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8章 连筑二堡

作品:《跨界商明

    虽说用机帆船进入黑龙江、乌苏里江属最好的选择,但进入黑龙江后发现这里还真是不大好行驶。主要是几字形的湾太多了,沙洲也是接连不断何处为主航道不可看宽窄判断。

    而且是这时虽说在丰水期江的狭窄处才只有一百多米宽,另外后边的地图也无法完全相信,因为沙滩河湾数百年变化不小。

    好在是有蒸汽机动力,如不然顺流而下还好办,帆风碰到几字形湾就不好办了。特别是大船小船还可以撑篙划桨,大船无风助力只能派出大批人背纤,几字形湾连背纤也不大好办的。

    有蒸汽机动力千吨级船仍然可以逆水行舟,不过那也只能中速并且在测深雷达帮助下白天航行。而这已经够好了,一条船等于这时的二千辆马车,如果六千辆马车运输物资从辽东锦州运到这里起码还要二千辆马车运粮食与马的饲料,那代价就不得了啦。

    因为用船运输价廉,这时三条船运输的有从胶州运来的砖头、石灰、水泥,有这时在海参葳开采的石头。加上还从胶州与海参葳运了五百多军人与一千多过来干活的人,他们将在这里建造第一个定居点。

    第一个定居点与海参崴那里的建设方案完全不一样,海参崴那边为小城市方案,这里这个被命名为新安的定居点只是一个军事据点结构或功能。

    因而它的建设主要是木头形成的三百米直径,三米高的一个围子,中间是一百五十米间隔的等腰三角形三个点上的三个十米直痉,十米高的堡楼。

    如此建设乃是这里还有一些敌对、敌视、投机势力存在,特别是商业方面会存放大批物资,一些势力即便是不敌视也可能眼红的,所以定居点第一步就只是一个军事基地或军事堡垒与商业综合体。

    第二步移民一二千过来才建设一个有综合功能的小城镇,那时仍然不能省去围墙,只有当地的部落民习惯大明的统治,认同一个文化,再知道大明的军队强大并且可以迅速出兵过来时,这里才不必如现在一样时时刻刻提防会遭人攻打的了。

    有大船运来的材料,有专业工匠指挥,有太多人手,有优良工具,新安堡的建设十分顺利。伐木就在附近甚至是伐木之后才能建设围子建造堡楼。

    而且是围子到江边的道路,加江边码头、货场,围子周围的二百米安全无视力障碍区也要开劈出来,伐木实际上就在围子工地的周围,这让安全问题变得简单。

    只是大批上好的树木未曾干透就被截断成四米与六米一段,然后外面的用六米内边用四米打下内外两圈木围子,中间填土成上面能站立宽达二米围墙,这事浪费的木头真是不少,如让穿越众见了很是心痛的。

    可这里的木头还真不值钱,就是坎伐了沿江放下去却是也没什么地方可以卖去。就算是有地方要拖了木排数千里运输风险大也不一定合算,让穿越众觉得太可惜了。

    主要是东北的树木比较合适造房子做家具,本来按穿越众办法造船也可以用,可锦州与毛文龙那边伐木已经足够用了。还有台岛开垦伐下了太多更好的造船材料,这样一来东北的木头只能放弃了。

    有一千多人建设新安堡建设速度飞快,到八月底已经完成了基建任务。能如此快也是有水泥的功劳,圆形堡耧内部用砖外面包石头混凝土灌浆施工容易,凝固速度快又牢固,二个月的施工期足矣。

    这也是计划好的,如此才来得及沿黑龙江向上一百多里的地点再筑一堡。第二个城堡会命名为新民,实际上这时候此地虽有一些部落民聚居地,却根本没什么市镇,因为这里的部落民也没什么东西可以互相交换更不可能建立市镇。

    就算是有一些较大的聚居点,那里也有一些商业草市,这时建点也不可能靠近这样的聚居地。那是因为这些聚居地都是单一族群,大多数在山脚凹处不仅避风近水还有防御上的好处。

    这时候这些部落民对大明如此多人过来疑虑重重,怎愿意大明建堡在他们的聚居地附近,就算无力阻止等建立城堡他们也会迁走的。

    再说大明在这里先建堡再建市镇也不希望一个市镇多数为一个族群的人,最好是先收留零散或小群人员,如此大明才管理容易也不会发生什么不测之事。

    特别是初期大明这边汉人未过来,而奴儿干都指挥司成为遥远的过去,新的威信未立时愈加如此。因此这时沿江建筑定居点完全是从地图上查看找出来的地点,名字也是统一前面为一个新字,如第一个为新安,第二个为新民,下面是新北、新抚、新、、、

    等新安堡建造完成大半时,新民堡已经开始动手了。那是这时不抓紧时间天一冷船冻在江里回不去了。而且是人力需要最多时乃是开头的那会儿,等清理完场地建设完木墙围子,还有那些木头房子只剩下堡垒施工时,所需要的工人就直线下降。

    等新民堡动工大船卸下了所有的货物,带上交易来的物品就离开了。上千人动工的声势不小,新安堡才开始建造一二天就有人发现而在远处观望。不敢冒然过来乃是太出乎意外,这里这时乃是渔猎文明,渔猎文明的人口集中度很低,就是渔猎时虽然危险也只有几个十几个人合作。

    因此中原上千人的劳动场合少见却也不骇人,放这里就是部落间发生冲突大打出手也只是数百人而已,突然来了一大群人有比房子还大的船,在这里伐木也太奇怪了。

    因觉得奇怪消息就开始向外传,再过几天或觉得稀奇或担心什么来了更多的人,其中也有几个胆大的过来询问。可这时候语言交流不大好办,即便是带了一些罪行最轻的后金军俘虏过来,这里的语言仍然不能完全畅所欲言。

    还好交换物资以物易物还是容易,反正这时商品与商人已随船到了,本来就不计划等定居点完成才开张,就这样商人将带来的盐糖、茶叶、布匹、斧头、丝绸、瓷器、铁锅、姜粉、桂皮、皮鞋等等都陈列出来。

    这些商品虽然十分普通但在这些部落民看来琳琅满目太丰富了,比后金方面用驮马运来的东西多了不少。不仅如此如铁斧铁锅后金那边不大拿得出,质量更差了不少。

    而这里的商品甚至是有他们非常需要的弓箭与剥皮刀之类,虽然这些弓都是缴获的或库存不用的陈货,但军用品肯定是比民用品好。

    再说这里商品多交换价格却只有以前三分之一左右,还接受渔猎物换粮食。这个风声传出虽然这时不是交换季部落民每日都是陆续不断过来,连女孩也不少,因为货物中有丝巾、香水之类,所以等船返回时已经积累了一些裘皮与金沙。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