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568.第 568 章

作品:《走近娱乐圈之公司倒闭三百遍

    开片十分钟, 她没有看到主角。

    镜头确实给了暗示小男孩。

    他应该是主角。

    但是一直没有正脸,再说小孩子做主角的电影除非是合家欢式,不然都很难有高票房。恶童类的电影话题足, 容易吸引邪典粉,但后续重复观影的人群不多。

    综上, 这个开头可以称为失败。

    但是, 这个开头又具有它自己独特的生命力。它不是大众能在别的影视剧中随处可见的开头形式,它是少见的、独特的。

    她现在就可以断言,这部电影如果能保持这个开头,那会产生出一大批对它的死忠粉。

    就是爱得爱死, 无感的无感。

    没想到他还真挺有才华的。

    接着看下去,小男孩在完成第一天的日程后, 镜头继续跟着他。

    没有他在学校里的画面, 下一镜就又是回家路上了。

    然后, 背影变了。

    等于那个小男孩只演了那一天的内容就走了, 而且全程不给正脸

    但接下来是一连串蒙太奇镜头。

    背影的男孩子渐渐长大了, 一镜一镜的长大,不再重复他回家的过程了。

    小男孩走过的路,新的演员们再走一遍,每一镜都换一个人。

    时光如梭。

    小男孩长大,从小孩子变成了成人。

    电梯一响,一个背影走出电梯, 他是成年人了,仍很年轻,很瘦。

    他看起来像是刚去求职,或是刚毕业的学生。

    镜头跟着他。

    他开门,进门, 打开灯。

    还是啪的一声,眼前陡然一亮,整个客厅尽收眼底。

    跟上一个家相比,这个家的客厅相当的小。

    他站在门口,两边都是墙壁,似乎这条走道只有一人宽。

    而且前方就是床,床头堆着衣服,叠得很整齐。

    他像是可以一脚走到床边。

    拐过来,挨着床是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满了书,电脑立放,靠着墙,旁边挂着一个插板,一个小电扇摆在桌上。

    桌子就是很普通的钢木桌,租房打工人都爱用,便宜又结实,很抗造。

    桌面有些旧。

    他没有坐在床上,而是把桌下的小凳子拉出来,坐在凳子上。

    然后把背包里的东西一一取出来,清点一遍又重新放回去,只把手机拿出来充电。

    他站起来,转身,身后就是厨房。

    这个房间就是北京最常见的奇葩房型,但说是奇葩,它却五脏俱全,什么都有。

    厨房里面还有一个门,厨房的灯一打开,里面的灯也打开了,是马桶和淋浴。

    厨房和厕所是里外套,都没有窗。

    他打开桌子那边的窗户,呼呼的穿堂风就刮了进来,呜呜叫。

    看他的穿着,此时应该是初春或初秋,并不算热。

    他进厨房开火,下面。

    等他端着锅吃的时候,锅里有两根火腿肠,桌上有一盒橄榄菜。

    可能是没地方放,也可能是担心锅烫坏桌面,他是一手端锅,一手拿筷子往嘴里扒面,两筷子,面像是没有嚼直接往喉咙里倒一样咽下去了。

    他吃完面才放慢速度吃火腿肠,沾着橄榄菜。

    大概是不够吃,他又转身去厨房拿了一个馒头,继续配着橄榄菜吃。

    这时手机响了。

    他赶紧把嘴里的咽下去,手擦干净,拿起手机,定格,是爸爸。

    他僵住了,换了只手,小心翼翼的接起电话。

    镜头拉远,拍他有些躬的背。

    “爸爸。家里都好吧”

    “嗯嗯我知道。好,你说。”

    “爸爸”

    “爸爸,我不回去了。我找着工作了。我想留在北京。”

    镜头第一次冲到了他的正面,把他的脸给观众看。

    柳苇谁啊不认识。

    不是她认识、在电视上看过、合作过的任何一个男演员。

    很年轻,但是这一段独白可是他自己演下来的,镜头一次都没切,刚才就直接怼脸了,表演都没有痕迹。

    牛啊。

    这是个会演的绝对是科班出来的

    镜头再次拉远。

    刷,回到了小男孩曾表演过的那个客厅。

    跟开头时相比,此时的这个客厅更土一点,也更新。

    简直像是刚刷出来的。

    墙壁雪白,地上还有带灰土的脚印,大门是红木色的,锁头都是新的。

    咔哒声,门一开,进来两个犹带喜色的年轻男女。

    两人穿着牛仔裤,上身是旧校服,各提着两大塑料袋,一进来就明确的分工。

    女人去开窗户,欣喜雀跃。

    男的去厨房,很快就听到自来水的哗哗声。

    男的也是声音欢快的说“有水了水挺干净的。”

    女人说“开关都试试。”

    两人开始在屋里试各种开关、插销,开关门,开关窗,检查每一面墙,仔细观察踏脚线直不直,有没有空隙,敲所有的瓷砖,看有没有空鼓。

    检查时两人一直都没有关窗户。

    风呼呼的往里吹。

    然后两人就戴上口罩开始打扫卫生了。

    把地扫了,再拖,把所有的门窗都擦了。

    累得气喘吁吁后,两人才走了。

    此时外面天还是亮的。

    等到天交黄昏,两人又回来了,一盆盆的往屋里搬各种绿植,还提着买的外食。

    两人下了个面,就着提回来的剩菜,吃了个简单的饭,才提着垃圾走了。

    下一镜,家里的家具就有了,电器也有了。

    但还是显得很空。

    家具像是才从家具城运进来。

    两人正在把一箱又一箱的行李打开,有很多的书,以及一些衣服。

    清理出来的垃圾也有不少,都是旧物。

    女人说“新家就要用新的,这些太旧了,扔了吧。”

    男人说“扔吧,早知道不带过来了。”

    两人开始商量办婚礼的事。

    女人说“去两家各办一场太花时间了,我未必能请得下来假。你也不行吧。”

    男人摇头“确实很难请,我刚进研究所,已经给了我来收拾新房的假了,领证还要再请半天,回家的天数确实是挤不出来了。”

    女人“我跟我父母说的是他们在家乡办,我们就不回去了,老人们要走礼,这么多年送出去的礼钱要收回来。就是你家不知道能不能接受这种方式。”

    男人“他们不接受也要接受啊,我刚找到研究所的工作的时候他们多高兴啊,那现在为了工作回不去不也是正常的嘛。唉,其实要我说就不必办婚礼,通知一声就行了。非要搞这些形式主义。热闹全给别人看了,有什么意义呢。”

    女人点点头,叹了口气“没办法,人情就是这么走的。老人一辈就是这么走过来的,现在不让他们走也不合适。他们已经是改不过来了。我们以后不这样就行了。”

    男人“也只能如此了。从咱们这一代开始,摒除无用的繁文缛节。亲人维系感情靠的是亲情,不是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两人各自打电话给各自的父母,父母从激动高兴到结结巴巴的反对,可又说服不了两人,两人达成一致后,对付起父母来就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了。他们也分别接到了对方父母的电话,早已通一口径的二人都是说“这件事我听他她的,我尊重他她的意见。”

    父母们失望过后,还是跟孩子们合解了,似乎也接受了这种新思想的洗礼。

    两人仿佛打了一个胜仗,都很满意自己和搭档的表现。

    然后,孩子出生了。

    育儿嫂和月嫂无缝衔接,两人在家里装了电话和监控,在上班时无数次打开监控看孩子的情形,等到孩子两岁之后,又送进了幼儿园,这下就更能放心了。

    他们的事业在高速发展,一切看起来都很完美。

    镜头再一换,又变回了小男孩的父母,两人大概是化了老年妆,算是目前唯一回炉的演员了。

    家具和灯光都显得陈旧。

    这对父母在讨论孩子。

    妈妈说“他要是愿意在外面闯一闯,也是件好事。”

    爸爸说“我们都给他找好工作了,他要是能回来看一眼,不比在那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强真是没办法。”

    妈妈说“只能接受了,孩子总有离巢的一天。”

    爸爸欲言又止,妈妈也是脸色沉闷。

    两人安静下来,屋里前所未有的寂静沉默。

    但是第二天,两人又都穿戴整齐的匆匆出门上班了。

    昨天晚上的担忧像是已经抛到了脑后。

    她是看懂了,也能体会到导演的表达。

    但是

    演员换这么多,容易走神的观众万一看一会儿发现找不到熟悉的演员怎么办

    观众看不懂他就不会看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