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盛世的代价

作品:《崛起从挽明开始

    皇后韦氏的亲戚祸乱禁军,给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可趁之机。

    安乐公主那边,又恃宠而骄,大兴土木,在长安的闹市中建起了高楼,用做驸马府。驸马府里还造了飞楼,跨过整条长街。

    安乐公主和驸马武延秀,每到过节,便去飞楼上秀恩爱。使女们捧着大把的钱,向街中洒钱,路过的老百姓都奔走相告,前去抢夺。结果酿成了踩踏事故,死了一百多人,其中不少是妇孺小孩,民怨沸腾。

    安乐公主花钱无度,在洛州昭成佛寺中,造一座百宝香炉,雕刻飞禽走兽,麒麟白鹤,炉身又满嵌珊瑚玛瑙,耗费几百万,一时亏空,就在驸马府中卖官鬻爵。不论屠沽走卒,只须纳钱三十万,立即当官。一时由她所授官职,同正、检校、判知等官,竟有三四千人,吏部也不敢查问,朝臣也是敢怒而不敢言。

    皇后韦氏的权力日大,也有了干预朝政的愿望。每当中宗坐朝听政,她便密垂帷帐高坐帐内,一同听政。唐中宗李显皇帝体弱多病,有时候韦氏皇后就垂帘听政,独断独行。

    李显也不好意思去禁止她,便也一天退缩一天,终日躲在宫中,和上官婉儿等人调笑解闷。

    皇后韦氏坐朝,安乐公主也跑去陪坐,在一旁听政。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有时候也会参政。

    都是袁嘉升睡过的女人,出入宫禁,也就没有避忌,益发肆无忌惮。有一天,袁嘉升怀中正拥抱着上官婉儿在御花园享受生活,让皇后韦氏直走撞破了,便上前扶住皇后的玉臂,左搂右抱,旁若无人,三人手拉着手儿进寝宫去了。

    这时,李显其他的女儿长宁公主、宜城公主、新都公主、安定公主、金城公主也一个个如花似玉,陪着袁嘉升等人游玩,有时候连车并马,在大街上游览,有时在郊外行猎,或在府中聚欢,好不快活。

    在宫中的定昆池,有十里水面,那天,唐中宗李显高兴,让安乐公主等七位公主每人备四檐船,去池中采莲,月色漾在水中央,水面上还浮着荷花灯儿,因为这定昆池是用玉石砌岸,此情此景,倒是非常好看。

    时过境迁,转眼到了景龙元年。这一年,天下太平,元宵灯节,长安城格外热闹,大街小巷都挂着奇异灯彩。

    皇后韦氏突发奇想,拉着唐中宗李显说:“皇上,要不咱们扮成平民模样,出宫去与民同乐?”

    李显说:“这个不好吧不安全吧”

    “没事,我们带着宫女一起出宫去玩,”悄悄地从后宰门坐街车去观灯游玩。安全没问题,就叫兵部侍郎韦嗣立暗中差人保护。”皇后韦氏胸有成竹,说。

    “好呀,娘亲说得对,我们要与民同乐。”安乐公主听到这个方案,也高兴地表示赞同。

    “真是呦不过你们。”李显最终还是妥协了,下旨开放宫门,和宫女一起外出观灯。

    那一年的大唐元宵节,便格外热闹。大街上突然多了许多美人,成群结队,到处游玩、说笑。很多文人墨客,上去把宫女紧紧围住,花言巧语哄骗,不少宫女甘心情愿地跟人跑了。

    第二天,总管太监一查昨夜放出去看灯的宫女,竟有一半不曾回宫,回奏皇后韦氏。

    皇后韦氏怕李显责怪韦嗣立和她,便下懿旨,派四路太监,去民间搜括补充。

    这一下,民怨更加沸腾,直到给事中李景伯上章奏谏,请求皇帝停止采买宫女之事,李显这才知情,责怪了韦后几句。

    皇后韦氏很生气,对李景伯记恨在心。

    那天,李显召集群臣一起夜宴,皇后韦氏也参加了,表现出一脸十分不高兴的样子。

    “皇后,你怎么啦”李显见皇后不开心,关切问道。

    “皇上,你别问了。”韦氏闷闷不乐,回答说。

    唐中宗李显无奈,只得找来皇后的老乳母王氏。

    王氏原来是一乡下人,面目奇丑,言语粗俗,善于插科打诨,跑来讲了几个笑话,韦后就开心了。

    “你要什么赏赐,尽管开口,朕今晚都满足你。”唐中宗见皇后韦氏今夜重见说笑,对乳母王氏说。

    “皇上,伺候皇后,哄她开心是我的本分,不敢要什么赏赐。”王氏说。

    韦后看了王氏一眼,这乳母王氏如今已经是五十岁的老妇人,她丈夫早在二十年前去世,也没有一男半女,看她越发丑了,突然想起可恶的李景伯,决定恶心一下他,便替王氏说:“皇上若真要感谢我这乳母,倒不如赏奴婢她一个老女婿。”

    李显道:“乳母这大年纪了,还想老女婿吗”

    太后韦氏暗示了乳母王氏一眼,她心领神会,说:“回皇上,怎么不想!不瞒皇上皇后说,别看奴婢年纪大了,我也每日害相思病呢。”

    “你要害相思病”唐中宗李显哈哈大笑。

    “皇上,要不你也可怜她这老奴婢,赏一个男人给她罢!”皇后韦氏道。

    “好,好好!”李显越发笑得厉,道:“这有何难如今这宫中的男子,姥姥尽管挑,相中了谁,朕便把那男子赏你。”

    中宗皇帝说这个话,原是逗着王氏玩的,皇后韦氏却接话道:“自古君无戏言!陛下既有指婚之言,不可徒事戏谑,有失天子之威。臣妾有一人推荐,给事中李景伯是一个鳏夫,他妻子死了已有十年,还未娶继室。”

    说完,韦后转头问王氏道:“姥姥愿意嫁他么”

    王氏听了,叩头谢恩:“这嫁人的话,原是奴婢哄着娘娘和皇上欢笑的!奴婢今年已五十六岁,倘再当新娘……”

    “君无戏言,皇上,你做主吧,寡者有夫,鳏者有妻,亦是千古美谈。”皇后韦氏说。

    兵部侍郎韦嗣立也忙出席奏道:“望陛下立为主持,使李大人与王乳母成为夫妇。帝王做媒,不胜荣幸。”

    唐中宗李显没有办法,只得下谕道:“李爱卿,朕不忍见卿之茕独,特赐成婚。”

    韦皇后的老乳母王氏鸡皮鹤发,涂了许多脂粉,越显丑陋。李景伯一看王氏那张丑脸,顿时吓得晕了过去。

    韦皇后笑不可仰,下令马上准备婚礼,当晚成人之美,顿时宫内鼓乐大作,一对红纱灯配着一对金缕罗扇,八个宫女,分别簇拥着王氏和李景伯,礼官喝礼,在帝后跟前成了夫妇之礼。

    皇后韦氏还特传懿旨,用马车把一对新人送回李府,一路上爆竹喧天,昭告天下。

    兵部侍郎韦嗣立等一干好事的文武官员,跑去李府去看热闹,看新郎新娘进洞房。</p>

    <strong></strong>    此后,再也没有朝臣敢说韦后半句坏话。

    韦皇后越发跋扈,不把皇帝放在眼中。

    后来,中宗皇帝越发病重,皇后韦氏便把她的一班心腹官员召来,由将军赵承福、薛简二人带领御林兵逼宫,逼中宗皇帝下手诏,把玉玺交出,把皇位让与韦皇后,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

    梁王袁嘉升得知了韦后的计划,派人告知了太平公主,她连夜带着她的儿子薛崇简出京城,与临淄王李隆基汇合。

    韦皇后听说太平公主母子二人逃出京城,知道自己的计划泄露,发府兵五万屯京师,以韦温总领内外兵马,并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

    唐中宗李显病亡,韦后也下令秘不发丧,派将军赵承福、薛崇简领兵五百,保护皇太子李重茂入宫,即皇帝位,称作唐砀帝。改元称唐隆元年,宣布大赦天下。

    韦氏自立为皇太后,临朝听政,到了第六日,韦后才收殓皇帝的尸身,发丧。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还有薛崇简,公主府典签王师虔,朝邑尉刘幽求,苑总临钟绍京,禁军万骑果毅葛福顺、李仙凫等一班心腹,便商议攻打京师。

    为师出有名,李隆基说:“就说韦后为了独揽朝政,毒死了中宗皇帝,我们下令各地王师勤王。”

    “此说法甚好。”太平公主说。

    于是,李隆基亲自率万骑中的三千人,围攻玄武门。

    左羽林将军韦播,中郎将高嵩领两千兵在城门抵抗。

    在玄武门下,李隆基朝着城上的万骑喊话:“韦后毒死皇上,意图谋反。你们不要助纣为虐,有杀韦氏叛逆者,本王重赏千金。”

    左羽林将军韦播下令放箭,这时,他身后的中郎将高嵩一刀砍下了他的头颅,打开了玄武门,迎接李隆基。、

    李隆基杀了高嵩,立即指挥左万骑兵从左门冲入,指挥右万骑兵从右门冲入宫中,与诸路兵马在两仪殿上会合。

    此时,宫中守卫中宗灵柩的兵士,也叛变了,冲入了韦皇后寝宫。

    韦皇后当时正与两个面首在享受鱼水之欢,守卫中宗灵柩的士兵见此情景,都很义愤填膺:“皇上刚去世,她就在后宫淫乱,该杀!”

    两位军士上前,把韦后和两个面首从睡梦中拖拽出来,一股怒气冲头,把这和奸夫都杀了。一代皇后,就这样倒在了血泊中。

    李隆基派人攻到安乐公主府中,峰拥上去,明晃晃的刀向安乐公主的粉颈儿和武延秀的脖子上砍去,只听得一声惨呼,两人倒地死了。

    此时,太平公主也派人去搜捉得马秦客、杨均、叶静一班韦后的面首,抓住之后,都押赴宫门外斩首,还把韦后的余党韦温、宗楚客、赵履温等人全部处死。

    梁王袁嘉升问李隆基:“你这次杀人是否太多了有一些人,像安乐公主和武延秀,并不需要死。”

    李隆基说:“这是盛世的代价。每一个盛世,都必须用鲜血来开创,就像太宗的贞观盛世。”

    “这以后的盛世代价,恐怕会有更多的代价!”袁嘉升说。

    “谁要是挡我的路,我绝不会手下留情。”李隆基说。

    袁嘉升没有说什么,派兵安定了都城。

    诸事已定,李隆基去向相王府拜见父亲,告知了政变的原委和过程:“父王,事出紧急,请恕孩儿不先禀告之罪。”

    李旦赶紧扶起李隆基,说:“你和太平公主安邦定国,全赖你们免祸,你们有功。”

    李隆基说:“请父王复位。”

    李旦说:“你直接当皇上不行吗这次诛杀韦后,全是你的功劳。”

    李隆基说:“孩儿此刻可以当秦王,直接登基,姑姑那边不会同意。”

    李旦便把临淄王扶起入宫去了,安定了皇城。

    满朝文武,这时候都跑来迎接睿宗李旦复位,左右羽林兵士簇拥李隆基父子二人进宫,李旦接皇帝位,受百官朝驾,还是用睿宗的称号。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梁王袁嘉升等人平叛有功,唐睿宗马上进封李隆基为平王,最终立为太子。

    唐睿宗还把太平公主加封至一万户,他的三子俱封王,承诺一切用人行政,和太平公主商酌施行。梁王袁嘉升拜为太尉,总领朝政。

    袁嘉升却拒绝了,说自己已经厌倦了朝政,要求功成身退:“但求皇上将上官婉儿姑娘赐予本王,我们去终南山归隐了。”

    李隆基说:“梁王大才,此去终南山归隐,岂不可惜了天下苍生,还需要先生来安定呢。”

    袁嘉升说:“小王爷雄才大略,这世界终究是你们年轻人的。相信你的理想抱负,一定会实现的。”

    太平公主也挽留袁嘉升说:“梁王若能助力皇兄,大唐盛世可期。”

    袁嘉升说:“权力这东西,对我来说未必是好东西。钱财和欲望,都适可而止是最好的。知道何时归,才是豁达的人生!”

    “朕恩准梁王的请求。”唐睿宗便把整个终南山赐予袁嘉升。

    袁嘉升便和上官婉儿放马终南山,直到他的任务完成——不久,他收到消息,唐睿宗皇帝下诏,追封武则天为圣后,命太子李隆基即皇帝位,自尊为太上皇,李隆基在武德殿即位,是为玄宗皇帝。

    李隆基第一道圣旨便是夺兵权,使宋王、岐王总管禁军,取代太平公主的长子、次子,太平公主亲自坐车至光范门朝见太上皇哭诉。御史宗璟、姚崇便上表,请李隆基将太平公主逐出长安。

    李隆基下诏令太平公主出居蒲州,太平公主在蒲州约见朝中的心腹官员秘密谋反。李隆基派岐王和内侍高力土等人率五千禁军平叛,太平公主等人被杀。

    此后,青年李隆基独掌大权,先后任命姚崇、宋璟为宰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

    此卷终,后续故事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