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权力的诱惑

作品:《崛起从挽明开始

    女皇武则天在上阳宫中呆了十个月,最后病逝,结束了她跌宕起伏的一生,最终葬于乾陵。

    按照武则天的遗愿,她的墓前要树立起了一座祥云环绕的无字碑。

    袁嘉升推动了这件事,完成了武则天的遗命。

    武则天去世后,唐中宗李显将大唐的都城从洛阳迁回长安,开始完全自己主政,张柬之等五位大臣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那天早朝,宰相张柬之等人都到了。

    正在议论朝政,李显却有点不耐烦了,问张柬之:“张卿,你今年高寿多少了”

    张柬之被问得一愣,他刚还在谈国家大事,李显却忽然插话,是什么用意他一时没有回话。

    在一旁的桓彦范,连忙伸手拉了一下张柬之的衣角,说:“张相,皇上问你话呢。”

    “哦。”张柬之这才定了定神,说:“回皇上的话,老臣今年八十有四。”

    “八十四岁,还这么有精神,真是难得。不过,你这么一把年纪了,每天上朝很累,这样吧,朕封你为汉阳郡王。”李显说。

    “臣还没有老眼昏花……”张柬之知道,封异姓王,就要出京,实际上是明升暗降,削夺他的宰相实权。

    “诶,张相,朕没有说你老眼昏花,只是你该好好休息了。昔日你和朝臣一起诛杀张氏兄弟,你有大功于朝廷,理应封赏。”李显说:“朕这不是和你商量,朕已经安排好了。”李显说。

    “皇上,这……”张柬之看李显的样子,不像是在开玩笑,一时语塞。

    “你是担心别人说你贪功吧,放心,和你一起诛杀张氏兄弟的大臣,朕都安排好了,一并封王,崔玄暐封博陵郡王;敬晖封平阳郡王;桓彦范封扶阳郡王;袁恕己封南阳郡王。”李显说:“朕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张柬之、敬晖、桓彦范等人面面相觑,看来外界的传言非虚,唐中宗李显要对他们动手了。

    当晚,他们五人去找袁嘉升。

    袁嘉升说:“放心,皇上只是要你们的权,你们出京后,不要理会朝事,我保证你们的安全。”

    五位大臣最终被封王,离开了长安,这让相王李旦感到害怕了。

    李旦因拥立李显有功,被封为安国相王,官拜太尉,参与国政。

    在张柬之等五王被贬出京,李旦也察觉到李显的用意。

    在张柬之等人出京的第二天,李旦上表辞去太尉一职:“皇上,我的身体不好,不愿意参政。”

    李显为了自己的名声,坚决不受。

    李旦为了避免骨肉相残,坚决上表辞职,三番五次,毫无转圜余地。

    “好!贤弟,既然如今不想参与国政,朕也不勉强。”最终,唐中宗李显答应了让李旦辞职。

    但唐中宗李显并不放心这个文武双全的弟弟,第二天,他又派人去相王府传旨,“封相王为皇太弟”。

    言下之意,就是要把李旦立为皇太弟,等死后传位给他。

    对这一试探,李旦越发惶恐,坚决推辞。对于李显的种种封赏,他一概不受。

    但是即便如此,李显害怕李旦兴风作浪,在皇后韦氏的怂恿下,也想把李旦调离京城,然后除掉。因为毕竟李旦的能力远远超过李显。

    李隆基为此去找袁嘉升,袁嘉升就上表进谏,为相王说情:“相王昔日为皇嗣,以太子位让陛下,累日不食,此海内所知,如今你如果对相王不好,恐怕会让天下人寒心。”

    袁嘉升一反对,朝中的大臣的反对浪潮起来了,李显便不好追究相王李旦的责任。

    但曾经懦弱但善良的李显,也开始变得可怕,在权力诱惑的森林里越走越远,迷失自己。

    袁嘉升还建议李隆基外调到地方任别驾,依然去潞州。潞州是就是山西长治,战略地位很重要。不过潞州别驾,只是名义上的潞州副长官,实际上是个闲职。

    因为这时候,在李旦的诸子中,李隆基的表现最为刺眼。神龙政变后,李隆基就被升为卫尉少卿,掌管武库兵器及守卫宫门,调配禁军,跟禁军上下关系很好。

    李隆基好不容易从外地回都城,又要去地方,他很不乐意。

    袁嘉升说:“你现在去地方,也还不晚。可以临淄王、卫尉少卿兼潞州别驾的身份去潞州。”

    “为什么我又要离开”李隆基问道。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到了地方后,小王爷自然犹如鱼入大海,鸟上青天。”袁嘉升说。

    “我不甘心。”李隆基说。

    “你想一想神龙政变,皇家的斗争,是以性命作赌注,输掉了便也就失去了生命。”袁嘉升说。

    “本王也知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但是每一次都逃跑,我不愿意这样。”李隆基说。

    “你还记得李重俊吗仓促之间,他发动的政变只是将自己送上断头台。”袁嘉升说:“要干大事,就必须忍耐。”

    李旦父子的隐患暂时消失后,立储成为朝野内外普遍关注的大事。

    唐中宗李显继位太晚了,已经五十多岁,早立太子有利于稳定朝纲。

    大唐的皇位继承,很复杂,一般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唐太宗的宣武门之变,打乱了这个规则。

    而且李显家里的情况很特殊。

    太子之位的第一候选人,是唐中宗的大儿子、韦后的亲生儿子李重润。

    可惜,李重润公开议论张易之、张昌宗专权,招人谗构,被逼死。

    太子的第二人选,是唐中宗的二儿子李重福,他本可以补上空缺。但可惜,李重福的妻子,是武则天赐予的,是张氏兄弟的侄女!

    李重润死后,皇后韦氏一直怀疑是李重福勾结张氏兄弟陷害了自己的孩子,为报杀子之仇,将二儿子外放了,断了他的太子梦。

    此时,李显的三儿子李重俊,也被杀了,

    太子没有儿子,如今只有一个小女儿安乐公主。</p>

    <strong></strong>    此时武崇训已经被李重俊杀了,她年纪轻轻便是寡妇了,李显很疼爱她,百般溺爱。

    安乐公主那颗不安分的心躁动起来,她天天缠着李显立自己为皇太女。

    一直对女儿百依百顺的李显,也不敢这么做,没有答应女儿的无理要求,说这么重大的事,必须朝臣商量一下。

    权力的诱惑太大了,安乐公主便去找权势显赫的梁王。

    袁嘉升对安乐公主的想法并不支持。

    安乐公主说:“我为什么不能当皇太女女人为什么不能当皇帝祖母不就称帝了”

    袁嘉升说:“武皇那是命中注定的。”

    安乐公主说:“什么命中注定,祖母当年的出身,可是矮了本公主一大截。武姓在当时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姓氏。本公主现在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女,我做皇太女于情于理名正言顺。”

    袁嘉升说:“公主,很多事情,未必名正言顺就能办成的。”

    安乐公主上前,对袁嘉升说:“梁王,只要你答应支持本公主,本公主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

    袁嘉升问道:“任何要求”

    安乐公主点点头,说:“是的。”

    权力的诱惑,不仅如此,就连皇后韦氏,她也来找梁王。

    而且,此时野心勃勃的韦氏,也迫不及待要上位当女皇。因为武则天就是榜样:一个女人也能登上权力的最高峰。

    二十多年的流放生活,让韦氏想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没有最高权力,连生命都无法保障。

    武则天死后,韦后也相当女皇,她不想要辅佐李显。因为当她和武则天在高宗朝那样,帮助丈夫处理朝政,朝臣们并不接受!

    韦氏重新成为皇后之后,朝臣中就有人对她意见很大。

    因为流放房州时,每当听到使臣到来的消息,李显总是想自杀,倒是韦氏比较豁达,劝李显活了下来。

    李显和韦氏在房州共同度过了十几年最艰苦的生活了,同甘共苦,当李显当皇帝亲自掌权后,无条件地将皇权分给了韦氏一半。

    每天早朝,在李显的身边,一卷珠帘背后,坐着韦皇后,恍惚中,群臣仿佛看到了武则天的影子。

    已经外放的桓彦范甚至上表,说:“《尚书》说:‘如果母鸡司晨打鸣,家庭就要败落了’。陛下每次临朝,皇后总是坐在帷帐后面参预军国大事。臣观察历朝帝王,与妇人共同执政会导致国破。阴凌驾于阳之上,违背自然法则;妇人欺凌丈夫,违背人伦之道。希望陛下敦促皇后严守本分,不要到外朝干预国家政事。”

    而且,太子李显这人也好女色,武则天死后,李显强行把上官婉儿娶了当妃子,拜为昭容,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这让韦后很生气。

    皇后韦氏想要自立为女皇,她觉得有必要先拉拢一个人,权势显赫的梁王。

    而且,皇后韦氏是听太平公主说梁王床上能力很突出后,就更动心了。

    因为太子李显的身体本来就虚弱,成了皇帝之后日理万机,还和上官婉儿玩得火热,对韦后便力不从心,往往敷衍了事。

    皇后韦氏觉得,有权有势的男人,梁王是万里挑一,最合适不过!韦后在性格上,和武则天一样强硬,但是搞政治没经验,需要袁嘉升为她谋划。

    上官婉儿也开始撮合韦后和袁嘉升。袁嘉升这梁王,当得有点性福过度。

    那天,旭日的金光把个长安映得一片金黄。座落在千福寺以南的梁王府。

    这梁王府里,檐牙高啄,画栋雕梁,镂金门窗,白玉饰璧,不比皇宫差多少。

    此刻旭日临窗,在这锦锈帘帷内,袁嘉升拥着两个美女,沉睡未醒。

    小莲和小碧这对姐妹花真是惹人喜爱,让袁嘉升乐此不疲。

    袁嘉升此时也权势熏天,贪图安逸,醉生梦死,这种任务在别的时空可不多见。

    袁嘉升有时候安慰自己,这不都是为了修复历史而献身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奉献精神

    那天,袁嘉升还沉醉在梦香,一个如莺似的斥责声从房外响起:“大胆奴才,连本皇后也不能进去,你们要找死吗”

    守在袁嘉升门外的骆务整不通情理,说:“骆某不管你是谁,我只听命于梁王。没有梁王的允许,不得任何人打扰。”

    袁嘉升骤听得皇后二字,打开门一看,原来是韦皇后驾到了,便对骆务整道:“让她进来吧。”

    说话方落,韦皇后便闯进门来,正瞪着她那明如秋水的大眼睛,望着榻上还在余欢未尽的三人。

    韦皇后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体态轻盈,一身蝉羽衣衫,腰束麟文衣带。

    袁嘉升看皇后那唐宫低胸缎衣上,半露着一对饱满丰挺的双峰,便觉她很年轻,正是肌理晶莹,妖冶娴都。

    皇后见袁嘉升左拥右抱,不由美目含愠,娇嗔道:“好啊,你这个梁王,这都日上三竿了,你还抱着两个女人欢醉,你可知道宫中出了什么事。”

    袁嘉升笑道:“有皇后和皇上在,宫里能出什么大事皇后来粱王府,皇上知道吗这于礼不合,恐怕会有人说闲话。”

    皇后韦氏说:“梁王忘了,安乐公主和粱王府是有婚约的,虽然武崇训死了,你可当了梁王,谁敢乱嚼舌头。”

    “皇后找我有何事”袁嘉升撑身而起,让身边的姐妹花先行离去。

    “老爷,我们先走了。”小莲和小碧平素甚得袁嘉升喜爱,面对皇后,自不免矮了三分,行礼后离开。

    “梁王真是好体力啊,双宿双飞!”皇后韦氏没有急于说正事,调侃道。

    “皇后,这个……你可是不知道其中的滋味啊!这对姐妹花,其实就像一个人,并不需要更多体力。让一个人高兴了,另外一个自然也高兴。”袁嘉升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真的”太后韦氏问道。

    “不谈这个,皇后你今天来,找我有事”袁嘉升问道。

    “皇上不是把五王都调出长安了吗现在朝廷高层出现空缺,我想梁王帮忙推荐我的堂兄弟韦温和族人韦安石、韦巨源。”皇后韦氏说。

    “皇后你为什么不自己向皇上推荐”

    “都是我的亲戚,梁王推荐比较方便。你想要什么,尽管跟我说,本皇后满足你。”皇后韦氏的身材袅娜多姿,皮肤白晰滑腻,龙髻高盘,眸含秋水,因为要讨好袁嘉升,韦后对他媚眼频送,她觉得自己的身体,就是政治的本钱。

    权力的诱惑,就像耀眼的光环。两人一谈,韦后百般逢迎,搞得袁嘉升的心神荡漾,毕竟这是皇帝战斗过的女人,他要尽力弥补历史的窟窿,便表示支持韦后,笑道:“人生得意须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