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7

作品:《年代文里随娘改嫁养娃

    夏春望和江采莲要结婚了, 虽然没对外宣传,可知道的人还是不少。

    沈奕宣听到消息, 就回到公馆跟母亲说了。

    宋慧如考虑了一下,就开了箱子,拿出了一幅缎子被面, 让奕宣送过去。

    她想着姐妹们一场, 算是一份心意吧,反正她也不会吃亏, 等到两个女儿出嫁了, 江采莲那边不就还回来了?

    说起女儿的婚事, 宋慧如又动起了心思。

    像江采莲那样的都能找个当官的, 晓微(三小姐)既年轻又漂亮,不得找个更好的?想着儿子见多识广, 就提点道“奕宣, 你妹妹也不小了, 得留个心啊……”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姆妈,妹妹才十七, 等两年再说吧……”

    沈奕宣笑着摇了摇头。

    就妹妹那样娇气,哪里吃得了苦?当军嫂可不容易,聚少离多,没一点毅力哪行?再说,夏同志跟江采莲是自己谈的, 感情深着呢,也不是谁都能找个干部啊。

    宋慧如却不这么认为。

    女孩子只要年轻漂亮, 钓个金龟婿还是有的。解放了,高门大户不那么吃香了,要找就找个干部,吃喝都不用发愁,就等着享福呢。

    沈奕宣知道妈妈还抱着老观念,以为嫁给干部就能做官太太。殊不知时代变了,干部队伍提倡的是艰苦朴素的作风,指望着嫁人享福恐怕要碰壁了。

    公馆里是藏不住事的。

    宋慧如跟厨娘赵妈闲聊,无意间提起了此事。赵妈听说后,就跟崔阿婆叨叨了几句,崔阿婆又跟李阿娣说了。

    李阿娣跟林淑娴是一条心的,听到消息气得牙直痒痒。心说,江采莲抢了六少爷不说,还嫁了个当官的?运道真是旺啊。

    李阿娣就写了一封信,寄到了香江。

    这么一来,林淑娴也知道了。

    她不动声色,也未跟继昌提起。

    她觉得这样也好,继昌彻底断了念头,她也放心了。自打奕宁留在了申城,她就晓得情况发生了变化,不是她能控制的。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至于以后,就走一步是一步吧。

    结婚的消息,阿花也听说了。

    是沈奕宣打电话跟她说的。她出去做事后,跟奕宣大哥一直保持着联系,奕宣大哥也把她当成了妹妹。

    阿花趁着调休,赶到公寓帮忙。

    其实,也没什么活儿,江太太早就准备好了,娇娇的大外婆做了一身大红丝绸旗袍作为嫁衣,挂在柜子里,亮闪闪的,直晃眼睛。

    阿花就送了一对枕头面,这是她亲手绣的,可精致了。

    江采莲看着那对“鸳鸯戏水”,就夸了几句。

    “阿花,你的手可真巧啊……”

    “嘻嘻……”

    阿花羞涩地笑了笑。这是她给自己准备的,暂时用不着就拿了出来。

    说到阿花,她已经出师了,当上了接线员,一个月挣五万块,虽然不多也足够一个人用了。她开始攒钱,想把彩礼钱还给江采莲,不能一直欠着。

    “太太,等到明年就攒够了……”

    “阿花,那是送给你的,不用还了……”

    江采莲摆了摆手。当初拿出那笔钱,就没打算让阿花还,那只金锞子早就赎回来了,在床里藏着呢。

    阿花讲了单位里的事,还说自己念了夜大,学了文化,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看到阿花的变化,江晓月也很欣慰。

    小姑娘蛮有志气的,不过十五岁就跟个大人一样了。

    她跟阿花咬了咬耳朵。

    “阿花姐姐,你好好努力,等你十八岁了,我就让夏叔叔给你在部队上找个对象,要挑个好的……”

    “娇娇……”

    阿花的脸“腾地一下”红了。

    说起来,她挺羡慕江采莲的,离了婚,还能在部队上找一个。她虽然没见过夏同志,可听奕宣大哥讲过,夏同志身材高大,长得很英俊,还有文化,是个难得的好人。

    青春少女哪有不怀春的?

    她回公馆的那段日子,对奕宣大哥生出了好感。可宋慧如是个眼界高的,哪里会开这个口子?临走前,宋慧如跟她谈了心,淡淡地敲打了几句,把那点心思给断了。

    现在听晓月这么一说,阿花还真有点动心。

    如果能找个军人也蛮好的,阿花对未来充满了向往,眼睛亮闪闪的。

    江晓月嘿嘿笑着,觉得自己办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只要阿花姐姐留了心思,一般人就看不上眼了。这么一来,也防止阿花再碰到那个李阿根,一家人不就保险了?

    转眼进入了六月。

    夏春望忙得脚不沾地。他一直未见到采莲和孩子们,心里着实挂念,可工作在先,只有忙完了手头事务,才能谈个人问题。

    江采莲也念着夏春望。

    白天还好,到了晚上思念就像潮水一般奔涌而来。她跟春望的初识、重逢、交往就像放电影一般,一幕一幕地浮现在眼前。

    江采莲想得多了,就失眠了。

    早晨起来,就有了黑眼圈,气色也不大好。

    江晓月见了,很心疼。

    她指着那两串香包,跟妈妈说“姆妈,咱们去驻地看看夏叔叔吧,把这个香包送给夏叔叔……”

    “娇娇,部队上有纪律,不能随随便便地跑过去……”

    江采莲克制着自己,把思念压了下去。

    江晓月鼓着小脸,也没什么好办法。

    心说,当军人家属真不容易啊,要克服好些困难呢。

    驻地这边,在市政府的配合下,转业安置颇为顺利。

    夏春望和同志们送走了四营,就剩下团部了。他和吕团长、周政委是最后一批,再过半个月就要去地方上报到了。

    这天,夏春望在营区里转了转,颇感惆怅。

    整编之后,这里就成了公安局,房屋及办公设施直接移交过去,保卫处也要合并过来,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因为是就地转业,相当一部分干部和战士都留在了公安系统,办公区和营房都有接收人员在忙碌着。

    在这里战斗生活了一年多,夏春望有着深深的感情。

    他看着营房,满是不舍。

    本来说好的,要跟采莲在营区办一场革命婚礼,却因为军务耽搁了。他觉得挺对不起采莲的,很多时候军人家属不得不做出某种牺牲。

    转业之后,就办一场婚礼吧,把战友们都请过来好好地聚一聚。

    夏春望做了打算,就跟采莲通了电话。

    “采莲,等忙完这一阵子,咱们就成亲……”

    听到这个,江采莲心里稍安。

    她跟春望见不着面只是暂时的,以后的日子还长呢。

    两天过后,最后一批安置名单下来了。

    周政委去市委组织部工作,吕团长去交大担任支部书记。夏春望本来可以去公安局,却突然有了变化,他被安排到市委机关后勤处,管后勤工作。

    接到通知,夏春望很意外,也有点失落。

    周政委怕夏春望闹情绪,就跟他单独谈了谈。

    “春望同志,无论去了哪里都是为革命工作……”

    “周政委,您放心,我接受组织上的安排……”

    夏春望的态度很端正,那点失落也掩了下去。

    “春望,去了地方上可不能再感情用事了……”

    周政委忍不住提点了几句。

    本来,组织部的同志看了夏春望的履历很满意,公安局那边也点名要人。可临到最后,有一位同志提到了江采莲,就存了一点疑问。

    “这样的同志,去机要部门不合适……”

    因为这个,安置工作做了调整。

    周政委为夏春望争取过,可组织部的同志一再坚持,说其他单位也就罢了,安全机关是有严格要求的,无论是本人还是家属都不能存有任何疑点,这是个原则问题。

    说起来,这个事情很可惜。

    周政委了解夏春望,即便他晓得了,也不会做出改变的。成家的事,他提醒过春望,可春望就是听不进去,这就是年轻人的通病吧?平日里多稳重,可遇到感情咋就那么冲动?看看现在,不就影响到了前程?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周政委连连叹息。

    他知道采莲是个好同志,可原则性问题只能严格要求,任何人都不能破例。

    下个星期,夏春望就要去市委组织部报到了。

    他收拾好了行李,也调整好了心态。多年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早把他锻炼成了一位革命军人,哪里会计较个人得失?

    这天下午,夏春望给江采莲打了一个电话,说了转业之事。

    江采莲很惊讶,说转业就转业了?

    可随后就接受了。她觉得去市里挺好的,天天都能见面,也不用过那种两地分居的日子了,对普通人来说,还有比这更好的吗?

    江采莲掩饰不住地欢喜。

    “春望,孩子们都盼着呢……”

    “采莲,站好最后一班岗,我就去看你和孩子们……”

    夏春望听到江采莲的声音,那点失落彻底消散了。

    和平年代以建设为主,他也要转变思路跟上形势才是。采莲和孩子们都在等着他,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

    江采莲是兴高采烈,回到家就跟晓月说了。

    “娇娇,你夏叔叔要转业了……”

    “啊?”

    江晓月愣了一下。

    按照书中描述,解放后,夏叔叔因为腿伤提前转业了,就在市里管着机关后勤处。现在腿没伤着,却赶上了部队整编,又去了后勤处。原以为她的出现,夏叔叔的历程也会随之改变,可没想到还是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

    这时候,江晓月还不晓得妈妈拖了夏叔叔的后腿。

    她回过神来,就想到了吃的。

    “姆妈,夏叔叔管后勤,咱们是不是能沾点光啊?”

    “娇娇,不要想这些……”

    江采莲忍不住笑了。

    可江晓月净往好处想。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吃点好的就是莫大的幸福。在书里,刘咏华吃了红烧肉就跟晓月显摆,馋得晓月直流口水,以后是不是轮到她显摆了?

    当然,显摆不是什么好事,还是低调一点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