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 晋江独家

作品:《年代文里随娘改嫁养娃

    江晓月要去“支边”了。

    翻手覆云地自然是刘咏华。

    她扫清了一切障碍, 也出了胸中的一口恶气。当年,江晓月抢走了夏叔叔, 现在又要抢钟建军,那就让她尝尝失去的痛苦吧!

    这件事, 刘咏华早就谋划好了。

    那份“支边”申请书, 是在外地读书的堂姐写的, 本来是堂姐自己用的,寒假期间被她无意间发现了, 觉得跟江晓月的笔迹很像, 就跟堂姐要走了, 说参考一下,做宣传用。

    要说, 申请书之类的都是通用版本, 只有最后一页的签名不同。那个签名, 她刻意模仿了江晓月的笔迹,猛一看几乎一模一样, 即便查也查不到她的头上来。

    后续的事情也跟她有关。

    她从报纸上剪下铅字, 粘贴在一起,弄了几份匿名举报信,投递了出去。市里对群众举报一向很重视,立马展开了调查。

    唯一想不到的是,夏叔叔的能量这么大?差点就扳过去了。亏的这个年代做事严谨,对“不正之风”打击力度很大,才让她钻了空子。

    刘咏华自鸣得意。

    她以为这件事神不知鬼不觉的, 没人会发现。殊不知“雁过留痕,人过留声”,只要做过的总会留下蛛丝马迹的。

    这时候,毕业生们陆陆续续地离校了。

    外地学生搭乘火车回了省里,本地学生也收拾行李,准备去单位报到。

    要说,今年毕业分配变化很大,近三分之二的毕业生都去了地方上,尤其是医药类的和师范类的大部分都分了下去。

    周边地区人才紧缺,需要大力支援。这几年,国家也花了大力气,普及医疗卫生和基础教育,还从大城市调集力量支援贫困落后地区。

    这就是时代特色之一。

    资源向困难地区倾斜,让普通老百姓都能上学受教育,去医院看病。地方上都建起了学校,孩子们上学除了交一点书杂费,基本上是免费的。看病也很方便,厂矿企业都建起了职工医院,县一级也建起了人民医院,公社里也有了卫生院,为广大群众医疗服务。

    江晓月静下心来想一想,也就想通了。

    这个时代充满了无私奉献精神,即便不是积极分子,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她摆正了心态,就没那么难受了,即便舍不得家里,也有了决心和勇气。

    再说,边疆也不是想象得那么可怕,她没去过,可从后世的图片上看,那是一个非常美丽、非常辽阔的地方。

    这天,江晓月赶回驻地,跟夏爹爹和妈妈谈了谈。

    “爹爹,姆妈,你们放心好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另外,江晓月还有一个计划——那就是考研。

    从业务上来说,她的基本功非常扎实,考研一点问题都没有。当初是为了避开运动,现在看看运动避无可避,那就勇敢地去面对吧。

    听到晓月的打算,夏春望和江采莲稍有宽慰。

    “娇娇,考了研就能回来了?”

    “是啊,姆妈,等我考上了研究生,就能回申城读书了……”

    江晓月打听过,研究生报名需要单位批准,要有介绍信。她要表现得好一点,不能带着情绪去“支边”,要给大家留个好印象。

    她算了一下,研究生学制三年,毕业时她才二十三岁,还很年轻,按照国家政策,从哪里来的还回到哪里去,毕业后是回到边疆,还是另有发展,到时候再说吧。

    从驻地回来,江晓月回寝室收拾东西。

    正好碰到了戴国华。

    戴国华被分到了市郊医院,气得不得了。她男朋友在人民医院工作,这么一来就不能在一起了。

    她毕业分配虽然不理想,可跟江晓月的情况一比,又好到天上去了。

    “晓月,医附院不是想留下你吗?”

    “唉,这里面的情况有点复杂……”

    江晓月知道戴国华人不错,性格爽朗,没什么坏心眼,如果不是戴国江的缘故,她们真得能成为好朋友。

    她想提醒一下,就跟戴国华说了分配期间发生的事儿。

    戴国华气得直拍桌子,这个刘咏华太可恶了。以前她也注意到了,刘咏华心思重,可没想到竟然干出这种事情来?

    戴国华回到家,就跟戴国江叨叨了几句。

    “国江,以后离那个刘咏华要远远的,这个人心眼太坏了……”

    “姐,发生了什么事?”

    戴国华就把江晓月的事儿说了。

    戴国江一听如遭雷击。

    他对江晓月念念不忘,本打算等江晓月毕业了,就跟她提那个事儿,这样就不会影响到毕业分配了,可没想到江晓月要去“支边”了,以后就再也见不到面了?

    戴国江心里发急,就骑着自行车赶到了学校。

    在光荣榜上,果然看到了江晓月的名字。

    他心里一阵黯然,可随后又想起了一件事。

    他细细一品,就觉得不对。

    不行,他要找刘咏华对质。

    这会儿,除了毕业班之外,学校还没放假。赶上期末复习,同学们大多在图书馆里呆着。学校广播站还照常广播,刘咏华每天都去值班,显得很积极。

    戴国江知道刘咏华在那里,就急匆匆地赶了广播站。

    播音刚刚结束,播音员放下稿件就出去了。

    戴国江一进门,就冲着刘咏华问道。

    “刘咏华,江晓月“支边”是怎么回事儿?”

    “江晓月?她不是上光荣榜了吗?听说她主动写了“支边”申请,要去边疆支援国家建设……”

    “刘咏华,我问你,那份志愿书是谁写的?”

    “志愿书?那不是江晓月自己写的嘛……”

    “哼,那根本就不是她写的……”

    “你怎么知道不是她写的?”

    “我当然知道!”

    “那不是她写的?是谁写的?”

    “你自己心里清楚!”

    “我心里清楚?我清楚什么?”

    “你……”

    戴国江气得说不出话来。

    因为念着江晓月,毕业分配的事儿他留意过。那天,孙老师找了几个同学来帮忙,其中就包括他和刘咏华。为了防止出错,所有资料录入都很仔细,一个同学大声念着,另一个同学负责填写,还有一个同学在旁边监督着,这样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了。

    当时,他还特意翻过江晓月填报的意愿,是希望留在市里,没有提交“支边”申请。他记得很清楚,五八届毕业生里提交志愿书的有九位同学,里面根本就没有江晓月,那份志愿书是怎么出来的?

    他记得那天,刘咏华是最后一个走的,说要打扫卫生。他想留下来帮忙,却被刘咏华撵了出去,这个手脚不是刘咏华做的,又会是谁呢?

    戴国江把这个疑问说了出来。

    刘咏华冷冷一笑。

    “戴国江,你信口雌黄!”

    “信口雌黄?要不要我把几个同学叫出来,对证一下?”

    “哼,身正不怕影子斜,对证就对证!”

    刘咏华故作镇定,可心里却有点发虚。

    虽然事情过去两个月了,大家都不记得了,可真要对质,弄不好就会弄出事情来。

    刘咏华知道戴国江的性格,就想把他压制住。

    “戴国江,做事儿要有证据,没有证据就不要乱说话……”

    “证据?我就是证据!”

    “哼,戴国江,你为什么要帮着江晓月?是不是看上她了?”

    “你放屁,我就是看不惯你这么做!”

    “看不惯又怎样?你有证据吗?你把证据拿出来了再说话!看看那志愿书上,不就是江晓月的笔迹吗?”

    “哼,刘咏华,你是不是看到毕业班的同学都走了,核验不出来了?”

    俩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最后,刘咏华急了,就冒出了一句。

    “戴国江,这件事不管是谁做的,都是帮着同学进步!看看江晓月那个落后样子,就得放到大西北去锻炼一下,才能彻底改造过来……”

    刘咏华有恃无恐,声音也越来越高。

    就在这时,播音员一脸惊慌地跑进来,摁下了按钮。

    “都不要吵了,全都播出去了!”

    刘咏华傻了眼。

    她怎么也没想到刚才的那一番争论,对着全校播报了一遍。

    这一下,所有人都晓得她做的事了。

    戴国江也愣住了。

    他本意不是如此,只是想找刘咏华对质,却没想到把事情搞大了。

    这就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做了坏事迟早会受到惩罚的。

    要说,不是刘咏华自己说漏了嘴,还真没什么证据。现在可好,全校师生都听见了,即便没有确凿证据,也引起了猜测。

    孙老师也知道了,就把刘咏华叫过去谈话。

    刘咏华自然不肯承认。

    孙老师去档案室里查档案。可惜,志愿书随着毕业生的档案一起调走了。不过,刘咏华和戴国江的对质却是有利证据。

    孙老师把其他四位同学都叫过来,也证明了刘咏华和戴国江是最后离开办公室的。虽然不能直接证明是刘咏华做的,可这件事影响太过恶劣。

    因为这个,刘咏华的学生干部被抹下来了,从骨干变成了普通学生。

    刘咏华怎么也没想到,这件事影响到了她的个人前途?她努力了两年,做了那么多工作,就这么白费了?

    可事情还不算完。

    刘景良也听说了,就跟女儿关起门来,严肃地谈了谈,

    “咏华,爹爹一直信任你,宠着你,你怎么能做这种事儿?”

    “爹爹,您不要相信他们,我是被冤枉的……”

    “被冤枉的?那把你姑姑请过来,问问她是不是你给姑姑打的电话?还举报人家托关系走后门?”

    “爹爹……”

    刘咏华哑口无言。

    电话在客厅里,她打电话时以为家里没人,怎么会被父亲听见了?

    刘景良也叹了口气。

    当时,他以为女儿在汇报工作,也没在意。现在联想开来,不都是女儿在作怪?还有那封匿名信,是从报纸上剪下来的铅字贴在白纸上拼凑的,这也是冤枉的?

    这个方法还是他跟女儿介绍的,讲过去做地下工作时,跟同志们都是这么联络的,就是怕留下笔迹,可没想到女儿竟然用在了这个上面?

    刘景良很失望。

    一直以来,他觉得女儿聪明伶俐,思想进步,可没想到竟然做出这种事情来?

    “咏华,你还年轻,将来的日子长着呢,可不能这么做了……俗话说,害人害己,看看你现在不就如此?”

    “爹爹,我的名誉都被毁了……”

    “名誉毁了还能捡起来,只要改正错误,就是个好同志……”

    刘景良很爱女儿,批评她的同时还是鼓励着。

    刘咏华一想也是。

    她可以澄清这件事,洗刷身上的污名。

    (晋江独家,谢绝转载)

    作者有话要说  捉虫~

    感谢小天使们~

    么么哒~

    感谢小天使们灌溉营养液~

    排名不分先后~

    读者“na228801”,灌溉营养液

    读者“红衣”,灌溉营养液

    读者“通微”,灌溉营养液

    读者“小奇宝妈”,灌溉营养液

    读者“"eese╮玳唁”,灌溉营养液

    读者“"eese╮玳唁”,灌溉营养液

    读者“龙女晓澜”,灌溉营养液

    读者“龙女晓澜”,灌溉营养液

    读者“龙女晓澜”,灌溉营养液

    读者“丽丽”,灌溉营养液

    读者“随身空间有点爱”,灌溉营养液

    读者“可爱的霸王龙”,灌溉营养液

    读者“"eese╮玳唁”,灌溉营养液

    读者“六六”,灌溉营养液

    读者“小凌子”,灌溉营养液

    读者“枫”,灌溉营养液

    读者“通灵大人”,灌溉营养液

    读者“龙女晓澜”,灌溉营养液

    读者“龙女晓澜”,灌溉营养液

    读者“咪咪”,灌溉营养液

    读者“咪咪”,灌溉营养液

    读者“大利”,灌溉营养液

    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