必与张家混在一起,张家又不是正统文人之家,只不过凭着伺候皇上得力,才被封为枢密副使的。”

    她噼里啪啦说了一大通话,方夫人看着这两个儿女,心绪复杂,撑着头,觉得一阵无力,挥挥手,“你们出去吧。”

    出了门,王固笑道:“幼玉,你的口齿越大伶俐,日后许兄必定说不过你。”

    王幼玉脸红了红,忍不住悄声说:“许攸说以后都会让着我,才不会与我争什么呢。”

    王固突然眉头皱起来,想起方夫人刚才颓丧的样子,说:“母亲如今太过急功近利了,我实在不喜,只能违背她的意愿,实在非我所愿。”

    王幼玉看了兄长一眼,道:“哥哥,难怪你与士仪姐婚事不成的,我觉得你以后的妻子还得是母亲满意的。”

    提到伤心事,王固的语气低落下来,“母亲不同意,我也没有办法,我本想着考中进士后,再求着母亲向陆家求情,可是人算不如天算。”

    王幼玉叹气,“你说的也对,忤逆父母一罪就能将人压死,还能怎么办呢,想开些吧!”

    就在王家宴会的前一日,宫里突然传了消息出来,不到半岁的皇太子突然发高热,夭折了。发生这样全国哀悼的大事,王家的宴会自然是办不成了。

    陆士仪得到这个消息时,心里说不上是啥感觉,毕竟皇家的事情离她太远。不过宫里时常有风声传出来,皇太子身子柔弱,时常患病,这年头,即使是富贵人家的小孩子也时常夭折。

    青桃道:“奴婢在家时,常听老人们说,小孩子要贱养,才养得活,养的太精细的孩子反而容易夭折。”

    陆士仪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皇上早就过了不惑之年,才得了这么一个儿子,那真是如珠如宝去养了,谁知却还是去了。

    绿梅道:“奴婢到觉得,都是萧贵妃霸占着皇上,皇上只宠她一人,其他人就没什么机会生子了。”

    皇太子是萧贵妃生的,如今皇太子没了,除非萧氏再生一个出来,否则萧家就没什么戏了,陆士仪是不希望萧贵妃得势的,她说:“我爹阻止贵妃之父升迁,萧家痛恨陆家,如今萧家没了太子,或许父亲还有机会回朝。”

    至于大梁继承人的问题,那是极好解决的,皇帝还有齐王、陈王、赵王三个亲兄弟,侄子也有好几个,大梁不愁后继无人。

    太子去世,皇帝悲痛不止,辍朝三日,并令民间三个月禁止宴饮歌舞婚嫁。萧贵妃哭的死去活来,怎么样都劝不住,最后因为哀伤过度,卧病在床。皇帝特地命三品以上的诰命夫人进宫劝慰萧贵妃。萧贵妃根本不见,把人晾在景福殿大厅,众人摄于天威,敢怒不敢言。

    萧母与萧美仙进宫探望萧贵妃,见她躺在床上,眼神呆呆的,如同活死人一般。萧母哭诉女儿苦命。

    萧美仙心里却有了别的想法,本朝高祖过世后,传位于高祖之弟太宗,既然有兄终弟及的祖例,那么她的丈夫齐王也是有可能成为皇太弟,而且齐王与皇上都是太后所出,一母同胞,若有太后的支持,齐王当皇太弟的希望非常大。

    齐王内宠很多,萧美仙与齐王夫妻关系一般,但为了两人的共同利益,近一段时间,两人的关系奇迹般的好起来。萧美仙看着姐姐,脑海中却在想自己若是穿上皇后的礼服那该是何等的雍容华贵!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继续双更走起,大家晚安,明天见。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逢考必过 30瓶;凉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