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8章 镇海

作品:《水浒新秩序

    辽国苏州,安复军节度使司衙门。

    “小人霞底见过徐将军老爷”

    阮小七亲自带船接霞底部来苏州后,这个奚人首领就懵了圈。

    苏州的安全稳定超出了霞底的想象,不说境内的男耕女织,

    仅仅是接部族搬家的水师,就让整个镇海府如临大敌,乖乖的放霞底部走人。

    安复军管理模式的复杂程度也超出想象。

    节度使蒲离卜他没资格见,节度使以下有大权在握的长史他能理解。

    但长史之上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徐将军,他就完全搞不明白了。

    不明白归不明白,人在屋檐下,多磕头少说话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起来吧,坐”

    杨喜应声搬来一个小方凳。

    徐泽的气场比霞底之前见过的赵长史还要强好多。

    霞底起身坐下后,只敢坐上小半边屁股,腰挺的笔直,生怕应对出错招来祸患。

    “听赵长史讲,镇海府如今形势很乱,你知道多少”

    霞底之前跟赵遹说过镇海府的情况,但慎重起见,徐泽决定再问一次。

    通常,一个人再怎么会说谎,前后两次的回答也会有破绽。

    而且,徐泽和赵遹关注点各有侧重,多问一次,了解的信息更全面,更有利于决策。

    霞底不确定这位徐老爷想听那部分,只能想到哪讲到哪。

    “镇海府只有平南县一个县,具体人数,小人不太清楚,估计快有三万人。”

    徐泽有些纳闷,问“镇海府应该比苏州更冷,只有一县,为何能养这么多人”

    “小人,小人”

    霞底只是一个见识不大的小部首领,哪能回答的上来。

    正要说不知道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这几日部族天天累死累活地开荒。

    “应该是镇海府水土更好,小人部族也种地,镇海府水量足,土质也比安复军肥。”

    徐泽点点头,应该是这个理由,农业开发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以此时的生产力,靠民间自发的开发,要将绵延数百里的荒地变成适于耕种的农田,通常都是以百年为期。

    镇海府虽然只辖一县,却是辽国“五京六府”之一后来又增加了兴中府一府,比军州苏州人口更多,也很正常。

    “你知不知道平南铁矿有多少人”

    镇海府有铁矿,而且还是优质的浅表铁矿,正是知道了这个消息,才让徐泽动了染指其地的心思。

    “应该有千多人。”

    霞底也拿不定,不敢瞎讲。

    “小人的部族离铁矿有些远,不太清楚,只知道有一个汉人村落专门为官府炼铁。”

    徐泽心中差不多有了决定,问道“镇海府有多少驻军”

    “听说有一千,但阮营正来接小人部族搬家的时候,镇海府关了城门防守,城墙上的守军很少,估计五百都不到。”

    霞底担心情况有变,又补充道“过了好些天,镇海府应该早就被贼人占了,这数字应该做不了准。”

    辽国的常备军本来就很少,多了也养不起。

    一般都是要打仗时才临时征召,真正遇到危险,征召两三千人很轻松,防御能力并不差。

    镇海府不是辽东的防御重心,兵力这么少很正常。

    辽国又不是大宋,即便是大宋,也不可能一个三万人的县养几千兵。

    “好,你先回去吧。要抓紧时间开荒,今年能不能吃饱肚子,就看这段时间卖不卖力了。”

    霞底有些郁闷的退了回去,其实他更想为同舟社的军队喂马造车。

    毕竟,对奚人来说,这些技能比种地更专业。

    但现在整个苏州都在开荒养地,明眼人也能看出,辽东都乱了,等仗打起来,粮食最金贵,有再好的手艺,换不来粮食照样要饿死。

    徐泽倒是考虑过让奚人发挥专业特长,只是路要一步一步走。

    统治异国的传统势力范围,既要大刀阔斧,又要潜移默化,慢不得也急不得。

    如霞底类似的部族,苏州还有不少,最基层的社会组织和动员,必须依托其首领,既减弱了官府动员力,也留下动乱的风险和隐患。

    其实,即便在大宋,也有很多史家村和康家庄这样宗族势力强大的村庄,官府照样不能有效管控。

    想着一来就野蛮拆散他们,只可能把事情搞砸。

    当务之急是开荒种粮,实现一年内粮食自足的目标。

    等这步走过了,军队多打几仗,彻底稳定人心,建立新官府威慑力后,再逐步对社会结构进行深入的改革。

    到那时,拿出丰富的社会分工和其他福利手段,逐步瓦解这些部族,效果要比生硬的人为分割强很多当然,前提是这些部族足够小,能慢慢消化。

    “社首”

    霞底退出后,赵遹和吴用从里间走了出来。

    赵遹自从跟徐泽确认了女儿的亲事后,便严守上下之礼,再不称呼徐泽表字,徐泽知其心思,也不勉强。

    徐泽问二人道“这霞底说的话有几分属实”

    吴用潜伏安复军几年,不光收集了苏州的情况,对辽东各地,尤其是辽东南部地区的信息也有很深的了解。

    “属下以为,大致可信。”

    徐泽看向赵遹,后者抚须点头,示意表示赞成。

    “那你们的意思是赞成出兵了,说说理由”

    安复军有辽东南部地图,徐泽嫌其过于粗糙,根据后世的记忆,自己画了一张,又让吴用参照这几年掌握的信息再完善,相对准确很多。

    吴用展开地图,道“根据斥候营传来的情报,镇海府刚刚被高永昌拿下,其城内必然人心不稳,正是混乱之际,此时出兵,占有天时和人和。”

    “且,辽阳府高永昌手中兵马有限,正全力防备在西、北两面的辽国大军,对南部州县实际无力控制,还要他们出钱粮支援北线,二者之间必有矛盾。”

    “就算我们兵围镇海,辽阳府也不可能抽出一兵一卒来援,这一仗,我们可以打的很从容,守军却没有希望,很有可能不战而下。”

    “从地形上看,辽阳府以南形同一个三角锥子,地势上,中部千山山脉从北到南隆起,自然隔绝东西。”

    “苏州和顺化城处在锥尖位置,我们据有此地,易守却难攻,待金人南下,固然可以少很多压力,但日后想要进取,也会多很多麻烦。”

    “镇海府处于锥子东部的中段位置,控制此地后,北望穆州,庄河入海口以外,还有岛屿若干,适宜驻泊水师,进而辐射至保州。”

    “如此以来,锥子的整个东线便尽在同舟社的兵威之下,取一点而得一线,战略上必取。”

    “即便日后金人南下,我们水师来去自如处处可以用兵,随时能威胁其粮道,以金人有限的兵力,在面对辽人大军和镇海府之间,很容易做出选择。”

    “只要我们不打辽阳府的主意,金人就不可能和我们硬耗,甚至还会想办法羁縻我们,以腾出兵力和辽人大战。”

    “而且,镇海府人口相对多,农业基础好,比苏州更易于立足,还有丰富矿产,正是同舟社当前发展的所需。”

    徐泽问“镇海府有庄河向西直通辰州,沿线地势和道路情况如何”

    “属下曾经特意寻当地人核实过,庄河流经的高山多在数百丈,未通道路,人能行,大军却难通过,只要在险要处设一巡检寨,可保无虞。”

    听完吴用的建议,徐泽又问赵遹道“光勋兄,你的意见”

    赵遹知道徐泽心中早有定计,征求自己和吴用的意见,既是完善方案,也是考校二人眼光。

    “高永昌虽占据辽东大部,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人军事才能有限,更无半点战略眼光,最终成不了事。”

    “被辽阳府隔绝的南部各州县自保不能,即便委身投逆,也是被逼无奈。”

    “同舟社既然打着帮助辽国定国平乱的口号而来,就不能割据苏州一地。”

    “不管是出于向北拓展安全防线的需要,还是扩大在辽人中的影响力,我们都必须主动出击,与高永昌的贼军真刀真枪打几仗。”

    “一旦取下镇海府,收复失地,赶跑了高永昌的贼军,对于辽阳府以南坚持不降逆贼的辽人来说,就是最大的帮助和鼓舞。”

    “哪怕这些城池不成我们的情,日后金人南下,有这些抵抗力量的的存在,也会让他们多很多波折。”

    “纷争不断,大战不休的辽国和金国,才符合同舟社的利益。”

    “好”

    徐泽主意已定,道“我之前的想法,还是太保守了”

    s呃,就这会功夫,“糖葫芦沾牙”又晋升为新舵主。

    一天内更新八千多字,感觉脑子被掏空,真好羡慕触手怪大神们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