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4章 出现转机

作品:《妙手千金

    棠梨在老君观忙了一日, 送走最后一位病人, 棠梨侧头往外看了看, 天色虽有些暗了下来, 却并不太晚,不禁道“今儿倒是早。”

    甘草过来收拾东西, 听见这话遂道“要不是劲节先生一早就吩咐了清风明月, 想来您便是一宿不睡, 也是瞧不完的,如今您叶神医可是声名远播。”

    声名远播?棠梨摇头失笑“怎么听着这么邪乎呢?”

    甘草道“这算什么, 外头传的才邪乎呢。”

    棠梨“这都神医了, 还能传的怎么邪乎?”

    甘草“外头都说是天上的玉皇大帝, 不忍见咱们岳州的百姓被疾病所苦, 故此大发慈悲,遣了天上的药王转世投胎来凡间行医救人。”

    棠梨纳闷的道“这个跟我有什么干系?”

    甘草“这说的可不就是您吗。”

    棠梨愣了愣,不觉好笑“我都不知道, 自己是神仙转世投胎的。”

    梅婆婆道“ 您不是神仙姑娘是菩萨, 心肠慈悲, 见不得人家生病。”

    棠梨“这才是越说越邪乎了,我呀既不是神仙也不是菩萨, 我是大夫,大夫生来便是给人医病的。”

    正说着, 便听劲节先生道“说的好, 大夫生来便是医病的, 若是我大梁多些叶大夫这样的医者, 正是百姓之福了。”

    棠梨却道“在下倒希望天下无医。”

    劲节先生愣了愣“天下无医?”

    棠梨“天下无病自然便天下无医了。”

    劲节先生恍然“是了,天下无病自然便无医了,虽然都知不可能,但能说出这样的话,足见胸怀,即便医术高明,却宁可天下无医,这便是大医胸怀,看来大医并不在年纪,那些七老八十皓首耄耋的老大夫,穷尽一生钻研医道,最终也只是庸医,并非不用心,而是这胸怀上便落了下乘,自然也成不了大医国手。

    劲节先生躬身一礼“叶神医大医胸怀,实令人敬佩。”

    棠梨忙侧身避过“便是医道上,您老也是前辈,这礼晚辈万万受不得。”

    劲节先生摇头“有道是学无长幼达者为先,虽贫道年纪长些,可医道上却远不如叶大夫。”

    棠梨生怕这老道再说下去,自己真成前辈了,遂道“时辰不早,恐家中惦记,这便回了。”说着让甘草提了药箱子走了。

    劲节先生不免摇头失笑“这么瞧着倒像个毛头小子了。”

    后面的余星阑低声道“师傅您还未瞧出来不成?”

    劲节先生疑惑的道“瞧出什么?”

    余星阑“师傅聪明一世怎么这事儿上却糊涂起来了,您想想当初她为何来老君观,那时候应不是来坐诊行医的吧。”

    余星阑这么一问,劲节先生倒是想起来了,是啊,当日这棠公子一来,便救了自己的命,也因此欠了她个人情,后来自己才配合她收了余星阑这个便宜弟子,然后便是给常府的小公子看病,常老爷捐银子重修了老君观,这倒不奇怪,毕竟治好了常府的小公子,可他揽下济民堂的事就令人想不通了,常老爷可是岳州首富,是商人,这商人再有慈悲心也是利字当头,可这济民堂却是为了百姓谋生计,无利可图,便做成了,名声也不是他的,无利无名,常老爷图什么?

    说到名声,劲节先生倒是想到了一个可能,济民堂是为了百姓,是好事,是善事,也是一桩最拿得出手的政绩,若竹山县的济民堂成了,百姓得了实惠之余,最大的获益者便是新任的竹山县知县叶全章了。

    等等,不禁看向余星阑“叶神医跟叶知县莫非有亲?”

    余星阑“岂止有亲,师傅可知叶知县膝下只有一位千金,年方十六。”

    劲节先生何等聪明,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哪还有不明白的,想想自己当真是老眼昏花,竟让个丫头给糊弄了,难怪她生的如此模样,把个吴玖都招来了,而这件事大约只有自己不知底细。

    想到此,有些不满“既知道怎么不说?”

    余星阑挠挠头“师傅,我以为您知道呢。”

    劲节先生没好气的道“你不说,我如何能知道。”

    余星阑“她当初来老君观就是冲着师傅您来的。”

    劲节先生“我说她好端端的跑老君观来做什么,原来是为了叶知县,有如此一位不同凡响的女儿,叶知县倒真是好福气。”

    怪不得那秦县丞不时就往老君观跑呢,说是跟自己下棋,话里话外问的却是竹山县的事情,劲节先生虽不想掺和政务,却若对百姓有利,也是一桩好事,便也会点拨一二,如今看来,这一切都是那丫头为他爹铺的路啊,自己既已知道,便不能置身事外了,况,知道棠梨的身份之后,劲节先生忽有个感觉,或许这一次有机会除去危害已久的三害,还岳州百姓一个太平的鱼米之乡。

    劲节先生之所以有这种感觉,并非胡思乱想,而是有其缘由的,这岳州三害,瘟疫,水寇,猪婆龙,叶棠梨是神医,她高明的医术,劲节先生亲身领教过多次,劲节先生甚至认为,便大梁所有的大夫都算上,也不会有比叶棠梨医术更高的了,若说这能治疫病的舌她其谁,而猪婆龙跟水寇相比疫病要容易一些,水寇贪财以利诱之,去捉猪婆龙,这鹬蚌相争,必是两败俱伤的结果,待那时官府再出兵清缴便能以逸待劳。

    而官府出兵却着实不易,岳州虽有驻守的兵营水寨,却直属兵部,并不受地方节制,便是岳州的布政使叶全丰,若无谕旨也调不动一兵一卒。

    那些水寇在岳州盘踞多年,心狠手辣,狡猾非常,大都是亡命之徒,若想清缴必须调兵,听常老爷提过,齐王殿下的顽疾也是叶神医出手治好的,以齐王的性情,这份人情必要还的,而齐王不仅是皇叔也曾是带兵的大将军,军营之中颇有威望。

    那水寨中的守将的确不买叶全丰的账,可若齐王殿下开口,必会言听计从,本来极难办到的事,却因一个叶棠里出现了转机,凑齐了天时地利人和,那些水寇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