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91. 三十二岁的夏天 。

作品:《夺嫡不如当神医[清穿]

    在小说或者影视中, 好像但凡有一个跟主角有关的事件报到皇帝案头,立马就会引起轩然大波。主角的敌人对他群起而攻之,主角的小弟和队友帮忙义气反击。

    然而真实世界中的康熙, 只是在收到“昆昆和沙皇有了个孩子”的消息时写了封回信,都没有告知理藩院的大臣们。直到一个月后, 老皇帝结束了普天同庆的六十大寿,在畅春园里翻此前堆积的奏折, 摸到一个兵部呈上来的“准噶尔残兵已经退出乌梁海”的折子, 才若有所思地顿了顿手。

    “将乌梁海的折子都理出来。”康熙喊来纳兰性德和李光地,这般交代道。

    底下人哼哧哼哧忙活了半天,前前后后理出了二三十份文书。康熙又放置着不管了。他给五台山修行的达喇嘛赏赐了多宝袈裟和金印,因为之前寿辰的时候藏地的诸多寺庙派人来祝寿,又提了让达喇嘛回拉萨的事情。康熙这波赏赐, 算是稳一稳藏人的心,但也不想得罪把达喇嘛赶出雪域高原的蒙古人。

    接下来,康熙爷又对着几个省份的巡抚、总督进行了调任。再再然后,下旨安排开恩科的事儿。

    如此都快到夏天了, 康熙才真正开始复盘老八和安靖公主在乌梁海的行动。他如今身体不好, 天气一热更是精力不济。然从一堆滞后的消息中将去年的时间线理出来后,康熙真有种越看越精神的感觉。

    首先让他惊讶的是安靖的时间线。算她八月死了额驸, 带着孩子逃亡,十月就怀上了沙皇的孩子, 十一月带着人杀回了乌梁海,到了十二月,就是沙皇提出要正式娶她为妻了。这要不是自己的女儿,而是在看历史上的巾帼故事,简直值得拍案叫绝。

    就是, 有点点挑战大清女性的贞洁牌坊了。只看时间,说博贝死之前两人就有勾搭他都信。

    “我是这么养女儿的吗”康熙一瞬间有些自我怀疑。因为这个故事里的安靖太陌生了。不像是一个诉说柔情的女儿,而更像是一个绝地反击的斗士,和一个成熟冷静的政客。

    然后就是老八的时间线。一个月急行军深入乌梁海,理论上已经是疲惫之师。康熙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亲征,所以知道这样的速度和这样的减员人数,堪称奇迹。是极强的领兵能力和幸运的加持,才让老八在最寒冷的季节,在茫茫雪原上避开土生土长的准噶尔人,找到了藏在森林中的安靖。

    就像他很难想象安靖的决策一样,他也很难想象老八的心路历程。带着长途跋涉后疲惫的一千人,找到了带着老弱妇孺打游击的妹妹,周围还有敌我不明的两千俄国兵。按照正常逻辑,“能成功从乌里雅苏台将军那里调到兵,跟俄国人分庭抗礼”就是合格了;若能“找个夜晚带着妹妹和外甥突围”就是超常发挥了。但老八是怎么做的呢他直接带着两千俄国人和自己的一千疲兵并一起,给撤退路上的准军杀了个血流漂杵。

    你这么不把俄国人当外人的吗好吧,你妹妹怀了沙皇的孩子但是你这也接受得太快了吧好吧,没接受,只是战机转瞬即逝但你也不回头看看你抓战机时手下的外人比自己人还多啊你这是心大呢,还是拒绝不了就躺下来享受啊

    学院派遇上了鬼才派,虽然结果很好,但哪哪都是槽点。

    康熙一时觉得这兄妹俩都太莽了,纯属运气好才没翻车,一时他又觉得可能是老八和安靖真有些超凡的才华和魄力在身上的。

    心里摇摆不定的康熙还把许久不伴驾的良妃召到了畅春园,吃饭的时候盯着良妃看了许久。看得同时在场的宜妃都有些奇怪。“皇上可是想起来去年欠了良妹妹一场生日宴还没办了”宜妃开玩笑说。妃位娘娘们也都五十多岁了,还能伴驾的也就宜妃。这倒不是惠、德、荣几个因为儿子夺嫡而不敢往皇帝跟前凑,而是因为宜妃保养得最好,最显年轻。

    就连良妃眼角的皱纹都比宜妃要多。良妃的气质依旧冷得出尘,但在上了年纪后,曾经被年轻貌美掩盖下去的坚毅稍稍冒头了几分。

    “良妃如今有读书吗”康熙问。

    良妃微微愣了愣,有些迟缓地答道“臣妾惭愧,今年一本书都没有读完。”

    “那你平日都做什么”

    “不好一概而论”

    边上的宫女姑姑晚灯机智开口“主子最近取了旧笛子出来,一直调音色呢。”

    “你这是想儿子了。”康熙判断道,随即一声叹息,“唉”众人都以为老皇帝是回忆起了老八小时候学笛子的时候,但其实康熙是因为没从良妃身上找到什么惊人的才华而遗憾。她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的思念儿女的母亲,跟那鬼才般的儿女截然不同。

    好一会儿,康熙才又说“朕记得良妃以前不礼佛,如今也是吗”上了年纪的妃嫔们空虚寂寞,常常会在宫里安置一个小佛像,祈祷抄经,虔诚的每日都要花上好几个时辰。既是打发时间,也是精神寄托,尤其儿子被卷入夺嫡的,更是无力帮忙只能寄托于神佛。

    良妃点点头“臣妾愚钝,没有耐心。”

    “这就对了。”康熙说道,然后笑了两声,跟宜妃说,“到了这个年纪还不礼佛,其实良妃内心坚固超越常人。”

    宜妃有些莫名,仔细看着康熙的脸色,见他不像是在挖坑的样子,于是也跟着夸了两句。宜妃回去后想了好一会儿,才一拍大腿“恐怕是老八打了胜仗了。”宜妃没说的是,她觉得老八不止是打了胜仗。

    康熙对待妃子的态度,尤其是年长妃子的态度,百分之九十都是跟儿子有关。若只是普通的胜仗,大肆赏赐其生母也就罢了。但万岁爷是以一种探究的目光在看良妃,试图去更深入地了解良妃,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的主要心思不是在赏赐老八,而是在考察

    宜妃的心颤了颤。太子可是还在位子上啊,虽然这位跟皇帝的关系越来越僵,但他还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啊。尤其是复立以来,太子在官员中的名声很好

    伴君如伴虎,多年经验让宜妃将种种猜测死死埋在肚子里。她一个年老色衰的“宠妃”,胆敢妄测圣意揣度储位,绝对会被扬骨灰的。

    总之,在第一拂微热的夏风吹起的时候,八爷在边关那场胜仗以少胜多的细节才后知后觉地在京里传开。无论放在哪个朝代,三千胜两万都是传奇级别的。也别管双方的士气,也别管天不天时、地不地利,你就说从数量上看牛不牛逼吧。

    良妃抵达畅春园的消息传到隔壁八爷的清济园,不过半日功夫。云雯正带着两个孩子在此避暑。他们府上如今男主人不在,随驾畅春园的事情也没排到妇孺头上。但不论是当额娘的云雯,还是景君、弘晏姐弟俩,都觉得既然政治中心随康熙移到了畅春园,他们家也该随着京城三分之二的王公贵族一道转移。离皇帝近,消息灵通,反应也及时。

    这不,康熙爷在宴席上夸了良妃的消息,马上就到了。

    景君有些紧张地抓着她的红玛瑙手串“皇玛法终于想起来阿玛的事儿了。底下人都在问是该宣扬呢,还是该低调。”

    毫无疑问,八爷这次大胜仗,是有可能影响储位归属的一个重要节点。因为直郡王的缺位,太子复立以来一直在偷偷拉拢兵部势力。而此时出现一个极具军事才华的皇子,无论他本意是否要争夺储位,都会一下子超越兄弟们成为太子的第一竞争者。三征葛尔丹的军功封王尚未远去,大清,毕竟是有着草原民族强者为尊的遗风的。

    更可怕的是,如果八爷被康熙爷定为与太子打擂台的角色,就像之前的直郡王那样,那他就完了。最近这几年老三的待遇就是接下来他的待遇。老皇帝的嫉妒心和忌惮心是如今朝堂上最大的变数。

    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如果一直装猪,最后被政敌趁机当猪给宰了怎么办景君敢拿她的头发发誓,磨刀霍霍的绝对不止太子一家。不然之前老皇帝六十大寿时大家伙卯足了劲儿献上的那些奇珍异宝是什么真是叔伯们的孝心不成不,那代表着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能搜罗到奇珍异宝的利益集团。

    夺嫡到了这么凶险的节骨眼上,就显出弘晏的皇帝经验不是假的了。六岁的小男孩个头比同龄人高半头,轻轻一跳就从铺了麻将席的榻上落了地。“三品以下,根基不稳,不需要在他们中间传名声。如果是乱世占地为王,美名远播,吸引众多人才来投,可以快速壮大自身,也可以让其他势力攻打自己师出无名。但现在不是乱世,帝王心意坚决,几人称你好,他就能杀几人。声名越广,他杀心越重罢了。”

    云雯白了脸色“但是你阿玛军功太重。如果军方不保他,他”

    “那就只要让该知道的人知道就行了。”弘晏说,“康王、简王、显王、平王、信王年少,庄王绝嗣,开朝军功王爵传至如今,声望俱减。后起之秀,岳乐、福全俱已去世。宗室中老将凋敝,与皇上而言皆为小辈。满洲所活老将,军功最重者是曾外祖父董鄂费扬古,无需扬名。此外便是汉将,三藩时兴起的河西四将张勇、赵良栋、孙思克、王进宝亦陆续凋亡,赵良栋嫡孙女是十五叔福晋,孙思克次子是九姑姑额驸,张勇后人移居江南,转为文职。最后,东南海上,姚、施两家。”

    被儿子这般分析,云雯的思路也清晰了起来。“如你所言,这些人对皇上而言都是小辈,无需占尽。董鄂家、赵家、姚家已与我们捆绑,于情于理都会保你阿玛。再多,就引皇上忌惮了。”

    “正是如此,军中虽大小山头林立,看似人人都有些分量。但被皇帝把控多年,难道有谁真的能左右皇帝的想法吗若是三藩首功的张勇活着,或许能有些许薄面。若是多尼、雅布、岳乐等长辈在世,或许能有几分体面。如今,只有曾外祖父和纳兰性德能够跟皇上论一论幼年的情谊了。但纳兰性德位置敏感,不可攀交。”

    “我知道了。”云雯点头,“我得亲自去见一见玛法。”

    弘晏“那我去见韦老先生,他是姚法祖喉舌,我得让他们那些人沉住气。”

    母子俩正待动身,就听景君说“若说能影响皇上的长辈,还有一人在世。”

    弘晏脚步一顿。

    景君咬着嘴唇看弘晏“太后。”

    弘晏露出一个笑,就这一家子神队友,他都不知道要怎么输。“阿姐,你自信点。”小男孩摆摆手,留给他姐姐一个摇摇晃晃的背影。

    在乌梁海的离谱细节传开的第一阶段,八爷的门人显得很沉得住气。虽然走出去的时候人均脸上带了喜色,但无人张扬些僭越的话。

    紧接着,董鄂老将军就求见了皇帝。这位本该在几年前去世的六十九岁老人胡须发白,但说话的思路非常清晰“八爷打赢了准噶尔,老臣心中真是万分高兴。就算立马死了,想到西北战事后继有人,也能瞑目了。然而老臣想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还请皇上压一压八爷的功劳,以便新君施恩。否则功劳太盛,将来新君不用,岂不是人间憾事”

    有些人活得久,真就是定海神针。康熙当即盛赞董鄂老将军是忠臣楷模,位极人臣都恪守本分、一心为公。转头就下旨将之前因为兄弟阋墙而停职的董鄂辰泰官复原职,作为对老八一脉的恩赏。

    董鄂老将军的这番表示八爷无意夺嫡的话传出来,无疑是让一片人扼腕。

    “老八这门亲真是结得好啊。”老四胤禛跟老十三胤祥感叹道,“不怕对手妻族显赫,就怕对手妻族显赫、全心全意还知进退。与老八相比,老三那门所谓贵亲,逊色多了。”

    然老十三如今多少要承八爷治腿伤的情。“八哥当年选八嫂的时候,费扬古还碌碌无名呢。”

    老四垂下眼皮,看了眼老十三。“这就是他的缘法了。那咱们还替他宣扬吗”

    “该传还是要传的。”老十三爽朗地笑了笑,完全不是在说阴谋的样子,“他有他的缘法,咱们也有咱们的志向啊。”

    老四一口气还没松完,就听得下人来报“弘晏阿哥来访,已经到圆明园门口了。”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