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7章 黄河移民

作品:《跨界商明

    对德王的处理之严是空前的,但福王等被带到京城宗人府处理一样不轻。首先他们的属官肯定会受到处分,只有反复劝阻过的人才没有事。

    至于那些为恶多端的管家、打手之类肯定都进了劳改队,他们本人也都去与德王作伴一些时间,区别是长短与爵位是否被暂时剥夺。相同的还有各家的土地也是一样一下被罚没了大半外,不少人还受到了监禁或禁足处分。

    也有一些人虽不曾牵连到,但也被吓得自己主动献出了不少地,这一来朝廷一下多了几百万亩耕地,按四成地租计也是有二三百万两银子一年。

    这点儿银子不多,不过这时大明连辽饷也没有二千万两银子收入,而且是之前的收入都是各有去路,这时处理勋贵加宗室这些皇亲国戚多了三百万就是停了辽饷问题也不大了。

    而且是天启这么干文官们虽然觉得他039039刻薄寡恩039039与039039有背祖制039039可也没多少异议声音,反倒是拍手称快者多。那是虽说勋贵没什么权力了文官仍然觉得他们白占好处,至于宗室上层不法之事太多平日也不好处理,这时处理再严也是皇族之事他们只要旁观就可以了。

    只不过接下来他们不淡定了,为何不淡定乃是吴世杰提出了一个宗室管理条例,在这个条例中规定分封的亲王郡王等宗室人员都可以定居在北京新王城,经宗人府批准有一定的旅游自由权。

    还有在一定级别下的人可以参加科举,也可以经商、种地、办厂等等,甚至是还可以由皇帝任命担任一些特殊的官职,只是担任官职者的经营性财产都由一个资产管理委员会经管。

    将宗室集中在京城对文官们整体上是有利的,不过对允许宗室参加科举文官们就不大乐意了。还有就是让宗室出任官员也是一样有违文官们利益而受到反对,可实际上唐宋元明清宗室也就是明代最为苦逼。

    虽然初期太祖朱元璋搞了汉初一样的制度,汉的分封制被皇帝一系镇压下去后,改制后分封王失去了造反的能量,可总的来说却比明时朱棣篡位后的日子自由一些。

    还有普通宗室参加科举也只有朱明才被禁止,这个也是比较过分,所以这时文官们的反对也是没有道理的,所以在吴世杰的一条条理由下,御前会议上反对的文官很快就辞穷败下阵来。

    让宗室之人的中下层恢复平民生活其实一点也不过分,而且是一开始宗室人少国家可以补助他们,现在大明财政十分困难,宗室也成了清代后期的八旗,让他们回归平民生活对财政上也是一个大松绑。

    甚至是不少宗室恢复平民生活没什么技能,也没有多少积蓄,在一开始还无法马上断奶,只能逐渐减少支助并且给予一些技能培训与资金上的援助才行,这方面的资金也无法一下就节省下来的。

    可这事如大明存续下去宗室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因而早一点解决比晚一点好。另外这方面改革阻力不大,放在这时先解决为好。

    宗室改革从掀起到宗室管理条例推出并非一日,这一年穿越众在各方面仍然是大踏步前进着。比如有了沙船帮帮助造船与人力或共同经营,移民上规模还在扩大,漕粮海运也开始试运行了。

    还有从黄河逆流运粮顺流运出移民一事黄河一开封冻接着在进行了。另外在陕地推广山薯与玉米多少让陕地旱灾缺粮有所缓和,最主要是一万骑兵虽然在彻底剿灭义军的最紧要关头仍然被调走去围歼金军,但义军露头就打让他们根本做不大。

    目前为止虽然多了不少占山义军,可每一支人数都不多,有十支每支千人的骑兵每次起事虽然有几千人也是毫无用处,即便是不可能一下歼灭义军被盯上了义军就无法攻打县城或财主的邬堡,连撤退也困难。

    因而饥民有起事冲动的多,裹成大团的少,到现在连一座县城也未失。还有这时新军骑兵后世优良的河曲马还无法役用,但之前一战缴获了后金军近十万匹马,这时全部骑了这些马中挑出的好马,到陕地来接替原关宁铁骑剿匪了。

    论骑术、论冷兵器时代骑兵战术新军肯定是远不如关宁铁骑,但他们是全面装备热兵器战斗力仍然大于关宁铁骑外,每个营都有电台分布更散可配合愈加密切与迅速。

    一发现义军马上可以让周围骑兵营包围过来,让义军更加难于发展。就是骑术不精正好这时边战边练。再有一个好处是新军军纪好,关宁军虽这时军纪还好一些又被再三叮嘱也远不及新军。

    新军的军纪才是真好,关宁军还好军饷不欠军粮不少,也不再计人头功才没有发生杀良冒功,借故抢劫等事来,但对义军镇压有些随意对百姓态度肯定恶劣的多。

    还好这时义军手上没什么金银财宝,不然养寇纵寇也是保不定会有人干的。而新军虽然有一些旧军官但整支军队从思想到建制,都有一些近代国家军队的成分,对老百姓比较和气也不强横霸道,由他们来剿匪军民关系不大对立效果更好。

    再加上治安战也是战,新军士兵骑术又不大好,与步兵净操练就可以比骑兵还是野外多活动,用治安战练兵更好一些。

    而且关宁军也是需要改制为地方师,虽说骑兵的几个将领如麻贵、曹文诏、赵率教等人还不错,都是与后金军作战时死的,可他们手下的军队却是这时代的明军模式,再精锐也是弊病不少的。

    关宁军的整改这时还未开始,六月开始从黄河运粮却是一路上设点,下游主要是靠帆船运输,中游开始由拖轮带着船队到达了接近壶口瀑布的地方。

    那是有拖轮才行,主要是这里水流湍急,横渡黄河都是斜着过去会漂向下游不少,到对岸还要靠背纤或缓水区慢慢往上划,就这样也不安全,好在沙船帮造的都是特殊船型,蒸汽机拖轮又吃水深韧性足。

    船到了移民也就开始了,之前基本上只有抓获的义军被押送到山东移民的,但这样干速度慢沿途的粮食不大好办,如果老弱还不大吃得消。

    船来了老弱可以先乘船,移民中大多数的青壮年还会下下游走一些路再乘船的,这样做是为了安全,半载船比满载会安全许多。

    接近壶口已经是延长、宜川等这时陕地旱灾的重灾区了,再加上船队带来了粮食与一些商品,再有当地官府帮助宣传,还有一下能运走的移民也有限,因此移民还是顺利的。

    虽说有不少故土难离的人,大多数人见能吃饱饭还是一家老小同行,即便是移民之地闻所未闻还是即刻同意了移民,就这样穿越众筹划了很久的从黄河移民就此展开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