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第 82 章

作品:《相门千金

    魏陶的话说到赵策心里, 东京仿若一个空城,而且金军可能随时都会反攻回来, 他们虽然带着一万左右的义军, 但是缺钱少粮,军队的士气低迷,根本不可能是金军的对手,只能先找一个安稳的地方先安顿下来, 应天府富庶, 长江天险,不失为一个好的去处。

    赵策问宋淮:“子平, 你是什么意思”

    宋淮的目光一直盯在地图上,他说:“应天府不错,应天府北靠长江, 金军来自草原, 不识水性,依靠长江屏障, 只要我们加强操练水军, 在与金军作战时就有优势。”

    魏陶连连点头,“我也是这个意思, 我们的军队正面与金军对抗, 优势不大。”

    赵策颔首,“那就定应天府吧。”

    魏陶笑道:“等到了应天府后,打出楚王殿下您的名头,天下群雄定然会云集应天府, 听您的号召。”

    宋淮皱眉,“楚王毕竟名不正言不顺,那些将军义士们未必会服从你,现在皇上被金人带回来上京,国不可一日无君,须得早立皇帝,方可重新组织朝廷,稳定军心、民心。”

    赵策忙说:“我把张宰相召过来,问问他,看看皇上是否还有子嗣尚在东京,若是有的话,我们推立他为君王。”

    宋淮道:“金军按照宗室名录的记载,将东京城里的皇室、嫔妃,宗室亲王等人全部掳走,两个皇子虽然年岁幼小,但也被金人一同掳走。”

    他想起这些天在东京的所见所闻,心里直冒寒气,大梁堂堂公主被送去伺候金国皇子,其他的郡主、嫔妃、官夫人、宫女,甚至东京城普通的民女也被送去金营被人糟蹋,他不敢想象,若是独留陆士仪在东京,会发生什么事情。

    魏陶望向赵策,恳切地说:“楚王殿下,您是哲宗皇帝的亲子,大梁皇室的嫡亲血脉,希望您以大梁为重,尽快登基。”

    魏陶心里都喜疯了,他在相州知州的位置上做了好几年,升迁无望,本以为官运到头了,但如今居然押对宝了,权势荣华指日可待。

    他的眼里藏都藏不住精光,宋淮看在眼里,心里有数。

    赵策没有如魏陶所料,顺水推舟地答应登基,他谦虚地推辞,“不可,不可,只要天下的义军都聚集,一定可以打败金人,将皇上接回来。我名不正言不顺,哪里有什么资格继承皇位”

    魏陶急了,大声道:“殿下,金军厉害,想要接回皇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梁若是没有了君王,必定会乱,到时候其他义军,反贼各立山头,混战不堪,民不聊生啊,大梁百年的基业就会毁于一旦,你该如何向祖宗交代”

    赵策还是不肯答应:“不行,不行,皇上尚且在世,这样不好。而且拥立我登基的只有你们两人,其他人若是不同意怎么办”

    宋淮敏锐地听出了他话的意思,重点不是在第一句上,而是落在第二句上面,他便说:“楚王殿下,登基之事待去应天府后再商议,到时候义军云集,我相信该怎么做,大家自会清楚。”

    魏陶说得对,赵策登基不管对大梁,对百姓来说都是好事,但是他毕竟不是正统,他不可能自己立自己为皇帝,宋淮与魏陶官位低,由他们要推立更加不合适,等到了应天府,各路的勤王军到了后,由德高望重、深得大梁军民信重的李简举荐、推立是合适不过的了,必定能得到天下人的支持。

    他将自己所想一一说给赵策与魏陶听,两人频频点头,赵策道:“我今日就派人给李简将军送信,让他赴应天府与我汇合。”

    魏陶则说:“那么事不宜迟,我去传令军队整装,明日一早启程赴应天府。”

    三人商议一些行军的事情时,侍从来报:“回楚王殿下,两位大人,张邦昌求见。”

    魏陶不屑地撇了撇嘴。张邦昌此人,乃是大梁宰相,孙世奉辞官后的接替人选,他如今还有另一重身份,大陈国的皇帝。金军北撤时,改梁为陈,将张邦昌认命为皇帝,其实不过是金国的傀儡皇帝罢了,事事听命与金国。但这人身为人臣,一直谨慎本分,不敢以皇帝自称,自赵策一行人来到东京后,更是恭谦至极,但他投降过金国,而且还当了皇帝,虽然不是自愿,大义有亏,赵策极不喜他,听说他过来,不耐烦道:“他过来还有什么好说的,让他走吧。”

    侍从正准备离开,宋淮劝道:“可能是确实有事情,殿下,我们对这段日子东京的发生事情毕竟没有他知道得多。”

    赵策道:“那就让他进来吧,我倒要看看他想说什么。”</p>

    张邦昌不是一人进来的,身后还跟着一顶两人抬的轿子,拜见过赵策后,他拉开帘子,道:“楚王殿下在此,皇后娘娘您请出来吧。”

    皇后娘娘萧美仙不是已经跟着皇上北狩了吗,这个皇后是谁只见轿子里缓缓出来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妪,老妪抬起头,望着楚王,老泪纵横,唤了一声:“策儿!”赫然就是田皇后。

    赵策上前两步,扶着她的手臂,“皇伯母!”宋淮、魏陶两个给田皇后行礼,“臣参见皇后娘娘!”

    田皇后道:“两位请起,不必多礼。”

    众人将田皇后送到内室,赵策关切地问长问短,田皇后深深叹气,“先帝过世后,老身住在永宁殿,后来永宁殿失火,老身不得已避居东京城外的清慈庵,昨日老身出门打水,听人说起楚王大军已至东京,因此才过来相见。”

    田皇后穿着一身灰色缁衣,身形消瘦极了,杵着拐杖,佝偻着身子,不到五十岁,看着却仿佛是六七十岁的老妪一般。她失宠多年,虽说勉强保住了后位,但自此就不在出殿,然而在萧贵妃手下日子难过,甚至有时候连基本的供应都不足。齐王登基后,更是忘了她,根本不提将她封为太后的事情,只把田皇后迁居到了皇宫里一处破旧的宫殿。

    田皇后道:“金军搜查到了清慈庵,老身当时病得迷迷糊糊,庵里的人大部分都逃跑了,只剩几个年纪大的,可能是金军以为我要死了,就没有将我押走,我也以为自己活不了了,但庵里的老尼采了草药熬汤,我喝过之后最终还是挺过来。”

    赵策道:“这是不幸中的大幸了,皇伯母,我已决定明日带大军前去应天府,您与我一同离开这里,日后我必定会好好孝顺您。”

    魏陶忙去几个侍女过来侍奉田皇后,赵策安抚道:“您好好歇息,我的夫人周氏也在这里,之后我让她来陪伴您。”

    田皇后擦擦眼泪,道:“好,好。”

    赵策与宋淮告辞出来,赵策感叹道:“再没想到竟能遇到皇伯母,她看来是吃了许多苦头。”

    自田皇后来之后,宋淮一直没大说话,赵策问道:“子平,你怎么了,实在担心陆夫人吗你放心,她现在应天府很安全,等我们去了应天府后,你就能够与团聚了。”

    宋淮摇摇头,道:“内子到应天府后写信过来,我不是担心她。”他突然停住脚步,面向赵策说,“赵兄,眼下就有个名正言顺登基的机会,不必再等到去应天府了。”

    赵策寻思起来,突然眼睛一亮,“你是说,皇伯母”

    “对,田皇后是先帝的皇后,虽然失宠居于冷宫,甚至没有被封为太后,但在世人眼里她就是皇后,让她下诏册立新帝,如此一来,赵兄你就名正言顺了。你让周夫人今日就跟田皇后去说,晓以大义,她一定会同意的,有了她的诏书,之后才好行事。”

    “大善!”困扰赵策很久的问题终于得以解决,他一刻也不愿意等,“我现在就去办这事。”

    周婉很轻易地说服了田皇后,田皇后当即写了册立新帝的诏书交给赵策。赵策得到诏书后,虽然没有举行登基大典,但众人已经开始改后称呼其为“皇上”。

    众人快马加鞭,赶了几日的路,终于到了应天府,应天府尹江敏中将新帝迎进应天府,暂时安置在应天府衙中。

    宋淮现在的职位已经不是翰林了,赵策继位后,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兼御营使,他军务繁忙,到应天府后,他先将军队安置好,之后就立刻去了陆士仪的姑母家。

    陆士仪抱着廷璇出来见他,廷璇见到这个又黑又瘦的父亲仿佛不认识了一般,不肯让宋淮抱,还裂开嘴巴哭起来,陆士仪让奶娘把女儿抱下去哄。陆士仪的姑母贴心地带着人离开,把屋子让给他们单独说话。

    宋淮盯着陆士仪看了半响,陆士仪咬着嘴唇,然后问道:“不认识我了吗”她突然扑到宋淮的怀里,紧紧地搂住他,“幸好你回来了!”

    宋淮闭着眼睛,将下巴轻轻搁在她的头顶上,轻声说:“我回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赵策刚开始不愿意当皇帝不是迂腐哈,古代人讲究谦逊,大多事情都要推拒三遍才答应,表示自己不得已,尤其是这种不算是名正言顺当皇帝的事情,赵匡胤黄袍加身时都假意拒绝,弄得好像是被逼无奈之下勉为其难。而且他继位后,还心虚,所以对周世宗的后代还算可以,再就是使劲限制武官,担心人家跟他一样了。。。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