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9章 精纺呢绒

作品:《跨界商明

    因为双方布的用纱粗细相差甚远,土布一看就粗糙不堪,而长绒棉花的布细洁平整。而且是长绒棉产量因种植技术先进产量也更高,所以慢慢穿越众农场周围也有人愿意购买种子与接受培训了。

    这也算是在大明推广良种了,至于为什么不通过官员推广乃是这时的官员一方面不愿干这个,第二方面农民对官员推荐并不信任,如历史上大明官员在山东推动过种植玉米与山薯却差点儿引起民乱。

    因为这个原因穿越众并不会刻意推广良种,即便是之前向陕地推广玉米与山薯用了一次也是事急试一下。事实上这次推广仍然是效果不大好,主要是没有人相信这些陌生东西,只相信眼见为实。

    正是如此那些玉米与山薯在陕地还是慢慢种植的人多了起来,那是看到敢于尝试的人成功后也跟风,就如破缝水缸水渗出来一样,一点一点向外渗,慢一点还是会让大家都知道的。

    那长绒棉花也一样,周围的人看到棉花长势好收花多也心动了。但这东西比种玉米复杂,要打枝简铃,对种植的其它要求也高才能高产,等有了名气出售种子兼讲课才有人愿意了。

    有了长绒棉织布质量与后世不好比但在这时代却是无人可比了,所以这布的价钱不仅比其它布高一些的,可它的成本反而只有这时土布的几份之一,这一来利润是很高的。

    但对此穿越众有所为难的,原因是发展太快会挤垮原来的工厂的,比如松江、盛泽那边这时的纺织业十分发达如挤垮了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的。

    当然那地方人太多也应该移民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挤垮了也无所谓。只是现在棉花也没有那么多,移民也来不及,为此穿越众优质的棉布主要是在供应日韩与西方人。

    为何如此很好理解,因为这样对国内市场暂时少冲击一些,还可以从日本搞到铜与硫磺,还有就是银子与一些矿产品等,反正尽量换取各种物资最后才是银子。

    这样的要求肯定是与这时代的商人有所不同,比如现在海贸输出生丝、瓷器等,输入的主要是银子。虽说那也是外面能在中国有销路的东西不多,但对穿越众而言各种矿产品运来抵一部分银子也是好的,因为中国的土地地大物博人均不多。

    即便是现在占了亚太一些无主之地,相比之下其它金属也比银子好。为此他们在外贸时尽量会要求别人实物,只是这方面成绩不大。

    在山东种植的棉花之外就是烟叶,这烟叶在这时实际上已经有广泛种植。有种植就是说会有吸烟的人,至于怎么传进来的不大清楚,但越北方吸烟的人越多是可以从一件事看出,那就是第一个禁烟令是努尔哈赤发出的,只是与禁鸦片一样效果都不好。

    烟叶的品种经过三百多年也是有不少改良,让产量与质量提高不少外种植技术与叶片的要求也是与初步种植时不大一样了,那是这时烟叶有人种也有人吸可什么烟叶质量最好之类还不为人知。

    而穿越众种植烟叶当然从后世取种,又将后面的种植技术与质量要求一起贯彻,如此一来不仅产量提高烟叶的质量也远超这时代种植的烟叶。

    还有这时烟叶人们还不知道如何处理质量最佳,主要是未经处理的烟叶切丝用烟斗吸而已,保管不佳还会走油与发霉变质。而且是缺乏各种处理与配料,生烟丝又冲又辣不醇和。

    还有穿越众不可能卖烟叶烟丝而是经过烤制直接做成卷烟或雪茄出售,如此烟丝质量比生烟丝高出太多,还吸起来方便还可以赚更多的钱。至于卷烟接受程度这个看后世几个人用烟斗抽烟就知道了。

    当然农村卷烟一下不易推广,因为自家种植不花现钱不觉得,购买卷烟不一定有现金的。但城里人烟丝卷烟一样要钱,质量、价格、口味等方面因素就比较重要了。

    那个方面不会有问题,后世卷烟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各地喜好也有总结。只有价格接受程度只能根据这时代的情形来定了,不过肯定有钱赚的。

    另外穿越众也把卷烟当作外销主打产品之一向日韩与西方商人出售,加上有了火柴吸烟也比较方便。这也是一个关键,用火镰点卷烟远不及用烟斗那么容易。

    之外还有细羊毛绵羊生产的羊毛让穿越众的毛纺业扩展不大档次高了不少,之前生产的粗呢已经让大明人觉得惊讶,因为这时代要么裘皮,毛的利用是很粗放的,根本织不出如此挺刮的织物。

    主要是脱脂处理还不大会外,羊毛纺纱技术也没有那么好,而且是这时的羊毛也粗了一些,倒是阿拉伯人那里织毯的技术早已成熟,但大明西北草原的人只会牧而不会织毯。

    至于如织布一样的毛纺要在英国慢慢正在发展,那是他们将毛纺织物出售给殖民地获利颇丰。这样一来觉得将地租给农民种谷物不合算的地主们,纷纷将土地收回来种草养羊,致使许多农民濒临饿死。

    那就是著名的羊吃人,将资本为了钱不惜杀人的本质血淋淋地展示了出来。不过那对穿越众而言毛纺确实是一个赢利点而已,但也因是可以稳定草原可以大力发展的产业。

    只是此时毛纺产业的原料还未获得有效供应,那是在大明无法有效控制草原时他们不愿意启动对草原的羊毛大收购,原因是安全与运输,还有羊毛的质量问题。

    虽说粗羊毛生产粗呢也可以,穿越众生产的粗呢给新军制作了冬季军服还有大衣、毛毯让新军觉得比传统军服、大衣、棉被轻而暖和,还折迭方便整齐,内卫上进宿舍也一看就是军营。

    还有粗呢制品的毛毯虽然比棉被贵一些因为暖和耐久,粗呢也是如此让京津地区普通人十分喜爱。还有外销形势也是一样很好,那些西方人觉得这粗呢的服装至少天冷时比棉布好,性价比高。

    从北直隶收购的羊毛经穿越众的纺织机械加工,生产的产品在这时代当然是价廉物美的好东西,可粗羊毛搞精纺不可能,为此穿越众从现代搞来细羊毛绵羊。

    这个暂时也不必大发展所以只是自己办农场养养,或约定收购价后将羊供应给农民养殖。如此干乃是直接让农民养不大可能,这才一方面自己养一方面慢慢让农民看到好处也养起来扩大种群。

    就这样也是罗家岙周围地区农民觉得养这绵羊更合算才扩散起来的,而好在零星的羊毛放着不大会坏,但数量有了一些就开始织了一些细呢类的哔叽、华达呢等布料,因为数量不多这时候主要是拿回家,给自己的中高层干部当福利,自己护卫队当春秋季军服,及送人。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