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3章 === 第243章 脸皮厚 ===

作品:《王府幼儿园

    第243章脸皮厚

    舅舅舅母同梁业许久未见, 肯定有不少话要说。

    涵生和沈悦一道在家中迎接梁业后,便借故去了东市买酒,说要一道在家中热闹热闹。实则, 是将时间留给了舅舅、舅母和梁业一处。

    梁宅在西市,从西市到东市有些距离。但沈悦同涵生许久未曾在一处这么说话过了, 正好沿着街边慢慢散着步。

    马上就是年关了。

    街市上处处张灯结彩,火树银花, 洋溢着年关的喜庆氛围。

    小时候, 最喜欢的就是过年。

    因为过年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 会领压岁钱,吃着年夜饭,看着年关烟火, 过一年, 就长大一岁。

    那时候的长大总是很远, 仿佛遥不可及。

    但眼下,好像眨眼就是一年。

    即便是最亲的亲人之间,也因为有各自要忙碌的事情,不能常常相见。

    越到眼下, 才越发觉得长大就是一个逐渐分别的过程。

    年关,就是分别中的短暂相聚,而后, 还会扬帆起航,朝着各自的目标

    沈涵生其实在心里藏了好几日了, 舅舅舅母不在,散步时,沈涵生才朝沈悦道,“姐, 三月左右,我可能要去趟苍月了。”

    沈悦目光微微滞了滞,似是,又忽然想起什么一般。

    苍月有白芷书院。

    白芷书院是临近诸国当中的顶级学府,周遭的学子都以能在白芷书院读书为最高的荣耀。

    白芷书院虽然是苍月国中的书院,但是也会招收一部分临近诸国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国中的佼佼者。

    涵生早前同她说起的,在启明学堂内的几年规划里,最后的规划,就是用三年时间去到白芷书院读书。

    虽然启明学堂已经是整个西秦最好的学堂,但能去到白芷书院读书的名额,每年都极其有限,涵生提早规划了三年。

    这三年里,他按部就班,也接下了不少助教和翰林院辅修的差事,最后,终于一步步拿到了启明学堂中为数不多的去往白芷书院的名额。

    沈悦眸间惊喜,涵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这是好事呀,不是一直想去白芷书院吗”她自然替他高兴都来不及,但却见涵生有些愁容,并不是全然高兴。

    如今的涵生已经快要撵上她这么高了,再过些时候,走在一处,许是都不会有人将她认成涵生的姐姐。

    涵生道,“苍月路途遥远,往返一趟至少需要五个月,一年只有十二个月,除却读书的时间,没有多余用的时间用在路途上了”

    涵生只说了一句,沈悦倏然会意。

    涵生说这一趟去苍月的意思。

    应当是要去很久

    不是一学期,甚至,不是一年。

    沈悦笑了笑,温声安慰道,“听起来好像是的不过这样也好,你正好可以在那边安心读书。”

    她一句带过,是不想他心中难过。

    涵生看她,她眸间笑意,“之前不是说白芷书院很难去那我是不是应该要先恭喜你”

    原本有些伤心难过的氛围,在她言辞间,仿佛淡了去。

    涵生心中暖意,似是也不怎么隐瞒,继续同她道,“姐,其实这一趟去到白芷书院读书,学业会有些重。因为是交流生,所以启明学堂的功课也不能丢下,所以,在白芷书院的时候,要做双份的功课。而且,白芷书院最少的就读年限是三年,姐,我如果去了,三年内都不能回西秦了”

    三年

    饶是有心理准备,但听到三年的时间,沈悦还是略微怔忪。

    原来涵生担心的,是这一趟读书,要去苍月三年。

    那等再回西秦的,就是三四年后的事情了。

    涵生低头。

    他其实也没考虑好,他不想同舅舅舅母还有姐姐分开这么长时间,但也不想放弃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有时候,人没有选择的时候反而比有选择的时候更简单,譬如留在启明学堂,继续做翰林院辅修是不是也是一条途径

    只是,往后想起,他心中会不会遗憾

    思绪间,忽然觉得头顶微暖,沈悦的手温和抚上他头顶。

    自从他去了启明学堂,也慢慢长大,姐姐已经很少会像早前一样,伸手摸他的头,或是伸手牵他去旁的地方。

    涵生转眸看他,眸间淡淡微光。

    沈悦却是莞尔,“去吧。”

    他愣住。

    沈悦笑道,“三年时间并不长,人的一生里,能用三年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弥足珍贵,姐姐支持你。”

    涵生微怔,片刻,眸间微微红了起来。

    沈悦没有停下,继续同他并肩踱步,“涵生,人总会长大,不见得能时时刻刻都守着过往,守着家人。你日后也会遇到想守护的人,开始另一端人生,这并不可怕,而且会很精彩”

    沈涵生看她。

    沈悦笑了笑,伸手朝着掌心吹了口气,而后似交托一般放到他手上,温和道,“姐姐不能一直陪着你,但是可以把勇气借给你。无论你日后是在西秦还是苍月,有没有和姐姐在一处,只要想起,就不会孤单了。”

    涵生眸间氤氲。

    沈悦又伸手摸了摸他的头,“虽然长大了,但是想哭的时候,也可以哭鼻子啊,我不告诉别人。”

    沈涵生呜呜泪目。

    梁业回京,卓远推了朝中旁的事情,黄昏前后来了梁家,替梁业接风洗尘。

    沈悦和涵生去了东市的阮记酒肆,打了舅舅和梁业最喜欢的梅子酒回来。

    卓远陪着舅舅和梁业喝酒洗尘。

    晚饭时候,说起在南边军中的事情,说起了从起初什么都不懂,怎么一步步在军中站住脚跟,怎么在水患的时候身先士卒

    梁业说得轻巧,且都是挑得顺遂说。

    听得梁有为,庄氏,沈悦和涵生脸上都是笑意,但卓远心中比旁人都更清楚,军中并非事事都像梁业口中这般简单如意,要在军中摸爬滚打哦,一步步走到今日,梁业一定吃了不少苦头,但一句都未同家中的人说起过。

    卓远也未戳穿。

    他一直觉得梁业很有骨气。

    早前梁业说要从军的时候,他是想帮衬,至少替他写一封举荐信,但梁业婉拒。

    梁业说的话,他眼下都还记得。

    旁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尚且可以去军中历练,我同样也可以。既然威德侯府能在京中一手遮天,那我只能找他遮不住的地方,一扇门关了,总有另一扇窗打开,我会慢慢找回来。

    若是有平远王的举荐信我才能在军中立足,那威德侯府便一直是威德侯府,梁业也一直是梁业,并无区别。

    梁业在军中什么背景都没有,却一步步走到今日,成为赵鲲鹏手下的副将,不容易,但一定值得

    卓远同他举杯。

    两人心照不宣。

    晚饭时候,涵生也同家中说起了要去苍月白芷书院的事,起初听来,舅舅舅母和梁业都很高兴,卓远端起酒杯的指尖微微愣了愣。

    要去白芷书院,至少要三年。

    他知晓,是因为那时候平远王府尚有父亲和五哥在,他同父亲说起,想去白芷书院读书,只是时日有些长,要足足三年。

    他以为父亲不会同意,但父亲同意了。

    父亲同他说的话是,去吧,家中有我和你五哥在。

    他那时候同老师说,爹同意,他开春就能去白芷书院了,老师也替他高兴。

    但后来,父亲和战死沙场,他去战场的时候,五哥将爹的骨灰交给他,同他说平远王府总要留一个,让他照顾府中的孩子

    晃眼,都是许久之前的事。

    如今想来,卓远眸间仍旧淡淡碎莹,却不似早前一般,钝器割过心底

    卓远温和道,“是好事,同舅舅舅母说起过了吗”

    沈悦方才的模样并无意外,应当是知晓的,而沈涵生眼下才说,应是才下决定不久,那不知晓的应当只有舅舅、舅母和梁业三人。

    沈涵生会意,也同梁有为,庄氏和梁业道,白芷书院要去三年,恐怕三年后才能回京

    梁有为,庄氏和梁业都愣住。

    这是家事,卓远不好多开口。

    沈悦正欲开口,庄氏却忽然道,“是好事啊,路途这么远,学业也辛苦,肯定不能经常回来。三年听起来是有些长,但细下想,其实也很快”

    庄氏给了台阶下。

    梁有为也道,“去吧,好好读书。”

    梁有为和庄氏眼中分明都是不舍,却都只字未提不舍的事,是怕涵生心里难过。

    “什么时候走”梁业问。

    涵生道,“三月吧。”

    梁业道,“我三月正好同赵将军一道起程前往东部驻军,涵生,我找赵将军告假,送你去一趟苍月,我再折回军中。”

    涵生眸间惊喜,“表哥”

    梁业道,“这样爹娘和阿悦都放心,你好好读书,记得往家里写信,别让大家担心。”

    涵生连连点头。

    沈悦心中微舒,忽然觉得,家中长大的,不止涵生,还有梁业

    从梁宅回王府的路上,梁业去送。

    其实王府和两家很近,踱步回去也不远。

    涵生和沈悦一处说着话,卓远同梁业一处说话,许久未见,梁业去了一趟军中回来,同卓远有了很多共同话题。

    “方才,多谢了。”梁业是指卓远没有在爹娘和阿悦,涵生面前戳穿他。

    军中哪有那么容易,他只是不想让家人担心。

    卓远拍了拍他肩膀,只是笑,没有说旁的。

    梁业也跟着笑起来,两人并肩踱步,梁业笑道,“听说,南云山一役,你带兵绕道敌后杀了安可多”

    卓远颔首,“嗯,自己也差点死了,安可多太狡猾,羌亚少了他,近年来不会再生事了。”

    梁业又笑道,“你有同阿悦说起当时的情景吗”

    卓远转眸看他,也笑道,“没有,让她知道这些做什么幼儿园中事多,孩子也多,她也有自己焦头烂额的事,我就不添乱了。”

    卓远说完,梁业忍不住笑了几声。

    前面的沈悦和涵生都回头看他们二人。

    他们二人也只是笑,没说旁的。

    沈悦朝他笑笑,又和涵生回过头去,继续说话。

    “卓远,真想同你一道并肩作战。”梁业感叹。

    卓远看他,“有机会。”

    两人又都笑了起来。

    梁业回京后,时间仿佛过得更快。

    大年二十九,沈悦带了府中的宝贝们一道去了梁家过年,梁家顿时挤得不行,但架不住热闹,舅舅舅母尤其高兴。

    今年回京,年关时候热闹是大吉兆。

    孩子们都很喜欢吃庄氏的菜,一口一个舅婆舅婆嘴甜,庄氏乐此不疲。

    这一日,算提前在梁家吃了顿年夜饭。

    大年二十九在梁家过了年,大年三十沈悦和卓远回了平远王府过年。

    难得今年家中人齐,卓远早前留了卓旻和卓颖在京中,等到年关后,一道起程往南顺去,所以今年平远王府过年,是孩子们最整齐的一次

    连陶伯都感叹,许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卓远也笑,“今年是整整齐齐的。”

    陶伯看了看他,握拳轻咳道,“十公子或是十小姐在,才是整整齐齐。”

    卓远愣住。

    陶伯笑容可掬,上前去看备好的鞭炮。

    卓远脸色微红。

    不过,有卓旻和卓新在,年关点鞭炮是够人手了。

    但小五长大了,跃跃欲试要自己点鞭炮去。

    因为小五要去,所以卓远朝阿四道,“你和小五一起吧。”

    卓旻和卓新年纪相仿,阿四和小五年纪相仿,因为鞭炮要两柄一,所以大都寻得年纪相仿的孩子。

    咸鱼阿四再次被小五拖下水。

    有阿四和小五在,卓旻和卓新退居二线了,卓新忽然领会到了六叔这种退居二线的舒爽心情。

    又是一年年关了,天空下起了大雪。

    “瑞雪兆丰年。”卓颖朝沈悦道。

    沈悦笑了笑。

    卓远抱起桃桃,桃桃认真问道,“为什么瑞雪会兆丰年呢”

    小孩子总是十万个为什么。

    小七和小八,小六都围上来,也都好奇看着卓远。

    卓旻和卓新都不觉替六叔头疼,阿四也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三个人都同情看向六叔

    呃,卓新认真想了想,豁然开朗道,“这个问题,问六婶就好了。”

    卓旻,卓新和阿四都无语看向他。

    像这样甩锅甩给自己夫人的,也是少见得很,阿四正想硬着头皮开口替阿悦解围,就听沈悦娓娓道来,“因为大雪不容易化,覆盖在土壤上形成一层松软,里面就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空气不传热,寒潮过后,积雪融化,就能保护农作物免受霜冻,也存储大量水分,有益于春天播种”备注1这里和后面的理论都摘自百度

    卓远“”

    卓新“”

    阿四“”

    沈悦继续道,“而且雪里还有很多有益处的营养物质,他们会随着融雪的时候,进入土壤,成为肥料。再有一个,既是因为大雪覆盖的土壤,温度会下降很多,会冻死很多土里的害虫,所以,明年也会是丰收的好兆头。”

    “哇”孩子们连连点头。

    卓远握拳轻咳,一本正经得总结陈词道,“所以,要你们平日里多读书啊,看六婶什么都知道。”

    卓新

    阿四

    卓旻

    六叔脸皮越来越厚了。

    比今年的大雪还厚,厚得没谱的厚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