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5章 任重道远

作品:《跨界商明

    官吏一体改革的最强反对理由不外是祖制、自古未有、吏贱不合适读书人、财政支出大等等,那些理由只要皇帝横下心来没什么过硬的一条。

    反倒是这时读书人比例不大人口基数大,秀才名额从明初增加了不少,正额后面又有了增生、增广生但还是僧多粥少外,秀才成为举人、进士、贡生等有做官资格的路更加难走。

    后世高考被称之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成为大学生不难难在成为名牌大学生,毕业后成为国家公务员难,普通公务员还是容易一些,而且是各种机会多,不似明代秀才也应该相当名牌大学生了,但出路实在有限。

    能当官百中无一,当师爷也是不大可能有学习机会。只有当当塾师、管管账之类,找个机会当吏员的也大有人在。实在是这时秀才的身份对富人是个荣誉,对普通人有了面子却没有多少实惠,就算是有些补贴的禀生收入也是温饱而已。

    这些本来百分之九十九没有机会的秀才能当省管官员,收入低一些也是一个机会。而且是有些人文科不行理科很好、智商不高情商很高,这些人由省管官员入职以后成为高官也不一定。

    再说吏改为官员后对科举就没有影响了,也不再是胥吏这样低人一等的贱业了,读书人中最中坚的部分对此是热烈欢迎的,只有绝对少数觉得不考中进士算不得好汉的人才对考省管官员不屑一顾,也持反对态度。

    绝大多数秀才觉得是好事,还有一些人本来会放弃的人也看到了机会,说明这官吏一体改革还是受到欢迎的。而且是一个县十个左右乡长,百个左右村长,六房官员加起来一百三四十个职位,还有省府二级平均一县少不得一百五十个职位,足够原来的穷酸竞争了。

    再低一些的衙役之类从此也要文化考试以提高素质,这对于贫家子弟读书人都是好消息,这样的职位即便是收入不可能太高,上升空间有限,也是比种地好。

    这也是引导更多人读书,之前穷苦人家读书确实是比赌博还不如,能考个童生已经算有出息也是名义上的,一个秀才也是只有免了差役与免几亩地税。

    现在有这样的好事肯定会舍得花钱让子弟读书,有了差使就不亏了。如果考中秀才又考中省管官员就有朝廷大臣的希望,就算没可能成为朝廷大臣也比穷酸秀才教私塾好。

    当然这时办私塾也会比之前有钱途,可总是比不上省管官员的收入。这收入有工龄工资、职务工资、行政级别工资等等,一开始就有二三十两银子一年。

    官吏一体与官僚机构改革的事比较庞大复杂,不过在穿越众设计下只在一省推开,如此有点乱子也影响不大的。再者天子脚下有新军撑腰,前面又下过狠手无人敢轻举妄动。

    卢象升及专门挑了一批有政绩肯实干,对改革也颇为认同的官员担任了各府县长官,如此一来才将改革逐步推进了下去,不管卫所废除还是官僚机构改革与官吏一体改革都进行比较顺利。

    能够顺利也是有这些改革变动对大多数人的利益没什么损失,甚至是反而获益者多。如废除卫所就至少百分之九十七八的人是有好处的,区别在于大小而已。

    官僚机构改革在于理顺行政体系,对庸、懒、贪、散之类官员是不利的,但对有理想追求道德追求的官员却是觉得应该如此。庸懒贪散的官员也在考成法时淘汰了一些,这时不转变态度不改变思想再淘汰一些又有何妨,反正想当官的人不要太多。

    还有官吏一体改革虽然会将原来的设置进行较大的调整,原来的人员进行一次考核与甄别,但这时岗位更多收入更稳定外,一些原来较好的吏员获得了一次大范围的升职。

    就算是淘汰了不少人,但这些岗位都是秀才、童生之类读书人所占,同样为本地人士淘汰下来的人怎可能找读书人晦气。这不是省管官员都在本地任职,而是一定级别才轮换,一定年限才轮换,刚任职的就不必轮换了,反而本地任职会干事上手容易一些。

    只是官僚机构改革,官吏一体改革在省府两级官员数量增加的乃是之前吏员的位置,重新调整一下职位只有减少一些的,虽然吏成了官员支出大一些也是有限。

    可每个县从原来只有几个官员,一下膨胀到接近二百个,实实在在比过去经制吏员多了几倍。在年薪支出上大了许多,让各县财政收入完全吃不消的。

    实际上之前各县种种淋尖踢斗、火耗等陋规收入一部分也是为了吏胥的支出,就算是如此吏役的收入并不高的,还要靠一些敲诈勒索吃拿卡要手段挣钱补助。

    如此干败坏了吏役之名可是朱元璋在制定办法时又没有考虑这事,对这穿越众的解决路线当然是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只有如此才能让朝廷彻底解决财政危机,官吏一体也是为了这个目标的。

    只是这时上述改革还不好推出,为此穿越众的办法就是将各种收费纳入县级财政,其中如向商人收取治安费卫生费之类,实在不够就财政补贴一些,好在北直隶盐税拿出一部分来就可以解决问题。

    好在这个补贴并不会长久,只要滩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大明就可以增加二三倍收入。这时不仅有大批田地不交税外,还有大批隐田及上田登记为下田的事,可能只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在承担税负。

    这就是兼并带来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因为兼并去的土地不少会不再交税,朝廷的税收到下面就努力压在自耕农与小地主身上,以至于朝廷收入减少而只有少量耕地的人负担加重,更容易破产。

    只是此事改革还不到时间,张居正查隐田再强势也仍然效果不大。但这时北直隶有了乡村长,乡村的土地查明十分容易,让学了测量的新军干就可以了。

    第一步乃是将所有的土地分类并登记起来,这分类也就是上中下水旱地分类,平地山地梯田分类,粮田果树草地柴薪分类,有了实名登记下一步就好办。

    虽然这税改肯定会放在后面,放在辽东后金再次削弱,陕地的情形进一步缓和之后再说。但这个时间也不会太远的。后金虽然退到沈阳附近了,但明军虽没有大规模进军的迹象,他们的日子却是实在不好过。

    主要是每一次收获期的庄稼被明军小分队烧毁不少,而且是这样的事非常不好防,放火容易又只要少数人就可以了外,放火者还是以毛文龙处的辽东难民呀。

    他们熟悉地理,还有穿越众的火油、地雷,既放火又伏击救火者,让后金得不到足够的粮食持续半饥不饱已经不短时间了,虽然攻打他们的时机还不成熟他们却不可能再次祸害大明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