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5章 一下衰落

作品:《跨界商明

    自以为这次求和大明朝廷果然迂腐开局顺利,接下来就是讨论后金向后退让多少的问题。他自己虽也随着后金会过一段时间苦日子,但希望仍然有的。

    比如金军这时仅靠武勇不可能了,但可以与明军一样用火枪的。有了火枪再过十年后金可能还会兴起,而大明这次取胜后不思进取十年后仍然不能挡住后金进攻的。

    心里复生希望的范文程不顾辛苦早行晚歇匆促赶到京城,却在城门口被通政司小吏挡下了。给了他朝廷的条件后说如答应可以进城签字,不答应则向后转,本来朝廷会处决他的,考虑让他回去告诉后金诸人才未动手。

    听了此话范文程才知事情并未如他之前所想的那么简单,再看大明朝廷拟定的条件一看就知道,这条件后金诸人绝对不可能会同意的。

    如此一来明军与金军还要在辽东大打出手,而金军按之前虽然可以对抗现在辽东的明军包括毛文龙的部队,这时士气低落只怕会改成处在下风了。

    而且是明军还有那支新军在,不用说新军战斗力多少强捍,就算是过来五万人形势也马上彻底改变。这已经很为难了,可大明的条件实际上对努尔哈赤族群外的人是有好处的,只怕这些人知道后会内部不稳的。

    因而范文程看到大明朝廷的条件根本不曾思考,转身就再次尽快回沈阳。回到沈阳见到了大明朝廷的条件豪格与阿济格等人暴跳如雷,可代善只是叹息一声。

    原因乃是之前对大明连连追杀虽爽,一旦失败别人也不一定肯轻易放过。求和本来冀望侥幸失败也是正常,只有后金后面该怎么办真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答应不可能就硬顶一下试试再说。

    求和不成明军也没有马上进攻,后金在前线早已向后撤了一些。比如在金军大规模入侵京师之时,在辽东后金方面仍然是将各旗的老弱及奴隶也抽调出来驻守与关宁明军、毛文龙部队的前线营寨,还有一些比较精锐的兵力甚至是就驻扎在锦州及毛文龙沿海堡垒带近处,保持攻势作战态势。

    这或者可以说有一些虚张声势,但真拆穿了不论关宁明军与毛文龙军也无力击败已经大为削弱的金军。历史上金军几次入侵京师关宁军只是坐视而已,不过历史上毛文龙却是被袁崇焕杀了,不然毛文龙的人马会否发起反攻还不清楚。

    不过这一次关宁军比历史上兵力少了一些,后金可以抽出一部分原来防备关宁军的兵力,加强对毛文龙的防线。可是金军在京师地区大败到差点儿无人逃走,最后逃回的二三万人马虽说看起来加强了辽东现有力量,实际上这时对关宁军及毛文龙军的攻势作战态势根本维持不下去了。

    首先金军大败影响了士气,暴露了它这时虚张声势的本质。反过来关宁明军与毛文龙的东江军虽不是自己打败金军也是士气大憎,因为过去他们败给的是后金主力,这时面对的大部分是后金二三线军队了。

    再说他们还将有新军的支援,所以在辽东仅是现在的明军、金军双方气势完全掉了个。而且是后军还无法维持目前的军队规模,为什么呢原来它为了二线作战将八旗所有的十三四岁到五六十岁的男性差不多抽空了,另加几乎所有的男隶。

    这一来之前是冬季还没什么关系,最多因为要备战多消耗了一些粮食,可天气一转暖春耕一近这些人不放回去参加春耕可不行了。

    后金因为军人比例高粮食本来自给率低,努尔哈赤极端仇视汉人烧杀抢掠之后辽东汉人非死即逃,让后金粮食一直紧张,主要是靠不断攻城略地的缴获与晋商为主的商人偷运补充。

    这个困境一直要等后金从多次入侵京师每一次都掳掠回大量人口,还有随着孔有德等人叛投后金,聚拢在东江镇原辽东汉人对朝廷失望反归原籍,他们的经济才基本上恢复到九成左右,再加晋商为主的不法商人走私粮食问题不大了。

    可这一次后金是为了从京师夺取一些粮食等发动了大规模军事行动,为此动用了最后的库存。那知库存用尽收获一点也没有外,连晋商这条路也彻底断了。虽然还有一些商人利欲熏心将粮食等运到后金,那才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因而这时后金别说保持现在的军队,就是全部去种地也不一定今年不缺粮。首先将存粮充了种子青黄不接就要饿肚子了,再则后金不可能让所有的人解甲回去种地,他们的耕种技术又差春粮收了不一定吃到收秋粮,这后面缺粮的日子还长着呢。

    为此后金并不等明朝廷允许求和已经将大量的人放回各地,打算将冬小麦抢时间收割后,就后退到沈阳辽阳这核心区了,虽说放弃大片土地按这时后金的实力也是保不住了,除非他们都是铁人。

    对此穿越众早有预料,凭后金的劳动生产力养不起多少军队的,这时代五户养一个常备军已经接近顶点,可他们三百户左右的牛录常备军基本上每户一个,临时征调加上去达五六百按这时的农耕水平怎可能呢

    所以求和失败后金也在抢收已经成熟的冬小麦后,根本没有接着耕种,而是大踏步后退了。只是他们这时的抢收也受到了干扰,有麦田放火也有火箭燃烧弹袭击收割后麦子堆场的。

    而且是这事不大好办,大片麦田怎么守卫放火是少数人守卫却需要处处设防。虽然关系自己的肚子大家勉力防备,可白天劳动晚上守夜也吃不消的。

    再说大明方面的军队不必收麦,特别是毛文龙手下都是本地人,分成小队潜回家乡放火愈加神出鬼没外,还在半途设伏打击追赶的人。而这时金军虽收拢保持了五六万军队可那是防大战的,分散收割的人都只有一二百人一处而已。

    既当农夫又当护卫,面对的是熟悉地形人数虽少一些却只是搞破坏,还是广大田野放火为主的破坏,后金方面真是防不胜防,最后起码损失了一半冬小麦的收成。

    还有看到后金的颓势加上再下去日子更不好过,这时主动被动沦为后金农奴的一部分汉民也乘机逃了出来,他们的离开让后金又增加了不少困难。

    于是对大明朝廷苛刻的求和条件大发雷霆,并强硬地坚持决不妥协的后金头领们,最后决定退回的防线比他们向大明朝廷要求的还要远。

    那也是没有办法,冬小麦虽然让青黄不接时半饥不饱的军队有了食粮,但这点粮食支撑到秋收只够一半。还有春耕面积少了三分之一以上,还要担心秋收时明军的破坏,就是不破坏也不够吃,因而后金这里人人都是愁眉不展,虽然明军未进攻已经如之前的壮汉一下变成七十老人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