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3章 第193 章

作品:《宦宠

    第一百九十三章

    沈茴望着裴徊光, 愣住了。

    她的御用太医

    俞湛

    俞湛怎么会知晓玥王的身体如何

    裴徊光握着长勾,搅动炭火盆里的银丝炭。他已落下目光,望着红色的火光, 慢悠悠地说“咱家不再搅局, 你也不再当这个太后, 如何”

    好半晌,沈茴缓缓地摇头。

    她翘着唇角,用小孩子玩笑般的语气说“小时候读书, 先生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多俗气的句子,好似每个刚读书的孩童都被要求背诵。耳熟能详到让它失了原本的力量, 只成了一句空荡荡的口号。

    少女的脸庞稚气又天真,明眸里却有璀然的光。

    “我想天下太平海晏河清, 百姓安居乐业与家人团聚, 没有战火没有生离死别。我想在有生之年亲眼看看再现的繁京模样。能为盛世出一分力, 是我万死不辞的志向。”

    沈茴抿唇笑笑,她垂下眼睫望着徐徐燃着的炭火,有一点不好意思。

    “你可不许笑话我。这些话听起来很漂亮,我平日是不敢对旁人说的, 不想被人嘲笑说我如何天真幼稚。可我说的都是真心话, 在幼年困在闺房时便是这样想的。这几年不管经历了什么事情,时光荏苒世事变迁,藏在心里的志向, 是从未变过的。”

    裴徊光问“即使你知道自己的身体不能这样操劳, 宁肯让自己短寿”

    “活着很好。”沈茴认真地说, “古往今来, 保家卫国有很多将士战死沙场, 变法革新亦有无数文人学者以性命铺路。我只是操劳些, 又有何妨呢。”

    好半晌,裴徊光轻笑了一声,说“沈元宏养的孩子的确都挺有风骨。”

    沉月在外面叩门,沈茴让她进来。

    沉月带着两个小太监,抱着高高的奏折进来,放在书案上。

    舟车劳顿,因归期定了,很多奏折都是提前发往了京城。沈茴才刚回来,各地送来的奏折已堆积如山。

    沉月蹙着眉,询问“太后什么时候看奏折还是先沐洗”

    “我现在就看。看完歇下前再沐洗。”沈茴说着站起身来,提着厚重的裙子往书案走去,经过裴徊光身边的时候,下意识地将手搭在他的肩上,借来当一下扶手。

    裴徊光瞥一眼她搭在他肩上的手,笑笑。

    沉月端来准备好的提神茶、糕点,还有沈茴最喜欢的各种口味的糖果。

    沈茴在堆积如山奏折后面坐下来,认真开始翻阅批注。

    裴徊光侧转过身,手臂搭在椅背上,凝望着沈茴。

    沈茴没抬头,亦知晓裴徊光在看着她。她一边握着朱笔在奏折上批阅,一边说“这里有糖,你吃不吃”

    “不吃。”

    沈茴“哦”一声,将批阅好的奏折放在一旁,拿起另一份。

    冰冷的书案、高高的奏折,越发映衬着沈茴的纤细柔软。她映在窗上的身影纤细却笔直。

    长夜漫漫,书案上的热茶每每凉了,会被沉月及时换上热茶。一壶又一壶的热茶送上来。待她处理完这些堆积的奏折,今夜能睡一个时辰也算多了。

    裴徊光默默地凝望着沈茴。

    有时候,裴徊光会希望沈茴只是个依附他的小女子。可这念头,也不过偶尔浮现罢了。

    他很清楚沈茴不是攀附他的小女人。

    他更清楚,正因为沈茴不是心里只有男欢女爱的懦弱小女人,才吸引了他。

    她不好意思地笑着脸上挂着少女的娇憨,说着坚定的志向。她说她怕别人笑话她天真。

    可是裴徊光望着她,只觉得一股火焰在心上燃起。

    那些话,在刚启蒙的幼年,他也曾信誓旦旦地诵读。

    他就是爱她不论身处何等逆境,永远乐观向上,即使力量微薄,也要倾尽拥有的所有力量,以柔弱之身站起来,即使走在黑暗里,也坚定勇敢,为自己走出一条路来。

    裴徊光曾问过沈茴杀他可救一座城的千万生灵,她会如何选择。

    沈茴并不知晓,当她说会选择杀了他时,裴徊光眼里的她是多么令他痴迷。

    她就该是这样的。

    这样的她,才是令他沉沦的人。

    世间深情可贵,可剥开这层浓情蜜意的深情,两颗心绑在一起的人,深情是不够的,还需要两颗心有吸引的力量。

    完全陷在情爱里的人,让人动容,却不够。

    人这一生,不能只恋浓情。除了情爱,有所坚持,拥有自我,成为更好的人,才会获得应当得到的偏爱。

    志向

    裴徊光明白沈茴为心之所向而努力时,发自内心的力量与向往。他曾经也有过,如果杀人覆灭也算的话。

    人有心之所向,前路便不会迷茫,即使漆黑又寒冷,总有希望。

    正如沈茴。

    那么他呢

    裴徊光慢悠悠地转着插在银丝炭中的长勾,面无表情地看着它被逐渐烧红。

    清晨时,裴徊光离开皇宫,回到宫外的府邸阿姆和哑叔被他安顿在这里。

    裴徊光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头,耳边各种声音嘈杂着。他面无表情地看着一张张或焦急、或笑着、或苦恼的面孔。

    有表情是好事,证明还活着。

    不像他。

    裴徊光缓步逆向穿过热闹的人群,乱糟糟的市井生息穿进耳中。

    好像,所有人都在走自己的路。

    而他,没有前路。

    所有的热闹与悲喜,都与他无关。他在川流不息的人群里停下脚步,茫然。

    他回到家中,阿姆笑着拉着他说话。阿姆压低声音告诉他,她有好好躲在家里没有出门,还絮絮劝着裴徊光要万事小心,千万不要泄露了身份。

    裴徊光换了雪色,干净又挺拔。他微笑着,颔首答应。

    他抬抬眼,望着云卷云舒的天幕。

    在亲人面前,他是卫珖,一个必须隐藏身份的、虚伪的卫珖,他不能让阿姆知道他是裴徊光。

    阿姆前天还说头几年一个心善帮她的邻居被司礼监的大太监裴徊光害死了。

    他是卫珖吗

    兴许卫珖早就死了。

    他是裴徊光。

    裴徊光是一个化名,裴徊光是一个本不该存在的人。

    裴徊光去了楼上,去看他的荔枝。

    京城严寒,不适合荔枝的生长。那株荔枝还是被他一路小心翼翼带回了京城。

    阳光最好的房间里,四处生着炭火,整个屋子温暖如春。那株荔枝蔫蔫的,没什么精神。

    王来一路快马加鞭,到了宫中,不能骑马,便一路狂奔朝昭月宫去。路上的小宫女小太监们,急急避开。

    “督主这是怎么了”

    小宫女掩唇笑“肯定是去看阿夏姐姐了呗”

    王来迈进院子里,小宫女看见他,急忙笑起来。王来脚步匆匆往前走,脚步又忽然顿住。他蹲下来,就着路边花草坛里的积雪洗了一把手,把手上的血迹洗净。

    小宫女机灵地赶紧给他递了帕子。

    王来擦了手,再理一理衣裳,深吸一口气,才迈步进去。

    灿珠早就听见了外面的小宫女说王来过来了。只是儿子睡在她的臂弯里,才刚睡着,她不敢动,怕将他吵醒。

    她抬起脸,望着王来的身影终于出现在门口。

    王来大步走进来,步子越来越快,走到床榻旁,用力将灿珠抱在怀里。灿珠闻到他一身的杀伐气息。

    王来用力地抱了灿珠一会儿,才压低声音问“你好不好”

    灿珠在他怀里点头,又笑着推他“你傻不傻,都不知道先看看孩子的吗”

    王来这才松开灿珠,低下头,看向睡在灿珠身边的小家伙。他只是看了一眼,立刻收回了目光,重新望向灿珠。他皱着眉,眼里都是歉意。他问“疼不疼你怕不怕”

    路途遥遥,灿珠生产时,他没能陪她,是他的愧。

    怎么可能不疼怎么可能不怕只是都过去了,灿珠不愿意再提,免他担忧,只说一切都好,孩子也很乖。

    两个人又说了一会儿话,王来才再次看向儿子,惊讶地发现他睡醒了,睁着眼睛对他笑。

    王来的眸色不由柔和下去,拉了拉他的小手,问“起名字了吗”

    灿珠愣了一下,才说“你问掌印给起的名字,还是太后给起的名字”

    王来诧异望过来。

    灿珠便把沈茴和裴徊光给他起的名字说给王来。

    王来笑了。他拉着儿子的小手,逗弄着“狗剩儿狗剩儿”

    小孩子听不懂,只会望着王来笑。

    “你看,他喜欢这个名字。”王来说。

    灿珠瞪了他一眼,小声嘀咕“真是你干爹的好干儿子”

    灿珠又说“对了,有件事我得问你。这孩子咱们原本打算在掌印和太后身边养着的。掌印嫌弃小孩子太麻烦,估计是想等他稍微大一些再抱去。那孩子姓什么掌印那边,似乎没打算让他姓裴。”

    王来抓着儿子的小手觉得很好玩,听了灿珠的话,说“再等等,看掌印的意思吧。太后不是起名善果吗暂且先姓善便是。”

    他俯下身,贴贴儿子的小脸蛋。

    沈茴只睡了一个时辰,脸色很差。她坐在方桌旁边,将手腕搭在搭枕上,让赶来的俞湛诊脉。

    俞湛收了手。他望向沈茴,有心想劝她多休息。可话还没出口,他知道沈茴内里是多么执拗的人,恐自己劝了也是徒劳,便不开口。

    反倒是沈茴笑着先开口“知道俞太医要说什么。只是刚回京才事务多,过几日就不会这样操劳了。”

    俞湛颔首,道“知太后心中有数,臣倒也安心。”

    他又加了一道膳食的方子,让沈茴近日饮食多疗补。最后提醒沈茴腕上的那串珠子药效应该已经没有了,该让宫女重新串一条。至于方法,他之前来时已对拾星讲过。

    沈茴安静地听完俞湛的话,她温声询问“最近医馆忙不忙”

    “刚回京,是有些忙。”

    沈茴弯唇,再问“俞太医一会儿直接回太医院,还是去千柔那里请脉”

    “以前负责丁主子的太医已销假,不用臣再过去。”俞湛抬眸,温润一如既往。

    沈茴沉默了一会儿,才再开口询问“俞太医的表兄身体可好”

    俞湛微怔,有些意外地深看了沈茴一眼。

    沈茴微笑地望着他。

    俞湛回之以微笑“表兄与太后一样,是胎里带的病。这些年,身体一直都是那个样子。”

    他望着沈茴,眉目蕴着温和的浅笑。

    沈茴沉默了一会儿,才说“听说他已赴京。”

    “是。”俞湛答话。

    她既知晓,他亦不必隐瞒。他一生光明磊落,没有什么可隐瞒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